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1979C超新星

SN 1979C超新星

超新星SN 1979C發現於1979年。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20倍的恆星坍塌後形成的。它距離地球很近,屬於一顆不太可能與伽瑪射線爆發有聯繫的超新星。

概述

SN 1979C超新星 SN 1979C超新星

超新星SN1979C發現於1979年。科學家認為,它是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20倍的恆星坍塌後形成的。以前,科學家通過伽瑪射線爆發,探測到遙遠宇宙中的許多新黑洞,但SN1979C不同,因為它距離地球更近,屬於一顆不太可能與伽瑪射線爆發有聯繫的超新星。相關的理論預測,宇宙中的黑洞應該是在恆星的星核坍塌後形成的,而且也不會發出伽瑪射線。

最新發現

台北時間2010年11月16日,據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公布的訊息顯示,天文學家利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發現距離地球附近最年輕的黑洞,這個黑洞形成只有30年,這意味著它為觀測這類嬰兒期天體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從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Newton望遠鏡和德國ROSAT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顯示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這個X射線源在1995年到2007年這段觀測期內一直非常穩定。這顯示這個天體是一個黑洞,正吞噬這顆超新星或一個雙子伴星落下的物質。天文學家發現,這個形成只有30年的黑洞是距離地球約5000萬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1979C的餘燼,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大質量恆星是如何爆炸的、那些恆星爆炸後留下的是黑洞還是中子星、以及我們這個星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數量。新發現的這一黑洞的觀測年齡只有大約30歲,這個觀點與最近天文學界提出的理論是一致的。2005年,天文學家提出,這個超新星的明亮的光由一個黑洞的噴射流推動,而這個黑洞無法穿透這顆恆星的“氫外罩”,形成伽瑪射線爆發。對SN1979C的觀測結果符合這一理論。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亞伯拉罕-朗布表示:“這可能是我們首次觀測到黑洞不是以我們常見的方式形成,但探測到這種類型的黑洞難度極大,因為需要對X射線進行數十年的觀測才行。”

另外可能

儘管有證據證明SN1979C中有一個新形成的黑洞,但研究人員也在考慮另一種很吸引人的可能性:這些X射線可能是一顆帶有高能粒子的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出的。如果是這樣的話,SN1979C中的這個天體將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年輕最明亮的“脈衝風星雲”,是已知最年輕的中子星。而在此之前已知的明亮的脈衝風星雲----蟹狀星雲約有950歲。

相關視頻

動畫展示黑洞在SN1979C星系中形成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