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赴會

單刀赴會

單刀赴會指關羽一人單刀赴會。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釋義: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背景

單刀會單刀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這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並非歷史真相。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並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

演義過程

關羽為了荊州之事隻身過江,與魯肅會面,以下為其簡要內容。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魯肅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索還荊州。關公開始時以飲酒莫談國事為由將話題叉開,哪料魯肅步步緊逼;關公乃以劉備繼承漢室土地為由,且使刀鈴錚錚直響。周倉插話:“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抵賴之言,毫不掩飾。關羽於是變色而起,從周倉手中奪過大刀,假裝怒叱道:“這是國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給我退出!”明叱周倉,實在魯肅!接著,關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親熱之中又帶有幾分殺氣:“今天飲酒,我已經醉了,莫要再提荊州之事,擔心我這刀傷了故舊之情。改日我再請到荊州赴會,再作商議。”魯肅被他一提,掙脫不得,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興嘆。到了船邊,關公才放了魯肅,拱手道謝而別。魯肅如痴如醉,半晌才緩過氣來。

歷史記載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占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說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會談時,雙方各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以外,與會者包括關羽與魯肅,都只佩掛了一把單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單刀赴會”。後來,由於劉備探知曹操欲攻漢中,慌忙遣使求和,最後劃分荊州之地。

歌曲

單刀赴會

好江風,將這輕舟催送,

波翻浪涌,添幾分壯志豪情。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銘記。

龍譚虎穴何足懼,劍戟叢中久鏖兵。

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

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蒼生。

人物簡介

關羽

單刀赴會單刀赴會

關羽(162―220年),三國時期蜀國獨擋一方的名將,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東漢末年,關羽跟隨劉備起兵鎮壓黃巾叛亂,和張飛共同輔佐劉備、忠心不二,“恩若父子”(《三國志》記載),被譽為忠義的化身。劉備在徐州為曹操所敗,關羽被俘,雖頗受曹操厚待,並封為漢壽亭侯,然仍斬顏良以報曹操、並且歸投劉備。

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214年)鎮守荊州五郡,獨鎮一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曹魏,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操大將曹仁於襄陽郡,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呂蒙以白衣計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關羽又久攻襄樊不下,只好撤退,由於荊州被東吳攻占,所以在退卻路上,士卒離心、逃亡殆盡。關羽也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其“忠”、“義”操行被後來統治者所渲染,並加以神化,尊之為“關公”、“關帝”。今華北不少地區廣大農村中都建有“關公廟”,俗稱“關老爺廟”。

魯肅

魯肅(172~217)字子敬。三國時臨淮東城(今定遠)人。出身士族。初率部屬百餘人跟隨周瑜到江南,為孫權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嚴重威脅孫吳政權,他與周瑜堅決主戰,並建議聯合劉備協力抗曹,孫權採納其建議,任贊軍校尉,協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今湖北嘉魚縣境)。

周瑜死後,任奮武校尉,代領其兵。他為人嚴格,生活節儉,治軍有方,禁令必行,雖忙于軍備,手不釋卷,又善談論,擅長文辭。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幼喪父,有壯節,好為奇計,喜擊劍騎射。他與周瑜交好,孫策經營江東,他與周瑜同歸之。孫策死,他繼續輔佐孫權,為孫權所敬重。赤壁之戰前夕,他力主與劉備聯合抗曹。赤壁之戰後,又從大局出發勸孫權把南郡暫時讓給劉備。周瑜死後,孫權任魯肅為奮武校尉,代周瑜統兵,繼續維持與劉備的聯盟。魯肅死時,孫權親臨其葬,諸葛亮亦在蜀國為他發哀。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