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太原市:中國山西省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市:中國山西省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市:中國山西省太原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原,山西省會,簡稱並,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便是為了突出山西,尤其是其省會太原的秀美。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機械、化工、煤炭為出桂支柱,以輸出能源、原材料、礦山機械產品為主要特徵的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歷史名城之一。太原市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較長。主要有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和煤、硫磺、石膏、釩、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雲石、石美砂等非金屬礦。含有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和菌類。

基本信息

概況

(圖)太原汾河太原汾河

太原是山西省省會,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是中國22個特大城市之一,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結合部,在全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布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雙向支撐作用。全市國土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98平方千米。現轄10個縣(市、區)和2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總人口344.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9.06萬人。

太原古稱晉陽、并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和聞名世界的晉商都會。境內有聞名遐邇的晉祠雙塔寺天龍山石窟崇善寺等眾多名勝古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歷史沿革

太原市太原市
史傳太原的肇始者台駘,因治理汾水、開拓了太原盆地,被尊為“汾水之神”。

史載唐堯初都太原並建唐城,清徐縣堯城村現存有元代建築堯廟,就是對的紀念。

商時期,太原地區是土方、鬼方、嚴狁等戎狄部族遊牧的地方,甲骨卜辭和先秦文獻中均載有這些民族的名字。唐地原在晉南翼城一帶。“叔虞封唐”的故事在山西廣為流傳,太原又是山西的中心,因而歷史上就把紀念唐叔虞的晉祠建在太原古晉陽城西門外。叔虞之子燮父,改唐國為晉國。公元前 497年,執掌晉國之政的公卿趙簡子,在晉水之陽創建了軍事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的晉陽城,太原始有“晉陽”之稱,距今已有2500餘年。

公元前453年,趙簡子之子趙襄子憑藉晉陽城的保障之功,聯合韓、魏滅掉智伯,揭開三家分晉的序幕。公元前 403年,韓、趙、魏三家正式受封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至此,春秋結束,戰國開始。

公元前247年,秦將蒙驁滅趙國,設定太原郡,治所在晉陽。秦統一全國後,太原郡為36郡之一。

漢初,匈奴不斷南下擴張勢力。為了鞏固北邊,前196年,漢高祖並雁門郡、雲中郡、代郡和太原郡為

代國,封四子劉恆為代王,都晉陽。劉恆治代17年,輕徭薄賦,肅整疆防,後臨帝位,是為漢文帝,並與其子景帝共創“文景之治”。前 106年,漢武帝首創13個州刺史部建置,并州刺史部駐節晉陽,晉陽、太原、并州一地三名自此始。

到了西晉永嘉年間,“八王之亂”動搖晉祚,匈奴鮮卑、羌、氐、羯乘勢而起。劉琨臨危受命,出任并州刺史。十年之間,將晉陽城展築成周二十七里的大都,使之成為西晉政權抗擊劉聰、石勒的堅固堡壘。 史載,北魏孝文帝曾於 497年巡視晉陽。

532年,亂世雄傑高歡在與爾朱集團的對弈中勝出,攻占晉陽,並以晉陽為根據地,建成大丞相府,遙控北魏政權,史稱“霸府”。

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後,大力推行宗王出鎮制度,以晉陽為重鎮,先後派三個兒子楊廣、楊俊、楊諒來到晉陽任并州總管,進一步擴建晉陽城,並改晉陽宮為新城,還在新城之西築起城高四丈、周長七里的倉城,與北齊大明城(晉陽古城)成品字形鼎足而立,成為城裡有城、城外有城的“一都之會”。

617年,李氏父子在晉陽誓師起義,挺進關中,攻占長安,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大唐王朝。唐朝歷代皇帝視太原為龍興之地,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都來此巡視,又派重臣擴建和整治,升太原為大唐北都,建成橫跨汾水之上的“太原三城”,成為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全國第三大城市。唐時太原可謂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北漢雖然憑藉險固的晉陽城抵擋住了後周的進攻,但最終未能阻擋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先後長達10年之久的大規模征伐。979年,宋太宗經過充分準備,調動國家主力部隊,經過5個月的圍攻,才平滅北漢。他痛恨晉陽城堅固難攻,詔毀晉陽城,火燒水灌,將這座1500年的歷史名都徹底毀滅了。

晉陽城可以毀掉,太原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卻不可改變。982年,宋大將潘美在晉陽古城以北的唐明鎮修建了太原新城。這是一座矩形土城,周長十里 270步,築四門。內有子城,周長五里 157步,也有四門。由於新建的太原城是在原唐明鎮基礎上擴建的,城周四門不對稱,便形成官街呈“丁”字形格局。

1213年,興起的蒙古兵分三路南下,圍繞太原城得失,經反覆拉鋸,最後太原被蒙古軍占領。

明初,朱元璋為防禦蒙古入侵,沿長城一線先後設定了9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太原即為“九邊”之一。明太祖封第三子朱棡為晉恭王,並遣朱岳父謝成擴建太原城。此次擴建,在太原舊城的基礎上,向南、北、東三面進行大規模擴建,形成 8門、4角樓、12座城樓的“錦繡太原城”。

清代太原城的規制與明代相似,卻遭受了一次大火兩次水災的考驗。 1646年,晉王府失火,燃燒月余,化為灰燼。雍正、乾隆年間在晉王府廢墟上建營房4000餘間,駐紮精騎營,簡稱精營,故有精營東邊街、精營西邊街、精營中街等名稱。1815年,東山洪水順勢衝來,浪高丈余,沖沒了太原城東關,大南關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1886年汾河決堤,在太原城內東南方建築的駐紮八旗兵的滿洲城幾近 140年後被淹毀,後清軍在小五台附近另築城堡,稱作“新滿城”,原來的滿洲城就被稱為“舊滿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了終結帝制的第一槍。10月29日,山西革命黨人在太原起義成功,推舉 28歲的閻錫山為都督,建立了山西軍政府。承恩門由此又稱為首義門。太原是辛亥革命中繼武昌長沙西安南昌後第五座舉行革命武裝起義的城市。

民國初期,山西省政府新設太原市政公所,這是“市”級地方建置的早期雛形。 1927年,民國政府廢除道的建制,新置“市”一級地方建置,太原市政公所升置為太原市,這是太原歷史上設定市建置之始。閻錫山採取一系列措施擴充自己的實力,在太原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創建官僚資本企業“西北實業公司”,修築以太原為中心縱貫山西的鐵路大動脈——同蒲鐵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山西走上近代工業的發展道路,為初期抗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前後的太原城,被稱作“大革命時代的廣州”和“小延安”,在抗戰中屢建功勳的犧盟會和決死隊在山西國民師範醞釀成立,被毛澤東稱為“我們黨統一戰線的一個成功的例證”。

1937年11月8日,太原會戰失利,古城淪陷於侵華日軍之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太原光復。

1949年4月24日,經過激烈殘酷的爭奪,在圍城達6個月之後,由徐向前指揮的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經過四個半小時的戰鬥,攻克太原,結束了閻錫山在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古城獲得新生。

2011年3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將山西省太原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地理

(圖)山西省山西省地圖

概觀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於華北地區豬流域中部,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平均海拔約80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氣候

太原屬溫帶溫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氣溫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 6.8℃;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5℃。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808小時。

資源

太原礦藏堪稱豐富,主要有、錳、銅、鋁、等金屬礦和煤、硫磺、石膏、釩、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雲石、石美砂等非金屬礦。太原處在“煤海”中部,地質上稱太原的煤藏為“太原系煤”,儲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僅儲量豐富,而且煤種齊全,焦煤、肥煤、瘦煤、貧煤、氣煤、無煙煤應有盡有。鐵礦儲量較為豐富,分布亦較廣,主要類型為沉積變質型、接觸交代(矽卡岩)型、沉積型,錳鐵礦儲量較少。非金屬礦中石膏礦是太原第三礦產,石膏以其質地優良馳名中國。
太原植物區系含有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和菌類,具有植物資源豐富、植物起源古老、單種屬植物較多等特點。太原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鳥綱16目、37科、17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7種、中日保護候鳥80種、山西省重點保護鳥類8種;哺乳綱6目、17科、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獸類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獸類5種、山西省重點保護獸類3種;爬行綱動物3目、4科、8種;兩棲綱1目、2科、5種;魚綱2目、4科、21種;甲殼綱動物1目、2科、2種;昆蟲綱13目、70科、177種;蛛形綱2目、3科、10種。

地質

太原地區在距今18億年前是一個較為活動的大地構造系統。在經歷了幾次較大的地質構造變動,地殼相對趨於穩定。之後,隨著地殼上升,長期處於遭受剝蝕的大陸狀態,到震旦紀末期形成為極平緩的平原。從早寒武世後期起,開始為海水所超覆,直到奧陶紀時,仍是一片廣闊的海洋,從而形成了巨厚的碳酸鹽沉積。中奧陶世以後,地殼又趨上升,直到中石炭世地殼再度下沉,但呈現為頻繁的周期性的升降運動。這期間,當發生海浸時,形成了石灰岩沉積;發生海退時,即形成了砂岩、粉砂岩等的沉積。這樣在一升一降的一個周期內,一般就生成了一層煤。這種成煤的古地理環境,自中石炭世起一直保持到晚二迭世末,因而形成了本市東、西山區的十多層成煤旋迴。

地貌

境內地貌形態複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均有分布。山地452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4.79%;丘陵904平方公里,占12.94%;平原1093平方公里,占15.64%;盆地279平方公里,占3.99%;谷地184平方公里,占2.63%(資料來源於太原市地礦局)。境內地勢起伏較大,高差懸殊,位於境西北婁煩縣的赫赫岩山,海拔2708米,為全市最高峰;最低處位於境內南部清徐縣西青堆的汾河漫灘,海拔760米,高差1948米。
太原市地貌類型大致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五種地貌單元,各地貌單元按其成因、岩性,又可劃分為穹窿剝蝕中山、溶蝕侵蝕中山、溶蝕侵蝕低中山、剝蝕侵蝕中山,山前黃土台丘、梁狀黃土丘陵、碎破黃土塬,沖洪積平原、沖積平原,山間侵蝕小盆地、山間構造小盆地11個不同的亞類。

水系水文

境內地表水依陽曲縣的轎頂山、文昌山、水頭嶺、兩嶺山一線以南屬黃河水系一級支流汾河流域。汾河由北而南縱貫全市,其間有大小几十條支流匯入,流域面積6331平方公里,占全市流域總面積的90.6%;依陽曲縣轎頂山、文昌山、水頭嶺、兩嶺山一線以北溫川河、烏河和岔上鄉北部及高村鄉西北部區域屬海河水系滹沱河流域。流域面積657平方公里,占全市流域總面積的9.4%。
境內地下水主體可分為基岩裂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和鬆散岩類孔隙水4個基本類型。其中山區以岩溶水和裂隙水分布為主,盆地區則以孔隙水為主。

土壤

境內的土壤,在暖溫帶季風氣候條件、各種植被類型以及地形、基岩、母質、地球化學和水文條件、人類活動等相關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土種。據1979年至1987年太原市土壤普查資料,境內總土壤面積9 435 789畝。土壤類型有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潮土、水稻土、石質土、粗骨土、新積土、鹽土9個土類、15個亞類、37個土屬、155個土種。多種多樣的土壤類型,為太原市農、林、牧業的綜合發展和合理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土壤除棕壤、山地草甸土、鹽土外,其餘土壤的PH值一般為7.5~8.5,為中性至微鹼性。大多數土壤鹽基飽和度較高,為作物生長提供了適宜的酸鹼度。土壤黃土母質面積大,占到總土壤面積的一半以上。土壤及其母質中礦質養分較為豐富。土壤母質類型,丘陵、平川多為洪積沖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及黃土母質面積為724.7萬畝,占總土壤面積的80%。全市有127萬畝平地土壤,土層深厚,地勢較平,無侵蝕,肥力較高。
土壤障礙因素可概括為旱、貧、薄、粘、鹽。山區、丘陵土壤土層薄,水土流失嚴重,土體乾旱缺水,養分貧瘠;平川土壤存在程度不同的鹽化威脅,部分土壤質地偏砂、過粘。

行政區劃

(圖)太原市地圖太原市地圖

太原現轄 6區(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 3縣(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1市(古交市)和2個國家級開發區(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市高新技術開發區)、 2個省級開發區(太原工業園區、太原不鏽鋼生態工業園區)。全市共有 51個街道辦事處,461個社區居委會,有21個鎮、33個鄉,1013個村委會, 1632個自然村。

特產

(圖)晉祠大米晉祠大米種植

晉祠大米:產於太原晉祠鎮一帶,這種大米,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香氣撲鼻。吃到嘴裡,味香甜,有韌性、粘性,有咬頭。晉祠大米所以質地優良,是由於水上關係。

清徐葡萄:產於太原清徐縣境內。這裡是國內著名的葡萄產區之一,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一帶的山定。這裡生產的葡萄品質優良、味美香甜、色澤鮮艷、含糖量高。唐朝詩人劉禹錫來并州曾寫有葡萄歌,讚美清徐葡萄。

太原玉雕太原玉雕歷史悠久,雕刻工藝精緻、細膩,所用原料石質精美,產品品種多樣,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徵,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結晶。

琉璃製品:太原盛產琉璃製品。早在盛唐,已經“碧瓦朱甍照城郭”。明清時,琉璃瓦已遠銷外省。太原馬莊蘇家制琉璃,據傳始於盛唐,這些琉璃製品,裝點了山西眾多的古文物、古建築,至今依然閃爍著光輝。

太原的麵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製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炒莜麵、拉麵、貓耳朵、搓魚兒莜麵烤佬紅麵糊糊肉絲炒剔尖刀削麵、炒疙瘩等應有盡有,特色獨具。

經濟

(圖)龍城太原龍城太原

工業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一五”時期,太原為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同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20世紀末以來,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領頭羊”的重任。以不鏽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之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農業

太原城郊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業生產不斷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轉化。近年來,太原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突破,一批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新農村建設起步良好,農村經濟呈現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 2006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455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 73822億元。“十一五”乃至更長的時期,太原要統籌城鄉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生態高效綠色農業,進一步最佳化農業布局,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努力構建以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綠色工業為主導、特色城鎮為支撐的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

教育

(圖)博物館太原博物館

全市現有高等院校32所,在校學生262756人;中等專業學校31所,在校學生90960人;技工學校(包括技工部) 54所,在校學生31951人;普通中學247所,在校學生225768人;職業中學 22所,在校學生15457人;國小947所,在校學生316665人;幼稚園814所,在園兒童 83085人。全市現有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305個,工作 人員144萬人,每年研究與開發項目(課題) 4000多項,完成科技著作近300種,發表科學(學術)論文達萬餘篇。

旅遊

(圖)天龍山石窟天龍山石窟

太原旅遊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較為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築、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聖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均占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並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

太原市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雙塔寺、中華傅山園、晉祠園林“凌霄雙塔”是中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中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

歷史人物

(圖)并州龍城并州龍城

太原市作為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華北區域中心城市,山西省的省會,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歷史上人才精英輩出,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以時間排序): 廉頗狄仁傑王翰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白居易米芾羅貫中傅山高君宇等。

風味小吃

清和元“頭腦”

“頭腦”是一種滋補食品,又名“八珍湯”,為太原特有的風味小吃,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清代學者、醫學家傅山為孝敬其母所發明。在一碗湯糊里放上三大塊肥肉,一塊蓮菜,一段長山藥,湯里的作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和滋補的功效。

認一力蒸餃

羊肉蒸餃是“認一力”的傳統名吃。其特點為皮薄、餡嫩、味香,破皮一口水,咬開餡成丸,滿嘴油香,油而不膩。肉餡內配有砂仁、豆蔻、白芷蓽撥、陳皮、良姜、肉桂、花椒等十多種中藥材,具有增香、除膻、開胃、助消化之功能,所以蒸餃不僅吃起來不膩不柴,而且營養也很豐富。

六味齋醬肉

六味齋醬肉店是中國老字號,已有百年歷史,屬太原的特色傳統食品。其產品頗多,色香味俱佳。在眾多的產品中,醬肘花獨占鰲頭。該產品呈醬紅色,形態美觀,素以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酥爛鮮香,聞之引人食慾,食之回味無窮而著稱。

雞蛋醪糟

雞蛋醪糟雞蛋醪糟

雞蛋醪糟是太原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以江米為原料,大蒸熟,冷水沖好,搓開米粒,按不同季節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攪拌均勻,入缸封口,發酵即成。食時先加水和白,待水燒開打進雞蛋,黃白相間,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潤肺、活血等醫療功能。

民間文化

太原鑼鼓

太原鑼鼓太原鑼鼓

堂鼓、鐃、為主,最大特色是曲牌套路豐富,場面火爆激烈。表演時兩隊擺開陣勢,互相對抗,恰似兩軍對壘,勢必決一雌雄。表演形式分“單一二五”、 “雙一二五”,曲牌有《五點子》、《七虎下山》、《十三排》、《唐王點兵》、《單刀赴會》等。 

太原蓮花落

蓮花落蓮花落

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曲藝形式,表演者多為一人自說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謂“七件子”,就是右手執兩片大竹板,左手執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說唱詞基本上是七言四句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合轍入韻。

炕圍畫

炕圍畫炕圍畫

太原農村多以火炕取暖禦寒,人們在炕圍牆上刷高約二尺的“圍子”,以顏料做底,色彩繪畫,桐油塗罩,既鮮艷豁亮,又堅固耐久。日常髒污了,以濕布揩擦,則又光亮如新。炕圍畫的形式以上下兩組邊道形成其主體框架,中間等距離安排畫空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