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義
關於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的失信現象,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JQK,J是說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洽談階段,承諾的天花亂墜,先把企業“勾”住;“Q”是指企業引進後,放到某個地方“圈”起來,政府之前的承諾得不到兌現;“K”是說,企業投產後,有關部門經常過來“揩油”,最後企業可能被“KO”。
背景
在與地方政府官員打交道時又經常聽到他們反映招商引資難,一年到頭,腿沒少跑,好話沒少說,項目就是引不來。
投資環境無外乎兩類,硬環境和軟環境,隨著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重視程度的提高和投入的加大,軟環境漸漸“硬氣“起來,成為了吸引企業家投資的一個關鍵籌碼。可我們又經常看到投資者跟著官員走的現象,究其根本就是投資者看到官員調動,擔心新一任領導班子不能一如既往地兌現承諾給予扶持。這人走茶涼的軟環境合著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服務也是生產力,除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稟賦無法選擇,其實區域間的差距並沒有想像中大,企業家投資更看重的也是一個地方是否具有公正、公平、熱情的投資環境。
招商引資時企業被奉為座上賓,但在項目投產後,地方政府承諾的條件不兌現情況比較普遍,“新官不理舊賬”問題較突出。
出處
國務院督查組赴黑龍江開展專項督查。一些受訪的民間企業家反映,當地招商引資時企業被奉為座上賓,但在項目投產後,地方政府承諾的條件不兌現情況比較普遍,“新官不理舊賬”問題較突出。企業將之形象地描述為“JQK”:先勾我們進來,圈塊地給我們,然後再尅我們。督查組就此建議,解決民營經濟的發展問題根本還在於深化改革,提高市場化程度和開放程度。
影響
黑龍江省明確“非禁即入、平等待遇”原則,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未明確禁止的一切產業和領域,但“JQK”現象卻暴露出基層政府失信、服務質量差、政策因人而異等諸多問題。
近幾年來,東北地區遇到較大經濟下行壓力,一些長期影響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東北地區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在意見落地的最後幾公里路程上,“JQK”現象會形成強大的阻力,甚至會倒逼企業搬遷。這顯然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JQK”現象也在削減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就在近期,國務院印發了《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對今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工作作出部署。關於“放管服”,國務院要求非常明確,就是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通過加強監管創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最佳化政府服務,提高辦事效率。而“JQK”現象卻與“放管服”工作完全背道而馳。
“JQK”現象很有可能會造成多輸的局面。至於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前恭後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主要領導有了變動,或者是因為招商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各自為戰”,但說到底,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許多地方政府並沒有真正轉變政府職能。在部分地方官員心中,政府仍然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它的職能仍然是管理而不是服務。企業只能聽政府的或者圍著政府轉。說得嚴重一些,就是這些官員“為官不為”或者“胡亂作為”。
“JQK”現象說明,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仍然任重而道遠。尤其是在一些基層政府那裡,“放管服”工作仍然貫徹落實地不得力、不徹底。地方政府應當嚴厲問責相關官員,切實保障企業家的投資利益,這樣才能維護經濟發展的公平秩序,並最終振興東北經濟。
應對
地方政府應時刻加強自律,切忌因眼前“利益”毀了地方長遠的發展大計,JQK,害了誰?不言而喻。
解決民營經濟的發展問題根本還在於深化改革,提高市場化程度和開放程度。圍繞減輕企業負擔、加大人才吸引和培養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和改善金融服務等關鍵問題,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