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是一部於1994年出品的台灣劇情片,本片是李安擔任導演的“父親三部曲”之第三部曲,主要演員有郎雄、吳倩蓮、楊貴媚和王渝文。《飲食男女》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老朱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廚,是台北圓山大飯店的主廚,但妻子去世後他便要肩負起撫養三個女兒的責任,惟她們性情各異,充滿叛逆個性,有著自身的問題。女兒們都逐漸長大了,老父親也漸漸力不從心,不過他那一手爐火純青的廚藝卻依舊維繫著全家的和睦。吃晚飯也就成為全家團聚溝通的唯一時刻。這樣的時刻理應是其樂融融的,但是因為三個女兒和老父親各自的“宣布”,令每頓晚飯都充滿了意外:閃電結婚,投資失敗,未婚先孕,續弦娶妻。不僅令劇中人驚訝不已,更使觀眾原本平靜的心情頻起波瀾。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圖)《飲食男女》《飲食男女》
台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老朱(郎雄)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周日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心裡藏了許多比陪父親吃飯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令他在友情這塊也有了缺口;而對廚師來講最重要的味覺的喪失,則將其徹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個女兒雖各忙各事,卻也操心著老朱的晚年生活,計畫著為其找個老伴,但她們沒料到老朱早已悄無聲息地談起了“黃昏戀”。吃驚過後,老朱最看重的繼承了他做菜天賦的二女兒家倩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對父親、她與父親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而對老朱來講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老朱 郎雄
朱家倩吳倩蓮
朱家珍楊貴媚
朱家寧王渝文
錦榮 張艾嘉
GuoLun陳昭榮
梁伯母 歸亞蕾
李凱 趙文瑄
Raymond陳哲民

職員表

▪製作人:徐立功;詹姆士·沙姆斯;泰德·霍珀;KongHsu;Feng-ChytJiang
▪導演:李安
▪副導演(助理):Yang-ShengOu
▪編劇:李安;詹姆士·沙姆斯;王蕙玲
▪攝影:林良忠
▪配樂:Mader
▪剪輯:蒂姆·史奎爾
▪藝術指導:李富雄
▪服裝設計:Wen-ChiChen

角色介紹

飲食男女飲食男女
老朱|演員郎雄
圓山飯店的大廚。台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
朱家珍|演員楊貴媚
內向,敏感,基督徒,工作教書,喜歡聽歌劇。因為一場失敗的初戀,未嫁(後得知,初戀不過她自己的幻想)。因著自己的對感情的美好憧憬而一直固執的堅守著自己的處女地。只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朱家倩|演員吳倩蓮
瘦弱的身子,堅定的眼神,女強人是也。因為父親早年的干涉,家倩不得不做自己從前並不熱衷的那行。雖然也做的成功,但是其實還是心有不甘,從她幸福的回味童年有關廚房的一切就知道,父親的行為其實對他的內心是打擊的。因此與父親有隔閡,多年如此,甚至想搬出住。只是後來,房子投資失敗,父親,大姐和小妹的事讓她改變了初衷,最終接手家中的老房子,放下心中的包袱,終於可以享受廚房的樂趣。
朱家寧|演員王渝文
單純大學生,也許早也習慣大姐的孤僻古怪,二姐的強勢,所以變的乖巧亦然。連愛情也是。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喜歡,該不該努力爭取。只是後來遇到的少年,青春沒有什麼不可能,荷爾蒙催化,把一切都推到位了。依舊在家宴飯桌上,家寧用細細的聲音,勇敢說出自己懷孕了。

電影賞析

《飲食男女》(電影版)是奧斯卡獎得主李安導演的電影作品中的經典,而電視版《飲食男女》被拉成30集,並在上海拍攝完成。電視連續劇《飲食男女》劇組在上海媒體面前集體亮相,在所有演職人員中,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后”歸亞蕾與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后”彭玉最為引人注目。據悉,電視版《飲食男女》增加了一個新的角色,就是由彭玉飾演的劉媽,她將在戲中與歸亞蕾爭風吃醋,上演老年版的“女人大戰”

在傳統題材的《飲食男女》中,李安對這一主題靠攏的趨向通過多條敘事線索的輻和表現得更為突出。德高望重、妻子早喪的老廚師,一手拉扯了三個女兒成人。生活的壓力和感情的孤獨,使得他一天失去了一個廚師必不可少的功能——舌頭的味覺。三個女兒也各有感情的失落。有的被工作干擾,有的因不敢表白愛意而只能沉湎宗教信仰中,有的愛上不該愛的人。到了後來,父親與女兒們一個個不再願意被社會觀念所拘束,衝出各自的心理“蠶繭”。

在電影的結尾,老父親又能嘗到“味道”——人生的味道,終於回到了老父親的生活中,而沒有成為老父親終身的遺憾。女兒的微笑,也冰釋了兩代人的心結。 《飲食男女》本影片的精巧白描情節情節設定也使得這部影片意味深遠。白描的手法,最為體現在父親和鄰居單身母親的孩子的關係中。電影中只用了一個“換便當”在開頭點了一下。鄰居單身女子的小兒子不喜歡媽媽做的午飯,為此老父親每天給小孩子悄悄做好吃的午飯和他交換,自己吃那個小孩媽媽做的難吃的午飯。此外,老父親堅持鍛鍊身體的線索也是一種留白的暗示,這些蛛絲馬跡恰恰呼應了後來兩人走到一起的結局。至於這對“老少戀”是如何開始和發展的,出於對主題強化的角度被影片徹底地隱去,反而使得線索更為精煉。《飲食男女》開場影像亦十分獨到,通過廚師身份的父親利落的洗、切、炸……一系列嫻熟廚藝的特寫動作,以蒙太奇剪輯的手法將父親畢生的手藝展現得淋漓盡致。接著,鏡頭橫搖,牆上的幾幅裝幀精美的照片,將朱師傅的輝煌職業歷史及不俗身份不著痕跡地全然表現,將技巧融入故事之中,充分體現了這部電影的魅力和神采。

影片評價

(圖)《飲食男女》《飲食男女》--李安繼

該片是李安繼《推手》《喜宴》之後拍攝的“家庭三部曲”之一,而且首度回台拍攝。這一次郎雄飾演圓山飯店的大廚,每個星期弄了一大桌菜讓三個女兒楊貴媚、吳倩蓮和王渝文回家來吃飯,但總是不歡而散,反而他為年輕寡婦張艾嘉的小女兒做幾個便當菜,卻讓小朋友們吃得津津有味。三個女兒各有愛情上的煩惱,沒有人關心老爸,令他連味覺也逐漸失去了。女兒們本以為從美國回來的歸亞蕾很適合跟老爸湊一對,不料他的再婚物件大爆冷門。本片的劇情安排無疑是相當刻意,用隆重的吃飯儀式來架構全片雖符合主角身份,卻表現得不夠生動自然。不過導演還是將這個倫理喜劇拍得流暢熱鬧,風格上依舊兼顧中國文化與國際口味,是典型雅俗共賞路線下的作品,那些令人垂涎的菜式展示更成為本片最大特色。由於本片在國際影壇上賣座成績優異,使李安得以進軍好萊塢執導西片《理性與感性》

一句話評論
The Ingredients of Life A comedy to arouse your appetite

精彩對白

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主要特色

影片帶有很強的導演個人的風格,提到《飲食男女》 就是會提到這個西方電影圈中的新寵。並不是說,有無西方評論界的認同是衡量導演是否成功的標準,但李安確實無愧於世界級導演的稱號。從90年代初的《推手》、《喜宴》到中期的《飲食男女》和近期的《理智與情感》、《冰風暴》,每一部都好評如潮《理》片還獲得多項奧斯卡獎。 他並不在作品中展現中國功夫以取悅西方觀眾, 也不靠一兩個東方美女來滿足人們的新鮮感和好奇心。 儘管受的教育中有很大成份來源於西方,他還是代表著中國最為傳統的道德觀念, 表現出中國社會生活中最為真、善、美的一面。在他的影片中, 藝術魅力已遠遠超過明星效應。

(圖)《飲食男女》《飲食男女》——電視劇版

這是一部關於食慾的電影嗎,的確,開始在廚房裡,結束在餐桌旁,朱家的七次周末大餐(從台上的菜餚來講,應該叫盛宴),朱家寧的漢堡,朱家倩的威士忌,姍姍的便當,大酒店的筵席,影片中的每一道菜色都使人垂涎欲滴。影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是在吃飯時開展的。朱家的三個女兒,老大“為伊消得人憔悴”,老二“亂花漸欲迷人眼”,老三“少年不識愁滋味”,還有她們分別認識的那些或憨厚,或痴情,或瀟灑,或風流的男人們,她們那些讓人吃驚讓人會心讓人嘆息的愛情,當然還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老朱和梁家那對金馬影后級的母女間的人間喜劇

可以說這部電影,飲食是體,男女是神,影片中所表現的各種飲食,表現的其實是各人不同的個性和愛情觀念:老朱能燒一手極棒的中國菜其實是說這個人有著一顆傳統的但是豐富多采的內心,他的“失味”其實是講他內心的褪色;家珍對父親失味的菜餚的沉默,從小對父親只帶家倩去廚房卻不帶她去而耿耿於懷,可以看出她外表雖冷漠,但內心對多姿多彩生活的渴望;家寧在快餐店幹活,她得到的是那種簡單直接快捷的愛情;家倩在家庭中扮演的卻是一個兒子的角色,與父親對峙,卻是最受父親寵愛和冀望,也得到父親手藝的真傳,因此,她是那種外洋內中的類型,也是這部電影的精神寄託。所以,李安到底講的還不是食慾,而是借飲食講男女,講文化,因此,這是一部食文化電影

影片段預告絮

(圖)《飲食男女》《飲食男女》--三姐妹

楊貴媚稱:“在拍《飲食男女》有一場三姐妹在一起洗碗的戲讓其印象最為深刻,當時拍了幾條李安也沒喊過,但他只是每次走過來看一眼,然後說再拍一次。知道問題一定出在我身上,但我真的想不出錯在哪裡,只好一次次地演。最後李安終於繃不住了,他過來問我,你怎么沒哭?這時攝影師說了一句,她不但哭了,而且每次眼淚都落在同一個位置。因為那場戲我一直在低頭洗碗,眼淚並沒有滑落在臉上,而李安在監視器前又看不清楚,所以他是錯怪我了。不過後來當我聽到李安在接受採訪時對我做評價她的精準度讓我沒有辦法剪鏡頭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獲得了他的認可。不過我問他精準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的時候,他的回答卻是有時是好事,有時又是壞事。這就是李安,在第一時間捕捉他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獲取他的信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幕後製作

1994年,李安執導了《飲食男女》,把中國烹調藝術帶入家庭和情感的戲劇之中,不僅增加了可視性,而且展現了東方文化迷人的魅力。李安表現中國家庭倫理、東西方文化衝突、新舊觀念衝突的一系列影片,在這個特殊的形式中達到頂峰,李安也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親三部曲”或者說“家庭三部曲”。影片獲得了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名列1994年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所獲榮譽

李安表現中國家庭倫理、東西方文化衝突、新舊觀念衝突的一系列影片,在這個特殊的形式中達到頂峰,李安也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親三部曲”或者說“家庭三部曲”。《飲食男女》獲1995年獲最佳外語片提名。

歌曲

莫文蔚——《飲食男女》
作詞:王海濤
作曲:莫文蔚
編曲:侯都都
專輯:《寶貝》
歌詞:
放開我的身體被禁錮的腳步
痛苦越是糾結壞情緒越反覆
愛與被愛都不是拿來炫耀
捧給我的幸福奉上我的感觸
有過幾次錯誤才認準對的路
錯的等待到頭來只留空白
ah 住過的公寓幾座
現在誰放進什麽
雙人床不斷闖禍
落地窗前的生活
飲食的男女從過分親密到疏遠
懶得看一眼勇於虧欠
欲望是雙黑夜中的眼
緊盯你的臉卻不碰面
忠於我的靈魂調整我的角度
欲望越是傾斜越不容易滿足
目光坦率心卻在有意逃開
ah 住過的公寓幾座
現在誰放進什麽
雙人床不斷闖禍
落地窗前的寂寞
飲食的男女從過分親密到疏遠
懶得看一眼勇於虧欠
欲望是雙黑夜中的眼
緊盯你的臉卻不碰面
飲食的男女從過分親密到疏遠
懶得看一眼勇於虧欠
欲望是雙黑夜中的眼
緊盯你的臉卻不碰面
欲望是張沒輪廓的臉
法則丟一邊勇於淪陷
善於嘗試黑暗的危險
緊盯我的臉卻不碰面

影片評價

媒體評價
《飲食男女》可以說是李安的電影中最具全球化特徵的作品,老朱與三個女兒都在經歷著現代與傳統、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而對於自身帶來的改變。(王登弈評)
這恰恰是李安對全天下父親的一種期許:放下負擔,是時候為自己著想了。(新浪網評)
李安在《飲食男女》中熱烈地討論著中國人社會中傳統與現代的撞擊以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藉由片中無處不在的中國美食,觀眾嗅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現代中國人社會的另類解釋。(新浪網評)
個人評價
《飲食男女》揭示生活了中那些意外,那些情理之中的意外。還連帶著傳播了中華飲食文化,探究了一把家庭倫理,有門道,有熱鬧,堪稱經典。(魚馬相及評)
“有關於熱愛的一百種表達”,《飲食男女》里朱老爺子一家給了大家最精闢的詮釋。(似火焱焱評)
最後一幕的戲劇性場面是李安把三部曲推向了高潮,以及他又一次對禁忌的觸犯。電影借“飲食”喻人生,人從一出生就從媽媽的乳房吸吮乳汁,一直到死吃這個詞就沒有在大腦中消失過。(鳳梨罐頭評)

發行信息

發行時間 國家
1994年8月3日 美國USA
1994年9月9日 加拿大
1994年9月15日 德國
1994年10月5日 法國
1994年12月9日 芬蘭
1995年1月13日 英國
1995年3月24日 丹麥
1995年3月24日 西班牙
1995年8月25日 瑞典
1995年9月21日 阿根廷
1996年6月14日 葡萄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