廣德縣

廣德縣

廣德縣,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縣境介於北緯30°37′—31°12′,東經119°02′—119°40′之間,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廣德縣下轄6鎮、3鄉,戶籍總人口51.92萬人。實現生產總值(GDP)202.8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3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9.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1.9億元。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9060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5:49.1:40.4。廣德縣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板栗之鄉”,有4A景區1家(太極洞風景區),3A景區7家(靈山大峽谷風景區、箐箐莊園景區、宣木瓜文化旅遊景區、桃姑迷宮景區、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合生態景區、紫金寺景區)。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休閒旅遊城市、中國生態旅遊經濟百強縣。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廣德縣城全景廣德縣城全景
廣德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古稱桐汭。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
秦屬鄣郡。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遷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隸揚州丹陽郡。廣德地屬故鄣縣。
東漢建安初,“策已平定宣城以東”地區,孫吳拆故鄣置廣德縣。縣名是取美名,意在標榜“皇恩浩蕩,帝德廣大”。建安五年(200年)“徐琨以督軍中郎將從破廬江太守李術封廣德侯”。建安八年(203年),呂蒙因從孫權討伐丹陽有功,“拜平北都尉,領廣德長”。縣治在今縣城西南境內,仍屬揚州丹陽郡。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改屬揚州宣城郡。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並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地立綏安縣,屬宣城郡。
泰始四年(468年)改屬南徐州義興郡,不久廢。復置廣德縣,仍屬宣城郡。
廣德風光廣德風光
齊廣德縣屬南豫州宣城郡。
梁紹泰元年(555年)於廣德增置廣梁郡(《隋書地理志》避煬帝諱,寫成‘大梁郡')及石封縣,郡、縣治均在今廣德桃州鎮。侯景亂後還封徐度為廣德侯,廣德縣為其侯國封地。陳永定二年(558年)改郡名為陳留郡,改廣德侯國為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並廣德(《隋書·地理志》諱作‘大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改石封為綏安縣,屬宣州。仁壽三年(603年)屬湖州。大業二年(606年),復屬宣州。翌年,宣州改稱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以綏安縣置桃州,原綏安縣地分置綏安、桐陳、懷德三縣,桃州領之。七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屬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屬宣城郡。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因肅宗諱恨安祿山,改綏安縣為廣德縣,屬宣州。
城市廣場城市廣場
五代十國吳廣德縣屬寧國軍宣州。五代南唐初廣德縣屬西都江寧府,保大八年(950年)在縣設廣德制置司仍屬江寧府。
北宋廢制置司,廣德縣如故。宋開寶八年(975年)廣德縣屬宣州。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廣德軍,治廣德縣。端拱元年(988年)析廣德西北桐鄉、昭德、臨湖、原通、妙泉五鄉置建平縣,隸廣德軍。至道三年(997年)屬江南路,天禧二年(1018年)屬江南東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廣德軍為廣德路,路設總管府領廣德、建平兩縣,屬江浙行中書省。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領該地即改廣德路為廣興府,改廣德縣為廣陽縣,廣興府轄廣陽、建平兩縣,屬江南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廣興府屬京師直隸,不久改稱廣德府。四年九月改府為州。十三年四月省廣陽縣入州,領建平縣。永樂元年(1403年)直隸南京。
清順治廣德州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屬安徽布政使司,鹹豐四年(1854年)暫歸浙江巡撫代管,同治三年(1864年)復屬安徽省,隸徽寧池太廣道及皖南道。
廣德新區廣德新區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州為縣,不領建平縣,直屬安徽省。1914年至1918年屬安徽省蕪湖道。1918年蕪湖道撤,直屬安徽省。1922年春至10月屬宣城首席縣長。1922年10月後至1930年8月屬安徽省第九行政區。1930年8月以後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德縣初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年3月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年2月屬安徽省宣城地區。
2000年屬宣城市。2011年被批准為安徽省直管縣。
根據宣城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共廣德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十三五計畫內廣德縣將撤縣建市——廣德市。

行政區劃

區劃歷史

廣德地理位置廣德地理位置
據明嘉靖十五年(1563)《廣德州志》記載:州治(今桃州鎮)共劃14坊:州署東為松關、寶華、朝岳、興仁、仁德5坊,州署南為文明、狀元2坊,州署西為忠節、昇平、玉溪、秀遠、廟前、朝斗6坊,州署北為興福坊。全州下設9個鄉,68個都,240個裡。清代,鄉、都、里仍沿明制。
清初,都下設保,與里並行。里的作用重在征賦,保的作用則重在維持治安。康熙三十七年(1698)州守李國相在《重修福星橋記》中稱:闔州設399保。
民國元年(1912)廢州為縣,廣德縣設9區:城一區、東二區、東三區、南四區、南五區、西六區、西七區、北八區、北九區、區下設保或坊,保、坊下有甲。廣德縣共有200餘保,余皆不詳。民國22年10月,廣德縣保甲編組告竣,次年元月經覆查核准:廣德縣共設9個區,35個聯保,294個保,3203個甲。24年底,廣德縣改設5個區,35個聯保,290個保,3180個甲。26年4月,廣德縣設5區,38聯保,288保。28年8月,又調整為5區,16鄉1鎮,181保,1961甲。同年11月,又增設景賢鎮。29年1月裁撤第一區署,所轄鄉鎮改為直屬縣政府,同時將二、三、四、五區名稱冠以地名。
1949年5月縣人民政府成立後,隨即在廣德縣設立6個區,下轄18個鄉鎮。即:城廂區轄景賢鎮、鳳井鄉、高湖鄉;盧村區轄盧村、笄山、東亭3個鄉;柏墊區轄柏墊、桐氵內、獨樹3個鄉;誓節區轄誓節、蘇村、花鼓3個鄉;邱村區轄門口塘、西湖、山北3個鄉;流洞區轄流洞、開化、杭村3個鄉。7月,廢除保甲制度,在廣德縣基層建立182個行政村(含城廂4關7街)。同時撤銷城廂區並將其餘5個區改為笄山、蘇村、邱村、流洞4個區,原鄉級景賢鎮升格並易名為城廂鎮。4個區下轄17個鄉。
廣德風光廣德風光
1950年3月撤銷17個鄉的建制,將原來的4個區和城廂鎮改為城廂、東亭、盧村、柏墊、獨樹、誓節、邱村、山北、流洞9個區,由區直接領導行政村。行政村和關、街依舊。
1952年7月將農村171行政村改為105個鄉。翌年12月又將城廂區4關、7街調整為迎春、景春2個鎮。至此,9個區下轄107個鄉(鎮)。
1955年12月將原9個區調整為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5個區和1個區級城關鎮(由迎春、景賢兩鎮合併而成),同時將原105個鄉調整為85個鄉。1956年10月撤銷5個區公所、城關鎮仍為縣直屬鎮,將85個鄉合併為33個鄉。
1958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將廣德縣33個鄉、1個城關鎮組成衛星、前進、先鋒、火箭、躍進、紅旗6個人民公社。1959年2月根據省人委關於人民公社改用地名稱謂的規定,6個人民公社均以所在地名更名為城關、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邱村人民公社劃為邱村、下寺2個人民公社。
1960年7月在獨山礦區建立礦區人民公社。同年10月更名為獨山人民公社。
1961年9月廣德縣8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9個人民公社,下轄282個生產大隊。
1998年末,廣德縣轄7個鎮,22個鄉,280個行政村,13個居民委員會,4214個村民小組,117個居民小組。
2000年,廣德縣轄7個鎮、22個鄉。
2001年,廣德縣行政區劃調整為16個鄉鎮。
2004年底,廣德縣轄6個鎮、10個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廣德縣下轄6個鎮:桃州鎮、新杭鎮、柏墊鎮、楊灘鎮、邱村鎮、誓節鎮;3個鄉:四合鄉、盧村鄉、東亭鄉。廣德縣政府駐桃州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端,皖、蘇、浙三省結合部。東和東南連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南鄰寧國市,西接宣州市、郎溪縣,北界江蘇省溧陽市、宜興市。介於北緯30°37′—31°12′,東經119°02′—119°40′之間,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西距宣州市71千米,西北經蕪湖至省會合肥市273千米,東經浙江湖州至上海市244千米。

地形地貌

笄山笄山
廣德縣位於皖南山地與沿江平原的過渡帶,地貌格局比較複雜。南部以低山為主,山間發育峽谷,山地組成的岩性差異較大,有二長花崗岩,石英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等;中部以崗地(台地)、平原為主,縣內河流都由此向西北流出,入郎溪縣境內;北部以丘陵為主,僅皖、蘇、浙接壤處有低山蜿蜒,組成丘陵的岩性與南部低山相似,但該處石灰岩質純層厚,發育了典型的亞熱帶地下喀斯特溶洞。境內最高點為南部的馬鞍山,海拔863.3米,最低點為西北邊緣的獅子口,海拔14.5米。

氣候特徵

廣德縣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據1959—1985年氣象資料統計,廣德縣累年年平均氣溫15.4℃,氣溫年際變化穩定。南部和北部山區年均氣溫低於15℃。累年各月平均氣溫最高為7月,月平均氣溫28.5℃;最低為1月,月平均氣溫2.4℃。月平均最高氣溫值36.5℃,月平均最低氣溫值零下4.3℃。5至10月月平均氣溫均高於年平均氣溫。極端最高氣溫40.4℃(1978年7月6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4.6℃(1969年2月6日)。歷年(1959—1985年)極端最高氣溫均在35℃以上至38℃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有7年是零下10至13℃,一般年份在零下9℃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盧湖盧湖
廣德縣多年平均徑流深680—840毫米,地表水徑流總量約為11.61億立方米,每畝耕地占有年徑流3360立方米。年際分布很不均勻,徑流年際變率最大值為最小值的4.4倍。同期月降雨量的變率最大值(1984年6月)與最小值(1978年6月)比較,相差8.9倍。地區分布亦呈差異,多年平均每平方千米產水量南部山區為84.2萬立方米/平方千米,中部丘畈區為75.8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北部丘陵區為67.4萬立方米/平方千米。據統計廣德縣現有各種蓄水工程總蓄水量僅1.9億立方米,只占水資源總徑流量的11.4%。按灌溉保證率90%計算,廣德縣尚缺水1.39億立方米。
地下水
廣德縣降水較為充沛,地質部門沒有進行過地下水資源的全面查勘,無完整資料可循。1978年特大幹旱時,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隊曾在廣德局部地區作了水文地質調查。其資料表明,境內無量溪、桐氵內河兩岸及丘陵地區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且埋藏深度一般為1.0—2.5米。1978年大旱時,楊灘鎮琳塘村在桐氵內河沿岸打土井51口,直徑3—4米,深度3—5米,水量保證周圍農田灌溉有餘。南部和北部山區地下水處於深層,淺層儲量少。位於新杭鎮的太極洞內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潺潺流水,常年不斷。下寺村、趙村村相連的仙姑殿地區,山中常年有水外流。

土地資源

廣德縣土地總面積2165平方千米,折合324.75萬畝。按地貌劃分,南部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北部以丘陵為主,低山次之;中部是丘崗、河谷、平原占主導地位。廣德縣山地面積165萬畝,占廣德縣土地總面積的50.81%;丘陵95.51萬畝,占29.41%,平原64.25萬畝,占19.78%。按利用現狀分,耕地45.18萬畝(水田41.35萬畝,旱地3.83萬畝),占廣德縣土地總面積的13.9%;林地186.95萬畝,占57.5%;園地9.42萬畝,占2.9%;草坡草場19.8萬畝,占6.1%;水域31.5萬畝,占9.7%;交通用地10.06萬畝,占3.1%;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72萬畝,占3.7%;其它用地和未利用土地10.12萬畝,占3.1%。

植物資源

廣德竹資源廣德竹資源
廣德縣植物種類據林業部門調查統計,共有樹種460餘種,竹種29種以及其它各類植物資源。
主要林木樹種有29科、61種。
廣德縣的竹類主要有5屬、29種。
草類:主要有茅草、狗尾巴草、馬齒莧、野韭菜、老鴉蒜、蒲公英、水浮蓮、水葫蘆、稗草、鴨舌草、節節菜、眼子菜、牛毛氈、回葉草、丁香蓼、母草、莎草、千金子、矮慈姑、香附子、谷精草、竹節草、看麥娘、阿艹草、早熟禾、碎米薺、稻槎菜、牛繁縷、雀台草、鼠曲、波斯、婆婆納、佛座、酸模、羊蹄藜、一年蓬、小飛蓬、馬蘭、通泉草等。
觀賞植物:牡丹、芍藥、蘭草、海棠、紫荊、薔薇、杜鵑、山茶、萱、玉簪、菊、木槿、雞冠、水仙、梅、紫薇、芙蓉、玉蘭、迎春、千年紅、玫瑰、繡球、月季、十樣錦、虞美人、芭蕉、桂花、曇花、君子蘭、秋海棠、美人蕉、含羞草、夾竹桃、鳳仙、茉莉、牽牛花、金銀花、梔子花等。
藥用經濟植物:有254科、1043種。主要有茯苓、白朮、蒼朮、半夏、香附、半邊蓮、桔梗、荊芥、茱萸、柴胡、山楂、百合、菖蒲、柴蘇、前胡、牛膝、青木香、辛夷、茵陳、苦參、皂角、杏仁、車前、薏苡、天南星、天門冬、麥門冬、地骨皮、天花粉、何首烏、益母草、薄荷、白芷、小薊、枸杞、黃荊、沙參、劉寄奴、高良姜、地丁、白芍、丹參、忍冬藤、淡竹葉、旱蓮、馬勃、蒼耳子、五倍子、夏枯草、藿香、地榆、血見愁、貝母、凌霄花、連翹、土三七、魚腥草、黃柏、當歸、丹皮、五加皮、黨參、龍膽草、地龍藤、桂枝、麻仁等。
工業用經濟植物用作工業原料的植物:主要有油桐、竹、麻、蕨類、松、栗等。

動物資源

廣德縣獸類現存野獸品種大致有:豹、獐、麂、鹿、獺、猴、麋鹿(四不象)、豪豬、野豬、狼獾、香狸、玉面狸、九節狸、石虎、碩鼠、狼鼠、松鼠、烏金、白頂星、野山羊、刺蝟、鬣羚、穿山甲、野兔、黃鼠鼬、蝙蝠等。家畜有豬、牛、羊、驢、兔及玩賞動物貓、狗等。禽類野禽主要有:燕、麻雀、山雀、瓦雀、黃雀、喜鵲、灰喜鵲、烏鴉、貓頭鷹、八哥、白頭翁、啄木鳥、野鴨、百舌、斑鳩、白鷺、畫眉、黃鶯、竹雞、翠鳥、雉、鷂、鷓鴣、白鷳、的水、橙鳥、青章鳥、黃鸝、鳧、鸚鵡、喚春鳥、五彩鳥、杜鵑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鴿、鵪鶉。
魚類:主要有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鯿魚、鱖魚、鰱魚、鱅魚、鯰、鱔、魚白、鯝、桐花魚、黑魚、塘鱧(燒鍋佬)、泥鰍等。
昆蟲綱:有螳螂、蠅、蚊、螞蟻、白蟻、蜂、尺蠖、斑蝥、蠶、蜻蜓、螻姑、蟋蟀、蝴蝶、蛾、螟、金龜子、紅鈴蟲、蜣螂、跳蚤、虱子、蚜蟲、蟬、土鱉、蝗蟲、臭蟲、椿象、蟑螂、螢火蟲等。
爬行、兩棲動物類:主要有壁虎蜥蜴、蛇、烏龜、甲魚、青蛙蟾蜍揚子鱷等。

礦產資源

廣德縣境內大理石總儲量約8500萬立方米。其中地處新杭、流洞兩鄉鎮的牛頭山山脈,大理石地質儲量約7000萬立方米;獨山鎮麻山大理石儲量為800多萬立方米。另外,趙村、下寺、四合等鄉均有大理石礦源。趙村鄉凌岩村亭子山有黑色底襯白花大理石,初步探明儲量為500萬立方米以上。其它礦產廣德縣黃砂資源豐富,總儲量約4000萬噸。分布在緊靠桐氵內、無量溪兩河的四合、柏墊、鳳橋、花鼓、誓節、楊桿、盧村、同溪、雙河、清溪、高湖、趙村等12個鄉鎮。山北、磚橋等鄉也有較豐富的黃砂資源。廣德縣瓷土儲量131萬噸。矽灰石儲量46.87萬噸。石灰石、花崗岩儲量豐富,經濟價值較高。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戶籍人口51.92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2‰,死亡率3.5‰,自然增長率4.7‰,城鎮化率50.6%。

民族

廣德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彝族、壯族、滿族、布依族、高山族、蒙古族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廣德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0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2015年增長8.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3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9.6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1.9億元,增長9.9%。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9060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0.1:52.0:37.9變化為10.5:49.1:40.4,工業化率為43.6%。
2016年廣德縣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指標 總量(億元) 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 202.8 8.9
農林牧漁業 22.3 3.5
工業 88.5 9.9
#開採輔助活動 0.0 0.0
#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0.0 0.0
建築業 11.2 5.2
批發和零售業 12.7 7.1
批發業 4.3 6.3
零售業 8.4 7.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8.2 4.0
住宿和餐飲業 3.4 7.5
住宿業 1.4 7.5
餐飲業 2.0 7.4
金融業 11.2 7.4
房地產業 4.5 3.8
房地產業(K門類) 1.8 1.7
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 2.7 5.0
其他服務業 40.9 13.8
營利性服務業 14.1 17.7
非營利性服務業 26.8 11.8
第一產業 21.3 3.1
第二產業 99.6 9.3
第三產業 81.9 9.9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廣德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0.5億元,比2015年增長18.3%,其中工業投資152.2億元,增長8.9%,工業及信息化產業技術改造投資79.9億元,增長33.2%。從三次產業看,2016年,廣德縣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7.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0.5%。
財稅收支
2016年,廣德縣財政總收入34.3億元,比2015年增長7.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4億元,增長10.2%,其中稅收收入中增值稅完成12.1億元,增長38%;營業稅完成2.5億元,下降48.5%;企業所得稅完成2.7億元,下降24.7%;個人所得稅完成0.9億元,增長21.2%。廣德縣財政支出41.1億元,下降1.7%,其中,社會保障就業支出增長7.1%,教育支出增長1.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1.8%,農林水支出增長17.8%,住房保障支出增長5.7%。
人民生活
2016年,廣德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48元,比2015年增長8.1%,人均消費性支出18144元,增長—7.1%,其中食品支出增長10.2%,衣著支出增長0.3%,交通通訊支出增長—466.5%,居住支出增長1.7%。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4%,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2.82平方米。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5元,增長8.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555元,增長11.9%。其中,食品支出增長5.3%;居住支出增長—23.7%;交通通訊支出增長15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8%,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6.67平方米。

第一產業

廣德春景廣德春景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有省級龍頭企業2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綠色原料標準化基地1個,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2個,省級以上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13個,無公害有效認證企業6家,7個產品,綠色食品企業5家,11個產品,有機產品企業7家,9個產品。
種植業
2016年,廣德縣糧食種植面積52.1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7.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8.4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3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9千公頃。糧食總產量19.64萬噸,比2015年增長3.66%。油料產量1.86萬噸,下降2.6%。棉花產量0.039萬噸,增長2.63%。茶葉產量0.16萬噸,增長2.15%。
2016年廣德縣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絕對數(噸) 比2015年增長(%)
糧食 188306 4.13
其中:夏糧 24609 0.34
油料 18596 2.43
其中:花生 622 3.49
油菜籽 17711 2.71
棉花 389 3.73
烤菸 393 3.97
蠶繭 2499 4.3
茶葉 1617 7.15
蔬菜 165055 0.55
水果 55592 0.8

畜牧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生豬存欄11.06萬頭,比2015年增長1.37%;全年生豬出欄23.42萬頭,增長0.95%。全年肉類總產量5.57萬噸,增長1.64%。
農業基礎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農業機械總動力60.46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2%,農用拖拉機1.1萬台,與2015年持平,聯合收割機548台,增長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1萬噸,下降4.5%。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13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456.4億元,比2015年增長6.1%;實現增加值94.4億元,增長10.2%。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7.7%和12.6%,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由2015年的32.1:67.9變化為27.9:72.1。有13個行業的產值過10億元,共達404.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量的88.6%。規模以上工業中,分所有制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6.4億元,增長9.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7億元,增長21.6%;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0.07億元,增長14.1%;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0.7億元,增長8.7%。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實現增加值69.4億元,比增長17.2%,輕工業實現增加值25億元,增長—5.5%。27個大類行業中21個比實現增長,其中1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廣德縣平均水平,機型製造業增長42.2%,信息電子業增長17.3%;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4.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9.1%。
2016年廣德縣規模以上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單位 2016年總量 增長(%)
石灰石 1553745 4.42
建築用天然石料 立方米 308992 24.63
螢石 556902 9.86
大米 308115.7 58.24
飼料 661360 2.48
精製食用植物油 23230 5.51
鮮、冷藏肉 8450 71.83
罐頭 2338 60.79
精製茶 39.2 14.79
萬米 24150.33 3.79
蠶絲及交織機織物(含蠶絲≥50%) 萬米 3006 4.73
化纖長絲機織物 萬米 5547.93 13.86
無紡布(無紡織物) 5381 35.61
服裝 萬件 189.9 3.49
萬雙 21.41 39.11
人造板 立方米 222108 10.31
竹地板 平方米 1400103 63.48
家具 92325 53.19
紙製品 1269 49.7
化學農藥原藥(折有效成分100%) 71012 0.47
塗料 2263.92 67.83
初級形態塑膠 1841.5 18.53
化學試劑 3372.73 6.82
化學藥品原藥 206 23.62
化學纖維用漿粕 10316 9.27
塑膠製品 198957.34 2.93
矽酸鹽水泥熟料 5646243 2.54
水泥 784367 3.86
石灰 2506383 22.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801322 10.4
萬塊 172794.33 21.19
萬片 4047 15.01
陶質磚 平方米 224506 98.41
天然大理石建築板材 平方米 427555 49.05
瀝青和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平方米 3480242 3.75
玻璃纖維紗 39205 5
粗鋼 289630 6.69
鑄鐵件 36097 55.79
鑄鋼件 49095 33.18
鋼材 374905 2.83
銅材 128858 2.08
鋁材 148441.62 11.74
鍛件 35674 3.49
金屬成形工具機 1440 26.38
電焊機 52497 6.37
起重機 393.7 16.84
17843 20.34
閥門 9195.42 6.86
工業電爐 29 30.95
衡器(秤) 652 27.1
金屬緊固件 3108 26.75
模具 5723 33.01
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 0 100
電力電纜 千米 5087 2.04
燈具及照明裝置 套(台、個) 159207 82.67
光電子器件 萬隻(片、套 730799 26.68
印製電路板 平方米 3493693.91 26.12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1791 14.54

建築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納入統計的資質內建築企業20家,全年建築企業利稅總額1.45億元,比2015年增長31.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60.8萬平方米,比增長58.3%;竣工面積95.5萬平方米,增長1.9%。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限額以上單位共55家。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0.5億元,比2015年增長12.5%。分銷售地區看,城鎮消費品縣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5.5億元,增長18.1%,鄉村消費品縣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5.6億元,增長6.2%。銷售額按行業分,實現批發業銷售額4.1億元,增長13.3%;實現零售業銷售額118.8億元,增長15.6%;實現住宿業營業額3.8億元,增長13.6%;實現餐飲業營業額16.9億元,增長17.2%。限額以上企業(單位)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零售額26.6億元,增長17.1%,其中,汽車類增長29.8%,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2.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5.3%,日用品類增長10.2%,服裝、鞋帽類增長12.8%,糧油、食品類增長14.1%。
對外經濟
2016年,廣德縣實現進出口總額32824美元,比2015年下降18.3%,其中,出口31173萬美元,下降18.5%;進口1651萬美元,下降14%。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家,利用外資24367萬美元,增長4.2%。
房地產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0.8億元,比2015年增長10.9%。全年商品房屋銷售面積36.3萬平方米,增長13.3%;商品房屋銷售額18億元,增長7.7%。
郵電通信
2016年,廣德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420萬元,電信業務量11512萬元,年末固定電話4.7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453493戶,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6923戶。
旅遊業
2016年,廣德縣接待旅遊入境者7960人次,比2015年增長5.3%,其中接待外國人2380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475萬人次,增長19.9%,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3.9億元,增長18.8%,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820萬美元,增長4.6%。有4A級景區1家。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16.3億元,比2015年增長16.2%,餘額比年初增加30.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131.7億元,比年初增加18.2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為161.5億元,比增長11.5%,餘額比年初增加16.7億元。其中,住戶短期貸款餘額為30.8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為55.2億元。
保險業
茶園結片茶園結片
2016年,廣德縣保險業保費收入5.4億元,按公司類型分,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4億元,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億元;全年保險業賠付2.1億元,按公司類型分,財產保險公司賠付2億元,人身保險公司賠付0.1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新增專利授權數396件,年末高新技術企業數23家。共有縣以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2個,其中系統內1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個,授權計量檢定機構2個,企業內部建立最高計量標準3家,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7033台(件),新增一家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1家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2016年,我縣有省級質檢中心1個,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名牌31個,著名商標41件;市名牌32個,知名商標21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共有學校(幼稚園)146所,其中幼稚園90所、國小31所、國中1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普通高中3所、職業高中(中專)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總計在校學生(幼兒)67031人,其中幼稚園12791人、國小27282人、國中13891人、普通高中6946人、職業高中(中專)6058人、特殊教育62人。廣德縣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8.80%,國小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國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100%、96.5%,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85.86%。廣德縣初升高比例達93.05%,高中段招生普職比總體保持在48%左右,普通高中招生2351人,職業高中招生682人。廣德縣教職工4966人,其中專任教師4142人。專任教師大專學歷1549人,本科學歷2246人,研究生學歷22人;廣德縣國小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國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9.9%,普高教師學歷合格率99.8%。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9.5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6.5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廣德縣共有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2個博物館和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免費開放。年末廣德縣共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共有衛生機構246個,其中二級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一級醫院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59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1165人,註冊護士1248人。縣級以上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250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6.0萬人,參合率為97%。

勞動就業

2016年,廣德縣城鎮新增就業崗位792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86%,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82%,轉移農村勞動力668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2%。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62356人、41742人、16926人、47475人和29736人,分別比增長10.3%、0.5%、14%、1.9%和3.6%。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廣德縣有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床位2300張,收養各類人員941人,社會福利院1個,各類社區服務設施408個,廣德縣敬老院9所。年末有3585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4077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0.9432億元。

環境保護

2016年,廣德縣共組織10個污染減排項目,實現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量分別為550.35噸、49.63噸、597.2噸、1092噸,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污染減排目標任務。2016年,廣德縣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3.2%(其中優級為109天),全年空氣品質達標(AQI≤100)天數為302天(共監測324天)。廣德縣共創成省級生態鄉鎮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村16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市級生態村全覆蓋。

安全生產

2016年,廣德縣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07起,死亡28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4起,死亡24人;礦山行業事故1起,死亡1人;建材行業事故1起,死亡2人;工商貿其它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數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33.95%,死亡人數與2015年同期持平。全年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築施工、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均保持平穩態勢。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38人。

交通運輸

交通

廣德西高速互通廣德西高速互通
廣德縣距上海200千米、杭州130千米,距南京、蘇州、張家港百餘千米,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50千米,距杭州蕭山機場130多千米。宣杭鐵路、商杭客運專線(在建)、318國道穿境而過。廣德縣努力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宣廣高速、廣宜、廣祠等一二級公路先後竣工使用,“三縱兩橫”的公路網路功能初步顯現,廣德縣已通車1250千米公路和68千米鐵路線。
2015年年底動工的商合杭高鐵線路起於河南省商丘市,向南途徑我省亳州、阜陽、淮南、六安(壽縣)、合肥、馬鞍山(含山縣)、蕪湖、宣城,在我縣設廣德南站,而後經湖州(安吉)至浙江省會杭州,全長793.5千米,新建線路長度608千米,為雙向客運專線,設計目標時速350千米/小時。

運輸

2016年,廣德縣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5.85億噸千米,比持平,公路客運周轉量6.9億人千米,比持平。年末廣德縣民用汽車保有量69470輛,其中2016年新註冊13802輛。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62022輛,比增長23.8%。

歷史文化

吳文化

廣德早期是一個傳統的吳文化地區。據縣誌記載:建安初,孫策平定宣城以東地區,孫吳分故鄣縣地始置廣德縣。廣德雖然地處吳頭楚尾,但區治上多隸屬江浙。從唐末至宋以來,雖然戰亂不斷,廣德基本上是受以揚州(今江蘇揚州)、建康(今江蘇南京)為中心的地方勢力控制。吳、南唐政權多次曾派使前往廣德祠山祖殿祭祀祈禱。元至正十四年,改廣德軍為廣德路,屬江浙行中書省。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不久改稱廣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明初,改廣興府為廣德直隸州。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量,早期的廣德應是吳文化占主導地位的地區。從廣德甘溪溝土著人吳儂軟語的方言中,也可以窺見廣德地區早期吳文化的淵源。另外的因素就是就是祠山文化的興起與傳播。明朝徐應秋《玉芝堂談薈》稱“雷之布鼓,登之鬼市,河源地丘之神債,廣德祠山之埋藏,是謂天下四異,非妄傳也。”可見,祠山文化來源於吳越,勃發於廣德,又張揚於吳越大地。祠山文化,既具有吳文化的典型特徵,又是吳文化發展的一個極至。

徽文化

明清時期,徽文化逐漸成為廣德的主流文化:
祠堂,起始於徽州,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載體,是族權自治的象徵,也是徽州人最基本的人居環境。徽州的祠堂文化和牌坊文化、譜牒文化一起,組成了支撐封建宗法自治制度的三根支柱。自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帶進廣德。隨著徽商在廣德的發展,宗法自治制度也帶到廣德,通過幾十代人幾百年的努力,徽文化以潛移默化的形式,經過同廣德的本土文化的不斷撞擊、融合,從最初的互相排斥到後來的相互包容。發展到明代後,徽文化在廣德地區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從倖存的鳳橋大范村的范氏宗祠、誓節蘆塘陳氏宗祠中,不僅能窺見徽派建築藝術的精髓,更能洞見宗法自治的物化形式——祠堂管理模式。
牌坊作為徽派建築藝術的代表,在廣德的留存,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廣德人對徽文化的接納和歸屬。
譜牒文化與牌坊相似,廣德保留下來的諸多宗姓的族譜,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響作用。

祠山文化

祠山文化,是指西漢末年起,以安徽省廣德縣橫山為中心,遍及江淮和東南沿海廣大地區,由緬懷治水英雄張渤關愛民眾、彌災捍患、勇於獻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禱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橫山為祠山得名 。”張渤治水的傳說“,被列入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移民文化

現代廣德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多元的移民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點。在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的半個多世紀中,廣德逐步形成了以河南移民帶來的中原文化和湖北移民帶來的西楚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結構,其中尤以河南省光山縣移民為眾。起初,這種移民文化是以較為封閉的形式存在,形成以村、鎮為單位的文化割居現象。但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兩代人努力,廣德的本地人和各地移民通過聯姻、商貿、生產和社區活動等形式,加強了不同宗教、習俗、教育、倫理道德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通過交流,各種文化揚長避短,取捨有度,從而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地區特色移民文化。

民間藝術

四合地蹬子戲
四合地蹬子戲又名“地花鼓戲”,地攤子戲,是盛行在四合鄉耿村、焦村、宏霞村的遐嵩片以及梨山一帶的一種民間戲曲,是不需舞台的廣場表演形式。因具有不受場地、時間限制等優點,所以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2010年4月,四合地花鼓戲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桐夭村的旱船
旱船也稱龍船、彩船。它是我國民間的一種遊藝。廣德縣最有名氣的旱船當數桃州鎮白橋村(原屬高湖鄉)桐夭村的旱船。該地旱船起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德民歌,皖南根雕,明德摺扇。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渤治水傳說,柏墊西塢馬燈,東亭獅子舞,柏墊張復菜刀製作技藝,廣德綠茶製作技藝,誓節桑園木榨榨油技藝,誓節楊桿傳統制陶技藝,邱村蘆塘涼蓆傳統編制技藝,廣德祠山廟會。
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劉文靜與靈山寺傳說,桃姑迷宮傳說,東亭湖的傳說,“三山不見山”傳說,高廟米酒,甘溪方言,易棋。
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墩(燈)、郎步街(西關街)的傳說、建平竹籃編織、大王龍燈、海峰造紙術、橫衝旱船(燈)、大費金龍(燈)、邱村民歌(車水號子與薅秧號子)、山北船燈編織扎制、老鴉山悶醬腐乳製作、太極洞的傳說、耿村竹編、大板龍、娘娘石的傳說、仁和竹編。

飲食文化

廣德四絕,就是在安徽廣德縣境內的四道特色菜,它們分別是:楊灘鎮境內“御桌珍饈桐花魚”,橫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珍禽美味橫山雉”,盧村鄉的“山珍之珍笄山筍”,誓節鎮的“珍稀沙河鱉”。廣德天下第一鮮,廣德縣的天下第一鮮是只需要聞到它的香味就能讓人垂涎欲滴。而天下第一鮮卻是無意中得來的美食。是靠嗅覺就能判斷是否地道的一道湯菜。是專屬於廣德的味道。

歷史遺存

大聖寶塔
位於桃州鎮迎春街北側,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建。初為五層六門磚塔。宋元符二年(1099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為火焚”。元符三年(1100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六月,由宋榮、宋宗弟兄領頭重修為七級浮屠。後幾經修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遭火災,飛檐、樓板、塔頂化為灰燼,僅存磚制塔體。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7月,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重修,1986年4月全面修復。現塔高42米,底座周長26.4米,七級六門,六角飛檐。覆鐵鍋式塔頂,飛檐均鋪青灰色簡瓦,造型瑰偉。塔側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銀杏樹一株。
崇法寺
位於四合鄉洪沖村耿村河北岸。據史志載:該寺始建一說在唐貞觀間(627—649),一說在唐天祐中(904—907),後歷代多次修繕。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西側有戲樓,後殿已毀,現存中進大佛殿和前進天王殿,其主體為明代結構。1983年6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全寺
又名崇福寺,位於磚橋鄉陳家邊保全山。唐天寶七年(748)建,後圮,明代重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鹹豐十年(1860)戰亂又毀。同治間(1862—1874)重修大殿,光緒十八年(1892)再修。該寺原為三進兩院,中進與後進1968年拆毀。僅存前殿,為典型的清代建築,現作民居。
橋頭村戲樓
位於盧村甘溪橋頭村,始建年代不詳。太平天國革命前尚有祠山廟宇及看樓,與戲台組合成群。現存建築面積86.4平方米,舞台用木板鋪成,台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寬2.74米,進深3.43米,面積約20平方米,總體結構為明架抬梁,山牆架穿斗式,現樓面及部分梁架已朽,總體面目猶存。
陳氏宗祠
位於誓節鎮蘆塘村左,祠內碑文記載系明萬曆十八年(1590)重修,磚木結構,三進兩院,總面積668.5平方米。未曾大修,仍基本完好。范氏宗祠原稱范公祠,亦名文正堂,為祀宋名臣范文正公仲淹的祠廟。位於鳳橋鄉范村村中,磚木結構。原為二進一院,占地512平方米。門外石獅一對。現存後進5間,面積123平方米,基本完好。該祠宋紹興九年(1139)初建,明景泰三年(1452)重修,主體為明代建築。《范氏宗譜》稱系文正公二子純仁後裔所建。

風景名勝

盧湖風景區 盧湖風景區
​盧湖風景區
盧湖風景區位於廣德縣城南郊,皖浙蘇三省交匯處。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景觀有盧湖、甘溪溝和笄山竹海等,盧湖中群山環峙,煙波浩淼,有大小島嶼18座,山水相依,湖光山色秀麗。重點項目有盧湖極晝世界、笄山竹海風景區、甘溪溝景區、祠山大帝行宮、竹海汽車營地、靈山寺景區、竹海康體養生度假村、盧湖竹海國際度假山莊、山地體育公園、竹海溫泉度假區等。
​天下第一衝 ​天下第一衝
​天下第一衝
”天下第一衝“是安徽省廣德縣盧湖風景區泥橋頭的境內十里長沖的美譽,“十里長沖”當地人指在十餘里長的大山溝里有十個塢。”天下第一衝“內有毛竹1088畝、杉樹林269畝、其他林988畝。風景區內無一戶居民,無任何污染。
天壽寺塔 天壽寺塔
天壽寺塔
天壽寺大聖塔院位於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創建於唐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天壽寺大聖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聖寶塔。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築,磚木結構,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於火,僅存磚砌塔體。
​太極洞景區 ​太極洞景區
​太極洞景區
太極洞,古稱“長樂洞”、“廣德埋藏”,全長5400餘米,屬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之一,位於廣德縣石龍山內,1986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總面積22平方千米,中心面積2.2平方千米,分旱洞、水洞兩部分,其中溶洞開發面積14.1萬平方米,洞內擁有大小景點500餘處,《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
​廣德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德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德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5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覆,建立廣德泰山自然保護區,是廣德縣境內唯一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廣德泰山自然保護區北起四合鄉泰山,南迄寧國市和安吉縣界,東至四合鄉接龍橋水庫,西至楊灘鄉桐水,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保護區總面積3762公頃,其中核心區903公頃、緩衝區1025公頃,實驗區1834公頃。

著名人物

倪濤(約1086年—1125年)
生於北宋元佑元年,《宋史》記載為安徽廣德人。年十五,試太學第一,遂擢進士,調廬陵尉、信陽軍教授。入為太學正,秘書省校書郎、著作佐郎,司勛、左司員外郎。有《雲陽集》傳於世。
何大圭
字晉之,安徽廣德人,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進士,年僅十八歲。宣和元年(1119年),太學錄,六年(1124年),秘書省正字。遷秘書省著作郎。
姜洪
字希范,號敬齋,廣德人,明萬曆年間進士,歷任布政使、御史、山西巡撫等職。
李得陽
字伯英,號景渠,廣德人。嘉靖乙丑年(1529年)進士,歷任九江知府、湖廣左布政、撫楚都御使等職。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撫楚之功,得欽賜白金,升任工部左侍郎,統轄京師百工,積勞成疾,猝死任上,年七十九,囊中唯圖書數卷,余無長物。著有《理學臆言》、《羲蒼子》、《塵外塵談詩文集》等。
張光藻(1813年—1891年)
生於安徽廣德縣桃州鎮。鹹豐六年(1856年)中進士。同治九年(1870年),張光藻被直隸總督曾國藩上疏推薦,擔任天津府知府。“天津教案”後被流放,1872年獲釋,回到家鄉廣德,安享晚年。
許道琦(1914年—1989年)
許濟之次子,歷任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省文聯主席、省社科聯合會副主席、省委副書記兼省紀委第一書記、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主席、省顧問委員會主任等職。湖北省一至五屆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許傑(1901年1月29日—1989年7月11日)
中國地層古生物學家。字新吾。生於安徽廣德,卒於北京。生前曾先後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雲南大學教授,安徽大學校長,地質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副主任,院長,副理事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當選為蘇聯古生物學會名譽會員。
徐有芳:1939年12月生,安徽廣德人。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名譽研究員。歷任林業部林業工業局局長、林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林業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1997年7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1999年2月當選第九屆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是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廣德縣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