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

巧合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可見天意有定,如此巧合。”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戒諷刺》:“幻設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喬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沈從文《新湘行記》:“自然景物的清美,和我另外一時筆下敘述到的一個地方,竟如此巧合。”

基本信息

介紹

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來組合故事情節的一種技巧

技巧

巧合的關鍵是一個“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穎別致,方見其“巧”。為了需要而設定的巧合,更是古代小說的特色之一。如《水滸傳》中的林沖一節,處處設定巧合。巧合的設定使故事情節變得更加離奇。

運用

設計巧合,是指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驟起或突然得到解決,從而產生文勢起伏曲折的寫作方法。敘事性文章的寫作,要重視表現偶然性的巧合。

巴爾扎克認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對生活最精彩的藝術表現,就在於對個別特殊現象即帶偶然性現象的把握和描述,通過偶然,揭示必然;通過個別現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規律和實質。所以,古人認為“無巧不成書”。巧合,既能更集中、強烈、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本質,又能以其戲劇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審美魅力。

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菲利普一家去英國哲爾賽島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于勒在賣牡蠣,見他窮困潦倒的樣子,就視而不認,一家人亂作一團,像躲瘟神一樣。又如,曹禺的《雷雨》(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魯侍萍領取女兒四鳳回家,恰巧是在三十年前幫工的周公館裡巧遇趕走自己的周朴園。鬧罷工的工人領袖魯大海,是周朴園和魯侍萍親生的兒子,而魯大海剛生下來就被周朴園遺棄了的,可是魯大海自己卻不知道這回事。

巧合是巧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必然性即情理。運用設計巧合法,對於巧合的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都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編巧合,違背常理。否則,就會失去真實性,弄巧成拙。

巧合與反推理

所謂的巧合,就是反推理

我曾經聽人這么說過,推理最怕的,就是巧合,巧合違反一切邏輯規律有些時候根本沒有邏輯規律。

曾經看過金田一的女王蜂的案子,那個密室就是在一系列巧合下完成的,所以完美的幾乎無懈可擊。。。巧合的不斷的組成,就組合成了反推理。

假設,一個間諜與另一個間諜相遇,雙方都是屬於不同的勢力,是敵對,但是今天他們巧合地在一起了,那其中一個間諜就會想了,怎么今天這么巧?

當然,前提就是這樣想的這個間諜並不知道對方的身份,這個這樣想的間諜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然後遇見了這個他認識的人,但是他不知道這個人身份。那這個時候這個巧合就不能用推理了。因為這種巧合根本沒辦法推理。這就是我說的巧合就是反推理的一點依據。

所以這個時候他只能相信巧合,推理完全沒辦法進行。我所說的就是反推理不止一個巧合,按照上面的例子來說好了。

首先,是這個間諜遇見了對方正好是在這個間諜要去的地方遇見了對方,這時候就有二個巧合:一,就是這個間諜遇見了對方。二,就是這個間諜正好是在要去的地方遇見了對方。雖然很繞,但是卻是事實,這就是二個巧合,說白了,就是遇見了對方,正好又是同一個地方。這就是我想說的反推理,也是我這么認為的根據。那可能大家就會問了,能不能用在案件里,比如說一個案子,什麼樣的案子算反推理?

其實真的很難說清楚,因為我所了解的這個,是完全的巧合,沒有邏輯規律的,也就是邏輯規律在上面簡直就是廢物,我根本找不到任何頭緒。這就是我的看法反推理,反的不是別的,恰恰是依靠邏輯規律的推理。

這就是我的意思。為什麼要在前面加上反字?就是因為違反根本的邏輯規律,一切邏輯規律都不適用,違反所有的邏輯規律,這就是反推理。

作用 

古人云:“無巧不成書。”我認為對於記敘性文章(尤其是小說、故事之類)來說也是“無巧難成文”的。因為巧合之事在現實生活中舉目可見,傾耳可聞,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這方面的經歷。在古典小說、戲曲等作品中,巧合的運用是很普遍的,外國的小說中也不乏其例。高中語文第四冊課本中《德國剩下來的東西》這篇小說,就是運用巧合,描寫了一個因被德軍蹂躪而喪失了羞恥之心,淪為**的女人,於夜深人靜時在大街上拉客,竟拉到了自己的丈夫這一戲劇性的故事情節,深刻地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惡。

課本以外的例子更多,四大名著中隨處可見:《水滸傳》中假扮李逵的李鬼,在劫道時,偏遇回家接母的真李逵而斧下斃命;《西遊記》中的假沙僧,在水簾洞中適逢前來請孫悟空去救師父的真沙僧而杖下喪生;《三國演義》中的龐土元,因路上跟劉備換馬,於落鳳坡前被亂箭穿身;《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寶玉、寶釵大婚之時,於瀟湘館內香消玉殞;賈府破落後,淪落為*的巧姐,幸遇知恩圖報的劉姥姥,傾其所有,為巧姐贖身,才使其得以活命。這些巧合都為作品增色不少。在我國當代作品中,巧合的運用也很常見。例如,劉紹義《生日》中的“我”,提著母親花138元錢買的生日蛋糕,去給張書記年僅幾歲的兒子“賀壽”,又“一杯酒下肚,我的胃裡一陣翻滾,差點吐出來,忙去洗手間,突然發現張書記的兒子正拿著我買的,不,是母親買的那盒蛋糕,在餵他的波斯貓。我再也咽不下一口酒菜,不知是酒辣的還是煙嗆的,我的眼睛濕潤了”。這一巧合極大地增加了這篇小小說針砭時弊的力度和主題的深度。

“屋漏偏逢連陰雨”,巧合可以增強衝突力度;“鼓樂齊鳴吉時到”,巧合可以渲染作品的高潮;“柳暗花明又一村”,巧合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儘管巧合在文章中的表現形式五花八門、千差萬別,但究其實質無非是兩種形式,即“怕中有鬼鬼偏到,夢裡想郎郎即來”。顯而易見,巧合可分悲喜兩大類型,在為文時要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慎重選擇,巧妙設定,以突顯文章的精彩。

在文學作品中的套用

巧合是文學創作中較為普遍的藝術手法,但往往會對作品產生很多特殊的作用。運用恰當的話可以使文章添不少。下面我們通過具體形象的事例來了解一下。
首先,運用巧合可以展開故事節,引出人物。
正所謂“無巧不書”,很多時候的確是這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巧合手法的運用便十分普遍,往往運用巧合來引出一個重要的物,武松的出場便是如此。呼保義宋江怒殺閻婆惜,無奈之下逃到了小鏇風柴進的府。一,宋江與柴進飲酒。酒後,宋江站立不穩,一腳正巧踢翻了木杴,惹怒了正在木杴旁烤火的好漢。一位景岡打虎、醉打蔣鬥神、濺鴛鴦樓、單臂擒方臘的英雄出場了。一點也不突兀,巧合的合合理。
第二,運用巧合可以暗示主題,傳達作者的思想。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先生對巧合的運用可謂是恰到好,令回味無窮。我們以他的小說《藥》為例來剖析一下。在《藥》的結尾,清明節的早,華大前去給兒子華小栓墳。她大哭了一場,兒子華小栓因癆病去世無疑是痛苦的。對於他們老華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悲劇。而就在華大墳的時候,夏瑜的親恰巧也來給兒子夏瑜墳。夏瑜的親也哭了一通,兒子夏瑜遇害亡對她來說是無比的痛苦。對於老夏家來講,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悲劇呢?仔細想一下,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巧合?為什麼要在清明節,讓這兩個悲劇家庭的親相遇呢?這個巧合很讓回味,華家、夏家相遇,華家、夏家的悲劇,連起來是什麼?華、夏,連起來就是華夏呀,而華夏代表了中。因此,魯迅先生在這裡運用巧合,十分巧妙而又含蓄的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是華夏的悲劇,也就是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劇,而不僅僅是他們華家、夏家兩個家庭的悲劇。這個巧合的運用堪稱經典。
第三,運用巧合可以為後文埋下伏筆。
茅盾先生曾經用“當年海驚雷雨”來讚美《雷雨》在海演出的功。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幾個合合理的巧合為後文複雜尖銳的戲劇衝突埋下了伏筆。巧合之一,同異父,周萍與魯四鳳,他們都是侍萍的親生骨,這就為後文兄*的衝突埋下了伏筆。巧合之二,同父同,周萍與魯大海,這又為下文兄弟相殘作好了鋪墊。巧合之三,父子仇恨,父子之間複雜而又尖銳的衝突。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次巧合而構的伏筆之中了。
第四,運用巧合可以使節緊張,吊起讀者的胃。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中就不止一次採用過巧合的手法。其中當數張無忌會斗六大門派高手的一段最為經典。張無忌誤闖明教的地,並在小昭的幫助下練就了蓋世神功——乾坤大挪移。此時,懷九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兩項絕技的張無忌,已然了一位不折不扣的超一流武林高手,具備了力挽狂瀾、重整乾坤的能力。這時為了加深讀者對張無忌這一絕世武功的認識,作者就製造了一個巧合,來給張無忌一次展示的機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偏巧明教內部光明左使楊逍與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行旗火拼,結果雙方兩敗俱傷。在大敵當前之際均無法出戰。如此一來,面對六大門派的高手,能陣戰的也就只剩下了白眉鷹王殷天正一而已。他一個怎么是六大門派的對手?明教的命運又將如何?這時故事節便具有了一定的張力,扣心弦。此時安排張無忌出場可謂恰到好,讀者的胃也便吊起來了。由於明教高手在大戰前受傷這個巧合,使得張無忌有機會充分的展示一下自己高深莫測的武藝,而這也恰恰是讀者所關心關注的問題。
第五,運用巧合可以使們的期望得到滿足。
在們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們一般都會對劇中故事的發展以及物的命運改變有一定的期望和期待。比如說,們會期望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果,們會期望一段有終眷屬的,們期望一個苦盡甘來、有付出就有回報的歷程。而這些期望的實現,很大程度依靠作者運用巧合來完。在《鐵傘怪俠》中,岳霆因為與楊紅吵架,糊糊地誤走君山,中了教設下的埋伏。丐幫袁三爺為了救他,中了北宮月的暗器含沙射影,喪命於南宮玄的寶刀之下。失去了幫手的岳霆無路可退,只有拚命一搏。面對強敵圍攻,岳霆一個沒留神,中了北宮月的獨門暗器含沙射影,南宮玄舉起寶刀就要結果岳霆的命。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巧了,一位從此路過的世外高救了岳霆的命。這位世外高就是鶴頂朱紅。這個巧合的設定完全是為了滿足們的期望,也是故事節發展的內在需要。《鐵傘怪俠》這部小說主公就是岳霆,岳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故事如何繼續展開?們期望岳霆去給岳飛報仇,岳霆要是遇害了,誰去給岳飛報仇?因此岳霆必須活下去,也就要求要有這樣一個巧合存在,這樣才會符合讀者的期望。

方法指導

設計巧合法,是指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驟起或突然得到解決,從而產生文勢起伏曲折的寫作方法。敘事性文章的寫作,要重視表現偶然性的巧合。巴爾扎克認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對生活最精彩的藝術表現,就在於對個別特殊現象即帶偶然性現象的把握和描述,通過偶然,揭示必然;通過個別現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規律和實質。所以,古人認為“無巧不成書”。巧合,既能更集中、強烈、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本質,又能以其戲劇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審美魅力。

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菲利普一家去英國哲爾賽島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于勒在賣牡蠣,見他窮困潦倒的樣子,就視而不認,一家人亂作一團,像躲瘟神一樣。又如,曹禺的《雷雨》(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魯侍萍領取女兒四鳳回家,恰巧是在三十年前幫工的周公館裡巧遇趕走自己的周朴園。鬧罷工的工人領袖魯大海,是周朴園和魯侍萍親生的兒子,而魯大海剛生下來就被周朴園遺棄了的,可是魯大海自己卻不知道這回事。

巧合是巧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必然性即情理。運用設計巧合法,對於巧合的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都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編巧合,違背常理。否則,就會失去真實性,弄巧成拙。

優秀例文

狹路相逢

在擁擠的汽車上,我正欣賞著武俠小說。“仇人相見,當是分外眼紅,只見……”

“小同志,讓點座給我好嗎?看我的東西都擠破了。”一個聲音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是他?我也“仇人相見”了!他戴著深眼鏡,一張“皮笑”的臉,鴉巢般的頭髮,還有手中破舊的公文袋,一副落魄樣。一見是我,也忙笑著說:“小陳!喲,真勤奮。快,讓我坐點……”說著,他就擠了進來。

“真是的,擠死人。”我埋怨著,極不情願地被他擠了進去。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又想起來了。

幾年前,爸爸單位選拔幹部,滿以為資歷深、業務通、工作熟的爸爸穩當科長,沒想到卻讓他,一個只有28歲的他當了科長。我極不服氣。在我眼中,我爸爸走的橋比他走的路多。幾年來,單位分房子,派人到北京、深圳出差,都有他的份。我認為原因就是因為他是科長。總之,我家許多該得的都讓他給占了。我恨死了他

“車上看書,眼睛會壞的。”他假關心,“喲,武俠小說,可別多看,我家冬冬給看壞了。”

“冬冬是冬冬,我是我。”我不客氣地說。

他似乎沒注意我的語氣,繼續說著:“對,你爸爸可真能幹。他寫的關於TQC(全面質量管理)的報告好極了……”說著他抱緊了一下那個公文袋。看來他很“欣賞”我爸爸。

我如同受了侮辱一般,忿忿地說:“什麼能幹,哪有科長能幹,年輕有為啊!”
“不,不……”他挺客氣。瞧他這副“臭”樣子,我最討厭了。
車到了屏山站,他慌忙站起:“得走了。”
“小陳,回頭見!”一群人擠著下車,擠破了他的公文袋,袋裡掉下了一件東西,我忙撿起來,心裡在叨咕著:“祝你不走運。”
“咦,一封信?”信封上只蓋了公章,沒有字。我想:回家把它處理掉。哼,蓋公章的,這下有他瞧的。
…………
回到家,我隨手將它扔進了垃圾斗里。我又去看我的書去了。
爸爸回來了,進門就說:“小李啊,真粗心,怎么把我的文章弄丟了。”“其實也怪我,沒交代好,只好重抄一份了。”爸爸心急火燎。我漸漸地終於弄明白了。原來李科長親自把爸爸寫的關於TQC的文章推薦給上級,不巧在車上擠掉下來,現在正躺在垃圾斗里。“咳!我……”
“爸,別急。在這,我這就送給李叔叔去。”
我這是第一次稱他為叔叔。(陳秀忠)

例文評析

本文運用設計巧合法,敘寫了生活中的巧事:一是在車上巧遇“仇人”李叔叔,二是下車時巧拾“父著”。正因為是“仇人”,拾到“仇人”掉的東西,就扔進垃圾斗,讓他“不走運”。又因為扔進垃圾斗的恰巧是“父著”,所以當爸爸說明真相時,“我”馬上就改變了對李科長的態度。原來對李科長的誤解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世界上十大巧合

一、鑰匙巧合
美國獨身婦女威廉德一次出門時忘了帶鑰匙,回家時被擋在了家門外。就在她一籌莫展時,郵遞員送來了一封她哥哥的信,信封內正好夾著一把她家的鑰匙!哥哥在信中稱,上次他來探訪時,威廉德曾給了他一把多餘的大門鑰匙,當他回華盛頓時卻忘了還,只好寄給她。
二、兩個蘿拉
2001年6月,英國斯塔夫斯市10歲小女孩勞拉·布克斯頓將名字和家庭地址寫在了一個小標籤上,系在一隻氫氣球上放飛。氫氣球飛越了140英里,落到了一戶居民家裡,難以置信的是,這家也有一個叫做蘿拉·布克斯頓的女兒,且正好10歲!
三、嚴重的錯誤
居住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多里斯和謝拉姐妹倆都希望到對方家中拜訪,給對方一個驚喜。於是她們告別家人,開著汽車從各自家中出發,沿第25公路朝對方家中行駛,然而,就在路中間的某個路段,這對姐妹倆的車子突然碰到一起,姐妹倆同時喪命。
四、被詛咒的跑車
美國電影明星詹姆斯·迪恩1955年駕駛自己的名牌跑車兜風時死於車禍。他那輛被撞毀的跑車後來被拖到了一個修理廠里,在拆卸過程中,用千斤頂支撐的車突然墜地,砸斷了一名修理工的腿。該車發動機後來被賣給了一名醫生,他將發動機安裝在了自己的賽車上,這名醫生後來開著賽車比賽時死於車禍,另一名購買了迪恩報廢汽車方向軸的賽車手,也死於車禍。迪恩汽車的外殼被人用來展覽,然而展廳卻突發火災。還有一次,它從展台上跌落,砸碎了一遊客的臀骨。
五、自殺一躍
當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家庭婦女維拉·捷馬克發現她的丈夫對她不忠後,她想到了自殺,她從三樓跳了下去,正好落在了一名剛剛從公寓底下走過的男人身上,衝撞力砸死了這名男人,而維拉只受了點輕傷。這個男人正是她已變心的丈夫!
六、"死神"也度假
1946年,美國紐約《阿爾頓晚訊報》的訃告編輯威斯特度假的一周中,《阿爾頓晚訊報》竟破天荒地沒有接到一例訃聞廣告!而平時,該報每周接到的訃聞廣告絕不少於10條!
七、死亡之橋
195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比辛格在走過家附近的一座橋時,被一輛汽車壓死;兩年後,他的兒子希拉姆走過同一座橋時,又被一輛卡車壓死;6年後,比辛格14歲的孫子戴衛·威斯勒在橋上玩耍時,一輛小汽車高速駛過,將威斯勒壓成了肉餅。
八、重逢的手鐲
英國的芭芭拉·赫頓一次意外地將她的古董手鐲衝下了衛生間的下水道。不久後的一天,當她來到一個珠寶店想重新購買一隻手鐲時,一名男子帶著她丟失的那隻手鐲進入珠寶店,要求店老闆估一下價。據這名男子稱,他是清理工,在清理下水道時發現了手鐲。
九、致命的試驗
1995年8月,英國埃塞克斯市的利莎·波特與母親一起走過埃塞克斯莫茨線鐵路的*道口,利莎的父親11年前正是在該鐵道口被一輛路過的火車軋死,因此利莎的母親拒絕穿過這條鐵路。利莎認為要消除母親的恐懼心理,自己就應該先穿過鐵路,於是她向鐵路走去,然而就在此時,一輛列車突然開過,將利莎撞死。
十、飄來的電話號碼
1990年,澳大利亞男子托得在球場中觀看足球賽決賽時,一名激動的觀眾將一本郵局印刷的電話號碼黃簿撕成碎紙,並將碎紙漫天撒向空中。一張碎片飄到了托得的膝蓋上,他撿起來一看,發現這張碎紙上寫著他的名字、地址和電話號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