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

先驅

1.前行開路。2.先馳而至。3.先鋒;前導。4.泛指某一事業的先行者。5.事物的前奏。釋義:本義指馬車中前面的一匹奔跑的馬,引申指在思想上和行為上走在前端的人。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基本含義

拼音:xiānqū

前行開路

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至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顏師古註:“導路也。”唐陳子昂《為喬補闕論突厥表》:“臣請執殳先驅,為士卒啟行。”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言猶未畢,百姓爭執兵先驅。”

先馳而至

戰國策·齊策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

先鋒、前導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衛。先驅,谷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杜預註:“先驅,前鋒軍。”《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宋楊億《鹹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事二十二韻》:“托乘奉珍使,先驅執戟郎。”

事業先行者

魯迅《二心集·譯本序》:“自此以來,蒲力汗諾夫不但本身成了偉大的思想家,並且也作了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先驅和覺醒了的勞動者的教師和指導者了。”秦牧《長河浪花集·中國紅場的旗幟》:“以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為先驅的堅決英勇的一群,在黨的領導下一直萬里長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到社會主義革命。”

事物的前奏

清黃遵憲《游豐湖》詩:“家計竭中乾,俗狀作先驅。”豐子愷《緣緣堂隨筆·秋》:“雖然太陽的炎威依然沒有減卻,寒暑表上的熱度依然沒有降低,然而只當得餘威與殘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驅,大地的氣候已從今移交於秋了。”

刊物

北京創刊

1921年1月15日,《先驅》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該刊的發刊詞說:“本刊的任務是努力喚醒國民的自覺,打破因襲、奴性、偷惰和依賴的習慣而代之以反抗的創造的精神”。同時指出:“既有了這種精神,我們若不知道中國客觀的實際情形,還是無用的......所以本刊的第一任務是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的實際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實際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此外,“還要介紹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成績和失敗之點,以供我們運動的參考”。

發展

先驅先驅

《先驅》從創刊號至第3期,由北京地方團組織編輯出版,劉仁靜和鄧中夏任主編。從第四期,該刊遷到上海,改由青年團臨時中央局編輯出版,施存統任主編。自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從第8期起轉歸團中央執行委員會編輯出版,由蔡和森主編。18期寄吾任主編。19至25期,由施存統任主編。陳獨秀、蔡和森、李達、鄧中夏、施存統等人常在此刊發表文章。
1923年8月15日,《先驅》停刊。《先驅》半月刊由努力傳播和普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宣傳陣地之一。他突出地宣傳了列寧關於民族殖民地的理論,介紹蘇維埃俄國的情況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著名人物的事跡,研究和探討了中國革命和青年團建設的重要問題等。

遷滬出版

1922年3月15日,《先驅》自第四期起遷滬出版。這期是"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專號",刊載同盟的宣言、章程、通電等。

出版情況

《先驅》從創刊號至第3期,由北京地方團組織編輯出版,劉仁靜和鄧中廈任主編。從第4期起,該刊遷到上海,改由青年團臨時中央局編輯出版,,施存統任主編。自中國
先驅先驅
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從第8期起轉歸團中央執行委員會編輯出版,由蔡和森任主編。11期由高尚德任主編。12期至17期,施存統任主編。18期寄吾任主編。19至25期,由施存統任主編。陳獨秀、蔡和森、李達、鄧中廈、施存統等人常在此刊發表文章。
《先驅》於今年1月15日在北京創刊,半月刊。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的第一機關刊物,開始時由北京地方團組編輯出版,劉仁靜、鄧中夏、惲代英先後主編。
陳獨秀發表告《做勞動運動的人》
1922年5月1日,陳獨秀在《先驅》第七號上發表《告做勞動的人》一文,認為:"勞動運動最終目的,自然要造成勞動者的國家,勞動者的世界;但是在這力量未充足的時期,便不採取各種和勞動界戰鬥力相應的戰略,這應該是注重實際運動的人所能了解的。勞動者在自己階級(即無產勞動者階級)沒有完全力量建設革命的政府以前,對於別的階級反抗封建式的政府之革命的黨派成功了,勞動者至少可以得到集會、結社、出版、罷工的自由,這幾種自由是勞動運動重要的基礎;"同時文章中認為對基督教會及反革命的頑固黨,都應該反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