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絲綢之路上的珍貴文化遺產極少為人所知,直至二十世紀初,探險家與考古學家才在沙漠中發現古代城市遺址,揭示出驚人的雕塑、壁畫與寫本。最為著名的發現之一,是敦煌附近的佛教洞窟圖書舘,敦煌位於中國西部戈壁邊緣的綠洲中。這個洞窟於公元10世紀末封存,1900年被重新發現。洞窟中發現了四萬件紙質或絲綢的寫本、繪畫與印刷文獻。另有數萬件出土於絲綢之路的其他考古遺址。這些獨一無二的文獻蘊含了很多迷人的故事,講述了公元1世紀至14世這條偉大的貿易路線上的生活。然而,大部分文獻於20世紀初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收藏機構,使得獲取它們非常困難。
歷史
二十世紀的混亂拖延了這些文獻的保存和編目,進一步阻礙了獲取途徑。1993年召開了討論保存與獲取問題的研討會,隨後,外部基金支持的國際敦煌項目(IDP)於1994年成立。收藏機構秉承改變這一狀況的意願共同合作,通過高質量的數字圖像將這些藝術品重新拼合在一起,通過管理、編目與研究團隊的國際協調來確保藏品的保存與編目,並通過新的沒有限制的網頁技術使這些資料能被任何人獲得。
IDP的秘書處設在大英圖書舘,它在 中國, 俄羅斯, 日本 和 德國設有中心(查看頁面底部)。 IDP通訊 於2004年開始發行。 IDP 繼續主要受外部基金資助。
IDP早期工作集中在修復與編目,目前這兩項現在仍然是核心工作。近年來增加了數位化、教育和研究的工作。IDP從1997年開始敦煌文獻數位化工作,目標是將所有收集品數位化之後放到網上。1998年10月IDP網站正式開通,用戶可以在網上進入IDP資料庫免費檢索到高質量的寫本及其他材料的圖像、目錄信息等。這樣,學者和公眾可以在網上獲得越來越多的絲綢之路資料。
IDP的10年發展歷程刊載在IDP通訊的第24期上。您也可以閱讀IDP大事記了解其主要活動。
IDP機構成員
IDP成員機構,他們既是多文種網站與資料庫的主辦者,也是資料提供者:
•大英圖書館,倫敦 IDP秘書處 (英文版)
•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 (中文版)
•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 (俄文版)
•龍谷大學,京都 (日文版)
•柏林布蘭登堡科學與人文科學院 (德文版)
•敦煌研究院,敦煌 (中文版)
•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文版)
•高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院 (韓文版)
合作機構
為IDP提供資料的主要合作機構包括:
•匈牙利科學院圖書館,布達佩斯
•大英博物館,倫敦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
•亞洲美術博物館,柏林
•吉美博物館,巴黎
成就
•IDP是同類項目中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它不僅提供目錄與上下文信息,也提供數萬冊件繪畫、藝術品、紡織品、抄本、歷史照片與地圖。每天都有更多的資料增加進資料庫(查看資料庫)。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地獲取資料庫中的所有資料與圖片。點擊這裡檢索IDP資料庫。
•IDP 在倫敦、 北京、 敦煌、 聖彼得堡、 京都 和 柏林 設有本地中心培訓當地職員使用最新的數位化手段與計算機設備,共享藏品保存與科學方面的進展。
•IDP資源是大英圖書舘2004年舉辦的 '絲綢之路:貿易、旅行、戰爭與信仰'展覽的基本組成部分,這個展覽探索了絲綢之路的文化多樣性及其相互影響。這次展覽也展出了借自中國、日本和歐洲的藏品,展覽吸引了150,000名參觀者。
•IDP 舉辦定期保存與保護研討會,已經出版了多期會議錄。研討會由IDP合作機構承辦,目的在於探討最好的保存與保護修復藏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