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縣

大足縣

大足區位於重慶市西部,屬長江上游地區,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的組成部分。2011年12月25日,大足區正式掛牌成立。大足區北臨潼南縣,東北接銅梁區,東南鄰永川區,西南界榮昌縣,西北連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截止到2013年底,大足區幅員面積1436平方千米,管理6個街道、21個鎮,有212個行政村、100個社區,常住人口為74.43萬人。2011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同時,設立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市級開發區。大足石刻、龍水小五金、汽車生產為大足區三大特色。其中,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大足大足
至2014年,大足區轄棠香街道、龍崗街道、龍灘子街道、雙路街道、通橋街道、智鳳街道、龍水鎮、郵亭鎮、寶頂鎮、萬古鎮、珠溪鎮、中敖鎮、三驅鎮、石馬鎮、雍溪鎮、玉龍鎮、寶興鎮、拾萬鎮、鐵山鎮、回龍鎮、國梁鎮、金山鎮、高升鎮、季家鎮、龍石鎮、高坪鎮、古龍鎮等27個街道(鎮)。

歷史沿革

大足區境,夏商周時屬巴國,秦屬巴郡,漢屬益州巴郡墊江縣。東晉、南北朝時期,先後屬梁州巴郡墊江縣、宕渠縣、合州墊江郡石鏡縣、普安郡永康縣。
隋代,大足東北部為涪州石鏡縣地,西南部為資陽郡隆康縣地。
唐朝,大足東北部先後為合州石鏡縣、銅梁縣、巴川縣地,西南部為普州隆康縣地。乾元元年(758年)正式建縣。景福元年(892年),撤靜南縣,雙橋境域歸屬大足縣。
宋朝,大足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
元代,至元十七年(1290年)併入合州。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復置;洪武十年(1382年)改屬重慶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蔡伯貫起義,建國號“大唐”,號“大寶”。
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併入榮昌縣;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大足縣。
中華民國,先後屬重慶府、川東道;民國24年(1935年)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隸川東行署璧山專區、四川省江津專區、永川地區。
1983年永川地區撤銷隸重慶市。1997年重慶市恢復直轄後,仍隸重慶市。
1975年10月,從大足縣劃出置雙橋區,隸重慶市。
2011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同時,設立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市級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足區位於重慶西部、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處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交接地帶。介於東經105°29′~106°02′,北緯29°24′~29°52′之間。東鄰銅梁,西連安岳,北與潼南接壤;南與永川、榮昌毗鄰,雙橋在縣境南端。

地質地貌

大足區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第三沉積帶四川沉降褶帶。境內出露地層為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總厚度374~1750米,其外有新生界第四系河岸堆積物。地勢略呈倒置三角形,東南邊緣和西北部高、中部和東北部為廣後地帶略低而寬緩,饅頭狀孤丘廣布,海撥高度270—900餘米,總的地貌特徵“三山六丘一分壩”。

氣候特徵

大足縣大足縣
大足區屬四川盆地川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空氣濕度大,日照偏少,無霜期長,春季冷空氣頻繁,盛夏伏旱較多,初夏和秋季多綿雨,冬季霜雪較少。同時,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的特點。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資源1392平方公里,折合為208.53萬畝,人均占有土地2.3畝,低於全國人均8.7畝的水平。屬人多地少墾殖係數高,後備資源不足的縣。墾殖係數為32.6%,耕地面積為68萬畝,土質較好,99%的土壤為水稻土、紫色土。
全縣森林覆蓋已達29.2%,成片林16482.7公頃,活立木蓄積量608691立方米,林相結構由單一的用材林向經濟林、防護林等多元結構發展,為市級基本綠化達標縣。

水利資源

大足地處涪、沱兩江的分水嶺。主要河流有瀨溪河窟窿河懷遠河,幹流總長度148.8公里,加上290多條小溪河,總長度約1000公里,是典型的溪澗型水分和水資源貧乏縣,積水全靠人工攔蓄,全縣水利資源藏量為14083萬立方米,平均每年水資源總量為56616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4179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鍶礦、煤炭天然氣、頁岩、石灰岩、石英砂岩、陶瓷粘土等21種,開發較好有煤和鍶礦,已探明煤的儲量為2830萬噸,為全國100個產煤大縣之一。鍶礦屬稀有金屬,由天青石和菱酸鍶組成,品位較高,最高達90%,探明儲量為46.6萬噸(資料顯示,實際儲量約400萬噸位),天然氣儲量為1億立方米。

旅遊資源

大足縣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人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足石刻,國家級森林公園-玉龍山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龍水湖景區、黃花崗72烈士之一的饒國梁故居國梁白鷺自然保護區、白欏桫園龍水湖溫泉等一大批人文景觀。是全國首批甲級旅遊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線的起點,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範例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示範景區、首批AAAAA景區,重慶市最佳旅遊景區等殊榮。

城市建設

大足縣城古號“海棠香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勝地的南、北二山環繞城區,瀨溪河清流穿城而過。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博大精深的石刻文化內涵和歷史悠久的五金機電產業,堅持做大規模、做優環境、做強產業、做精品牌的思路,實施了棠香、龍崗、龍水組團城市發展戰略,其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5萬人。目前,已建成北環路、南環路、北環二路、中山路、五星大道、龍中路、陵園路,正在新建全長近11公里的繞城高等級公路,初步構建了“三縱四橫”的城市交通網路。實施了瀨溪河綜合整治、污水處理廠、垃圾衛生填埋場等環保工程,推進了宏聲文化廣場、濱河公園、燈飾等一批綠化美化工程,完善了自來水、天然氣、體育場(館)、學校、醫院等市政公益設施,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環境更趨最佳化,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衛生縣城、全國人居範例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區、市級山水園林城市等眾多的城市品牌。

城鎮建設快速推進,堅持依託產業、突出特色的原則,形成了郵亭、萬古、中敖、三驅、珠溪等一批區域性中心城鎮,湧現出了旅遊資源開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代物流、工業經濟、現代觀光農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城鎮群體,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日漸增強,城鎮體系初步完善,城鄉一體化格局初見端倪,是重慶市唯一的全國鄉村城市化建設試點縣。

社會事業

教育

大足縣大足縣
大足縣始終堅持經濟和社會統籌協調的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縣”、“人才強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科教文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近年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工作、特殊教育、體育工作、廣播電視先進縣等稱號,是重慶市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和"中華一絕"鯉魚燈舞的發祥地。
全縣近四年推廣科技成果138項,獲國家專利32項。現有8713人擁有各種專業技術職稱,其中高級職稱184人,中級職稱1661人。建成全國首個農民荷蓮太空育種基地。2007年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8.8%。
全縣有各類學校524所,其中:普通中學33所,在校學生59086人;職業中學3所,在校學生4344人;特教校1所,在校學生84人;國小296所,在校生72920人;幼稚園(含私人幼稚園)193所,11332人。全縣共有專任教師7102名,其中:特級教師12人,高級職稱243人,中級職稱2056人。全縣中國小校全部建成“村村通”,在全市率先啟動並建成“班班通”教學班455個。

文化

全縣有文化單位48個,有文化藝術中心、婦女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工人演講廳等文化設施和24個文化站,圖書館藏書9.1萬餘冊;有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即石刻博物館1個。擁有作家、詩詞、攝影、石雕協會各1個,一批詩歌、散文、小說結集出版,石刻、五金等特色文化得到發揚,大足石雕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
全縣有新聞中心、廣電網路傳輸分公司各1個,傳輸站32個,自辦廣播電台、電視節目各1套。光纖電視、廣電寬頻信息網路實現24個街鎮鄉全覆蓋,廣播電視基本實現"村村通",其中有線電視用戶達7.5萬戶,覆蓋率達80.1%。
全縣擁有標準體育館3個,體育場、青少年俱樂部各1個,社區、鄉鎮民眾性體育健身設施較為完善,擁有門球、武術、柔力、信鴿、釣魚、象棋等民眾體育組織10餘個。2006年,縣門球隊榮獲全國競技比賽冠軍。現有國家級裁判1人,一級裁判7人,二裁判36人。國家體育鍛鍊達標率96.3%。近幾年,成功承辦3項國家級比賽,2項省級比賽。在首屆重慶市運動會上取得8金2銅的優異成績。龍崗、石馬、古龍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鄉鎮"。
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72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3個(其中市二甲醫院2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教學基地1個)。專科醫院2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23個(其中中心衛生院9個),地各衛生院42個;擁有醫療床位1280張。衛生監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各1個。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12人,其中醫生612人。醫技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45人,中級職稱的234人。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重慶市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大足區常住人口為74.43萬人。

民族

大足人以漢族為主體,少數民族約有1200人。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等40個民族。

經濟發展

大足大足

2013年,大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83287萬元,同比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2672萬元,增長4.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91165萬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49450萬元,增長16.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3:57.2:30.5。
第一產業
2013年,大足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4465萬元,同比增長4.5%,其中:種植業產值304417萬元,增長4.0%;畜牧業產值154153萬元,增長4.3%。糧食種植面積64441公頃,下降0.6%;油料種植面積16705公頃,增長1.9%;蔬菜種植面積16268公頃,增長3.2%。糧食總產量43.5萬噸,增長0.8%;蔬菜產量31.4萬噸,增長5.1%;油料產量3.8萬噸,增長4.1%;肉類總產量6.4萬噸,增長4.7%。
第二產業
2013年,大足區工業增加值1360333萬元,同比增長15.1%。規模工業總產值324.4億元,增長19.7%。規模工業企業戶數達到309戶,比2012年增加22戶。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30832萬元,同比增長12.6%。建築業總產值693700萬元,增長21.1%。
第三產業
2013年,大足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4175萬元,同比增長13.5%。其中:批發零售業627905萬元,增長13.6%;餐飲業156270萬元,增長13.0%。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1137萬元,同比增長9.8%。其中:郵政業務總收入5633萬元,同比增長10.6%;電信業務總量55442萬元,同比增長9.6%。接待遊客1001.8萬人次,增長25.2%,旅遊總收入達到315583萬元,增長20.9%。至2013年末,大足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達到2301580萬元,增長23.9%,其中:單位存款666324萬元,增長38.5%;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634066萬元,增長18.9%。本外幣貸款餘額1480510萬元,增長38.3%。

交通

公路

至2012年底,大足區公路里程達2366.197公里。其中,省、縣、鄉、村公路分別為156.382、264.339、259.198、1675.478公里,農村公路達到1636公里。[9]
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為國家高速公路G85銀昆高速公路的一段,在大足區境內有5.3公里;渝蓉高速公路在大足區境內有43.8公里,設有大足東互通、大足西互通、三驅互通及大足服務區。
另有省道108渝隆路、省道205潼瀘路、省道309合內路、省道310銅榮路等高等級公路通過大足區境內。

鐵路

至2013年底,大足區境內已通車鐵路為成渝鐵路(設有大足站),在建鐵路有成渝高鐵也將在此設站。

航空

大足緊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通過渝蓉高速公路可直達機場。

藝術形式

石刻文化

大足石刻始於初唐,盛於兩宋,形成兩個造像高潮、兩個中心地帶(一是晚唐五代的北山造像;一是宋代的寶頂山造像),是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傑作。
重慶華帝王朝華美達廣場酒店(五星級酒店)
重慶華帝王朝華美達廣場酒店(五星級酒店)

中敖火龍

中敖火龍起源於大足區中敖鎮的舞龍、燒龍習俗。火龍長20餘米,多用竹篾扎架,麻線系頭,彩紙和絲綢裱糊。1999年,中央電視台《中國一絕》欄目曾到大足專題拍攝。

萬古鯉魚燈舞

萬古鯉魚燈舞源於清代,曾參加全國民間舞蹈匯演並獲得一等獎,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龍水五金

龍水五金起源可溯至晚唐,隨著鑿石造像運動得到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水五金一度與北京王麻子、杭州張小泉刀剪齊名。

寶頂冬尖

寶頂冬尖始創於清光緒六年,以重慶所產冬菜為原料,經獨特的傳統工藝加工,陳年壇貯而成。

笛女酒

大足笛女酒採用傳統工藝,以糯高粱、玉米、大米、小麥等為原料,加入泉水配製而成。

大足竹編

大足竹編花色繁多,工藝精湛,常見竹編製品有青席、黃席、斗席、竹籃、竹桌、竹床、竹簾、筆筒、蒸籠、鍋蓋等類別,每一類別還分多種規格和花色。

風景名勝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有造像5萬餘尊,銘文10餘萬字,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著公元九至十三世紀長達400年歷史里人類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藝術歷史上最後的豐碑,1999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龍水湖

龍水湖位於大足區南部的巴岳山麓,水域面積5600多畝,常年蓄水1500多萬方。2004年7月列入第四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玉龍山

玉龍山位於大足區玉龍鎮,有桫欏樹群、雲台寺、三清古洞等景觀,2004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饒國梁紀念館

饒國梁紀念館始建於1929年,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為中西合璧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展覽由基本陳列、書法作品陳列、實物場景展示及多媒體展示4大部分組成。

歷史名人

(以下為大足區部分名人資料)
人名 朝代 職業 備註
蔡伯貫 明代 農民起義首領 嘉靖四十四年破銅梁、安居,繼攻下合州,建國號“大唐”
饒國梁 清代 烈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余棟臣 清代 反洋教起義領袖 曾兩次參與打龍水鎮法國教堂
唐赤英 民國 將領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曾擔任湘鄂西軍委參謀長
饒國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官員 全國政協委員
楊明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文獻學家 編注《文心雕龍校注》、《文心雕龍校注拾遺》等專著
於北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工作者 全國政協委員,曾任內蒙古大學校長
蔣耀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 醫生 胸外科專家、重慶市醫學會常務理事
黃小祥 中華人民共和國 經濟師 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
藍慶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官員 重慶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重慶市縣以上行政區劃

行政區代碼郵編駐地街道(個)鎮(個)鄉(個)
渝中區500103400010和平路管家巷9號12
大渡口區500104400080新山村53
江北區500105400020寸灘街道金港新區93
沙坪壩區500106400030天星橋鳳天大道8號1312
九龍坡區500107400050楊家坪
南岸區500108400064南城大道199號77
北碚區500109400700512
萬盛區500110400800萬盛街道新田路2號28
雙橋區50011140090012
渝北區5001124011201212
巴南區500113401320魚洞街道219
萬州區500101404000陳家壩街道112813(1)
涪陵區50010240800051822
黔江區500114409700城西街道31512
長壽區500115401220鳳城街道216
江津區500116402260幾江街道323
合川區500117401520南津街道中南村327
永川區500118402160中山路街道319
南川區500119408400東城街道31417
綦江縣500222401420古南鎮19
潼南縣500223402660梓潼街道2173
銅梁縣5002244025603223
大足縣500225402360棠香街道2202
榮昌縣500226402460318
璧山縣500227402760璧城街道2101
梁平縣500228405200梁山鎮258
城口縣500229405900葛城鎮717
豐都縣500230408200三合鎮1912
墊江縣500231408300桂溪鎮1411
武隆縣500232408500巷口鎮1115
忠縣500233404300忠州鎮226
開縣500234405400漢豐街道42113
雲陽縣500235404500青龍嘴22220(1)
奉節縣500236404600永安鎮1614(3)
巫山縣500237404700巫峽鎮1115(2)
巫溪縣500238405800城廂鎮1020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500240409100南賓鎮1220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00241409900中和鎮1418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00242409800鍾多鎮142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500243409600漢葭鎮1128
合計500000400015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