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 ),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南渡後寓居嘉興()。南宋中晚期名臣、詞人,太宰李邦彥之後。 李曾伯早年通判濠州,歷任軍器監主簿、淮西總領、太府少卿等職。淳祐二年(1242年),出任淮東制置使、知揚州。淳祐四年(1244年),兼淮西制置使。後遭彈劾而落職奉祠。淳祐九年(1249年),出為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次年,轉為京湖制置使,加龍圖閣學士。其後加授四川宣撫使,賜同進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撫大使兼節制廣南等。 蒙古大將兀良合台進攻靜江時,李曾伯挫其前鋒,對峙兩旬後,蒙軍退入湖南。因得罪權相賈似道而被撤職。景定五年(1264年),起復為沿海制置使、知慶元府。次年再遭論劾,被褫職。 鹹淳四年(1268年),李曾伯去世。德祐元年(1275年),追復原職。李曾伯有“知兵”之名,所到之處皆有治績,為南宋名臣。其詞喜用慷慨悲壯之調,抒發憂時感世之情,自稱“願學稼軒翁()”《四庫提要》稱其“才氣縱橫,頗不入格,要亦戛戛異人,不屑拾慧牙後”。有《可齋雜稿》等傳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曾伯生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年),原籍覃懷( 今 河南 沁陽附近),南渡後寓居嘉興( 今浙江嘉興)。早年通判濠州,改任軍器監主簿,添差通判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機宜文字。再調為度支郎官,改授左司郎官、淮西總領,不久後再次調為右司郎官,太府少卿兼左司郎官,又兼敕令所刪修官等職。

制置淮揚

淳祐二年(1242年),李曾伯改任太府卿、淮東制置使、知揚州。

淳祐四年(1244年),兼任淮西制置使,並獲便宜處置軍事之權。 李曾伯向朝廷奏陳三事:

答天心:答覆上天旨意;

重地勢:注意利用地形;

協人謀:協和人的謀劃。

1.

答天心:答覆上天旨意;

2.

重地勢:注意利用地形;

3.

協人謀:協和人的謀劃。

他隨後又進言:“邊境的糧餉重在廣積,將領的人選貴在平時的儲備,賞賜不能不分明,士兵不能不撫恤。”他又逐條上奏:“淮河上水軍駐紮的地方應當警戒,湖面險要的地方應當整治。”朝廷加授李曾伯為華文閣待制,又加寶章閣直學士,升為權任兵部尚書。

淳祐六年(1246年)正月初一,天生異象( 出現日食)。李曾伯回響朝廷詔書,歷數前朝因發生天象而加強邊備、訪求將帥,請求讓自己早卸重任,辭官歸鄉。他還請朝廷修繕泗州西城。朝廷加李曾伯為煥章閣學士,但因諫官爭相劾奏,李曾伯被落職予祠官。

歷官三邊

淳祐九年(1249年),李曾伯以舊職出為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兼廣西轉運使。他疏奏五件關於邊防的事宜。

淳祐十年(1250年),加官徽猷閣學士,轉任京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廣總領、京湖屯田使等職,再進官龍圖閣學士。李曾伯上疏說:“襄陽剛剛收復不久,城池雖經修繕,但耕田還未開墾;房屋雖經初建,但街道還未修通。請求免除襄陽三年的租賦。”朝廷下詔同意。

寶祐元年(1253年),加端明殿學士兼夔路策應大使。

寶祐二年(1254年),進官資政殿學士、制置四川邊面,特賜與執政官相同的待遇。鏇即加授四川宣撫使,特賜同進士出身。朝廷召他入朝覲見,加授資政殿大學士,改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李曾伯力辭任命,以資政殿大學士之職提舉洞霄宮。 累官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兼任廣南制置使、知靜江府。

寶祐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259年1月21日),李曾伯受命全面維修靜江府城。

守備靜江

開慶元年(1259年)九月二十二日(10月10日),蒙古大將兀良合台率步騎一萬三千人挺進靜江城下,李曾伯所部六萬挫其前鋒。兩軍相持兩旬,蒙軍退入湖南。 同年,在任上進位觀文殿學士。在賈似道授意下,又遭諫議大夫沈炎等人彈劾,於景定元年(1260年)五月初五日被撤職。

景定五年(1264年),朝廷起復李曾伯為沿海制置使、知慶元府。

褫職與去世

鹹淳元年(1265年),再遭殿中侍御史陳宗禮論劾,被褫職。

鹹淳四年(1268年),李曾伯去世。

鹹淳五年(1269年),李曾伯之子李杓將他的作品刊行於世。

德祐元年(1275年),宋恭帝追復李曾伯原有官職。

文學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詩、詞、文。文多為奏疏表狀之類。詩沒有顯著特色。他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於詞。

李曾伯的詞現存二百餘首,其中長調占絕大多數。李曾伯是熱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載,肯區區徒戀片時歡?”所以他的詞不屑作鶯嬌燕昵之語,而喜用慷慨悲壯之調,抒發憂時感世之情。他自稱“願學稼軒翁( 辛棄疾)”,詞的風格和內容也多有與稼軒相似之處。如《沁園春·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春去春來,潮生潮落,幾度斜陽人倚樓。堪憐處,悵英雄白髮,空敝貂裘”,“淮頭虜尚虔劉,誰為把中原一戰收”,對景抒情,感慨身世,懷念中原,悲憤之意,宛然可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他“才氣縱橫,頗不入格,要亦戛戛異人,不屑拾慧牙後” ,概括了可齋( 李曾伯號)詞的特點。但因不講含蓄和議論過多,其作品中有些篇章流於粗豪,顯得枯燥,形象性較差。

個人作品

李曾伯有《可齋雜稿》三十四卷,續稿八卷,續稿後十二卷,並見於《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後人合名《可齋類稿》,內有詞七卷。

李曾伯部分作品
《水龍吟·甲申潼川玩月》《水龍吟·甲午壽尤制使》《水龍吟·己亥壽史督相》《水龍吟·庚子壽史丞相》《水龍吟·壽游參政》《水龍吟·丁未約諸叔父玩月》《水龍吟·丁未約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時適台論》《水龍吟·和韻》《水龍吟·和韻》《水龍吟·戊申壽八窗叔》《水龍吟·己酉壽廣西豐憲》《水龍吟·和豐憲題林路鈴梅軸韻》《水龍吟·辛亥和吳制參賦雪韻》《水龍吟·乘雪登仲宣樓,和前韻》《水龍吟·席間諸公有賦,再和》《醉蓬萊·丁酉春題江州琵琶亭,時自兵間還幕,有焚舟之驚》《醉蓬萊·戊子為親庭壽,時方出蜀》《醉蓬萊·乙酉壽蜀帥》《醉蓬萊·丁亥壽蜀帥》《醉蓬萊·代壽昌州守叔祖》《醉蓬萊·壽別制垣》《醉蓬萊·丙午壽八窗叔》《醉蓬萊·庚戌壽章倉》《六州歌頭·和陳次賈韻餞其行》《摸魚兒·和陳次賈仲宣樓韻》

表格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尤焴:可齋李公早以功業自許,而詩文操筆立就,精妙帖妥,夐出時流。余曩與朝夕,每嘆其得於天者厚,一別將二紀,而公功業赫奕於時。……功業、文章難兩全久矣,而公之志欲兼之。顧今邊事孔棘,公以一身橫當荊蜀之沖,屹然如長城萬里。上之倚公,不啻韓、范,豈當復與書生文士校短長於繩尺間哉? ( 《 可齋雜稿 ·序》)

脫脫:李曾伯之治邊,短於才者也。 ( 《 宋史 》)

紀昀:而曾伯則能以事功顯。由著作郎兩分漕節,七開大閫。通知兵事,所至皆有實績。後官至觀文殿學士,為南渡以後名臣。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親屬成員

先祖:李邦彥,原名李彥,字士美,北宋末年太宰,因罪貶死桂州。

史料記載

《宋史·卷四百二十·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