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山

大乘山

大乘山位於冷水江市南郊禾青鎮和三尖鄉境內,山體雄偉,地勢陡峭,岩石林立,樹木蔥蘢,有不少景色奇特的懸崖峭壁、峽谷、深潭、瀑布、石林和石海,是避暑旅遊的勝地。大乘山景區,“不是南嶽,勝似南嶽”,青山綠水,雲霧繚繞,令人流連忘返。其它如周頭湖渡假村、茶花溪、鴻雲洞、仙憩洞等景點都各有千秋,引人入勝。佛教“大乘派”以此為源地,香火甚旺。

基本概述

大乘山青山綠水
大乘山,位於湖南省冷水江市南郊禾青鎮和三尖鄉境內,屬雪峰山余脈,海拔724米,面積333公頃。地形起伏大,溝谷切割深,形成陡坎、窄谷,山體高聳,層巒疊嶂,氣勢磅礴。山體雄偉,地勢陡峭,岩石林立,樹木蔥蘢。

大乘山屬於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溫度適宜,四季分明:冬季少嚴寒,夏季多酷熱,秋季晴朗溫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澇,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氣溫16-17.3℃。

因該山有普嚴寺,尊奉大乘教而得名,為佛教名山。長21公里,寬10公里,主峰雙山海拔711.2米,屬桐柏山脈。有黑石

大乘山大乘山

山、白石山玉皇頂蔡山霸王山等20餘座山峰。因此處佛教屬大乘派,故山以佛教派稱而名大乘山。大乘山氣勢雄偉,峰巒疊嶂,樹木蔥蘢,山泉密布,溪澗縱橫;西邊資水環抱,北麓機器轟鳴;奇花花異草裝點四季,飛禽走獸嬉戲林間,流泉飛瀑隨處可見。

為便於遊客觀光遊覽,從山腳至峰頂修了一條6華里長的路,其中2/3是梯級水泥石板路。這條路很有特色,有時筆直如箭,有時彎曲如之,有時蜿蜒如蛇,無論何種路形,總之一個“陡”字。平均坡度30多度,陡的地方達40多度。山川俊秀,道路難行,卻每年吸引數萬遊客到此觀光,是因為在群山之巔還有一處必游之地,這就是“聖帝殿”。

歷史成因

大乘山大乘山
大乘山形成於距今約5-7億年前寒武紀,最高峰海拔724米,面積約5000餘畝,山體成土母質,多為沙頁岩,由其發育而成的土壤疏鬆肥沃,透水蓄水性能好,因此該地植被繁茂,蔥蘢秀麗。 

據史志載:“北宋熙寧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將軍章惇開發梅山時,在此修聖帝殿一座,塑聖帝神象一尊”。現在人們看到的聖帝殿,為民國三十年(1941)復修,為四扇三間帶兩橫屋的民房式建築,磚木結構,蓋小青瓦,約300平方米;中間殿堂不到40平方米。正中置3.3米高的聖帝像,兩旁有觀音菩薩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將,兩側左有十八羅漢,右列廿四諸天;可謂廟小菩薩多,整日香菸裊裊,鐘鼓聲聲,倒給遊人幾分肅穆,幾分清靜。于山上築殿一座塑聖帝像一尊,招來方圓幾百里的善男信女朝香拜佛。因此處佛教屬大乘派,故山以佛教派稱而名大乘山。佛教“大乘派”以此為源地,香火甚旺。 

主要特色

大乘山瀑布
大乘山有不少景色奇特的懸崖峭壁、峽谷、深潭、瀑布、石林和石海,是避暑旅遊的勝地。佛教“大乘派”以此為源地,香火甚旺。

為便於遊客觀光遊覽,從山腳至峰頂修了一條6華里長的路,其中2/3是梯級水泥石板路,路雖不遠,可年青壯漢來回也需三個多小時,老幼婦人,沒得四、五小時絕對下不來。這條路很有特色,有時筆直如箭,有時彎曲如之,有時蜿蜒如,無論何種路形,總之一個“陡”字。平均坡度30多度,陡的地方達40多度,且步步緊逼,上山時累的你汗流夾背,氣喘吁吁,走一小段,則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出幾口粗氣;下山時卻令你雙腿發軟,膝蓋打顫,有些沒有梯級的陡坡,令你身不由己一路小跑收不住腳,一不小心踩在浮石上面,會摔你個四腳朝天,嚇你一身冷汗。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在這裡會得到最貼切的體驗。

山上水土保持良好,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四季蔥蘢秀麗,飛瀑流泉,隨處可見,最高飛瀑達72米,更有七步金階、水晶瓊閣、瓊台望日、臥龍戲水、仙女出浴、十八矛灣等景觀令人神往。江南大自然賦予的生態環境諸多妙趣,均可在此領略。

大乘山山川俊秀,道路難行,卻每年吸引數萬遊客到此觀光,是因為在群山之巔還有一處必游之地,這就是“聖帝殿”。殿外有山門,門洞為巨石雕琢,從風蝕程度看,應是宋時聖帝殿原物,石上鐫刻有雙龍戲珠蝙蝠太極等圖形,門聯書行楷,蒼勁有力:“山色遠雲銜樹影,鳥音時雜石泉聲”,把個深山古剎所處境地描繪得入木三分,正中門楣刻“大乘山”三字,傳說,此處佛教為大乘派,故得山名。

大乘山景區峰巒挺秀,澗溪環繞,石多嶙峋,木多古翠,幽邃而綿長。1957年在此建大寺林場,林地面積24.7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95%,森林植被以北亞熱帶森林植被奇觀為主,為伏牛山丘陵常綠葉闊葉林區。林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油松、水杉、刺槐、榆、楊、樟、銀杏、櫟類等樹種及其他植物70餘種,鳥獸四十餘種,白鷺等達數萬隻,各種蝶類20餘種。

2000年7月省林業局批准建立大寺森林公園,經營面積4.3平方千米。“大乘晚照”為方城八大景之一,此外,“主山秋菊”、“大寺紅葉”、“峻林松嘯”、“百鳥爭鳴”、“彩蝶飛舞”等景觀也非常迷人。在青山綠水之中,坐落在森林深處的普禪寺(又名普嚴禪院、大寺),始建唐貞觀年間(796~805年),已有1200多年歷史,給風光秀麗的大乘山賦予了深奧的文化內涵,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融,互為依託,相得益彰。

風景名勝

大乘山大乘山
大乘山風景名勝區包括大乘山、祖師嶺、鴻雲崖、太陽島、石船等景點。大乘山位於市境東南,屬雪峰山余脈,形成於距今約5-7億年前寒武紀,最高峰海拔724米,面積約5000餘畝,佛教“大乘派”以此為源地,香火甚旺,大乘山因此得名。山體成土母質,多為沙頁岩,由其發育而成的土壤疏鬆肥沃,透水蓄水性能好,因此該地植被繁茂,蔥蘢秀麗。山上水土保持較好,流泉水瀑隨處可見,以高72.12米的飛瀑為最。

祖師嶺與大乘山同脈,自然條件基本相似,主峰海拔1072米,為全市最高點。相傳昔日從天上飛來一石,附於山巔,時天霞光溢彩,時人為奇,視為吉物,請工匠將石雕鑿成佛,稱為祖師,修廟敬奉。道光丙戍年欽差翰林李詞棠晚年游此,作《禱山靈歌》,甚為稱道。鴻雲庵距大乘山腳下3公里。據縣誌記載,萬曆43年明宗,大乘山宗金江川王來此一游,並書“鴻雲勝境”四字,筆跡秀健,堪為書法精品。鴻雲岩削兩山之麓,以突兀奇特著稱,岩兩側如鵬展翅,中間如鳥背隆起,形成一個天然溶洞,洞門開放,景色壯觀。由洞口進入,有上、中、下三層,洞口大中有一庵,為觀音大士香火佛地,後人來此朝聖頗多。遊覽題詠不少,集風景、名勝、古蹟之大成。太陽島位於大乘山腳下的資江河中,面積近200畝,島上草木叢生,鬱鬱蔥蔥。這裡日照時間多,島四周是天然浴場,既可進行冷水浴,也可進行日光浴,故名太陽島。石船位於市西南距大乘山8公里的石槽村,因有石如舟,得名石船。傳說女禍補天時,從天外飛來一石,遂成石船,是該市名勝古蹟之一。

大乘山歷代名勝有:六寨、六洞、五寺、四庵、四潭、一樓、一閣、一盆、一天門。六寨即白龍寨、金門寨、周家寨、大寨、石頭寨、賈寨;六洞即:石佛洞、老虎洞、霸道洞、白馬洞、主仙洞、三道洞;五寺即:普嚴寺、主山寺、鐵佛寺、草寺、小寺;四庵即: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外得庵;四潭即:黑龍潭、白龍潭、青龍潭、響水潭;一樓即望家樓;一閣即觀音閣;一盆即蓮花盆;一天門即南天門。

山上景觀甚多,有“七步金橋”、“鴨子上樹”、“水晶瓊閣”、“瑤台望日”、“龍鼻噴水”、“銅鑼譚瀑布”、“龜兔競走”、“臥龍戲水”、“十八茅灣”、“龍潭三疊潭”、“鷹咀懸崖”、“百步登天”等眾多的景點。綴於鳥語花香的綠水青山中,如詩如畫,令海內外遊子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交通地理

大乘山位於婁底市境東南婁底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這裡地處中國東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經之道,北進川黔,南下粵桂,東連湖南“一線兩點”經濟重點建設地帶,西接湖南西線開發的丘崗山地試驗區,是湖南省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婁邵鐵路幹線和即將動工的洛湛鐵路交匯於婁底市,使婁底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上海雲南瑞麗高速公路經過婁底。207、320國道以及漣(源)漵(浦)、寧(鄉)邵(陽)、婁(底)衡(陽)、婁(底)湘(鄉)4條省道貫通全區,通車裡程達5000多公里。資水、漣水兩大水系貫穿全區,常年通航里程達200多公里。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距婁底僅200餘公里。婁底擁有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形成了立湘中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全國、處一隅而至世界的交通優勢。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中國婁底門戶網:http://www.gotold.cn/jqjd/jdinfo/2005930_170.htm

[2]中國旅遊網:http://www.51yala.com/Html/20071130213017-1.Html

[3]湖南旅遊網:http://www.hn-travel.com/news/Html/200812813830-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