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縣

遼陽縣

遼陽縣隸屬遼寧省遼陽市,是遼東半島的對外開放縣之一。位於遼東半島中部,遼陽縣總面積2828.2平方公里,總人口57萬人(2010年)。轄12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遼陽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7.1~9.5℃,年均降水量730.6毫米。屬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省商品魚基地縣。礦藏有石油、銅、鐵、鉛、砂金、矽石、稀土等。長(春)大(連)鐵路、瀋大高速公路過境。2010年,遼陽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05.2億元。主要景點有核伙溝自然風景區、八會通明山風景區、小屯野貓洞風景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遼陽縣境從戰國的燕開始,歷經秦、漢,一直到東晉十六國的後燕,都屬於遼東郡(國)的襄平縣(今遼陽市)。
北燕之後,經南北朝直至隋,這一帶都是高句麗所建立的割據政權
唐高宗收復遼東之後,在今遼陽市設定遼城州都督府。
五代之際,這裡已是契丹族的活動地區。耶律阿保機建立遼代政權之後,在遼太宗天顯十三年(實際為會同元年即938年)“改南京為東京,府曰遼陽”。遼代遼陽之名“蓋以唐人詩文中嘗指遼東為遼陽,故取而名之也”。
遼陽在遼河之東,遼稱東京遼陽府,金稱東京路遼陽府,元為遼陽路,明為遼東都司,清順治十年(1653年)設遼陽府,遼陽縣。
康熙三年(1664年)縣升為州。
民國三年(1914年)改遼陽州為遼陽縣。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期間仍屬遼陽縣。
1945年“九·三”勝利後,仍置遼陽縣。
1949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行市縣分治,屬遼東省管轄。
1954年市、縣併入遼寧省,遼陽市為省轄市。
1956年屬遼陽專區。
1958年撤銷專區。
1959年遼陽縣併入遼陽市劃歸鞍山市領導。
1961年又恢復遼陽縣,實行市縣分治,同屬鞍山市管轄。
1966年遼陽縣改屬遼南專區領導。
1968年市縣合併,屬鞍山市。
1980年4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遼陽縣。今為遼陽市轄縣。
2000年,遼陽縣轄14個鎮、7個鄉。
2002年1月8日,撤銷水泉滿族鄉、甜水滿族鄉,合併設立甜水滿族鄉;撤銷塔子嶺鄉、吉洞峪滿族鄉,合併設立吉洞峪滿族鄉;撤銷上麻屯鄉、河欄鎮,合併設立河欄鎮。
2009年10月18日,遼寧省政府同意將遼陽縣蘭家鎮劃歸宏偉區管轄,蘭家鎮政府駐地蘭家村;將原蘭家鎮馬家莊村、響山子村劃歸遼陽縣首山鎮管轄;將遼陽縣首山鎮下窪子、前槓、後槓、郎二屯、興隆台、大趙台、小趙台、紅光、夏家台、祁爾台、王羅、朱家堡、腰老窩、立開堡14個村劃出,設立興隆鎮。
2011年末,將遼陽縣的小屯鎮(耿家屯等6個行政村除外)劃歸文聖區管轄,小屯鎮的望寶台、旭嘉2個行政村(30平方千米)劃歸宏偉區管轄,小屯鎮的耿家屯等4個行政村(43平方千米)劃歸弓長嶺區管轄;將遼陽縣的沙嶺鎮劃歸太子河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遼陽縣位於遼陽市中南部,地處東經122°35′04″-123°41′00″,北緯40°42′19″-41°25′22″。東連本溪、鳳城;
南鄰岫巖、鞍山、海城;西靠瀋陽市遼中區[7]、鞍山市台安縣;北接遼陽市區和燈塔市。南北寬79公里,東西長92.2公里,總面積2822平方公里。遼陽縣人民政府駐地距市中心8公里。

地形地貌

遼陽縣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丘陵山區,西部為沿河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
遼陽縣屬千山山脈,有大小山峰126座。

水文狀況

遼陽縣境內有渾河、太子河及其支流北沙河、十里河、馬峰河、戈西河、小渾河等20條河流,總長310.54公里。葠窩、銀匠、古樹子、甜水峪水庫分布其間。

氣候狀況

遼陽縣境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兩季多刮東南風、西北風,雨水較少,夏季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溫和而多雨,冬季受西伯利亞寒流侵襲,寒冷而乾燥。年平均氣溫7.6℃,年均降雨量644.5毫米,雨量一般東部較少,西部偏多。年蒸發量為1627毫米,全年無霜期為164天,最大凍結層深1.1米。春寒、水災、風災、早霜、旱災、雹災等時有發生。

資源

礦產資源

遼陽縣遼陽縣
遼陽地區是全國礦產資源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許多礦產儲量,在全國全省居重要位置。據記載,戰國中葉,燕國曾在此地開採銅礦、鐵礦,煉帛農具、兵器、貨幣等。漢代在遼陽東南部大規模開採鐵礦冶鐵。遼金至明代遼陽地區礦產資源的開採達到鼎盛時期。19世紀開至20世紀40年代,本地先後被沙俄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他們對鏵子地區、弓長嶺地區和寶鏡山、小屯一帶的煤、鐵、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進行了掠奪性的開採。
截至2006年,遼陽縣有礦藏9類18個礦種,共有礦床和礦點500餘處。其中探明儲量的有28種,開發利用的35種。主要有鐵、水泥灰岩、熔劑灰岩、矽石、石膏、菱鎂礦、鉀長石、鈉長石、滑石、金、石油、天然氣、煤、透輝石、白雲母等。種類之多、儲量之大,可列為全省資源豐富城市之一。其中矽石、白雲母,分別占全省的60.76%、69.35%,礦產保有量居省內第一位;居第二位的礦藏有鐵、石膏、分別占18.33%、40.47%;居省第三位的有水泥灰岩、熔劑灰岩,分別占17.25%、16.8%。此外,石油、天然氣、煤、金、黃鐵礦、磷、耐火粘土、鉀長石、菱美嗾、滑石、透輝石以及稀土等在遼寧內都占有重要位置。

植物資源

截至2009年,遼陽縣境內有天然林地7662畝,占總面積的8.8%,森林覆蓋率14.2%。山地丘陵多以灌木為主,喬木以油松、落葉松、楊柳、榆槐為大宗,分34科180種。以品種優良的“遼紅一號”山楂著稱的柳河子鄉,是省內六大山楂產區之一。東部低山丘陵有蠶場13430畝,適合柞蠶事業發展。境內產中草藥153種,納入收購計畫的47種,生長量可達25萬公斤。

水資源

遼陽縣全境地表、地下水年總量6-7.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徑流量2.30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總儲量5.518億立方米,可開採量4.35億立方米。年平均農村用水量2.4億立方米。

交通

長大鐵路、瀋大高速公路縱貫南北,遼溪鐵路橫跨東西,與大連港、營口鮁魚圈港、瀋陽桃仙國際機場近距直通。距遼陽市15公里、鞍山市20公里。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遼陽縣總人口57056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如下表:

地區 戶籍人口(人) 地區 戶籍人口(人)
總計 570566 蘭家鎮 21024
首山鎮 67537 河欄鎮 14572
劉二堡鎮 67848 隆昌鎮 12592
小屯鎮 46279 八會鎮 15207
小北河鎮 45477 首山鄉 34507
黃泥窪鎮 33351 下達河鄉 8398
沙嶺鎮 40644 吉洞峪滿族鄉 12788
唐馬寨鎮 40111 塔子嶺鄉 5984
穆家鎮 33784 上麻屯鄉 7215
柳壕鎮 26788 水泉滿族鄉 6636
寒嶺鎮 16711 甜水滿族鄉 13113

民族

遼陽是一個由多民族結合的地區。從周武王四年(約公元前1066年)封箕子於遼東始,三千多年歷史長河中,有肅慎、挹婁、勿吉、女真、高句麗、契丹、蒙古、突厥、滿洲等少數民族,由於政治和生活的要求,從北部長白山、興安嶺原始森林,西北部蒙古大草原,東部渤海之濱先後湧入遼陽。有的征戰中原,有的定居本地,繁衍子孫。和漢族同胞一起,為開發和建設遼陽做出了貢獻。
截至2009年02月,遼陽縣除漢族外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壯族、錫伯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瑤族、高山族等11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人口居多,大多分布在吉洞峪、甜水、水泉三個滿族鄉。

經濟

綜述

2010年,遼陽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05.2億元,年均增長25.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5萬元,年均增長25.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2.6億元,年均增長3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275億元,年均增長3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36‰以內。

第一產業

遼陽縣西部平原,地處諸河下游,地勢低洼,素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澇”之說,是千百年來水患的嚴重災區。從1958年起,開始逐年較大幅度地增加投資,改造農業生產條件。至1988年的31年間,先後建成遼陽、柳壕、邢家三個自流灌區和穆家、唐馬寨、小北河三個深井灌區;建水田井和水田補水井881眼;電力排灌站52處66座。
1988年遼陽縣糧食和大豆播種面積98萬畝,總產量299393噸;商品糧達到98110噸,是總產量的32.77%。全縣農業總產值22065萬元,共中,種植業11624萬元;林業639萬元;畜牧業3780萬元;副業5562萬元;漁業460萬元。
2010年,遼陽縣糧食產量實現42萬噸,農業總產值實現39.8億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7%。農業增加值實現19.8億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6%。蔬菜種植面積達2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已擴大到9.5萬畝,蔬菜總產量實現40萬噸,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分別為91個、5個和1個。林業生態建設進一步加強,實施人工造林18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2.4萬畝、退耕還林1.7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7.6%。累計建成養殖小區200個,遼陽縣生豬飼養量70萬頭、羊30萬隻、家禽3000萬隻,肉類總產量7.7萬噸,禽蛋總產量6.1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8%。漁業生產態勢良好,成為全省5個漁業倍增先進縣之一。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龍頭企業發展到90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連續五年榮獲“大禹杯”。新建大型沼氣池2座,中型沼氣池11座,農村戶用沼氣池4100個。引進推廣農機新機具3900台(套),推廣農機新技術12項,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73%。陽光工程累計培訓農民2.6萬人,設施農業培訓6500人,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2000戶,培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20個。

第二產業

遼陽縣內工業除部分採掘工業外,主要是加工工業和建造業。到1988年末,遼陽縣有工業企業3552戶。主要工業行業有礦業、建材、機械加工和輕工業等,主要產品有原煤、鐵礦石、硫鐵礦石、水泥、鋸材、罐頭、啤酒、布匹、麻袋、皮鞋、服裝、家俱、油漆、磚瓦、農用水泵等30餘種。
到2010年,遼陽縣工業總產值實現560億元,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長25.0%。實現工業增加值138億元,是“十五”期末的3.7倍,年均增長29.9%。裝備製造產業不斷成長,遼寧新風企業集團添補國內空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2010年建成投產,遼寧三三工具機有限公司4項全國首台(套)特大型數控工具機樣機通過測試,遼寧博際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世界第一台50萬伏高壓乾式電流互感器已掛網運行,裝備製造業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電子材料產業穩步壯大,高精度銅及銅合金板帶材、電線電纜等產品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鋼鐵及鋼鐵製品加工業經過升級改造後保留近100家,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0億元。規模企業2010年已達355家,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提前並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工業企業節能減排任務。企業科技含量持續提升,“十一五”期間,申請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名牌分別為2個、4個和15個。

第三產業

建國初期,遼陽縣在66個村辦起集體所有制的供銷合作社。1953年實行對糧食貿易統購統銷,初步形成農村的社會主義市場。
1988年遼陽縣有商業網點3331個。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2418萬元。縣內有集市31處,畜牧交易市場七處。劉二堡、小北河、沙嶺、隆昌、河欄等鄉鎮的集市貿易市場,成為農村物資交流的重要集散地。1988年農村集市貿易成交額2839萬元。外貿出口商品16種,總收購額1224.4萬元,出口銷售收入937.75萬元。
2010年,遼陽縣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6.5億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長21.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4.7億元,是2005年2.1倍,年均增長16.3%。正德商城、賀尊商廈、福民大市場等商貿設施進一步完善,傳統服務業持續提升。新型流通業態和現代物流業發展較快,超市、專賣店、便利店、連鎖經營、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0年申報國家3A級景區1處。房地產開發面積五年累計達260萬平方米,約4萬戶居民喜遷新居。6家貨運公司和4家出租汽車公司“十一五”期間貨運周轉量累計達5萬噸、累計運送旅客1900萬人次。商品流通業服務人員達5.5萬人,成為吸納社會勞動力的主渠道。

社會

科技

1988年遼陽縣有科研機構兩處,科技人員4917人,其中高級工程師及相應職稱的86人。1980年至1988年共取得國家、省、市、縣級科技成果122項,其中:國家級五項;省級19項;市級39項;縣級59項。
“十一五”期間,遼陽縣科技對經濟成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共實施國家、省、市科技計畫55項,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全國“科技特派員示範工程”試點縣。

教育

1988年末遼陽有各類學校363所,其中教師進修學校、廣播電視中專、農民中專、聾啞學校各一所,職業高中、普通高中各兩所,初級中學37所,國小318所。在校學生108391人,是解放前的3.6倍。
“十一五”期間,遼陽縣累計投資3700萬元新建和維修校舍4萬餘平方米。九年一貫制學校已發展到11所,比2005年增加8所。投資1400萬元新建縣一高中體育場館,縣二、三高中教學樓、宿舍樓和學生食堂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聯考升學率始終穩定在98%以上。縣職教中心連續多年實現畢業率、就業率和升學率的三個100%,並通過省職教中心重點專業建設驗收。

文化

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種。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七世紀,一直是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城首山系東北名山千山之首,太子河流經縣境。燕太子丹的傳說,唐王駐蹕的美譽廣為流傳。一代才子王爾烈就出生在這塊土地上,流傳千古的“木魚石的傳說”。

衛生

建國初期,遼陽縣內有衛生院(所)18處,醫護人員250人。1958年以後,尤其是60年代至70年代,大力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落後局面,發展合作醫療制度,醫療設施不斷完善,醫療水平逐年提高。到1988年末,全縣有各類醫療單位590個,其中縣級、地區級及鄉級醫療單位29個,床位927張,平均每萬人擁有15.4張。醫務人員1239人,其中醫師402人。
2010年,遼陽縣各類衛生機構達685家,縣中心醫院投資2100萬元新建的1.2萬平方米病房樓已投入使用,縣中醫院完成了二期擴建工程。城市低保不斷完善,農村低保全面建立,累計改擴建敬老院13所。

文物古蹟

華嚴寺

華嚴寺坐落於八會鎮華嚴寺村,位於遼陽、鞍山、本溪、瀋陽等大中旅遊城市之間,毗鄰鋼都鞍山,與著名風景區千山遙相呼應。
華嚴寺是歷史名剎之一,始建於元代,鼎盛時期曾住三百餘僧人。歷史上其廟貌宏偉壯觀,有多層佛殿,佛像、壁畫、塔林莊嚴肅穆,是遼陽東部山區的佛教勝地之一,輻射百餘里。現今經僧人投資重建,又將往昔的佛教勝地發揚光大。

龍峰寺

龍峰寺位於遼陽縣下達河鄉境內,距遼陽市區約35公里。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清兩代均有修繕,據寺內現存的明代碑文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遼東在此屯兵揮師,薛仁貴一箭定天山而修此廟。
該寺建有東北地區唯一的供奉佛祖舍利子的舍利寶塔。

清風寺

清風寺位於遼陽城西南15華里的首山南坡,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17年),清代曾經多次維修和擴建。其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風格,山門及後殿為清代晚期建築。寺院坐北朝南,有山門三間,硬山式屋頂,垂脊前裝有走獸。正殿三間,坐落在高約1米的台基之上,是一座筒瓦歇山式建築,屋脊裝有跑獸、套獸。
清風寺是遼寧省現存年代較早古建築群之一,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特產

烤全羊烤全羊
遼陽的特色美食小吃有:老懷王商店的豆腐房、翰林府周邊的麻辣燙、許記抻面的雞骨架,等等。
遼陽市內新世紀商廈7樓的各色風味炒飯,從著名的揚州炒飯到東北的黑米飯都味道不錯,算是物美價廉的平民食譜。華興大廈的附近的“可立雅”、暗渠街附近的“路圓”等是朝鮮人開設的餐廳,朝鮮族風情濃郁,燒烤一流。名門食府、萬家福民主路南段、大世界中華路等則集中了遼陽最好的肥牛燒烤和涮鍋。

熗蕨菜

蕨菜,俗稱猴腿,生長在山中低濕地帶,初春時節是最佳採集時機。此道菜清淡可口,味香色濃,全天然,保健功能強。

羊湯

羊湯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貨,切成條狀,和羊骨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再放上各種佐料食用。

烤全羊

遼陽縣當地特色“烤全羊”。烤羊出爐後,套用刀將其分解成若干塊,用餐刀、竹筷撕塊,蘸椒鹽麵食用。

全魚宴

遼陽縣豐富的魚類資源,招來八方名廚,使這裡的全魚宴遠近馳名。宴中包括;酥炸魚心、蘭花魚唇、丹鳳龍眼、紅梅魚肚、牡丹魚皮、珍珠魚頭、糖醋魚條、清蒸羅非、紅燒鯉魚、醬炯鯽魚、扒魚頭、活魚雙吃、鯰魚燒茄子等等。[16]

板栗

南果梨南果梨
板栗是遼陽縣特產之一。板栗是多年生落葉果樹喬木,又叫大栗、魁栗。板栗原產中國,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2000—3000年。

南果梨

系鞍山特產,果色純正、果實色澤奪目、香氣誘人、肉質細膩易溶、味美多汁可口、無公害、純屬綠色食品,實屬梨中之王,饋贈之佳品,具有“余香繞樑三日不絕”的獨特風味。

香水梨

香水梨是遼陽縣特產之一。香水梨栽培歷史悠久,鮮食美味可口,儲藏簡便易行。香水梨營養豐富,含有檸檬酸、蘋果酸、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種維生素,食之可以解煩去燥,潤肺生津,是價廉物美、食療兼備的妙品。

風景名勝

遼陽縣境內有核伙溝自然風景區、八會通明山風景區、小屯野貓洞風景區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繪製了“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無處不幽”的風景。金剛山龍峰寺、八會華嚴寺、首山清風寺、小屯嫘祖洞等人文精華,描述著祖先的智慧和開創歷史的奮鬥歷程。

甜水風景區

甜水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遼陽縣東部山區甜水滿族自治鄉,其主要景區大黑山地處本溪、岫巖、遼陽三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摩天嶺景區是通往本溪連山關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通明山風景區

東北名剎東北名剎
八會通明山風景區位於遼陽縣東部山區八會鎮,距離縣政府所在地33公里。毗鄰千山,地理位置優越,是歷史名山之一,傳說上八仙每年都要來此聚會,故稱“八會”,通明山又名窟窿山,只因唐將薛禮一箭射穿山崖故而得名。唐王李世民也曾在此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

核伙溝風景區

核伙溝省級森林公園位於遼陽縣寒嶺鎮政府東南11公里,為東北長白山余脈,現有景區總面積7.97平方公里,可供開發面積23平方公里。
核伙溝風景區嶺上有嶺、山外有山,有火龍溝、西大溝、花溪溝三個景區。

野貓洞度假區

遼陽縣大豐收遼陽縣大豐收
野貓洞風景區位於遼陽、鞍山、本溪、瀋陽之間,地處風景秀麗的太子河畔,湯河、太子河兩河交匯處,湯河水庫下游,占地600畝。遼溪鐵路、遼溪公路擦肩而過,距瀋大高速公路只有30多公里.
潘長江的MTV《過河》、曾靜的MTV《接財神》就在此拍攝,每年都有大批遊人來此觀光休閒。

一擔山風景區

一擔山風景區位於遼陽縣寒嶺鎮邱家村,與著名的參窩水庫相連,距遼陽縣政府所在地50多公里,東臨本溪,北望遼陽,交通便利,皆有通途。
一擔山歷史悠久,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美麗的傳說。現保存一處鐵瓦寺遺址。鐵瓦寺始建於明代,四周環水,景色怡人,香火十分旺盛,但在文革期間毀於一旦。

雞鳴寺度假區

雞鳴寺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遼陽東部山區河欄鎮雞鳴寺村,地處遼陽、鞍山、本溪等大中城市之間,距離古城遼陽50公里。
雞鳴寺生態旅遊度假區得名於唐代古廟——雞鳴寺。關於雞鳴寺民間有許多傳說,唐王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時曾在此屯兵,因雄雞午夜啼叫救駕有功遂命大將修建雞鳴寺,香火十分旺盛,但毀於文革期間。

山清風寺景區

清風寺風景區位於遼陽縣縣城所在地首山鎮內,遼陽、鞍山兩市之間.清風寺風景區地處省級公路遼鞍路旁,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戰事如司馬懿征公孫淵、唐王東征高句麗、日俄戰爭等多發生在這裡。南山坡上清風寺號稱山海關外第一剎。

榮譽

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和遼寧省黃牛開發重點縣。全國商品魚生產基地縣、全國小水面養殖高產縣、漁業生產先進縣、國家漁業標準化生產示範縣。

名人

趙乃普,遼陽縣首山鄉小趙台村人。生於清鹹豐六年(1856年),在陝西,歷任寶雞、韓城、洵陽等縣知縣,後升任延安知府、鳳翔、乾隴知州等。深得民心,百姓稱他“趙青天”。
李兆麟,1910年生,遼寧遼陽縣人。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高橋(1914-1944),生於遼寧省遼陽縣。歷任抗日聯軍司令部作戰參謀、第14總隊長、第5總隊長、八路軍第28團1營營長、冀東軍分區13團1營營長、11團參謀長等職。
於沖漢(1871-1932),遼寧省遼陽縣人。甲午中日戰爭時,東渡日本。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充當日軍間諜。1918年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1920年任東三省官銀號總辦。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曾參加偽滿建國會議並任偽滿監察院院長,偽滿國務院總參議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