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大運河

威尼斯大運河

威尼斯大運河(Grand Canal)是義大利威尼斯市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聖馬可教堂至聖基亞拉教堂呈反S型,把該市分為兩部分。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裡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來似的。威尼斯大運河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麗舍”大道。威尼斯古城興建於公元452年,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基本信息

運河簡介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大運河可以和世界上最美的林蔭大道媲美。它蜿蜒3.5公里穿過市區,深約6米,寬40-100米,兩邊立有別致的房屋。

沿運河兩岸矗立著近200棟的宮殿豪宅和7座教堂,這些矗立在水中,任憑潮汐侵蝕的建築物,多半是興建於14-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式、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建築風格,像條令人眼花繚亂的建築藝術走廊。

欣賞水上宮殿群最方便和經濟的交通工具就是“水上公共”(Vaporetto)。其中沿著大運河各重要景點而行的1號路線幾乎平均每10-20分鐘就有一班。還可以乘坐豪華舒適的貢多拉,搭乘配有樂師的貢多拉享受有音樂相伴的運河之旅則更加浪漫。

歷史發展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威尼斯大運河,義大利語作CanaleGrande。大利威尼斯市主要水道。

沿天然水道自聖馬可教堂(SanMarcoBasilica)至聖基亞拉教堂(SantaChiaraChurch)呈反S型,把該市分為兩部分。

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運河有著“水上香榭麗舍”的美譽。

河兩岸的建築風格迥異,藝術家的足跡隨處可尋。威尼斯古城興建於公元452年,當時,沿岸居民因逃避他族迫害,被迫遷往威尼斯湖中定居。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香榭麗舍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裡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來似的。

威尼斯大運河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麗舍”大道。在河道的兩邊,散布著各式各樣的古老建築,既有洛可可式的宮殿,也有摩爾式的住宅,當然也少不了眾多的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和哥德式風格的教堂。

文藝復興時代,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都在這些教堂裡面留下了不朽的壁畫和油畫作品,至今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和藝術家。此外,遍及運河兩岸的店鋪、市場以及銀行等等,也給這個水上大都市增添了無窮的活力。

商業繁榮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威尼斯的商業在歷史上曾盛極一時,就是到了今天,在威尼斯的很多角落,你仍然可以窺見一絲當年商業繁盛的痕跡。里亞爾托橋附近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商業區,它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華爾街”。早上,如果你乘坐水上巴士,在你旁邊埋頭看早報的傢伙說不定就是商業區里大名鼎鼎的股票經紀人。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經在其大作《威尼斯商人》中提到過“水上華爾街”,在劇中,夏洛克這樣問:“里亞爾托橋可有什麼動靜?”今天,人們還會這樣問,在商人眼裡,里亞爾托橋代表著市場的走向。

威尼斯大運河,背景為麗都橋。大運河的形狀很像一個逆形的“S”,在中世紀,這個形狀代表著奇蹟和神秘。數百年來,大運河確實也見證了無數的故事。

逸事趣聞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據說,在一次酒後,詩人拜倫爵士曾暢遊大運河,而他所拋棄的一個情婦曾經在大運河投河自盡。英國小說家喬治埃利奧特真名為瑪麗安埃文斯,1819-1880的丈夫曾經從旅館的窗戶掉進了大運河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義大利美男子卡沙諾瓦的故事更加有趣,傳說他曾經追逐過威尼斯伯爵夫人和伯爵的情婦,並同她們在私人遊船上卿卿我我,事情敗露後,被總督關在總督府頂樓的牢房裡。

而我們這位有趣的“情聖”,最後竟然成功地從屋頂的一個洞口逃跑。《紐約時報》的幽默作家羅伯特本奇利(1889-1945,美國幽默作家、戲劇批評家及演員)遊覽威尼斯時,剛從一艘貢多拉小船上跳下來,就給國內發電報說:“我現在置身於一條美麗的水街,你們能猜到是哪裡么?”

亨利詹姆士(1843-1916,美國作家和評論家)曾經評論說:“世界上所有運河中,高貴的就算是威尼斯大運河了。它的起始端宏偉壯麗,河左邊有聖母瑪利亞教堂美麗的八角形建築;唯一遺憾的是,運河末端是火車站,附近還有更加醜陋的停車場,這是大運河的一處敗筆。”

地理人文

靈感之地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理察,華格納(1813-1883,德國作曲家,擅寫浪漫歌劇)當年曾經住在文德拉明宮,並於1883年在那裡去世。如今,每年冬天,文德拉明宮都會開放賭場。據說,有一天,華格納坐在鋼琴旁,突然聽到了貢多拉船夫在急轉彎時的喊號子聲,由此受到啟發,其歌劇《特里斯坦》中新加了一段牧羊人的笛曲。

卡雷茨沃尼科宮附近,是滿載蔬菜和水果的船隻進行交易的地點,19世紀,偉大詩人羅伯特白朗寧(1812-1889,英國著名詩人)曾經在那裡居住並寫作。在運河邊,朗寧寫下了很多精美的詩句,它們像那些鐫刻在爬滿青苔的牆壁上的詩詞一樣優美。比如,白朗寧這樣讚美義大利,“啊,義大利/打開我的心,你會看到/那裡鐫刻著義大利的名字”。

吉爾伯特與蘇利文(19世紀著名的兩位輕歌劇音樂家)共同創作了《貢多拉船夫,在歌劇裡面,他們大量運用了威尼斯船夫的民謠,從而譜寫出了歡快輕鬆的歌劇音樂,但馬克"吐溫聲稱“無法容忍他們持續不變的像貓叫春一樣的音樂。”然而,這位前密西西比河上的船員有一次有機會遊覽了威尼斯大運河,過後,他這樣描述貢多拉,“(它)自由而又優雅,像一條大蛇在滑行”。

水上巴士

遊覽大運河,有很多不同的交通工具。最便捷、最經濟的方式莫過於乘坐“水上巴士”了。“水上巴士”可是威尼斯大運河的一道獨特的景觀,它們小巧玲瓏,色彩鮮艷,不過通常也比較擁擠。

最富有威尼斯特色的是貢多拉。威尼斯的貢多拉表面塗滿油漆,異常光滑,著運河的兩邊,它們被拴在理髮店五顏六色的門柱上。貢多拉的船首外包鋼皮,昂然翹立,在運河裡行走時,貢多拉在浪花上騰越,肆意飛奔,氣勢宛如一匹從柵欄里放出的野馬。

在過去,頭戴草帽的行吟詩人常常劃著名這種既古老又高貴的交通工具,沿大運河遊覽,他們一邊划船,一邊吟唱那不勒斯的情歌。現在,那不勒斯的情歌很少能聽到了,取而代之的多是普雷斯利(貓王)的搖滾音樂,在這裡也可以聽到百老匯的曲目,比如在研究院木橋附近,你可以經常聽到歌劇《夢幻騎士》優美的樂曲。但是,要提醒一下,乘坐貢多拉兜一圈所需的花費遠遠高於乘坐汽艇的費用,前者大概是75美元/50分鐘,而後者一張票才幾美元。

風光無限

威尼斯大運河威尼斯大運河
如果要全面欣賞大運河的風光,最好是在聖馬可渡口乘坐汽艇出發。當然,在上船之前,可以先好好遊覽一下聖馬可教堂,這座教堂建於公元839年,據說,公元827年,威尼斯兩位商人率領十艘船前往埃及亞歷山大城,任務是取回聖馬可的遺骨。

為安放聖馬可遺骨,威尼斯人特別興建了聖馬可大教堂,教堂融合了拜占庭、哥德式等各種建築風格。教堂內還存有許多十字軍東征所劫掠的奇珍異寶,有綠寶石紅寶石、罕見的非洲大理石、以及鑲金的宗教繪畫。此外還有從君士坦丁堡掠奪回來的雪花石膏藝術品。據說,公元1204年,尼斯總督恩里科登達羅派軍隊攻占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有趣的是,當時這位總督已經雙目失明,而且年逾九旬。

隨著水上巴士在河道中蜿蜒前進,會注意到河岸兩側有很多美麗的小花園,或者魚市,也會看到黃銅圓頂的教堂,教堂主樓兩側則是羅馬式的鐘塔。在運河岸邊,兩座異常巨大、然而又很漂亮的建築物,它們以前是德國土耳其商人進口商品的儲存倉庫,現在,被改造成了一家郵局,另一座則變成了一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里亞爾托碼頭附近的拐角,會看到建於15世紀的卡多洛金屋,它的正面是哥德式的大理石圓柱,上面是弧形的美麗的陽台。很多人認為,如果把沿岸的建築比喻成大運河脖頸上的粒粒珠寶,那么,卡多洛金屋可以稱得上大運河的皇冠上的珠寶。

威尼斯大約有450座橋,但是只有3座橋橫跨大運河。第一座是通往研究院美術館的研究院大橋,第二座就是里亞爾托橋。最後一座是斯卡路茨橋,這座橋靠近火車站終點站,因而交通格外繁忙。

眾生百相

數百年來,大運河目睹了太多的眾生百相。那裡有宗教徒的長隊,有狂歡節的遊行,還有男女老少參加的貢多拉龍舟賽,舉行盛宴和舞會的船隻上高掛著明亮的日本燈籠,快速的遊艇載著名人和政客抵達豪華的酒店,巨大的商船滿載電視機百事可樂以及高級地毯,垃圾船則吸引著一群群海鷗尾隨,從亞得里亞海捕魚歸來的船隻裝滿了新鮮的貝類烏賊,它們順著運河直奔碼頭邊的酒店。

自助旅行

沿著大運河一路走來,會發現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背負旅行袋的大學生,他們可以滔滔不絕地向人講述發生在大運河邊的故事。他們會告訴人,在岸邊某所不起眼的房子裡,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國作家和評論家,他是一位從心理學角度反映現實主義小說的先鋒)曾在那裡寫他的大作,或者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作家)為了 《追憶似水年華》中17頁的內容同媽媽爭執不休的趣事。
他們還會告訴人們在哪個碼頭下船可以參觀教堂修道院,在哪些地方人們可以欣賞到諸如喬爾喬涅丁托列托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的作品。他們也會提示人們哪些地方不收費,哪些地方必須買票參觀等等。收費最貴的場所就是博物館了,那裡一般陳列著義大利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作品

馬奈的油畫作品《威尼斯大運河》
【名稱】馬奈畫威尼斯大運河馬奈《威尼斯大運河》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1875年作
【作者】愛德華·馬奈
【規格】58×71厘米
【屬地】現藏法國謝爾班美術館
【簡介】
馬奈(EdouandManet,1832-1883)是十九世紀法國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他是古典傳統的革新者,具有獨特的畫風,他的許多著名代表作(如《草地上的午餐》)都不是印象派的畫法。據說在1874年以後,他才開始探索“外光作業”。這幅畫就是採用印象派畫法的代表作。作品描繪威尼斯的運河景色,一艘貢多拉小船行駛在運河中。畫家著重表現陽光下河水顫動閃爍的波光,和遠處建築物及近景水上座標的耀眼光彩。尤其作者運用船與周邊環境的強烈色彩對比,以及那斷斷續續生動而率意的筆觸,既表現出大自然的本色結構,又表答出一種輕快的情趣,令人賞心悅目。
愛德華·馬奈是一位很有自信心的藝術家。儘管他與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貝特·摩里索、德加、塞尚等人一起展出過自己的作品,但他沒有打算加入他們的行列。他也被這些畫家在戶外陽光表現效果方面的成就所鼓舞,可他尋求的是自己的路子。1873年,他在沙龍展出了一幅《一杯啤酒》之後,名聲大震,加上一年前畫商丟朗·呂厄買下了他23幅畫,幾乎囊括了馬奈畫室里的全部作品,馬奈心情非常得意。這是他藝術的光輝時期。他從中也意識到充分表現戶外光的分散和聚合作用,是豐富油畫表現手段的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他相信印象派畫家們的藝術風格的未來價值。隨後,他出去畫了幾幅風景畫,如《巴黎的一局槌球戲》(1873年作)、《阿讓特依》(1874年作)、《鋪路工人·莫尼埃大街》(1878年作)以及這一幅作於1875年的《威尼斯大運河》。這幾幅風景畫是馬奈在發現與探索印象派手法成就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實驗性創作,尤其是這一幅《威尼斯大運河》。
這幅畫是馬奈旅行威尼斯時的成果之一。他把充分享受著光的顫動的運河上的各個細節,以飽和的白色來處理,用以加強水色與反光。這些極強的反光在人體和建築物上的反射力,足以使觀者感到目眩。但並不象新印象派畫家那樣以點彩來分隔光色的綜合作用,而是緊緊地利用寫實的技巧,充分注意到大自然的本色結構。表現在從和諧的整體上突現一些深色調子,如這幅畫上的那艘深褐色的遊船,閃變而又十分柔和的水色。遠處建築物及近景上的水上座標的耀眼的亮色,相互搭配得十分協調,令人賞心悅目。那些斷斷續續的刺目筆觸,一點也不使人感到與物體無緣。
這是馬奈中年後期的外光傑作。如果說前面他的一些作品看不到多少印象派藝術的獨特手法展現的話,那末在這幅畫上,他以自己的藝術表示了他對印象主義的創造的全面擁護。此畫有58×71厘米大,畫幅較小,卻別有一番構思情趣。現藏法國謝爾班美術館。
中新網3月1日電據義大利歐華傳媒網報導,2月27日上午義大利威尼斯警察在大運河發現了一具男屍,從外觀上判斷,死者大約30歲,可能是中國人,因為死者身上沒有證件,他的身份還不能最後確認。
從衣著分析,此人可能是當地某店鋪的服務員,前一天夜裡幾個過路人曾經看到一個人掉到河裡,很可能是喝醉了,警方估計此人就是那個落水者。屍體已經被送到指定地點,將由法醫進行屍檢,以確認死因。經初步檢查,屍體上未發現暴力行為的痕跡,警方目前尚未得到人員失蹤報告。

地理水域名詞

諸多地理水域的一些名詞,是人們旅遊常去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