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錄》

《啟示錄》又名《默示錄》,是《新約聖經》的最後一章,據說是耶穌的門徒約翰所寫的,主要是對世界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是傳道士傳教的重要依據。其中許多神話和比喻,成為基督教世界藝術的經久不衰的源泉。

著作簡介

《默示錄》(al—Bayan)巴布教派的經典著作。系由該派創始人米爾扎·阿里·穆罕默德(1820~1850)於1847~1850年在伊朗大不里士獄中撰寫。阿里·穆罕默德自稱“巴布”(即門),宣稱信徒通過他這座“知識之門”即可進入“知識之城”,了解真主的默示。本書為一般信徒了解天啟知識的奧義而作,後被奉為巴布教派的經典。內容除涉及該派的教義、禮儀、典制、習俗外,還包括一整套以伊朗謝赫學派的學說為基礎的神智學體系、社會歷史觀及建立理想的平等社會的政治主張。認為人類社會各個時代依次傳遞向前發展,每個時代皆有特定的制度和律法,舊的制度和律法必將隨著時代的結束而被廢止,代之以新的制度和律法。但新的制度和律法非凡人可預見,而只能由真主差遣的先知頒布,巴布即是受真主之託而降世的新先知,《默示錄》即代替舊經典的新天經。因此,猶太教的《舊約全書》、基督教的《新約全書》、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都必須讓位於《默示錄》,現存的一切制度和律法也應按新天經的精神予以修訂。宣稱真主按真理的7個字母原型創造世界,表現為真主的7種特質,即宿命、前定、意志、決斷、應允、末日和默示。欲掌握自身的命運,就必須信奉新天經,信奉唯一的真主和“真主的鏡子”巴布。

史料價值

欲了解真主啟示的奧義,亦需崇信神聖、吉利的數字“19”,故規定一年為19個月,一月為19日,並建立由19名宗教領袖組成的委員會,決定重大問題。書中還描述了理想的正義社會的藍圖,號召創建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的美滿社會。為此,國家應保障人身自由,尊重財產所有權、繼承權,履行債務,允許支取商業利息,統一幣制,便利交通等。該書原為手稿,有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兩種文本。1905年於法國巴黎出版法文譯本,譯者A.LM.Nicolas,書名為LeBeyanArabe,系根據阿拉伯文本譯出。該書對研究巴布教派運動有重要史料價值。

現實意義

《默示錄》,基督新教稱為《啟示錄》。記載了若望(基督新教稱之為約翰)宗徒在天主(基督新教稱為上帝,猶太教稱為雅威)所賜予的神視中的所見所聞,預示著從公元一世紀起,世界將要發生的變化,其中一些預言已實現。

伊斯蘭教經訓典籍

伊斯蘭教是與佛教和基督教並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紀初誕生於阿拉伯半島。它是由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創,目前世界上有10億多信徒,他們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國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亞、西亞、東南亞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