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

《黑暗騎士》

《黑暗騎士》是美國一部影片,主演是克里斯蒂安·貝爾,於2008年上映。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片名:《黑暗騎士》

《黑暗騎士》《黑暗騎士》

譯名:蝙蝠俠前傳2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
大衛·S·高耶
喬納森·諾蘭

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
希斯·萊傑
麥可·凱恩
加里·奧德曼

類型:動作/驚悚/冒險/犯罪/劇情/懸疑/懸疑

片長:151分鐘

級別:PG-13級

上映日期:2008年7月18日(北美)

影片介紹

可怕的黑暗漸漸散去的哥譚市,在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飾)“秋風掃落葉”般的武力之下,逐漸回復了往日的

《黑暗騎士》《黑暗騎士》

平靜。犯罪率呈直線下降。自然,也有哥譚市政府官員詹姆斯•高登(加里•奧德曼飾)以及地區檢察官哈維•丹特(艾倫•艾克哈特飾)的不少功勞。當然蝙蝠俠的老管家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加里•奧德曼飾)和資深的“技術顧問”盧瑟斯•福克斯(摩根•弗里曼飾)也時刻在為他的後勤保障而殫精竭慮、獻計獻策。但和平和寧靜似乎總不像人們奢望中的那樣長久。很快,兇殘的小丑(希斯•萊傑飾)帶著他的小丑軍團便開始大肆“席捲”全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原來,氣焰囂張的小丑的終極目標,正是蝙蝠俠……

演員介紹

克里斯蒂安·貝爾
美國《娛樂周刊》把他稱作“娛樂圈最有創造力的人物”之一,當時連《首映》雜誌也稱讚他是“30歲以下最熱門傑出人士”之一。作為青年演員,他的演技還曾受到國際影評協會的特別嘉許——這一好評的主要來源就是他在《太陽帝國》中的表現。在其後的十年中,貝爾演出了各種類型的影片,既有大製作,也有獨立製片,他給卡通片配過音,還出演過莎士比亞的戲劇;在倫敦西區舞台上貝爾與英國喜劇演員羅文•阿特金森演過對手戲,他表演的深度與廣度使他成為今人最傑出的年輕演員之一。

《黑暗騎士》《黑暗騎士》

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Bale)生於1974年1月30日,是家裡的老小,他上面還有三個姐姐。他和大多數科班出身的演員不同,14歲的他有幸從4000個孩子裡被選中,出演了《太陽帝國》。為了表彰貝爾在《太陽帝國》中的精彩演出,美國評論協會(NationalBoardofReview)專門設立了青少年最佳表演獎。克里斯蒂安•貝爾因這部影片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了無數影迷。

2005年華納斥巨資打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使貝爾再次成為全球的焦點,他扮演年輕的蝙蝠俠,身負億萬家產和滅門仇恨的韋恩。片中,貝爾完好地詮釋了身心備受煎熬的布魯斯•韋恩,再次證明了他的青春與演技同在!

希斯·萊傑

觀眾認識這位出色的演員,應該是從李安導演拍攝的《斷背山》開始,人們猜想他將如何在好萊塢的名利場上如何製造輝煌時,卻得到了其離世的哀訊,一切都始料不及,一切都無法相信。是的,他離去了,剩下了在光影中不滅的自己。

《黑暗騎士》《黑暗騎士》

1979年4月4日出生於澳大利亞,希斯•萊傑在1997年出演了環球和福克斯電視公司的電視連續劇《咆哮》,這是他首次在美國電視劇中飾演主要角色,此後他移居美國並一直活躍於好萊塢娛樂圈。希斯在1999年回到澳大利亞拍攝了《雙手》,這是他首度出任電影主角。這部電影加深了他與導演格里格•喬丹在工作上的密切合作。在與茱麗葉•斯黛爾絲共同主演了莎翁名劇《馴悍記》的現代版電影《我痛恨你的十件事》後,他又與澳大利亞同鄉梅爾•吉布森主演了大獲票房成功的影片《愛國者》。2001年他主演了哥倫比亞公司的電影《騎士傳奇》。在這部中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希斯演繹了一名農民侍從,當他的主人在騎士比賽中突然死亡後他冒充主人的身份參加比賽。在2002年主演《四根羽毛》之前,希斯與比利-鮑勃-桑頓哈莉-貝瑞主演了獲奧斯卡獎並博得評論家高度讚賞的電影《死囚之妻》。2003年,希斯主演了根據RobertDrewe所著的講述澳大利亞“臭名昭著”的法外狂徒的半自傳體劇本改編的電影《內德-凱利》。2005年,希斯-萊傑憑藉《斷背山》獲得多個影評人協會獎,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達到了事業的巔峰。2007年希斯在《自由馳騁》中飾演鮑勃-迪倫,更在《黑暗騎士》中挑戰尼克爾森曾經扮演的小丑角色。

2008年希斯-萊傑在美國紐約的公寓中死亡,死時赤裸身體,身旁有灑落的安眠藥片,警方疑為用藥過量死亡

語錄:我拍電影是因為我可以從中得到樂趣,我不再覺得拍一部青春片會得到樂趣了……我不想在餘生里都拍這類影片,這個事業里有太多我想發掘的東西。

影片評論

很難想像有這樣一部影片上映之後票房瞬間打破多項紀錄,草根影迷對其評價好到冒泡,IMDB評分被立馬推到No.1的位置,權威影評人士也對其評價讚不絕口。喔,這部影片是《黑暗騎士》。

影片票房

蝙蝠俠系列之《黑暗騎士》在北美地區試映,試映場票房收入高達1850萬美元,刷新了《星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2005年創下的試映場票房紀錄。
除創造試映場票房紀錄外,《黑暗騎士》首映日全天票房高達6400萬美元,也輕鬆刷新了去年5月《蜘蛛俠3》創造的北美首映日票房紀錄(5980萬美元)。

衝擊奧斯卡

看過《黑暗騎士》的人對希斯·萊傑在片中的表現相當稱讚,

《黑暗騎士》希斯·萊傑

更有不少人看好他能憑藉該片獲得明年奧斯卡獎提名。

關於蝙蝠俠

最初的蝙蝠俠有些正邪莫辨

四十年代
在1938年初期,蝙蝠俠的創作者鮑

《黑暗騎士》《黑暗騎士》
勃•凱恩的戴帽子的十字軍戰士的第一份草稿描繪了一個穿著紅色緊身衣的角色,這個人不戴手套,有一個小面具和兩支堅硬的翅膀。謝天謝地,鮑勃•凱恩的一位未署名的合作者比爾•芬格建議這個角色應該披著一件披風,戴一頂帽子和一副手套,並且應該設計一件更加符合不祥預感的灰色外衣。最後形成的模樣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起初他與惡人交手曾經試過開槍殺人,但後來變成一個絕不殺生的的正義之士。
1943年的《蝙蝠俠和羅賓》的系列劇應該是最早的《蝙蝠俠》系列影片,製作條件的簡陋使得這部電影十分粗糙,蝙蝠俠的披風好像是由碎布拼成的。這對搭檔的處子秀並不成功,粗陋的服裝現在來看簡直是一場災難。

五十年代的蝙蝠俠已經初具英雄氣概
五十年代
在一次失敗的改編之後,蝙蝠俠又回歸到了它的根源——漫畫作品上來,經過十年的調整後,蝙蝠俠的著裝已經基本成型,也更加合理。蝙蝠俠黑色的披風也更加惹眼,蝙蝠俠身上的小道具也越來越多。
漫畫雜誌《ComicsCode》發表了一篇文章,斷言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和羅賓之間有著曖昧的同性戀關係,為了讓蝙蝠俠的形象更陽光,隨後蝙蝠女就應運而生,還有蝙蝠犬艾斯的出現,都是為了讓蝙蝠俠家族發展壯大。

六十年代的“蝙蝠俠”更像白眉大俠
六十年代

《蝙蝠俠》從早期的黑暗逐漸變成了更加陽光和健康的超級英雄漫畫,而和平與愛情的主張也影響了60年代的蝙蝠俠故事,甚至電視上的蝙蝠俠還出現了藍紫色和灰色的蝙蝠俠制服,披風的長度也更短小,蝙蝠裝的耳朵也更為短小。
更加雷人的是,蝙蝠俠面罩上還人工添加了兩道白色的眉毛,他身上的道具也越來越多,變得像是007一樣,其中包括著一瓶噴霧劑,這時候的蝙蝠俠已經陽光的過頭了,是應該改變風格,走黑暗路線的時候了。

七十年代開始,蝙蝠俠變得“哥特”了
七十年代
從1969年開始,蝙蝠俠的自身編劇丹尼爾•奧尼爾和畫家尼爾•亞當斯做出了已經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他們把電影劇中蝙蝠俠經常出沒的背景由白天改到了之前《蝙蝠俠》故事最為經典的夜晚。這個明智的決定讓蝙蝠俠變得更為黑暗和富有哥特色彩這也讓影片的道德基調更加黑暗,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反面角色。
這樣的改變必然導致了新的基調的誕生以及蝙蝠俠的新造型。七十年代的另一個重要的發明就是蝙蝠俠胸前的黃色勳章,與其他配置的浮華相比,這顆勳章的功能性顯然更強,這件裝備成為了保護蝙蝠俠安全最為重要的物品之一。

蝙蝠俠在八十年代獲得了“暗黑騎士”的名號
八十年代
在蒂姆•伯頓為《蝙蝠俠》系列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革命之前,蝙蝠俠的漫畫已經發展到了非常黑暗的地步。影片的票房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績,不過票房隨後的逐漸滑落也讓這位超級英雄的前景遭到了人們的懷疑,好在弗蘭克•米勒的《暗黑騎士歸來》以及如《一年》《家族之死》等一系列黑暗的故事重塑了人們對蝙蝠俠的信心,也為DC創造了不菲的收入。
估計基調的變化也影響了蝙蝠俠的裝扮,尖耳朵再度回歸,蝙蝠俠的線條也更為硬朗,肌肉更加明顯。蝙蝠俠在蒂姆•伯頓的電影中穿上了全黑的服裝,暗黑騎士才真正名副其實。

喬•舒馬赫給了蝙蝠俠增添了一些古希臘的神話色彩
九十年代
在忠實冬粉的支持下蝙蝠俠在九十年代也獲得來不錯的成績,《蝙蝠俠和羅賓》也印證了仍舊有數量龐大的觀眾群支持《蝙蝠俠》。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為蝙蝠俠準備了塑膠彈力的緊身服,溜冰鞋和信用卡,還有我們不想再回憶起的乳頭。在《蝙蝠俠和羅賓》的DVD評論音軌中,喬•舒馬赫表示乳頭的設計是參考了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鵰塑。
幸運的是,蝙蝠俠的卡通片還是一如既往的酷,也讓我們對《蝙蝠俠》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高科技也讓蝙蝠俠獲益匪淺
新世紀
《蝙蝠俠》系列回歸了最初,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蝙蝠俠前傳》讓我們看到了這個長著翅膀的警察如何對抗罪犯的雄姿。
改良版的服裝可以在蝙蝠俠的衣櫥里看到,這些功能性十足的裝備讓蝙蝠俠更加強大。在《黑暗騎士》中,我們可以看到蝙蝠俠的裝束更加靈活,這要感謝高科技的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