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轉印電泳最先是由Southern於1975年發明的。在電流作用下,他成功地將DNA片段從瓊脂糖凝膠中轉印到硝酸纖維膜上進行分子雜交分析,因此稱為Southern blotting。後來,Alwine用類似方法也成功地將RNA從電泳膠中轉印到硝酸纖維膜上作分子雜交分析,但他並沒有稱這一技術為Alwine-blotting,而是稱之為Northern blotting,以便與Southern blotting相對應。1981年Burette又成功地將SDS-PAGE膠中的蛋白質轉印到膜上進行免疫學分析(如抗原抗體結合、蛋白質與配基結合等),繼之Alwine,Burette稱這一技術為Western blotting。這樣一來,在轉印電泳這個家族中,就有了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和Western blotting,僅僅缺一個Eastern blotting。其實後來有人提議將IEF膠(即等電聚焦電泳)中的蛋白質轉印到膜上的技術稱為Eastern blotting,但這一建議並未被廣泛接受。
簡介
EasternBlotting是一種檢測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技術,其檢測目標是蛋白質上特定的修飾基團或部位,如脂肪酸鏈、糖基、磷酸化的胺基酸等等。在EasternBlotting的實驗中,通常要先用2D電泳將蛋白質分離,然後轉到膜上,再用特異的探針去檢測。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是蛋白質執行功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調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