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劉震雲作品,《單位》發表於《北京文學》1989年2期,《一地雞毛》發表於《小說家》1991年1期,兩者為姊妹篇,《單位》獲建國四十周年優秀文學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劉震雲劉震雲
《單位》與兩年後的《一地雞毛》從內容說是姊妹篇。《單位》寫的是某部某局某處這個“單位”里,“官”“民”都活得不輕鬆。原處長老張升任副局長,副處長老孫立即為了他留下的空缺到處活動;小林剛來單位時“學生氣不退”,吊兒郎當,後來幡然醒悟,為了爭取入黨誰都巴結,偏偏同事間又不和,弄得小林顧此失彼,臨了還是雞飛蛋打,一事無成。小林除了工作積極,政治上也開始追求進步,給女老喬寫入黨申請書,一個月再寫一次思想匯報。還得經常找女老喬、老張、老河幾個黨員談心。漸漸小林有這樣一個體會,世界說起來很大,中國人說起來很多,但每個人迫切要處理和對付的,其實也就是周圍那么幾個人,相互琢磨的也就那么幾個人。任何人都不例外,具體到單位,部長是那樣,局長是那樣,處長是那樣,他小林也是那樣。你雄心再大,你一點雄心沒有,都是那樣。小林想混上去,混個人樣,混個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局長……

作品解讀

新寫實主義的代表

《單位》與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大異其趣的地方:它不再強行集中、加劇、刻劃生活中的矛盾,而是將對生活的敘述還原成瑣碎、模糊、不確定的原生態,並最大限度地將作者的情感傾向抽離,即所謂“零度情感”——當然,“零度”是相對於傳統現實主義那種鮮明的愛憎態度而言——或者說,它並不預設一種先在的價值評判,如博大、深邃、清高、美好等等,它只是儘可能地用“生活流”的寫法呈現一種“毛茸茸的原生態”,從而引起了無數處於同樣境遇的讀者的共鳴。“新寫實”另一代表作者池莉曾說,《煩惱人生》一出來,武鋼的工人個個都說自己是印家厚。同樣,我們也可以說,機關中的小職員,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小林,或老何。

突出細節

《單位》的情節被解構了,沒有了所謂的高潮低潮,而細節卻被加強了。文中提到的食物大都具有喜劇成份,讀者也許會一笑而過,然而食物背後的意蘊卻很豐富。作品一開頭就以分梨點明了這是個關於單位里利益分配的故事,單位里的六個人圍繞著利益分配不均所發生的是是非非;老張用程控電話吩咐老婆回家時買一隻燒雞,表現的是他“漁人得利”的得意。老何為了把單位分的兩份菜、一隻皮蛋端回家,藉口回去拉蜂窩煤,分的爛梨也捨不得扔,因為他級別低待遇不好,生活得又窩囊,又自卑,又愛面子。老何答應幫小林入黨,小林買了一隻燒雞回家慶祝,結果他老婆埋怨他不該買燒雞,買一根香腸就夠了。老何喬遷騰出一間大雜院平房分給了小林,小林只買了一根香腸回家,結果老婆又埋怨他應該買燒雞而不是香腸。如此看來燒雞和香腸也是有差別對待的,反映的是小林老婆對入黨和搬家的價值判斷,顯然搬家較入黨於小林老婆而言更為緊迫,而小林對於入黨和老婆的態度更為看重。

藝術風格

《單位》姊妹篇《單位》姊妹篇

這篇小說的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平淡”二字。這種風格是小說特定的題材和作家獨有的敘述個性造成的。

小說不是描寫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不追求情節的驚險曲折。相反,它描繪的是一些平淡無奇、甚至有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小事:過“五一”節單位分梨子、會餐、兩份菜、一瓶啤酒,一個皮蛋,爭取入黨,打開水,掃地,職務升遷,你上去了,我下來了,分房子,搬家,因為蟈蟈籠子和亂翻抽屜兩個女人鬥氣,等等。

在敘述這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時候,作家不作刻意的誇張與雕飾,而是以樸素、簡潔的文字作從容的敘述。但是,小說敘述的這些平淡的生活小事卻又極其耐人尋味,越尋味越覺得其意蘊豐富、深刻。首先是它通過日常生活描繪了社會眾生相:老張算是混得好的,他不費吹灰之力升了副局長,分了五間一套的大房子,有了專門的辦公室,上下班有小車接送,但他還得看看這個的臉色,注意一下那個的反應,稍有疏忽就要栽跟頭。剛提升的時候和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一樣,好奇而又有些得意地撥弄程控電話,和別的副局長打招呼都小心翼翼,不能、也不敢一下子拋掉那種小處長的自卑感。混得不太好的如老孫,為了當處長處心積慮,自己折磨自己,最後竟氣出病來住進了醫院,混得慘的如老何,工作二十年還七口人擠一間房,又窩囊,又自卑,又愛面子。為了把單位發的那兩份菜端回家,藉口是回去拉蜂窩煤。終於提升為副處長、有了兩間房的時候,可憐巴巴地哭了。

至於小林這種小人物,為了爭取一個起碼的生存條件,還得從打開水、掃地、穿平底鞋、找黨小組長談話這些小事做起。正是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平凡、渺小、可悲、可憐與可笑。其次是小說從日常小事中,寫出了生活的嚴峻與殘酷。小林這個80年代的大學生,在分配到單位工作之後,就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扭曲自己的人格來適應這個社會以求得生存。他並不樂意去給張局長刷馬桶、倒便紙簍,也不樂意在假日帶著禮物去拜訪滿身狐臭的女老喬,但他又不能不這樣做,否則,老何的現在就是他的未來。生活就是如此殘酷地塑造著人、改變著人。而女老喬,三十二年的生命已經在這種平淡無聊的生活中消耗掉了。

小說最後小林面對女老喬時的那種辛酸,包含的是對人生的深刻的憂鬱。其三是小說從日常小事中寫出了生活的荒誕性。老張能升副局長,僅僅是因為局長與副部長為提拔自己的親信而鬥爭。他能在犯了錯誤之後免遭降職的處罰,僅僅是因為局裡兩派為換誰而爭吵、部長急於出國訪問要訣些把事情處理完,提前搞民意測驗,致使老孫驚慌失措、猜忌、仇視老張,僅僅是因為組織處長犯了痔瘡要住院。老張有心替老孫說話,卻因為自己犯過錯誤好話起了壞作用。小林買的蟈蟈籠子使女小彭發出了快樂的笑聲,與女小彭有矛盾的女老喬就不準小林入黨。在這種非邏輯的、荒謬的生活中,小說中的人物往往都把握不住自己。

能夠把對日常生活的描繪與揭示豐富的社會、人生、心理內容統一起來,是這篇小說最大的成功。可以說,作者看到的是日常生活小事,但他對生活的理解、感受到概括已經達到了哲學的層次。就創作方法而言這篇小說無疑是現實主義的,但讀者完全可以從象徵的角度來欣賞它。因為它描繪的生活、揭示的主題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小說題為“單位”,寫的是在某個單位發生的故事。但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任何一個單位,或者把它看作社會的縮影。

作者簡介

劉震雲,男,1958年生於河南省延津縣。197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到茫茫戈壁灘。1978年復員回家鄉當中學教員,同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分配到《農民日報》社工作。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1987年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短篇小說《塔鋪》,引起文壇注目。1988年之後發表中篇小說《新兵連》、《單位》、《官場》、《一地雞毛》等,反響越來越大。1989年考取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現為《農民日報》社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發表中、短篇小說三十多部,多次榮獲各種文學獎。

作家劉震雲作品及相關知識

劉震雲,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鄉延津人。1987年後連續發表《新兵連》、《頭人》、《單位》《官場》《一地雞毛》《官人》、《溫故一九四二》等描寫城市社會的“單位系列”和幹部生活的“官場系列”,引起強烈反響。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文學創作專業技術一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