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漢語辭彙]

大國[漢語辭彙]
大國[漢語辭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國,常用詞語,拼音是dà guó,古時指大的諸侯國。現在,多用於指在國際體系中權利資源地緣具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意義類似於強國。 由於歷史研究與國際政治研究的脫節,我們的個別學者往往以一種靜態的史觀看問題,潛意識中以為大國自古是大國,小國自古是小國;大國永遠是大國,小國也永遠是小國。實則不然。 古往今來,國家的邊界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國崩解,就是一堆小國;小國崛起,就有可能變成大國,乃至超級大國。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偉人與大國 偉人與大國

1. 古指大諸侯國。

《詩·商頌·長發》:“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公羊傳·隱公五年》:“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何休 註:“大國謂百里也。”《後漢書·樊宏傳》:“宏頓首自陳:‘無功享食大國,誠恐子孫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慙負黃泉,願還 壽張 ,食小鄉亭。’”《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不及三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將孛丁、滿也速等,俱死於戰陣,戎主遠遁西荒,岐豐一片,盡為秦有。闢地千里,遂成大國。”

2. 泛指大的國家。

郭沫若 《牧羊哀話》三:“大國的客人,那是我們 閔家 佩荑小姐呢!”

3. 比喻具有獨立性的事物。

南朝 梁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於是荀況《禮》、《智》, 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 

相關信息

歐盟與超級大國 歐盟與超級大國

當代大國又稱大國或強國,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最大優勢的國家。擁有強大的地緣政治實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在本區域內首屈一指,並能影響其他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今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一個國家可能在所有上述領域,都對體系內其他國家享有明顯優勢,其軍事與經濟力量的投射是全球性的。例如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被稱為「超級大國」。

大國列表

•17世紀: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大不列顛王國、法蘭西王國、奧斯曼帝國、大明帝國

•19世紀初: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奧斯曼帝國、大清帝國

•19世紀末: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

•列強時期:大英帝國、美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

•一戰後: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美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

•二戰前: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

•二戰後: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華民國

•21世紀至今:美國、俄羅斯聯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歐盟(含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巴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