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泰羅尼亞人

加泰羅尼亞人

關於加泰羅尼亞人的民族意識從何時開始、以何作為基盤而成立的議論相當多。地名、民族名的由來無固定的說法。

基本信息

概述

加泰羅尼亞人加泰羅尼亞人
通說認為,加泰羅尼亞人和其他的伊比利半島住民同樣以凱爾特伊比利人拉丁人為直系的祖先,還有迦太基貴族和腓尼基人的混血,以及極早脫離伊斯蘭帝國(烏瑪雅王朝)的支配是重要的特徴。特別是受後者影響,此地域和基督教文化有深厚的連結。此外,作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獨自的語言加泰羅尼亞語的存在。歷史和語言所構成的加泰羅尼亞民族的自我意識,最後因為和阿拉貢王國的合併、西班牙統一而喪失直到今日。

歷史

薩爾馬特人薩爾馬特人
自前第3世紀起,黑海北岸的俄羅斯草原一直由薩爾馬特人占據,他們與斯基泰人(中亞塞種人)一樣屬中亞雅利安人。他們之中有在捷列克草原上遊牧的阿蘭人,其遊牧範圍一直遠到庫班;有自公元62年以後就在頓河下游西岸居住的羅克索蘭人;有從公元50年起就占據今匈牙利中部的雅齊基人。東日耳曼人的一支巴斯塔爾尼人從200年起就順著喀爾巴阡山北坡之路來到德涅斯特河,把薩爾馬特人與羅馬帝國分開,這次遷移代表了日耳曼人第一次“向東方的壓迫”。200年,來自維斯杜拉河下游的新的日耳曼入侵(即哥特人的入侵,他們起源於瑞典)威脅著薩爾馬特人在南俄草原的權力;230年,哥特人到達了他們遷徙的極限,進攻黑海邊的羅馬帝國的奧爾比亞城。當時南俄羅斯在第聶伯河下游西部的哥特人和該河東方的薩爾馬特各族中被瓜分了;
克里米亞是臣屬於羅馬皇帝的希臘國。哥特人內部分為東哥特人(在頓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間)和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間);第三支哥特部落吉別達伊人,自羅馬皇帝於270年撤出達西亞(今羅馬尼亞)後,他們就占有其地。向北,在俄羅斯東部和中部的大森林裡由芬蘭-烏戈爾種各民族居住著。374年,郅支單于率領的匈奴餘眾後裔們渡過伏爾加河下游,在巴拉米爾率領下渡過頓河,打敗並臣服了高加索山北麓的阿蘭人。然後進攻第聶伯河以西的東哥特人,使東哥特國王亥耳曼納奇在失望中自殺,東哥特繼承人威塞米爾也被殺死。而西哥特人逃避了匈人的入侵,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阿蘭人被迫屈從於匈人的統治而繼續留在其地,10世紀阿蘭人在該地皈依了東正教,是今奧塞梯人的祖先。另一些阿蘭人開始向西遷徙,加入了西日耳曼人的大入侵,其中一些部落後來在羅亞爾河下游的高盧定居,另一些進入西班牙,與在西班牙加利西亞的蘇爾維人或者西哥特人混合,形成了混合種族的人,這種混合種的人有了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即哥特-阿蘭人)一名。

分布

加泰羅尼亞人最多的地方在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法國國內的加泰羅尼亞語地區有至少10萬人以上的加泰羅尼亞語使用者。西班牙帝國時代、西班牙內戰期移住美洲大陸的加泰羅尼亞人數不明。加泰羅尼亞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墨西哥、阿根廷、古巴、波多黎各等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