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他們在1974年生產塑膠產品,於1991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後到香港掛牌,更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現在是全球最大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廠商之一,從事電腦及手機等電子產品製造代工, 同時亦有自家品牌。

基本信息

王增力、王愛民等會見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戴豐樹 王增力、王愛民等會見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戴豐樹

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FIH)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他們在1974年生產塑膠產品(notably connectors),於1991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後到香港掛牌,更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現在是全球最大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廠商之一,從事電腦及手機等電子產品製造代工, 同時亦有自家品牌

發展歷史

富士康深圳基地實地 富士康深圳基地實地

2003年富士康芬蘭投資有限公司(Fox conn Finland Invest Oy)以24.56億美元收購芬蘭藝模公司(Eimo Oyj)。

2004年4月以 1:0.672 的換股比例,正式合併國棋電子,補強研發設計能力。

2005年2月3日,富士康國際控股在香港主機板掛牌上市。

2005年5月,富士康購併奇美集團旗下的奇美通訊,以每股新台幣29.5元,買下8471.3萬股約56.48%股權,總金額約24.99億元。

2006年4月,富士康市值突破一千億港幣。陳偉良成為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2006年9月11日,富士康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

2006年12月1日,富士康併購普立爾科技。

股價簡介

王增力王愛民等會見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王增力王愛民等會見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005年2月3日,富士康以3.88元港幣在香港上市,至2006年11月7日的股價達27.7元港幣,大漲6.13倍,總年值一度來到1880億元港幣(約新台幣7500多億元),成為鴻海集團之中,總市值僅次於鴻海的公司。2007年富士康的業績,表現明顯不如預期,在比亞迪(BYD)的奇襲下,近500名富士康主要幹部、員工跳槽至比亞迪,將技術以致大筆訂單帶到比亞迪,全年獲利僅達到7.21億美元,較前一年度的7.18億美元,輕微增長0.47%。再加上中國啟動成本法的實施,以及原物料上漲、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8月21日,富士康的股價更跌至近三年來新低的5.31元港幣,跌幅超過80%。富士康的總年值也由最高峰的一千九百億元港幣,縮小至不到四百億元港幣,10月27日的股價收在1.7元港幣,是史上最低。2008年富士康公布上半年獲利僅1.42億美元,衰退56.1%。

主要產品

3G iPhone 3G iphone

富士康主要設計及生產各類不同種型電腦主機、伺服器、MP3播放器、手機來源請求,他們會出售給原來設備製造商,當中客戶包括:戴爾惠普蘋果來源請求等。

除了做代工外,自成獨立機箱、主機板、顯示卡品牌,還有隨併購普立爾科技而取得的數位相機、數碼攝影機、投影機品牌拍得麗(PREMIER)。

主機板: P35A, P9657AA-8EKRSH,45CM,45CM-S,etc

顯示卡: 8500GT,8600GT,8600GTOC,8600GTS,8800GTS,etc

蘋果iPod

香港上市的手機代工商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上市的手機代工商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富士康子公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隨後在內地起訴了關於富士康“血汗工廠”報導的第一財經日報兩名記者,要求索賠3000萬元,稱其“不實報導”對富士康的名譽和品牌造成了損害,另外富士康也稱要對英國報紙的記者進行起訴,7月10日,深圳市法院凍結了兩名記者的私人帳戶。

網友對此事件反應不一,有部分人認為富士康想借媒體炒作自己,其對記者開出的3000萬“天價”索賠根本不能接受,結果會不了了之,另一部分人認為富士康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被“曝光”之類的新聞侵害,也與富士康一樣認為“根本沒有血汗工廠”之類傳聞。

8月30日,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證實,該公司將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解除對《第一財經日報》兩名記者個人資產的凍結,同時將訴訟標的由之前的3000萬元降為1元,並添加《第一財經日報》報社作為被訴對象。9月3日,《第一財經日報》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發布聯合聲明,富士康科技集團表示從聲明之日起撤銷對《第一財經日報》的訴訟。

2006年9月11日,富士康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

公司資料

富士康 富士康

公司/證券名稱: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
主要業務:為全球手機行業提供垂直整合製造服務。
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
公司地址:香港新界上水彩園路9號深港中心6樓25-27室
註冊地點:開曼群島
行業分類:工業
過戶處:香港中央證券登記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3/2/2005

交易貨幣:HKD

法定股本:20,000,000,000
發行股數:6,953,416,025 (截至 30/11/2005)
票面值:USD 0.0400
買賣單位:1000
市值:HKD 99,433,849,158
財務數據
財務年度日期: 31/12/2004
資產淨值: USD 630,809,000
純利 (虧損): USD 181,319,000
每股盈利: USD 0.0344
最後更新: 6/1/2006 

相關案件

比亞迪商業機密案

富士康控告比亞迪侵權一案,由民事訴訟改為刑事訴訟後,市場更傳出比亞迪董事暨副總裁夏佐全已遭中國公安部門拘留,業界也正密切注意諾基亞(Nokia)及摩托羅拉(Motorola)訂單可能轉向的情況。
業界自傳出比亞迪董事暨副總裁夏佐全(比亞迪集團協辦人,負責集團一般營運)遭中國公安部門拘留後,比亞迪未經公告即將夏佐全執行董事職務改為非執行董事,也引發市場聯想。夏佐全為比亞迪第3大個人股東,持股6.1%僅次於總裁王傳福及董事呂向陽,頗具指標性意義。
據了解,在香港證交所介入調查後,比亞迪終於數星期後以無法告知的私人因素為由,被迫就夏佐全執行董事職務改為非執行董事一事發布公告。

起訴事件

富士康 富士康

2006年6月,根據英國郵報報導,富士康作為蘋果電腦的iPod代工,在中國大陸的工廠的勞動條件惡劣,指中國工廠以低至美金50元一個月的薪金,廉價僱傭中國工人生產iPod,剝削中國工人的合法權益,涉嫌侵犯人權,引起不少人關注,蘋果電腦公司徹查事件後發文公告並未發現任何重大疏失,並強調蘋果電腦一直要求供應商遵守生產約章,保障工人有合理薪酬及待遇。
富士康隨後在內地起訴了關於“血汗工廠”不實報導的第一財經日報兩名記者,要求索賠3000萬元,稱其“不實報導”對富士康的名譽和品牌造成了損害,另外富士康也稱要對英國報紙的記者進行起訴,7月10日,深圳市法院凍結了兩名記者的私人帳戶。
網友對此事件反應不一,有部分人認為富士康想借媒體炒作自己,其對記者開出的3000萬“天價”索賠根本不能接受,結果會不了了之,另一部分人認為富士康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被“曝光”之類的新聞侵害,也與富士康一樣認為“根本沒有血汗工廠”之類傳聞。爾後該公司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解除對《第一財經日報》兩名記者個人資產的凍結,同時將訴訟標的由之前的3000萬元降為1元,並添加《第一財經日報》報社作為被訴對象。
9月3日,《第一財經日報》在審視客觀事實及查證後,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發布聯合聲明,兩名記者為不實報導道歉而富士康科技集團表示從聲明之日起撤銷對《第一財經日報》的訴訟。

負面報導

 根據英國《星期日郵報》2006年6月13日的報導,蘋果公司主打產品IPod主要是由女工生產出來的,富士康龍華工廠的員工一般住在可以容納100人的宿舍裡頭,而且外來訪客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工人每天要工作15個小時生產蘋果的這種音樂播放器,但是她們每個月只能掙27英鎊左右。

恒生指數藍籌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