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

南岸區

南岸區作為重慶市都市區(重慶市主城區),處在重慶市西南部,是以城市為主的都市工業區、中央商務區、國際會展區、風景旅遊區。南岸區東部、南部接巴南區,西瀕九龍坡區、渝中區,北臨江北區、渝北區。至2013年,南岸區戶籍人口為65.1萬;至2013年,管理8個街道、7個鎮,幅員面積263.09k㎡。南岸區旅遊資源以自然風景和抗戰資源為主,主要有南山森林公園、南山植物園、洋人街、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等。2017年,南岸區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7年,南岸區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概述

南岸區南岸區
南岸區前俯長江,坐擁南山、背依明月山。自西而東,長江岸際線長達50餘公里,森林面積8472公頃,素有“山城花冠”和“重慶肺葉”的美譽,區內林木蒼翠,天藍水清,環境清幽,是最能集中展現重慶“江山之城”特色和魅力的區域之一。
南岸是傳說中大禹娶妻生子、“三過家門而不入”之地。留下了彈(誕)子石、呼歸石、塗山寺和“塗山”摩岩石刻等歷史遺蹟和眾多傳說;沿江23個碼頭,是近代重慶開埠通商的重要樞紐;黃山在抗戰時期,是遠東戰場的指揮中心;區內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與古樸厚重的巴渝文化以及快捷時尚的現代文化有機結合,形成了南岸兼容開放、自強不息的濃郁人文氛圍。

南岸區消費品市場活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8億元,同比增長18%。成功舉辦各類展會197個,其中全國春季糖酒會等大型展會6個,會展經濟帶動直接實現經濟收益達5億元。旅遊人數達萬人次,同比增長%,實現旅遊收入億元,同比增長%,成功承辦第十一屆重慶山水都市旅遊節。南濱路成功創建為“中華美食街”。存款餘額290億元,增長12%;貸款餘額249億元,增長4.7%。外貿出口完成2.8億元,增長15%,實現招商引資契約金額300億元,實際利用內資43億元,同比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8200萬美元,同比增長82%。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良好,農業生產特色突出。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為出發點,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種植業、觀光休閒農業。新發展優質水果4000畝,改良花木1000畝,新建和改良休閒漁業300畝。以香西路花木長廊為中心的花木產業初具規模,全區花木種植面積達2.3萬畝;以江南枇杷、小平葡萄為代表的優質水果產銷兩旺,全區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達2.3萬畝;以馬頸和鴻宇觀賞魚養殖基地為代表的觀賞魚產業長足發展,全區觀賞魚養殖面積達2150畝;以南山石牛片區為代表的都市休閒產業逐步形成,全區都市休閒農家樂已近300家。農民人均純收入繼續位居全市第一。

政務管理不斷規範,堅持政府運行“十個一”工作機制和區長公開接待制度,出台政府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建立和推行一次性告知、首問責任、限期辦結、服務承諾和失職追究制等。

南岸區南岸區城區圖

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深入開展“執政為民、服務發展”活動,加強作風建設,成立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注重廉政建設,加強政風行風評議工作,民眾滿意率提高個百分點;堅持每季度分別召開工業、商業、房地產業三類企業座談會,聽取意見,改進工作。

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提高,行政執法行為日趨規範。認真執行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辦理議案件,建議件,提案件;落實考核評議,政務公開不斷深化。審計、統計、物價、工商、人民武裝、雙擁工作、對口支持、民族宗教、僑務、對台、消防、保密、檔案、修志、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工作有了新進步。

長江廣陽島確定了開發業主,廣陽島大橋竣工通車,市體育訓練基地、廣陽壩園藝場等影響整島開發的難題基本解決,規劃編制、基礎設施、移民安置等開發條件基本完備,建設工作正著力推進。完成投資6億元,招商引資契約金額135億元。

南山生態帶完成總體規劃。南山成功申報並啟動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南山植物園、南山水主題公園建設著力推進。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一期工程已竣工。完成南山旅遊景觀路示範段綠化工程。完成投資30億元,招商引資契約金額50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長江大橋複線橋、學府大道、彈廣路、四海大道、輔仁路、江南立交、南山立交建成通車,菜園壩大橋、朝天門大橋、繞城高速南岸段、南涪路南岸段、輕軌三號線、南坪中心交通樞紐改造輔助道路等工程順利完成。港口碼頭、會展中心二期工程正著手規劃建設。茶園水務一體化建設取得進展,迎龍湖水庫主體工程完工,朱家岩水廠已竣工投產。、電、氣、通訊、有線電視管網建設上檔提速,四年累計投入10億元。

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大力實施五管齊下“淨空工程”,推進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行動。南坪街道成功創建為全市第一批“無煤區域”。城區空氣品質滿足二級及其以上的天數平均為244天,比例達67%。“環評”執行率100%。長江黃葛渡斷面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區域環境平均噪聲值為52.3分貝。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取得明顯進步。

城市管理綠化工作加強。加大綜合行政執法力度,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啟動三級管網建設,改造城區主幹道路面18.4萬平方米、人行道14.3萬平方米,主幹道完好率達95%,路燈亮燈率達98%,垃圾清運率達100%,建成燈飾工程153項。突出抓好臨街建築外立面整治、背街小巷環境衛生治理,市容環境更加整潔靚麗。實施南山綠色屏障工程林相改造1.5萬畝,建成城市生態林3個,新增公園綠地319.3公頃,城市綠地率達43.7%,綠化覆蓋率達45.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4平方米,“綠色南岸”建設成效顯著。

歷史沿革

南岸區南岸區
南岸區古屬巴國,秦滅巴國置 巴郡,轄江州縣,今南岸區為江州縣屬地,江州縣後改名墊江縣,公元561年改名巴縣。
岸區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重要的組成部分。1929年重慶建市,拓展市區範圍,在玄壇廟設南岸市政管理處,管理由巴縣劃入的南城坪、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四坊。1935年2月,正式設立重慶第四區,下半年改為第六區。1929年6月,改第六區為重慶市第十一區、二十區。1941年從巴縣劃入崇文、大興兩鄉,設重慶市第十一區。1944年7月,第十一區分建為重慶市第十一區、十八區。其時,重慶市長江南岸並設4個區。1950年6月,在民主建政中,南岸4個區合併建立重慶市第五區、第六區。次年,郭家沱由江北縣劃入第六區,增建為鄉。

1952年10月,兩區合併為重慶市第五區,並由巴縣劃入文峰鄉。1955年10月,第五區更名為重慶市南岸區。

1995年3月,重慶市區劃調整,郭家沱街道和峽口鎮的郭家沱村劃歸江北區,巴縣的長生橋、迎龍、廣陽三鎮及九龍坡區花溪鎮二塘村劃入南岸區。1999年,南岸區轄9個鎮、8個街道。到2008年,作為南岸區是重慶市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區幅員面積265平方公里,轄七街七鎮,人口5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5萬人)。在主城“一城五片、多中心組團式”空間結構中,是南部和東部兩個片區的重要支撐,轄區內彈子石濱江地區和江北城、解放碑共同構成了主城中心CBD,在主城六個副中心中,南岸區一區獨占南坪、茶園兩個城市副中心。區域地位和潛在優勢較為突出。。
1995年3月,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郭家沱街道和峽口鎮的郭家沱村劃歸江北區,巴縣(今巴南區)的長生橋、迎龍、廣陽三鎮及九龍坡區花溪鎮的二塘村劃入南岸區。調整後,南岸區轄南坪、龍門浩、海棠溪、玄壇廟、彈子石、大佛段、銅元局、花園路8個街道辦事處和南坪、南山、峽口、塗山、雞冠石、黃桷埡6個鎮,以及從巴縣(今巴南區)劃入的長生橋、迎龍、廣陽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南坪街道。
1999年底,撤銷玄壇廟街道,併入塗山鎮,2000年按照新建制運行。

重慶南岸區重慶南岸區

2000年,南岸區轄7個街道、9個鎮:南坪、龍門浩、海棠溪、彈子石、大佛段、銅元局、花園路7個街道辦事處;南坪、南山、峽口、塗山、雞冠石、黃桷椏、長生橋、迎龍、廣陽9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南岸區總人口592566人,其中:南坪街道100692人、銅元局街道30907人、花園路街道68130人、海棠溪街道67068人、龍門浩街道34112人、彈子石街道27675人、大佛段街道27574人、黃桷埡鎮40184人、南坪鎮36015人、塗山鎮40517人、雞冠石鎮1381人、南山鎮5957人、峽口鎮17706人、長生橋鎮39882人、迎龍鎮20178人、廣陽鎮22153人。
2001年,將原大佛段街道併入塗山鎮。2001年底,南岸區轄6個街道、9個鎮:南坪、龍門浩、海棠溪、彈子石、銅元局、花園路7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南岸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銅元局、南坪、花園路、海棠溪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彈子石)、9個鎮(南坪、黃桷埡、南山、塗山、雞冠石、峽口、長生橋、迎龍、廣陽),69個居委會、69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48.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99萬人。
2006年7月27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南岸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渝府[2006]152號)同意南岸區將現有的6個街道、9個鎮調整為7個街道、7個鎮。具體調整如下:

南岸區南岸區
(一)撤銷南山鎮、黃桷埡
(二)設立南山街道。管轄原南山鎮、黃桷埡鎮的行政區域,轄6個社區、9個村委會,幅員面積3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崇文路138號(原黃桷埡鎮政府駐地)。
(三)保留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龍門浩街道、彈子石街道等6個街道;南坪鎮、塗山鎮、峽口鎮、雞冠石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等7個鎮。其行政區域和駐地不變。
2013年,南岸區政府駐地遷往長生橋鎮,並對原長生橋鎮行政區劃作出調整,新增設立天文街道。天文街道位於長生橋鎮西北部,東以通江大道為界,南以玉馬路為界,西靠銅鑼山脈,並與南山街道接壤,北以茶園路為界,東、南、北均與長生橋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7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天文大道。調整後,長生橋鎮行政區域面積為58.5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南岸區位於重慶市長江南岸,依山傍水,全區幅員面積265平方公里,森林面積44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7個鎮:銅元局街道花園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龍門浩街道彈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南坪鎮、塗山鎮雞冠石鎮峽口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

南岸區位於東經106。3′14″—106。47′2″、北緯29。27′2″—29。37′2″之間,轄區西部、北部長江環繞,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區)和重慶中央商務區(南部)位於轄區內。南岸區面積265平方公里,陸地占90.33%,河流占9.67%。

丘陵

主要分布在南坪、塗山、雞冠石、峽口、長生橋、迎龍、廣陽7個鎮及沿江7個街道,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間。平壩面積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廣陽壩園藝場和銅元局等地面積為較大河流以長江為主,過境段長45公里,流經7個鎮;另有流域面積大於80平方公里的河流2條,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及其以下的河流9條。

氣候

南岸區地處亞熱帶季風區的四川盆地南部長江河谷,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冰雪少,風小日照少,濕度大,雲霧多,春早夏長,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氣溫18.5C°,無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霧日67.8天。

交通

公路

南岸區南岸區
至2015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537.692公里,其中國道20.36公里,省道44.15公里,縣道95.805公里,鄉道51.232公里,村道326.145公里。
南岸區主要道路、橋樑(含長江大橋)有重慶長江大橋、鵝公岩長江大橋、大佛寺長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慈母山隧道等。

軌交

至2012年底,經過南岸區境內的軌交有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運營中),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運營中)。
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在南岸區境內站台有:銅元局站、工貿站、南坪站、四公里站、五公里站、六公里站、二塘站。

概況

南岸區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已建成的重慶長江大橋鵝公岩大橋、大佛寺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橫跨區內,渝黔高速公路橫貫全境、300多公里的城區與鎮際之間公路全部硬化,南城大道、南山旅遊公路、濱江路、在建的彈廣路、朝天門長江大橋,規劃籌建的王家沱、東水門等多座長江大橋、已運行的長江空中客車索道,將構成重慶市最具特色的現代立體交通網。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南岸區內軌道交通三號線(輕軌,2011年12月起開通運行),軌道交通六號線(捷運,預計2013年開通。另外規劃有軌道交通四號線、軌道交通八號線和軌道交通環線等。

自然資源

礦產

煤礦

南岸區南岸區
焦煤肥焦煤、肥氣煤等煉焦用煤,分布於背斜兩翼的文峰雞冠石、下浩至四公里一帶。砂金,主要分布在峽口鄉廣陽壩周圍的第四系沖積層內。鐵礦分布在涼風埡、蓮花背、雞公嘴,主要為赤鐵褐鐵礦。石灰石礦,為本區優勢礦產資源,儲量大,質量好,可露采,主要分布在黃桷埡鎮的文峰一帶,南北綿延10多公里,石灰岩儲量4.1億噸,片碎石儲量4.8億噸。廣陽鎮明月山脈石灰岩儲量也甚大。建築河沙,分布於長江沿岸30餘公里,全區有十幾個大面積采沙點。石英砂岩、磚瓦原料石、建築石料、地下熱水、礦泉水等資源也十分豐富。

動植物

南岸區植物資源豐富,植物品種達1632個。經濟作物和觀賞花卉資源占有突出優勢,其中茶花杜鵑羅漢松臘梅櫻花桂花海棠等享譽國內外,與蘇鐵雪松廣玉蘭塔柏蘭花等構成觀賞植物主體。水果主要有柑桔葡萄枇杷櫻桃蘋果等。馬尾松林黑松林、竹林、香樟林、灌木草叢、草坡等構成南山綠化植被的主體。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野生動物已日益減少,動物資源以家畜、家禽為主。

水資源

地表水

南岸區南岸區
源主要是江河溪流帶來的過境水。多年平均過境水總量為年3447.5億立方米,其中,一是長江過境水,二是三條小溪河,年擁水量4048萬立方米,其餘為區內其他地表徑流水。地下水資源839.3萬立方米,其中南泉背斜上的雞冠石~~文峰一線最豐富,達516.8萬立方米,是區內地下水開採的重點地區。

地下礦泉水現有五個采點:雞冠石、黃桷埡清水溪、塗山、黃山和長生橋,皆為偏矽酸飲用天然礦泉水,地下熱水有采點三個:雞冠石慈母山,單井日湧水量1000噸,水溫40C°;南山鎮銅鑼峽竹林溝,單井日湧水量4000噸,水溫42C°;海棠溪棠曉月小區,單井日湧水量2000噸,水溫53C°,其為距主城區中心最近的天然熱礦泉。

人口

性別構成

南岸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385107人,占總人口的50.7%;女性為374463人,占總人口的49.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2.84。

年齡構成

南岸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76044人,占總人口的10.01%;15-64歲的人口為621905人,占總人口的81.88%;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621人,占總人口的8.11%。

概況

南岸區南岸區
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信息南岸區常住人口為759570人。

2012年末南岸區總戶數27.15萬戶,人口81.46萬人,比上年增加2.48萬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75.94萬人,比上年增加3.47萬人。全年新出生人口4563人,出生率為8.1‰;死亡人口2487人,死亡率為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
2015年末,全區總戶數26.7萬戶,人口68.1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62.5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全年新出生人口8050人,出生率為11.97‰;死亡人口2692人,死亡率為4.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97‰。
2015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85.8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1.1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94.57%,比上年末提高0.22個百分點。
2016年末全區總戶數27.7萬戶,人口70.0萬人,比上年增加1.9萬人。總人口中,城鎮人口64.0萬人,比上年增加1.5萬人。全年新出生人口6174人,出生率為9.35‰;死亡人口3183人,死亡率為4.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3‰。
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87.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94.97%,比上年末提高0.4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0元,同比增長8.5%,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3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39元,增長9.0%。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5︰1。

就業

城鎮
南岸區南岸區
業狀況得以改善。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培訓各類人員5310人,培訓就業率達62%。深化“低保就業聯動”政策,共有3839名低保人員放棄低保、主動就業。860名下崗失業人員和1097人“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減少611戶並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以內。

社會保障工作得以加強。城市低保累計發放5600萬元、1.9萬戶次;農村低保累計發放93萬元、1475戶,調整了農村低保發放標準和發放時間。職工養老、工傷、生育、失業等保險參保範圍進一步擴大,基金徵收率均達到98%以上。啟動了農村村幹部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一步健全“三個1000萬元基金”,較好地解決了困難民眾生活、教育、醫療救助等問題。解決了500戶雙困戶住房問題,啟動了仰天窩保障房項目建設。

社區建設得以強化。投入社區建設資金500萬元,新增社區工作用房0.55萬平方米,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報酬和辦公經費,14個社區被評為重慶市和諧示範社區。建立健全社區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和社會互助“五位一體”的幫扶救助體系,受助人員1.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以內,50%以上的社區創建為充分就業社區。圓滿完成村居換屆工作。民政部命名我區為農村社區建設試驗區。

社會事業

教育

南岸區南岸區
大力實施均衡教育,打造優質教育強區。依法保證財政對教育投入的增長,“兩基”順利通過國家督導檢查。多渠道籌集資金億元,滾動實施教育十大項目,南山國小遷建、洋世達南坪實驗國小等重點項目全面完成。廣益中學創建為市級重點中學,優質高中資源達到全市領先水平;珊瑚幼稚園成功創建為市級示範園;聯考上線達人,創歷史新高。積極支持在區高校的發展。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目前,南岸區共有普通高校4所,基礎教育學校78所。基礎教育中:完中9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國小校4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工讀學校1所,職業高中3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繼續鞏固“雙高普九”成果,國中畢業生95%以上升入高中階段學習,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國小在校生65809人,其中:國小32812人,普通中學28660人,職業高中4337人。
南岸區有10餘所國家、部(省)級科研機構和5所本科院校(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教育管理學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豐富的智力人才資源。

至2015年底,南岸區全區共有基礎教育學校67所。基礎教育中:完中7所,初級中學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國小校4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院1所。繼續鞏固“雙高普九”成果,國中畢業生99.97%以上升入高中階段學習,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基礎教育學校在校生90943人,其中:國小46825人,普通中學37621人,職業高中6237人,特殊教育260人。與上年相比,在校生增加4353人。幼稚園137所,有附設幼兒班的國小7所,入讀學前教育兒童26335人。
南岸區主要高校有: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教育管理學校等。

文化

南岸區南岸區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南岸區逐年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至2007年,文化事業經費為區級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一,按文化部對地方文化事業經費要求在重慶主城各區中率先達標。逐年對文化系統的場、院、館、所及部分重點文物進行擴建、改建和維修、維護,設施設備得以更新、充實和完善。
民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先後五屆“塗山藝術節”異彩紛呈、特色文化引人注目,文藝創作和演出活躍,精品增多,文化下鄉活動有聲有色。圖書借閱量逐年增大。圖書發行指標年年超額。文物保護更加規範。電影發行放映出現生機。街鎮文化站建設得到加強。文化市場按法制管理走向規範和繁榮。一些文藝作品在重慶市獲獎或受到好評和關注。成功舉辦世界之舞、英倫文化藝術表演等大型演出228場次;成功組織慶直轄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積極配合市里成功舉辦第十七屆全國書市博覽會。大力實施文化產業“4+X”工程。建成南岸文化產業培訓中心,區文化館二期工程已完成主體工程。啟動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在全市率先進行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課題研究。

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舉辦各類演(展、賽)活動148場(次)。
電影周末進社區、農村、中國小放映3225場。在重慶市首屆文化藝術節期間,組織實施了各類有影響的演展37場次。南岸區文化藝術中心全年成功舉辦了有影響的演(展)出80場(次),其中國內外精品劇目32場(次)。

2015年,南岸區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年接待民眾均突破40萬人次,建成100個社區圖書館,實現社區圖書館和區圖書館圖書借還“一卡通”。圍繞“中國夢”、全國文明城區創建複查等制定了全區年度民眾文化活動安排和實施方案,舉辦了“南岸區第四屆民俗民風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動70場(含街鎮),舉辦南岸區廉政書法展等展覽活動5場等,完成各類惠民展演835場次。按照市文化委要求,擬定了南岸區2015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方案,在少數花園圖書分館,全區社區圖書館開展各類讀書演講、新書推薦、小型演出、文藝沙龍等活動150餘場,客群人數達10萬多人次,舉辦區級全民閱讀活動2場。公共文化物聯網進行了970次配送,配送項目包括文藝培訓、文藝演出、展覽展示、文藝講座、閱讀指導、政策宣講,實現“你點我送”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區廣大民眾的多方面文化需求。

科技

建立起1000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80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0%,重大

南岸區南岸區
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5%。連續4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榮譽稱號。深入開展科普活動,加強了智慧財產權保護,提高了公眾科學素質。

2015年,南岸區引進車聯網企業35家,產值達到54.7億元;車聯網產業園內重慶千方e工園已完成綜合驗收、中交興路已入駐並建成投用、泰澤車載終端項目12條生產線全部投產。新加入聯盟會員19家,聯盟會員單位已達85家;助推創建市級眾創空間,我區已創市級眾創空間20個,7個空間獲資金支持達35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實現技術交易登記項目355項,交易金額3.04億元;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獲市級科學技術獎勵29項;新增高新技術產品64個,高新技術企業24家;爭取國家和市級科技計畫項目49個、資金3207萬元。新建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企業技術中心4個,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98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力度加大。我區申請專利3435件,授權專利2280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1577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9.01。

衛生

南岸區南岸區
健全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執法監督和醫療救治體系。在全市創新並啟動新型城鄉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0%,成為全市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首批5個試點區之一。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建設完成區公共衛生中心、市五院門診大樓主體工程。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進一步完善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共有5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有60多個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順利達標,實現了基本醫療網路的全覆蓋。年末南岸區共有衛生機構24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259張;衛生技術人員366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l207人,註冊護師、護士883人。

2015年我區達到人均42.5元;新增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14個,全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醫師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比例分別達到25%和24.3%;13家生育保險協定醫療機構現已全面開通;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全面“零差率”銷售,累計實行藥品零差率補助3322.07萬元;新批准設定醫療機構63家,其中綜合醫院2家,門診部5家,診所56家,涉及批准醫療機構信息變更32家,批准註銷醫療機構8家;2015年我區共設定有21個預防接種門診,全區現有市級示範門診11個;在全市首創開發衛生監督手機app軟體;今年累計行政處罰結案107件,較去年同期提高了55%,累計處罰金額98500元;處理舉報投訴44件,滿意率達100%;繼續落實單獨兩孩政策,嚴格落實單獨兩孩的政策規定和審批程式,全區批准再生育申請3341件,其中批准“單獨夫婦”再生育申請2518件,占總量的75.4%。全區新增獎扶對象717人,累計享受3764人,發放扶助金457.5萬元。新增特扶對象162人,累計享受1831人,發放扶助金809.7萬元。

體育

南岸區南岸區
南岸區是全國體育先進縣(區),十多年來,一直堅持鞏固和發展這一成果。區里加強了對體育場的改造和建設,廣泛開展民眾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2007年,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組團參加市二屆運動會,獲金牌20枚。與市體育局等單位共同舉辦了第二屆全國武術搏擊爭霸賽、中美籃球對抗賽等體育賽事。江南體育中心游泳館建成投入使用。組團參加市三屆農民運動會和市首屆社區運動會,民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成功申報為重慶市唯一一個全國第二批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試點區。

體育事業有新成果。在重慶市第二屆運動會中獲金牌20枚、銀牌17枚、銅牌18枚;在重慶市第三屆農運會中獲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4枚;在重慶市首屆社區運動會中獲金牌10枚、銀牌3枚、銅牌1枚,是主城九區中獲金牌最多的區;在市級田徑、武術、桌球、游泳比賽中共獲金牌27枚、銀牌22枚、銅牌21枚。

至2015年底,全區人均體育占地面積2.2平方米,所有社區、行政村建立了體育組織,體育隊伍600餘支,體育單項協會14個,全區體育鍛鍊人口54%。江南體育中心“八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門球場、田徑場、高爾夫練習場)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青少年活動中心已建成。所有中、國小塑膠運動場實現全覆蓋。街鎮、社區、村(居)體育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並逐步提檔升級。成功舉辦2015年長安汽車重慶國際馬拉松賽、2015重慶城市樂跑活動、2015中國男子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2015南濱路健步走、重慶女子半程國際馬拉松賽、2015年“體彩杯”南岸區機關職工運動會等體育賽事活動。南岸區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城區工作穩步推進。全年體彩銷售突破5.4億元。

商業

南岸區區位優勢突出,商機無限,是重慶市的會展中心,未來重要的金融、商貿口岸。42個各類消費品市場具備了大流通的集散和幅射功能,第三產業發達,精心打造推出的“吃在南岸、住在南岸、旅遊在南岸”三張品牌作為全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
南岸區有10餘所國家、部(省)級科研機構和5所大專院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豐富的智力人才資源。區內工業基礎良好,已形成以機械製造、汽車、機車、電子儀表、醫藥化工、皮革製品、輕紡、建材、服裝等為支柱,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

社會保障

南岸區南岸區
2015年,全區新增就業60786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16231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171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78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1.57%。全區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5.03萬人、33.26萬人、22.23萬人和19.7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66萬人、31.62萬人,統籌城鄉養老、醫療參保覆蓋率分別達到95%、98%,已提前達到區政府確定的年度目標。工傷、生育完成市級目標任務的100.01%、101.25%。保險待遇持續提高,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月均提標231.30元。城鎮職工醫保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維持在81.79%,城鄉居民醫保在二級及以下定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維持在75.11%。全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030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00人,累計發放城市低保金5356萬元,農村低保金440萬元。年末城鎮福利收養機構床位數2864,單位數22個;敬老院5個,床位數217;五保家園21個,床位數253。

城市建設

2015年,全區累計完成江南新城雨水管網改造2323.98米,污水管網4250米,投資3830萬元。在二塘路、彈子石森昌新村等路段新改建路燈累計400餘盞。完成萬壽路、響水路等路段隔離護欄安裝近2000米。全年新建公廁16座。全區完成62個老舊小區、散居樓棟和16條背街小巷綜合整治,涉及房屋500餘棟,惠及民眾2.7萬餘戶。68個社區創建為無暴露垃圾社區,累計整治衛生死角2.4萬餘處,清理暴露垃圾2萬餘噸。整治違規戶外廣告156塊總計1000餘平方米,整治規範占道經營3400餘處。查處各類違規設定招牌74塊。戶外廣告整治率100%,店招店牌整治率90%。維護人行道3萬平方米,維護車行道2萬平方米,維護路沿石5000米,城市道路完好率達98%。全區整治違法建築990宗,面積53萬餘平方米。對海峽路、濱江路、學府大道等重要路段和重要節點行道樹開展整形修剪8700餘株。

經濟

綜合

2011年南岸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4.2億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長16.1%;人均GDP達到5.6萬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長13.2%;工業總產值完成751.6億元,是2006年的3倍,年均增長25%;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0.8億元,是2006年的5.9倍,年均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1.8億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1.7億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1%;進出口總額完成12億美元,是2006年的4倍,年均增長32%;實際利用外資完成4.8億美元,是2006年的11倍,年均增長60%;實際利用內資完成207億元,是2006年的6倍,年均增長42.5%。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

2007年,南岸區實現生產總值15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1%,是1996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94.1億元,增長19.3%;第三產業增加值59.3億元,增長14.3%。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2.2:58.6:39.1調整為2.2:60:3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2874元,突破3000美元。

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GDP)總量679.4億元,增長11.3%。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7億元,下降3.3%;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02.4億元,增長12.7%;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2.3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經濟結構從2014年的0.8︰61.0︰38.2調整為0.7︰59.2︰40.1。
2015年,全區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4.9億元,增長5.1%,其中,公共財政收入84.8億元,增長5.5%,稅收收入56.6億元,增長10.5%。財政支出137.2億元,增長14.2%。
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GDP)總量745.5億元,增長10.8%。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億元,下降6.8%;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33.8億元,增長11.3%;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07.4億元,增長10.3%。

農業

2015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億元。其中:農業產值5.7億元,增長2.6%;林業產值0.1億元,增長12.2%;牧業產值0.5億元,增長15.5%;漁業產值0.7億元,下降29.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1億元,增長29.4%。

工業建築業

南岸區南岸區
南岸區全部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6.1億元,增長25.4%,工業增加值80.6億元,占南岸區生產總值的51.4%,增長22.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57戶,實現工業總產值300.6億元,占南岸區工業總產值的95.1%,增長32.6%。

建築業穩定發展。全年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65.8億元,增長30.6%,其中二級以上企業完成總產值59.1億元,增長30.3%;實現利潤1.95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0.3萬平方米。

2015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403.4億元,增長14.6%,工業增加值341.3億元,增長13.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353.0億元,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速度13.4%;銷售產值1334.0億元,增長18.3%;出口交貨值213.6億元,增長117.0%;實現綜合效益指數435.9%,增長了58.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1294.1億元,增長17.7%;利稅總額102.0億元,增長3.5%。[10]
2015年,全區從行業大類看,全區2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9個行業總產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67.9%。通信設備製造業(78.8%)、非金屬礦業(19.8%)、印刷業(16.1%)、汽車製造業(15.2%)、醫藥製造業(12.2%)、橡膠和塑膠製品業(10.5%)、農副食品加工業(10.1%)7個行業總產值增幅超過10%。
2015年,全區172戶規模以上小微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81.9億元,同比增長93.7%。小微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2.5億元,同比增長82.8%,增速快於全區76.6個百分點,拉動全區利潤總額增長13.1個百分點。
2015年,全區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全區工業的第一大產業。2015年,規模以上手機企業達到19戶,比上年底淨增10戶,全年手機產量達10658.4萬台,同比增長43.5%,實現產值525.5億元,同比增長79.1%。
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含水、電、氣、萊美藥業、菸草南岸分公司、川儀南岸分公司)萬元產值能耗0.0412噸標準煤/萬元,比去年下降了14.7%。
2015年,全區按註冊地統計建築業總產值172.5億元,同比增長1.6%,在地建築業總產值239.6億元,同比增長16.5%。

固定資產投資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9.8億元,增長21.2%,其中: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完成投資96.9億元,增長14.4%,占投資總額的40.4%;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42.87億元,增長26.3%,占投資總額的59.6%。

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2.7億元,增長8.5%,零售業69.5億元,增長21.7%;住宿和餐飲業16.3億元,增長14%。

2015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9億元,增長10.9%。從社會消費品零售構成行業來看,批發業完成74.9億元,增長17.7%;零售業完成265.8億元,增長6.8%;住宿業完成7.2億元,增長4.9%,餐飲業完成28.0億元,增長11.6%。2015年全區批零業銷售總額達到1205.4億元,同比增長14.2%。

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3915萬美元(含經開南區,下同),比上年增長21.7%,其中:進口12619萬美元,增長5.4%,出口21296萬美元,增長33.4%。
實際利用外資14796萬美元,增長229.5%。

2013年,南岸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3.7億美元,增長143.7%,其中:外貿出口32.3億美元,增長165.1%;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下降15.4%;實際利用內資260.5億元,增長15.5%。在三大產業中(千萬元以上),第二產業利用內資47.5億元,第三產業利用內資199.2億元。從資金來源看(千萬元以上),來自東部地區的資金125.4億元,占全區實際利用內資的48.1%。來自中部地區的資金22.5億元,占全區實際利用內資的8.6%。來自西部地區的資金98.7億元,占全區實際利用內資的37.9%。

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南岸區公路總里程達63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20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客運量2851萬人(次),旅客周轉量76779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73.6%;完成貨運量2329萬噸,貨物周轉量131823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2.7%。

南岸區全年實現郵政業務量4174萬元,比上年增長30%。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7年末南岸區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89部,行動電話193部,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83部,行動電話144部。

據南岸區旅遊局及區旅遊協會統計數字,年末南岸區共有旅行社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家、國內旅行社15家、門市部14家;星級賓館12家;南岸區旅遊協會與2010年5月28日正式成立。

2015年,全區實現郵政業務量6236.2萬元。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末南岸區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69部,行動電話201部。
2015年末,全區共有旅行社28戶,其中國際旅行社3戶、國內旅行社25戶、門市部300餘戶。星級酒店8戶,其中:五星級酒店2戶,四星級酒店2戶,三星級酒店4戶。對外開放的景區(點)16戶,其中國家等級景區8戶。全年接待遊客3580萬人次,增長7.1%。其中接待海外遊客28.5萬人,增長76.6%,實現旅遊收入88.02億元,增長15.9%。

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6.6億元,增長37.4%,其中,區級財政收入12.6億元,增長36.2%,開發區財政收入3.98億元,增長41.4%。財政支出30.5億元,增長31.5%。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310.7億元,增長18.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46.7億元,增長5.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39億元,增長2.2%。

全年保費收入2.4億元,增長45.9%,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13億元,增長70.1%。

2015年,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122.0億元,增長3.3%。其中個人存款558.2億元,增長9.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923.7億元,增長18.9%。全年保費收入3.6億元,下降13.3%,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3.6億元,增長93.4%。

七大經濟板塊

南岸區委區府根據我區不同區域天然稟賦各異和非均衡發展的現狀,創造性地提出了打造“七大經濟板塊”的構想:

1.茶園新城區通過第二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打造成為城市功能完備的綜合性新城區;

2.重慶市中央商務區(CBD南區)是江北城、彈子石“金三角”地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定位為包括商務辦公配套、娛樂休閒設施、高檔商務住宅,集會展、金融、商業、貿易、信息及中介服務機構為一體的配套功能區;

3.南濱路沿線區域大力發展商業、餐飲業、房地產業,打造成為社會活動的迎賓道、經濟發展的增長帶、文化建設的風情街;

4.南坪商務圈以會展經濟為龍頭,大力發展商業,打造醫藥、建材家居、汽車等其他專業市場的物流平台;

5.長江廣陽島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將打造成為國家級旅遊健身休閒度假區;

6.江南大學城的功能定位為南岸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研結合平台,構築高等教育產業高地;

7.南山生態帶以合理利用生態環境為出發點,整合旅遊資源,突出生態環保及綠化的特徵,發展都市風景旅遊勝地。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我區的七大經濟板塊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並正在全面加速推進建設。

五大經濟業態

1.園區經濟——依託茶園新城A區、B區和東港工業園區,發展以消費類電子、裝備製造、船舶業為主導打造產業鏈。
2.城建經濟——依託我區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吸引了融僑地產、和黃地產、萬達地產等一大批知名房地產企業來區投資。
3.會展經濟——依託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在成功舉辦了亞洲議會和平年會、亞洲市長峰會、全國糖交會、藥交會等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商務配套。
4.旅遊經濟——以南濱路、南山、廣陽島為重點,打造以生態、文化、觀景、健身、體驗為主體的精品旅遊。
5.創意經濟——依託CBD(南區)、江南大學城、南濱路文化傳媒港、園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軟體、動漫、傳媒、廣告等內容的創意產業。

旅遊

概況

南岸區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山巒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綠色屏障"之稱的著名南山風景區,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有160多處。始建於唐宋時期的慈雲寺、塗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廟、古剎,抗戰時期的"陪都遺址"保存完好;"一棵樹"觀景台成為欣賞山城夜色最佳處;南山街道(黃桷埡)的"泉水雞文化節"蜚聲海內外;位於南山上的南山植物園和加勒比海水世界更是吸引大量遊客;新建的濱江路和藝術群雕已成為重慶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1年5月28日,南岸區旅遊協會正式成立,為區旅遊事業發展創建了更好的平台。2011年5月30日,區政府辦公室發布《2011年南岸區組團來區旅遊獎勵暫行辦法》,鼓勵為南岸區旅遊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旅行社、景區、酒店等單位。

具體景點

文峰塔、科技會堂、珊瑚公園、黃山蔣介石官邸、海棠煙雨公園、長江索道、塗山寺、千佛寺、慈雲寺、一棵樹觀景台、孔園、後堡公園、廣福寺、園蘭、一棵樹景區、靈安故園、苗圃公園、登雲寺、鶴翔莊、慈母堂、大佛造像、救主堂、報恩塔、黃山雲岫樓、黃山陪都遺蹟陳列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黃葛晚渡、塗山雕塑公園、南濱公園、重慶遊樂園、融僑公園、龍門皓月、美心洋人街、法國水師兵營舊址、加勒比海水世界。

南山風景區

南山風景區總面積約2500公頃,主要景點有南山植物園、塗山寺、空軍抗戰紀念園、老龍洞、海昌加勒比水主題公園等。

重慶洋人街

重慶洋人街位於南岸區彈子石,建築採用歐美風格。街區有兩條並行的觀光大道,中間是一座人工運河。

抗戰遺址博物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也稱為重慶黃山抗戰遺址群景區,位於南岸區南山,由雲岫樓、松廳、孔園等組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慶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法國水師兵營

法國水師兵營位於南岸區彈子石謙泰巷142號,坐落於“重慶外灘”南濱路上,始建於1902年,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綜合實力

南岸區在主城中人口相對較少,經濟總量相對較小,但在直轄十年主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中曾三次名列第一,兩次名列第二,經濟社會整體發展較為均衡。

區內產業門類齊全,三次產業結構比2.2:59.7:3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7年230億,占重慶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近1/10)、利用內資(2007年43.5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2007年2.27:1)等指標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財政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2007年達到16.6億,從直轄前排名11位上升到第四位。

區域社會事業成效顯著,近年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等多項工作在市里取得發言權,先後獲得“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國雙擁模範區”、“全國優秀旅遊城區”、“全國體育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全國技術市場先進單位”、“全國村居自治模範區”等榮譽稱號。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31日,南岸區當選“2017中國年度文化影響力城市”。

重慶市行政區縣

重慶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下轄40個行政區縣(自治縣),有19個區、21個縣(自治縣),構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的組團式、網路化的現代城市群,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重慶市縣以上行政區劃

行政區代碼郵編駐地街道(個)鎮(個)鄉(個)
渝中區500103400010和平路管家巷9號12
大渡口區500104400080新山村53
江北區500105400020寸灘街道金港新區93
沙坪壩區500106400030天星橋鳳天大道8號1312
九龍坡區500107400050楊家坪
南岸區500108400064南城大道199號77
北碚區500109400700512
萬盛區500110400800萬盛街道新田路2號28
雙橋區50011140090012
渝北區5001124011201212
巴南區500113401320魚洞街道219
萬州區500101404000陳家壩街道112813(1)
涪陵區50010240800051822
黔江區500114409700城西街道31512
長壽區500115401220鳳城街道216
江津區500116402260幾江街道323
合川區500117401520南津街道中南村327
永川區500118402160中山路街道319
南川區500119408400東城街道31417
綦江縣500222401420古南鎮19
潼南縣500223402660梓潼街道2173
銅梁縣5002244025603223
大足縣500225402360棠香街道2202
榮昌縣500226402460318
璧山縣500227402760璧城街道2101
梁平縣500228405200梁山鎮258
城口縣500229405900葛城鎮717
豐都縣500230408200三合鎮1912
墊江縣500231408300桂溪鎮1411
武隆縣500232408500巷口鎮1115
忠縣500233404300忠州鎮226
開縣500234405400漢豐街道42113
雲陽縣500235404500青龍嘴22220(1)
奉節縣500236404600永安鎮1614(3)
巫山縣500237404700巫峽鎮1115(2)
巫溪縣500238405800城廂鎮1020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500240409100南賓鎮1220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00241409900中和鎮1418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00242409800鍾多鎮142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500243409600漢葭鎮1128
合計500000400015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