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協定
1992 年制訂了 PPP 協定。經過 1993 年和 1994 年的修訂,現在的 PPP 協定已成為網際網路的正式標準[RFC 1661]。PPP協定有三個組成部分
1.一個將 IP 數據報封裝到串列鏈路的方法。2.鏈路控制協定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3.網路控制協定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PPP 協定的幀格式
PPP 的幀格式和 HDLC 的相似。
標誌欄位 F 仍為 0x7E (符號“0x”表示後面的字元是用十六進制表示。十六進制的 7E 的二進制表示是 01111110)。
地址欄位 A 只置為 0xFF。地址欄位實際上並不起作用。
控制欄位 C 通常置為 0x03。
PPP 是面向位元組的,所有的 PPP 幀的長度都是整數位元組。
透明傳輸問題
當 PPP 用在同步傳輸鏈路時,協定規定採用硬體來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樣)。
當 PPP 用在異步傳輸時,就使用一種特殊的字元填充法。
PPP 協定之所以不使用序號和確認機制是出於以下的考慮:
在數據鏈路層出現差錯的機率不大時,使用比較簡單的 PPP 協定較為合理。
在網際網路環境下,PPP 的信息欄位放入的數據是 IP 數據報。數據鏈路層的可靠傳輸並不能夠保證網路層的傳輸也是可靠的。
幀檢驗序列 FCS 欄位可保證無差錯接受。
PPP 協定的工作狀態
當用戶撥號接入 ISP 時,路由器的數據機對撥號做出確認,並建立一條物理連線。
PC 機向路由器傳送一系列的 LCP 分組(封裝成多個 PPP 幀)。
這些分組及其回響選擇一些 PPP 參數,和進行網路層配置,NCP 給新接入的 PC機分配一個臨時的 IP 地址,使 PC 機成為網際網路上的一個主機。
通信完畢時,NCP 釋放網路層連線,收回原來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著,LCP 釋放數據鏈路層連線。最後釋放的是物理層的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