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白》

《麥克白》

《麥克白》(Macbeth)是莎士比亞最短的悲劇,四大悲劇之一,也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此部作品經常在世界各地的專業和社區劇院上演。這齣戲劇是典型的因權力的渴望而背棄朋友的故事。它大致根據蘇格蘭哲學家赫克托·波伊斯的《蘇格蘭國王麥克白》而寫成。圖示:1884年美國某劇院麥克白的公演海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麥克白》《麥克白》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說了一些預言和隱語,說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裡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裊首的下場。麥克白一出場即心懷異志,弒王篡位,為了鞏固忘位,又殘暴屠殺人民,使全國血流成河,置社會於混亂,陷人民於水火,可謂與理查三世是同樣的暴君。這樣的暴君,其痛苦與覆亡乃罪有應得。

故事發生在處於戰亂連年的遙遠蘇格蘭。3個命運女巫的出現,道出了改變命運的預言。麥克白和班柯,兩員英勇無畏的大將在戰鬥中力挽狂瀾。國王鄧肯將叛變的考頓爵士的封號和領地轉封給麥克白,將王位傳給了長子馬爾康。麥克白和夫人合謀殺了鄧肯國王。因為懼怕班柯泄露命運女巫的預言,也殺害了班柯。女巫們提醒他要小心已逃亡到英格蘭的麥克德夫。麥克白為求心安,最後還是殺害了麥克德夫的妻兒。馬爾康和麥克德夫從英格蘭請到了援軍,直逼麥克白所在的城堡。3個命運女巫的語言原是一種雙關語,麥克德夫最終殺死了麥克白,馬爾康得到王位,成為蘇格蘭的國王。

主要角色

Macbeth(麥克白)

《麥克白》《麥克白》
As one of King Duncan’s chief generals and closest military advisers, Macbeth is led to perform wicked deeds by the prophecies of three witches and the machinations of his wife. When he is pronounced Thane of Cawdor for his military victories – a prophecy come true before his ascension to the kingship – he is tempted into murder to fulfill the second prophecy. One he is crowned king, his brutal plans are made all the easier as he begins killing indiscriminately to ensure his throne. He is not subtle, nor effective as he rules the entire Scottish nobility against his tyrannous ways and ultimately falls before the might of his own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the might of his opposition.
Lady Macbeth(麥克白夫人)
As Macbeth’s wife, Lady Macbeth is the early instigator of the atrocious plans that lead to Macbeth’s Kingship. She is ambitious and power hungry and her machinations are as cold and vicious as her husband’s actions. However, after the bloodshed begins she is incapable of bearing the weight of what she has done and soon falls victim to the weight of her guilt, eventually going mad and committing suicide. Despite the horrible nature of her and her husband’s crimes, the two are a very close couple very much so in love.

作品賞析

《麥克白》《麥克白》
《麥克白》畢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命運悲劇。這一點與古希臘的悲劇一比較便非常明白了。在古希臘的命運悲劇中,命運的力量是直接作用於人的。因此,從人物自身我們無法得出對他們命運的任何合乎邏輯的解釋,最多也只是家庭遺傳(如《阿加曼農》 ),或是祖輩的罪孽(如《俄底浦斯王》 )。但在莎劇《麥克白》,命運並不直接作用於人,而是通過人類自身的欲望、罪惡、性格等間接作用於人的。就像赫卡忒所說,命運讓“種種虛偽的幻影迷亂他的本性”,讓他在自身欲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既定的結局。從人情物理出發,麥克白的一切行動和最終的結局都 是可以解釋的。從麥克白夫人口中,我們了解到麥克白的性格,他“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屬的奸惡”,他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奪”。平定叛亂,被封為考特爵士之後,麥克白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在他之上的鄧肯,又完全依賴他來保障自己國家的安定。此時,即使沒有女巫預言,麥克白心中也必定會有那種念頭。所以當女巫們隱去之後,他才說“我倒希望她們再多留一會兒”。他叫她們再多留一會兒,顯然是他心裡已經潛伏了做君王的念頭,所以想從女巫口中多了解一些有關它的信息。莎翁一句簡單的話,便生動地表現了麥克白潛意識的流動過程。
女巫的預言使麥克白內心的隱秘的權力欲望浮出水面,而鄧肯對他過火的獎賞和誇讚,增強了他的欲望,鄧肯說 “你的功勞太超越尋常了,飛得最快的報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點,那么也許我可按照適當的名分,給你應得的感謝和酬勞,現在我只能這樣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的勳績。”這樣的話說得太過火,不應出自一個國君之口,客觀上表現了鄧肯對麥克白的依賴性。也刺激了麥克白的野心,使認為自己攫取王位也並非是全無理由的:因為自己的功勞很大。麥克白篡奪了王位之後,又暗殺了自己的戰友要、班柯。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班柯是麥克白唯一忌憚的人,殺鄧肯之前,他就曾想收買他,“您聽眾了我的話,包您有一筆寶貴到手。”但班柯拒絕了他:“為了覬覦寶貴而喪失榮譽的事,我是不會幹的。”既然收買不成 ,他又知道自己的許多秘密,為了坐穩自己的王位,麥克白幹掉他,誅除異己本就是政治家慣用的伎倆,中外如此,沒什麼奇怪。至於後來麥克白的失敗也是因自身造成的,一個暴虐而又非法的君王,必然會遭到各個階層的反抗,人民的反抗加上眾叛親離,可以把任何一個國王掀下台。劇中麥克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天意,就其個人命運而言,是正確的;就其被打敗這一事實而言,是荒謬的,就如中國的西楚霸王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天一樣。

人物命運

人物命運能從自身找到合理的解釋,是《麥克白》作為性格悲劇的一個審美特徵。但劇中對麥克白及其夫人內心風暴的精當刻畫,才是其中最精彩之處。

為刻畫麥克白的性格,莎翁不惜筆墨,大量運用旁白、夢幻,突出麥克白夫婦的內心風暴。所以,該劇雖有馬爾康代表的道德一方與麥克白所代表的道德一方的衝突,但是主要的衝突卻是麥克白自己內心的衝突。外在衝突一方的力量與氣勢太萎弱,不能與麥克白的氣勢相匹配,因而雙方的衝突不具備動人心魄的震撼力;只有麥克白內心善惡、權欲與理性的衝突才具有動人的力量。麥克白對自己的欲望始終有清晰的理性
有人認為麥克白具有普通人犯罪的心理特徵,其實兩者存在著極大的差別,普通人犯罪時,會因為欲望的而忘記欲望可能帶來的罪惡,但麥克白對自己的欲望可能會帶來的罪惡始終是非常清醒的,他之所以依然在不顧罪惡去實現自己的欲望,是因為權欲的量實在太強,並且又不斷受到外在力量的催化。馬爾康被鄧肯封為勃蘭特親王時,他意識到他是一塊橫在他面前的巨石,他必須跳過這塊巨石。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欲望可能會帶來的罪惡,因而他說:“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從中我們可以深刻而清晰地領會到麥克白內心所激起的第一次內心風暴。
《麥克白》《麥克白》
行功論賞之後,鄧肯忽然心血來潮,要到麥克白的城堡殷佛納斯去作客。麥克白夫人慫恿麥克白在家中幹掉鄧肯。但麥克白內心矛盾重重,一時難以作決,一方面,他“躍躍欲試的野心”,“不顧一切地驅著他”去“冒顛躓的危險”。另一方面,就如他自己所說:“他到這兒本有兩重的信任,第一,我是他的親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絕對不能幹這樣的事;第二,我是他的主人,應當保障他身體的安全,怎么可以自己持刀行刺?而且,這個鄧肯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要是把他殺死了,他的生前的美德,將要像天使一般發出喇叭一樣清澈的聲音,向世人昭告我的弒君重罪。”
在這種兩難之時,麥克白夫人的鼓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麥克白夫人是個極聰明的女性,她深諳其夫的個性和弱點。所以其鼓動言語才會有立竿見影之效。她先以愛情來擠兌麥克白:“從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愛情看作是同樣靠不住的東西。”繼而,又用一個軍人最忌諱的懦弱來激將麥克白:“你寧願像一隻畏首畏尾的貓兒,顧
《麥克白》《麥克白》
全你所認為的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在‘我想要’後面嗎?”這兩點都是麥克白的致命之處,因此他才鐵定了謀殺鄧肯之心,他說:“請你不要用說了,只要是男子漢做的事,我都敢做,沒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膽量。”
麥克白夫婦定好嫁禍於衛士的計策,決定謀殺鄧肯。暗殺之前,“殺人的惡念”使麥克白看到異象——把在他面前搖晃的刀子,它的形狀你他拔出來的那把一模一樣,它指示著他要去的方向,告訴他應當用什麼利器。很明顯,刀子是麥克白內心殺人惡念的外化。外化的原因在於他內心經歷著激烈的內心衝突,面對善惡的抉擇,麥克白並不像他所說的那樣有膽量。殺人的惡念讓他恐懼,他說“堅固結實原大地啊,不要聽見我的腳步聲音是向什麼地方去,我怕路上的磚石會泄漏了我的行蹤。”他不是逃避什麼外在的東西,而是逃避自己對自己的審判。
之後莎翁對麥克白謀殺鄧肯與暗殺班柯後的心理狀態的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謀殺鄧肯之後,麥克白聽到臆想的聲音:“不要睡了!葛萊密斯已經殺害了睡眼。”暗殺班柯後,麥克白看到班柯的鬼魂,這是麥克白內心激烈衝突的結果,是他內心對自己審判的理性觀念的外化。麥克白殺死了鄧肯與班柯,也相當於殺死了自己的另一半――理性、善良的另一半。麥克白與班柯本是一個人的兩個方面。

故事背景

班柯也像麥克白一樣,有深沉的權力欲望,但他的理性與道德的力量也一樣的強,並且女巫給他的預言並不是直接針對他而是針對他的子孫的,不是他的努力可以獲取的,假如女巫對班柯和麥克白的預言交換一下位置,班柯也有一個像麥克白夫人那樣的班柯夫人,那班柯也很可能與麥克白走同樣的一條路。殺死班柯之後,麥克白內心衝突開始減弱,從那以後,他“心裡想到什麼便把它實行,不再有任何的疑慮”,他變成了一個行屍走肉的、瘋狂的暴君。人與命運的衝突也開始激化起來。
“我曾經哺乳過嬰孩,知道一個母親是怎樣憐愛地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會在 它看著我的臉微笑的時候,從

《麥克白》《麥克白》
它的柔軟的嫩嘴裡摘下我的乳頭,把它的腦袋砸碎。”但她畢竟是女人,堅強的外表掩飾不了她內心的軟弱,她最後的夢遊泄露了她心底的秘密,表現出她外強中乾的秉性。不過,這反而顯出她的人性――具有普通人的情感。由她的夢遊往回考察,我們發現,麥克白夫人內心的風暴並非像劇本表面描寫的那樣平靜,事實上,她內心的風暴一直都是激烈的,但是她為了安慰麥克白,只好把自己的內心風暴壓抑著,第三幕第二場,麥克白夫人獨處時,獨白道:“費盡了一切,結果不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達到,卻一點不感覺滿足。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置身在充滿著疑慮歡娛里,那么還不如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其內心的痛苦與衝突是深邃的,但麥克白上來後,她馬上隱蔽了自己的情緒,轉過來安慰麥克白:
“啊,我的主!您為什麼一個人孤零零的,讓最悲哀的幻想做您的伴侶,把您的思想念念不忘地集中在一個己死者的身上?無法挽回的事,只好聽其自然;事情幹了就算了。”(第三幕第二場)
兩段話的語氣相差如此之大,都是因為關心體貼麥克白。變這點看,麥克白夫人倒有一些可愛之處。內心的衝突必然要有一定的發泄方式,麥克白夫人不斷壓抑自己內心衝突的結果,導致了她的夢遊和全面的崩潰。由此可見,與麥克白狂風驟雨式的衝突相比,麥克白夫人的內心風暴就像海底的洋流,表面平靜,內部卻波濤洶湧。
《麥克白》具有命運悲劇與性格悲劇的雙重審美特質,與當時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文藝復興倡導“人本主義”,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一個很高的地位,湧現出了一批天才式的巨人。莎劇中的人物多具有人文主義色彩。《麥克白》一劇中麥克白的鬥爭精神和他的力量體現了人的力量。但他最終的失敗卻說明命運觀念在西方文學創作中的重要性,它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創作風格。實際上,其他許多莎劇亦存在著宿命的色彩。

原文選錄

第二場 費輔。麥克德夫城堡
麥克德夫夫人、麥克德夫子及洛斯上。
麥克德夫夫人 他幹了什麼事,要逃亡國外?
洛斯 您必須安心忍耐,夫人。
麥克德夫夫人 他可沒有一點忍耐;他的逃亡全然是發瘋。我們的行為本來是光明坦白的,可是我們的疑慮卻使我們成為叛徒。

《麥克白》《麥克白》
洛斯 您還不知道他的逃亡究竟是明智的行為還是無謂的疑慮。
麥克德夫夫人 明智的行為!他自己高飛遠走,把他的妻子兒女、他的宅第尊位,一齊丟棄不顧,這算是明智的行為嗎?他不愛我們;他沒有天性之情;鳥類中最微小的鷦鷯也會奮不顧身,和鴟鴞爭鬥,保護它巢中的眾雛。他心裡只有恐懼沒有愛;也沒有一點智慧,因為他的逃亡是完全不合情理的。
洛斯 好嫂子,請您抑制一下自己;講到尊夫的為人,那么他是高尚明理而有識見的,他知道應該怎樣見機行事。我不敢多說什麼;現在這種時世太冷酷無情了,我們自己還不知道,就已經蒙上了叛徒的惡名;一方面恐懼流言,一方面卻不知道為何而恐懼,就像在一個風波險惡的海上漂浮,全沒有一定的方向。現在我必須向您告辭;不久我會再到這兒來。最惡劣的事態總有一天告一段落,或者逐漸恢復原狀。我的可愛的侄兒,祝福你!
麥克德夫夫人 他雖然有父親,卻和沒有父親一樣。
洛斯 我要是再逗留下去,才真是不懂事的傻子,既會叫人家笑話我不像個男子漢,還要連累您心裡難過;我現在立刻告辭了。(下。)
麥克德夫夫人 小子,你爸爸死了;你現在怎么辦?你預備怎樣過活?
麥克德夫子 像鳥兒一樣過活,媽媽。
麥克德夫夫人 什麼!吃些小蟲兒、飛蟲兒嗎?
麥克德夫子 我的意思是說,我得到些什麼就吃些什麼,正像鳥兒一樣。
麥克德夫夫人 可憐的鳥兒!你從來不怕有人張起網兒、布下陷阱,捉了你去哩。
麥克德夫子 我為什麼要怕這些,媽媽?他們是不會算計可憐的小鳥的。我的爸爸並沒有死,雖然您說他死了。
麥克德夫夫人 不,他真的死了。你沒了父親怎么好呢?
麥克德夫子 您沒了丈夫怎么好呢?
《麥克白》《麥克白》
麥克德夫夫人 嘿,我可以到隨便哪個市場上去買二十個丈夫回來。
麥克德夫子 那么您買了他們回來,還是要賣出去的。
麥克德夫夫人 這刁鑽的小油嘴;可也虧你想得出來。
麥克德夫子 我的爸爸是個反賊嗎,媽媽?
麥克德夫夫人 嗯,他是個反賊。
麥克德夫子 怎么叫做反賊
麥克德夫夫人 反賊就是起假誓扯謊的人。
麥克德夫子 凡是反賊都是起假誓扯謊的嗎?
麥克德夫夫人 起假誓扯謊的人都是反賊,都應該絞死。
麥克德夫子 起假誓扯謊的都應該絞死嗎?
麥克德夫夫人 都應該絞死。
麥克德夫子 誰去絞死他們呢?
麥克德夫夫人 那些正人君子
麥克德夫子 那么那些起假誓扯謊的都是些傻瓜,他們有這許多人,為什麼不聯合起來打倒那些正人君子,把他們絞死了呢?
麥克德夫夫人 噯喲,上帝保佑你,可憐的猴子!可是你沒了父親怎么好呢?
麥克德夫子 要是他真的死了,您會為他哀哭的;要是您不哭,那是一個好兆,我就可以有一個新的爸爸了。
麥克德夫夫人 這小油嘴真會胡說!
一使者上。
使者 祝福您,好夫人!您不認識我是什麼人,可是我久聞夫人的令名,所以特地前來,報告您一個訊息。我怕夫人目下有極大的危險,要是您願意接受一個微賤之人的忠告,那么還是離開此地,趕快帶著您的孩子們避一避的好。我這樣驚嚇著您,已經是夠殘忍的了;要是有人再要加害於您,那真是太沒有人道了,可是這沒人道的事兒快要落到您頭上了。上天保佑您!我不敢多耽擱時間。(下。)
麥克德夫夫人 叫我逃到哪兒去呢?我沒有做過害人的事。可是我記起來了,我是在這個世上,這世上做了惡事才
《麥克白》《麥克白》
會被人恭維讚美,做了好事反會被人當作危險的傻瓜;那么,唉!我為什麼還要用這種婆子氣的話替自己辯護,說是我沒有做過害人的事呢?
刺客等上。
麥克德夫夫人 這些是什麼人?
眾刺客 你的丈夫呢?
麥克德夫夫人 我希望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你們這些鬼東西不敢露臉的地方。
刺客 他是個反賊
麥克德夫子 你胡說,你這蓬頭的惡人!
刺客 什麼!你這叛徒的孽種!(刺麥克德夫子。)
麥克德夫子 他殺死我了,媽媽;您快逃吧!(死。麥克德夫夫人呼“殺了人啦!”下,眾刺客追下。)

電影

蜘蛛巢城 (1957) Throne of Blood

《麥克白》《麥克白》
年代: 1957
地區: 日本 (更多...)
片長: 105 min
導演: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編劇: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 小國英雄 (Hideo Oguni) / 菊島隆三 (Ryuzo Kikushima)
類型: 劇情 / 戰爭
別名: 蛛網宮堡
主要演員:
稻葉好生 宮口精二 三好英子
三船敏郎 志村喬 山田五十鈴
中村伸郎 千秋實藤木悠

劇情簡介

《麥克白》《麥克白》
本片改編自東翁名劇《麥克白》莎翁劇中的麥克白夫人,在此化身為淺次,由日本女星山田五十鈴所飾演,她是一個冷酷無情、野心勃勃的女人,這種女人絕對不是你敢娶回家同床共眠的。她運用三寸不爛之舌,強調「沒有野心的男人就不是男人」,在軟硬兼施下,慫恿丈夫犯下殺君之罪。 而麥克白在此劇中則化身為日本將軍竹取,由已逝的日本知名演員三船敏郎飾演,他掙扎在謀殺與欺瞞的痛苦中,在縈迴不去的音樂與血腥屠殺的場面相佐下,造就了《蜘蛛巢城》這樣一出欲望、罪惡、良心、疑慮等種種人性交戰的大悲劇...

羅曼·波蘭斯基的影視作品

2011年第36屆波蘭電影節將於6月6日在格丁尼亞舉行,波蘭裔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將被授予最佳導演終身成就獎外,而且還被任命為本屆波蘭電影節的形象大使。羅曼·波蘭斯基是個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威廉·莎士比亞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