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戰士》

《風語戰士》

《風語者》是著名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著名演員尼古拉斯·凱奇、亞當·比奇等擔綱主演。片子裡閃耀著真摯的人性,戰場上友誼的珍貴,它超越生命乃至其他一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風語戰士》海報風語戰士》海報

1941年12月8日,美國被舉世皆驚的珍珠港事件激怒,暴跳如雷地正式向日本宣戰。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美國大兵哥們告別了在軍事基地喝酒、打架、泡女護士的悠閒生活,紛紛奔赴廣大的太平洋戰場上同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在整個太平洋地區與日軍全面交戰。他們占領了一個又一個的島嶼,一批批打跑頑抗的日軍,憤怒的矛頭向著日本本島緩慢推進。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一開始中,日軍就一直成功地用各種方法破獲著美國的軍事通訊密碼,這令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美軍的前進步伐。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42年,美軍徵召了幾百個美國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納瓦霍人加入海軍,並訓練他們使用納瓦霍語言作為通信密碼。因為他們的語言沒有外族人能夠聽懂,人稱“風語戰士”。作為美國海軍的秘密武器,每個“風語者”都肩負著美軍的至高機密,因此,他們也受到了特別的“照顧”——每個納瓦霍譯電員都由一名海軍士兵貼身保護,一方面確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譯電員即將被日軍俘獲,保護者必須殺死他以保證密碼不外泄。

海軍陸戰隊員喬·恩德斯就是一名譯電員保鏢,他奉命被派去保護一個名叫本·亞齊的納瓦霍士兵,這可是海軍陸戰隊最新的秘密武器。喬·恩德斯所得到的命令是保護好他的密電員,但是如果亞齊落到了敵人的手中,他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密碼"。

在恐怖的塞班島戰役中,當他們即將被俘時,執掌他人生殺大權的喬陷入了道德與軍命兩難的抉擇:他到底能不能、該不該在緊急關頭殺死已經和自己親如兄弟的亞茲,以履行軍人的職責、保護美軍的軍事秘密呢?最後他做了正義的選擇。

故事背景

《風語戰士》劇照《風語戰士》劇照

創造歷史的人是不會被遺忘的,二次世界大戰一群出身納瓦霍族印第安人的密碼戰士,因為某些原因完全被世人遺忘,在30多年後,終於由華人導演吳宇森執導的《風語戰士》,而讓世人了解到這群軍人的英勇事跡。吳宇森是世界上第一位將這些人的故事拍成電影的導演。

《風語戰士》中高尚無私的友情,以及豐富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導演吳宇森和他的老搭檔張家振。電影開拍之初,根本沒有完整的劇本,只有一個故事大綱。吳宇森決定和編劇們談談。當編劇們把幾年來收集的軼事野史編成故事大概說了一遍之後,吳宇森高興地站了起來鼓掌說:“我要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那個時候,吳宇森剛完成《變臉》的拍攝,他和尼古拉斯·凱奇合作得非常愉快,找尋《風語戰士》的主角人選時,尼古拉斯·凱奇成為導演首選。這名影帝對於可以再和吳宇森共事,也同樣覺得開心和榮幸。尼古拉斯·凱奇本身的憂鬱氣質,演起安德斯這個被戰爭磨耗得鬱鬱寡歡的軍人,實在是再嫻熟不過了。吳宇森說:“安德斯非常適合尼古拉斯·凱奇,這個角色有多重層次,本身是個矛盾體。在影片拍攝之前,演員們都接受了真正的軍事訓練,這樣才能鍛鍊出二次大戰軍人所具備的堅韌不拔的風範。”

在談到拍攝影片時,吳宇森說:“其實真正的塞班島之役從歷史記錄上看來,並沒有《風語戰士》表現得那么大規模。但是,我就是喜歡壯闊的大型戰鬥場面。在影片的一開始,我就使用了280個爆破場面和700個臨時演員。加上電腦製造出來的戰艦、飛機和其他士兵,故事就更慘烈。在這個攝製組裡,我們就是一個大型的軍營。塞班島上的惡劣天氣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同時也使我們的畫面更真實。”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吳宇森 John Woo

編劇 Writer

約翰·萊斯 John Rice ....(written by)
喬·巴特爾 Joe Batteer ....(written by)

演員 Actor

尼古拉斯·凱奇吳宇森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Sergeant Joe Enders
亞當·比奇 Adam Beach ....Private Ben Yahzee
彼得·斯特曼 Peter Stormare ....gunnery Sergeant Hjelmstad
馬克·魯弗洛 Mark Ruffalo ....Private Pappas
布萊恩·范·霍爾特 Brian Van Holt ....Private Harrigan
馬丁·亨德森 Martin Henderson ....Private Nellie
弗蘭西絲·奧康納 Frances O'Connor ....Rita
克里斯汀·史萊特 Christian Slater ....Sgt. Pete 'Ox' Anderson
諾亞·艾默里奇 Noah Emmerich ....Private Chick
Roger Willie ....Private Charlie Whitehorse
詹森·艾薩克 Jason Isaacs ....Major Mellitz
Billy Morts ....Fortino (as William Morts)
Cameron Thor ....Mertens
Kevin Cooney ....Ear Doctor
Holmes Osborne ....Colonel Hollings
Keith Campbell ....Kittring
Clayton J. Barber ....Hasby (as Clayton Barber)
Scott Atkinson ....Camp Tarawa Staff Sergeant
Jeremy Davidson ....Marine
Brian Maynard ....Corpsman (as Brian F. Maynard)
Albert Smith ....Navajo Man
James D. Dever ....Field Hospital Colonel (as James Dever)
Vincent Whipple ....Navajo Instructor
Jim Morse ....Marine Recruit
Chris Devlin ....Code Instructor Sergeant
Jeff Davis ....Technical Sergeant
Glen Begay ....Radio Codetalker
Ross Lasi Tanoai ....Eddie the Bartender
Brian Kasai ....Japanese Intelligence Officer
Hiroshi Mori ....Japanese Radio Officer (as Hiroshi 'Rosh' Mori)John Takeshi Ichikawa ....Japanese Bunker Commander
Christopher T. Yamamoto ....Japanese Bunker Gunner
Marc McClellan ....Marine Artillery Commander
Steve Tanizaki ....Japanese Artillery Officer
Malcolm Dohi ....Battleship Codetalker
Darrel Guilbeau ....Battleship Petty Officer
Aaron Yamagata ....Tanapag Boy
Victoria Chen ....Tanapag Mother
Jon Michael Souza ....NCO
Carissa Jung ....Tanapag Girl
Wataru Yoshida ....Japanese Artillery Man
Junya Oishi ....Japanese Artillery Sighter
Jiro Koga ....Japanese Artillery Gunner
Lynn Kawailele Allen ....Hula Dancer
Tina Leialoha Gube ....Hula Dancer
Alewa T. Olotoa ....Hula Dancer
Ilima Pumphrey ....Hula Dancer
Lena Savaiinaea ....Hula Dancer
Kaliko Scott ....Hula Dancer
Robert Aguilar Jr. ....Private Povovich (uncredited)
James Carretta ....Platoon Sergeant (uncredited)
Timothy Di Pri ....Politician (uncredited)
Christopher Gilbertson ....Marine (uncredited)
David L. Hall ....Soldier in Convoy (uncredited)
Christopher Illing ....Marine (uncredited)
Keii Johnston ....Marine (uncredited)
安德·李 Ender Lee ....Dying Japanese Soldier (uncredited)
Steve Lindsay ....Discharged Platoon Sergeant (uncredited)
Michael Ng ....Japanese Soldier (uncredited)
Denney Pierce ....Marine (uncredited)
John Rocha ....Marine (uncredited)
Ren Urano ....Japanese Radioman (uncredited)
Dixon White ....Hospital Room Patient (uncredited)
Reese Williams ....Platoon Sergeant (uncredited)
Jimmy Zerda ....Camp Tarawa Marine (uncredited)
Matthew Junmar ....Japanese Soldier (uncredited)
Nils Oliveto ....U.S. Marine (uncredited)
John Thomas ....Core group marine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duced by

吳宇森 John Woo ....producer
阿瑟·安德森 Arthur Anderson ....co-producer
張家振 Terence Chang ....producer
C.O. Erickson ....executive producer
特蕾西·格拉漢姆-萊斯 Tracie Graham-Rice ....producer
Caroline Macaulay ....co-producer
John J. Smith ....line producer
Richard Stenta ....line producer
Stephen Traxler ....associate producer
艾莉森·羅森茲威格 Alison Rosenzweig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霍納 James Horner

攝影 Cinematography

傑弗里·L·金鮑 Jeffrey L. Kimball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Film Editing

Jeff Gullo
Steven Kemper
Tom Rolf

選角導演 Casting

Mindy Marin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霍格·格羅斯 Holger Gross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Kevin Ishioka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Richard C. Goddard ....(as Richard Goddard)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Kevin LingenfelserPayam Shohadai ....BWVFX

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阿瑟·安德森 Arthur Anderson ....co-producer
Jeff Bilger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Joan Cunningham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andol Perelman-Taylo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Mark Rabinowitz ....dga trainee
Brian Smrz ....second unit director
Alison Troy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風語戰士》海報《風語戰士》海報
台灣 Taiwan 2002年7月26日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6月27日
美國 USA 2002年6月14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2年6月20日
義大利 Italy 2002年6月28日
挪威 Norway 2002年7月2日......(Filmquart Film Festival)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2年7月22日......(premiere)
紐西蘭 New Zealand 2002年7月25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7月25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2年7月31日......(Davao)
德國 Germany 2002年8月1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2年8月1日
俄羅斯 Russia 2002年8月8日
土耳其 Turkey 2002年8月9日
墨西哥 Mexico 2002年8月9日
挪威 Norway 2002年8月9日
瑞典 Sweden 2002年8月9日
西班牙 Spain 2002年8月14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2年8月15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2年8月16日
波蘭 Poland 2002年8月23日
日本 Japan 2002年8月24日
希臘 Greece 2002年8月30日
英國 UK 2002年8月30日
法國 France 2002年9月4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2年9月4日
埃及 Egypt 2002年9月4日
哥倫比亞 Colombia 2002年9月6日
丹麥 Denmark 2002年9月6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2年9月1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9月12日
秘魯 Peru 2002年9月12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2年9月26日
冰島 Iceland 2002年10月4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2年10月10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南非 South Africa 2002年10月11日
奧地利 Austria 2002年10月24日
芬蘭 Finland 2002年10月25日
巴西 Brazil 2002年11月
以色列 Israel 2002年11月7日
科威特 Kuwait 2003年1月14日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米高梅 [美國]
Lion Rock 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國] (2002) (USA)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2002) (USA) (DVD)/(2007) (USA) (VHS)/(2007) (USA) (DVD)/(2006) (USA) (VHS) (widescreen)/(2006) (USA) (DVD) (widescreen)
01 Distribuzione [義大利] (2002) (Italy)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巴西] (2003) (Brazil) (DVD)/(2003) (Brazil) (VHS)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 [荷蘭] (2002) (Netherlands)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2002) (Argentina)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德國] (2002) (Germany) (theatrical)
Centfox Film Ges.m.b.H. [奧地利] (2002) (Austria) (theatrical)
Gemini Film [俄羅斯] (2002) (Russia) (theatrical)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2002) (Spain) (theatrical)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德國] (2003) (Germany) (DVD)
米高梅 [美國] (2002) (worldwide) (all media)
Fox-Warner [瑞士] (2002) (Switzerland) (theatrical)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美國] (2002) (USA) (VHS) (widescreen)/(2003) (USA) (VHS) (widescreen)/(2003) (USA) (DVD) (widescreen)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2003) (Netherlands) (DVD)/(2003) (Netherlands) (VHS)
RTL Entertainment (2006) (Netherlands) (TV) (RTL7)

特技製作公司

Boy Wonder Visual Effects [美國] (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Cinesite (Hollywood) [美國] (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Kevin Yagher Productions [美國]

其他公司

Hawaii Media Inc. [美國]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RCA Victor [美國] soundtrack
Skywalker Sound [美國] sound re-recorded at
Todd-AO Scoring Stage [美國] music recorded and mixed at (as Todd Scoring Stage)
Tony's Food Service Inc. [美國] catering
Archion [美國] digital storage
Behind the Scenes Freight [美國] shipping by
Blue Sky Stock Footage additional photography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s and dollies
DeLuxe Laboratories [美國] color (as Deluxe)
Eagle Eye Digital Film [美國] Avids
Flying Pictures USA [美國] Gyrosphere aerial camera system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國] titles and opticals
Movie Movers cast trailers/star trailers/production trailers/hair and make-up trailers
NT Audio Visual [美國] optical sound negative (as NT Audio)
Panavision, Dallas [美國] cameras and lenses
Spacecam Systems Inc. [美國] spacecam aerial camera system
Todd-AO Studios [美國] sound re-recording (as Todd Studios Hollywood)
UFO Cranes all-terrain aerial crane (as U.F.O.)

幕後花絮

一句話評論

吳宇森是最出色的動作片導演之一,可本片令人大失所望。——《帝國》雜誌
吳宇森不是執導本片的合適人選。——TV Guide's Movie Guide

幕後製作

《風語戰士》劇照《風語戰士》劇照

《風語戰士》是一部給了影迷們太多猜測和期待的影片,也是吳宇森在好萊塢動作片轉型劇情片的大膽嘗試,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檔期錯後的煎熬之後,廣大吳宇森迷和凱奇迷們終於如願以償。影評人的反響不一,毀譽參半,壞的就不說了,至少美國《娛樂周刊》對該片的評價還不錯,給了個B—,指該片是吳宇森以傳統戲劇手法,向二次大戰中的納瓦霍士兵致敬之作,“吳氏以一個中國導演的角度,以敏銳的想像力,構造了感性的戰爭故事”。《娛樂周刊》稱吳宇森還把1944年的塞班島戰場再現為一個瘋狂失控的地方,充滿尖叫、流血和死亡,但吳宇森在動作處理上,充滿了個人的標記,戰場上的教堂、好友們互相以手槍指著對方等等,都說明“JohnWoowashere(這是吳宇森的出品)”。

題解何謂“風語戰士”?

美日對抗一開始,日軍總能用各種方法破譯美軍的密電碼,這令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42年,幾百名納瓦霍族人被徵召入伍,因為他們的語言沒有外族人能夠聽懂,所以美軍將他們訓練成了專門的譯電員,人稱“風語戰士”。

幕後吳宇森痛哭流涕

了解一些二戰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本片故事中所涉及的關於納瓦霍人的事情的確是史實,作為美國最大的一支印第安部落,納瓦霍族對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為此,美國總統小布希還在去年7月26日為四位尚健在的納瓦霍軍事密電碼發明者頒發了代表最高榮譽的“國會金勳章”,製作本片的米高梅公司也趁機在白宮開了一個招待會,與會者除了總統布希、受獎者及其家屬、參議員等之外,還有導演吳宇森、主演尼古拉斯·凱奇等等。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政治歷史背景,無論是《風語戰士》的製片還是公眾輿論方面對於本片的期望值都很高,用吳宇森自己的話來說,“這部影片並不是另一部《拯救大兵瑞恩》,雖然它也有很駭人的電影場景,但它更接近一部紀錄片,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傳達一種信息,那就是我們應該停止戰爭。”

《風語戰士》據說吳宇森第一次看到本片的劇本時,被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於是他對影片拍攝和製作的要求格外嚴格:幾個主要演員在拍攝之前參加了好幾個星期的新兵營集訓;在一場大型戰爭場景的拍攝中,吳宇森動用了700多名民眾演員、設定了280處爆炸、安排了13架攝影機同時拍攝,場面極其壯觀;當然,本片的製作費用也因此節節攀升,最終達到了1億多美元,僅次於吳導的《碟中諜Ⅱ》。儘管如此,在全部鏡頭拍攝完畢之後,吳宇森仍然感到不滿意,堅持要重拍一些重要鏡頭,於是原定於2001年6月的首映被一再推遲。

評論幸虧還有人說好

《風語戰士》劇照《風語戰士》劇照

在去年6月影片後期製作尚未完成的時候,米高梅公司曾搞過一次樣片的試映,僅限內部人士參觀。結果看完了樣片,馬上就有影評人把吳宇森的這部新作劈頭蓋臉地數落了一頓,說他完全就是把《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等經典戰爭片七拼八湊攢出來的一部B級影片;吳氏“暴力美學”的招牌風格完全被一次次無聊又粗製濫造的爆炸場面所取代,令那些抱著對他很高期待的人大失所望。好在今年4月份的看片會上,又有影評人給予了本片正面評價,說它並非追隨眾多戰爭題材影片的跟風之作,而是一部更突出對戰爭的思考的深刻影片,轟轟烈烈的戰爭場面只是吸引觀眾的噱頭罷了。這讓很多吳大導的忠實Fans們著實鬆了一口氣。但願給全球華人帶來驕傲的吳宇森不會在好萊塢的“電影流水線”上迷失自己的個性和才華。

吳氏戰爭片

本片故事雖然聚焦於二戰中的太平洋戰場,但其中的友誼主題和對眾多人物的複雜描寫才是吸引吳宇森和張家振的關鍵之處。吳宇森說:“我聽說這個故事就完全著迷了,它感人至深,簡直就是人文精神的盛典,我一直想拍攝一部非同以往的動作片,《風語者》無疑是不可多得的絕佳素材。”

《風語者》讓吳宇森得以重溫《喋血雙雄》《辣手神探》中的相似主題,“在西方人眼中,吳宇森是著名動作片導演,但他早年在香港拍攝的很多經典作品都以兄弟義氣為主題,”張家振說,“他的確擅長動作片,但對人物、劇情和敘事手法也同樣拿手。”

10年前,製作人艾莉森·羅森茲威格第一次從哥哥西斯口中得知了密碼員的故事,作為一名狂熱的二戰迷,西斯一直執迷於密碼員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作出的英勇貢獻,他鼓勵妹妹將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拍成電影。“雖然他們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羅森茲威格說,“但我當時認為這種素材不適合拍成故事片,而應該拍成紀錄片。”8年後,在物色拍攝項目時,羅森茲威格向她的製作搭檔特蕾西·格拉漢姆-萊斯提起了密碼員的故事,後者雖然很感興趣,卻也同樣不知所措。兩人隨即查閱了大量相關史籍,並終於發現了展開故事的關鍵線索。

二戰期間,美國軍方曾指派海軍陸戰隊員擔任密碼員的貼身警衛,如果一名密碼員面臨著被俘的命運,那么他的貼身警衛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密碼流入敵方手中。經過一番深入研究,海軍陸戰隊的史學家們沒能找到相關指令的任何證據,可為保護密碼而不得不對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痛下殺手的想法觸動了兩位製作人的心弦,她們知道這種左右為難的道德困境會造就出非同凡響的動人故事。

在著手劇本之前,編劇約翰·萊斯和喬·巴特爾與兩位製作人一道仔細研讀了納瓦霍人和海軍陸戰隊在太板洋戰場的所有資料,他們決定將塞班島戰役作為整部影片的背景,並根據文字記載中的奇聞軼事構思出大量場景。另外,萊斯發現風在納瓦霍人的文化宗教中占據著顯著位置,成為一種靈性的象徵,萊斯希望影片能體現出納瓦霍人的靈性,片名“風語者”正是由此而來。

在劇本尚未完成之前,影片故事大綱就吸引了吳宇森和張家振的關注,他們同意與編劇和製作人見面。格拉漢姆回憶說:“在確定了影片的基調後,吳宇森起身拍手說道,‘現在,那就是我的電影!’”

重現戰場

《風語戰士》劇照《風語戰士》劇照

影片全部在夏威夷和南加州拍攝完成,在為期5個月的拍攝中,最先著手的便是片頭炮火紛飛的塞班島戰場。劇組選取的拍攝地是位於檀香山附近瓦胡島上的一個私有牧場,該牧場占地將近4000英畝,地形與太平洋上的塞班島非常相近。製作人張家振說:“劇本中的開場戰役並沒有影片中的壯觀規模,不過當把劇本交給吳宇森那樣的導演,就必須給他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希望打造出波瀾壯闊的戰場,僅第一個鏡頭我們就安踴了280個炸點和700名臨時演員,而電腦生成的戰艦和飛機會進一步增強戰鬥場景的衝擊力,毫無疑問,這種規模的大片在我和吳宇森的電影生涯中史無前例。”

擔綱本片攝影指導的是曾為《碟中諜2》掌鏡的傑弗里·L·金鮑,他對吳宇森不拘一格的拍攝方式並不陌生:“吳宇森喜歡讓一切都情動起來,攝影機的動作更像是舞蹈。他希望影片儘可能的真實,所以你會感到身臨其境。”金鮑選擇了Super 35攝影機,並極力打造出紀錄片式的影像。有時他必須同時監督14台攝影機的拍攝,其中一台用於直升機航拍,其餘的則隱藏在軍車、坦克和戰壕中,為了與主戰場融為一體,攝政師們都穿上了軍裝。

片中的很多壓臨時演員都是退伍老兵、預備役軍人和正在休假的現役軍人。在影片開拍,多數主演和核心臨時演員都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嚴格軍訓,在國防部的大力協助下,他們得以在真正的海軍陸戰隊基地接受基礎訓練。擔任影片軍事技術顧問的前軍士長吉姆·戴沃(Jim Dever)說:“他們學習了海軍陸戰隊的歷史及構成,並掌握了如何正確操作、裝填和清潔武器,甚至連動作都與當時的海軍陸戰隊員如出一轍。”

影片武器協調人羅伯特·加洛蒂(Robert Galotti)從道具商店和收藏者手中蒐集到500多支二戰槍械和700多件橡膠仿製品。片中美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是M1步槍M1卡賓槍白朗寧自動步槍湯普森衝鋒鎗,而日軍裝備的是有坂步槍92型機槍99型輕機槍。據加洛蒂估計,拍攝中耗費的彈藥超過150萬發。

花絮

影片服裝部門共製作了1300套海軍陸戰隊軍裝和1000套日本軍裝。

製片方在片中動用了二戰期間美軍的謝爾曼坦克和尺寸稍小的斯圖爾特坦克及日軍的95式坦早,並從收藏家手中購買了多部二戰時期的電台

由於受到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影響,影片上映時間被推遲數月。

穿幫鏡頭

《風語戰士》劇照《風語戰士》劇照

1、登入過程中,F4“野貓”的飛行高度過低,炸彈剛扔下就響了,不怕把自己炸了嗎?
2、在奪取登入場縱深的戰壕時,原先負責支援的“野貓”戰鬥機卻都無影無蹤了。
3、最後戰鬥中把美軍車隊打得狼狽不堪的是日軍的45型240毫米榴彈炮,該炮只在中國戰場、菲律賓戰場使用過,並沒有裝備塞班島守軍。
4、片中出現的美國國旗上有50顆星,而1960年前美國國旗上只有48顆星。
5 、片中喬·安德斯(尼古拉斯凱奇飾)拿著湯姆森衝鋒鎗對日軍掃射,而令人不解的是喬·安德斯整整射擊了十幾秒,連彈匣都沒換,而他的湯姆森是直彈匣,非圓鼓形,他打出的子彈遠遠超出了彈匣子彈的容量。
6 、在灘頭的爭奪戰中,日軍要和美軍拼刺刀,居然是只用一隻手拿著步槍然後往前沖,不是端著步槍衝鋒。
7、在劇中,本·亞茲混入日軍陣地搶奪無線電得手後是脫掉日軍頭盔,只戴日軍的軍便帽用無線電聯絡的,可是他撤離時,卻戴著頭盔!而且在和美軍炮兵聯絡時他說的是英語不是密碼,美軍炮兵會憑一個陌生的無線電而停止行動?如果是日軍呢?
8、日軍在塞班島的裝甲部隊主要裝備97式中型坦克,片中的95式輕型坦克裝備不多。而且日軍坦克不會像劇中都擺在空地上等著挨炸,一般都是在掩體中的,從片尾的95式輕型坦克殘骸可以發現其行走裝置和履帶明顯是美制M3坦克的行走裝置和履帶。

票房收入

北美票房:(貨幣單位:美元)

《風語戰士》北美周末票房統計《風語戰士》北美周末票房統計

票房日期(上榜周數) 排名 上周排名 周末票房 累計票房 上映周數 放映銀幕 單銀幕票房

02-10-04 至 02-10-06 (17) 95 85 N/A $4,091 17 11 N/A
02-09-27 至 02-09-29 (16) 84 92 $1 $4,090 16 20 N/A
02-09-20 至 02-09-22 (15) 93 82 $1 $4,089 15 12 N/A
02-09-13 至 02-09-15 (14) 82 79 $1 $4,088 14 13 N/A
02-09-06 至 02-09-08 (13) 79 67 $1 $4,087 13 21 N/A
02-08-30 至 02-09-01 (12) 67 67 $2 $4,086 12 34 N/A
02-08-02 至 02-08-04 (8) 35 32 $10 $4,053 8 187 N/A
02-07-26 至 02-07-28 (7) 32 18 $12 $4,036 7 202 N/A
02-07-19 至 02-07-21 (6) 18 17 $83 $4,015 6 1285 N/A
02-07-12 至 02-07-14 (5) 17 15 $119 $3,865 5 1485 N/A
02-07-05 至 02-07-07 (4) 15 10 $177 $3,660 4 1563 N/A
02-06-28 至 02-06-30 (3) 10 6 $350 $3,318 3 2529 N/A
02-06-21 至 02-06-23 (2) 6 3 $655 $2,660 2 2898 N/A
02-06-14 至 02-06-16 (1) 3 3 $1,452 $1,452 1 2898 $1

二戰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