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Bass

Double Bass

低音提琴(double bass(BrE)/bass(AmE)),擦奏弦鳴樂器。又稱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奏的基礎。低音提琴約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時要將琴放在地上,立著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別是E、A、D、G,為了避免在低音譜表上過多地加線,其音響比實際記譜低1個八度。有時加入第5根弦,定音為C,或在樂器的頸部加入一個機械裝置,加長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

樂器

樂器概述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拼音Dīyīn tíqín;擦奏弦鳴樂器。又稱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奏的基礎。低音提琴約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時要將琴放在地上,立著或靠在高凳上演奏 音色莊重而低沉,琴弓約長68~70公分。演奏技術由於受到樂器構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樂器顯得較不靈活。低音大提琴用於獨奏略顯單調,但一加入合奏中,則使整個合奏發出充實的音響與立體的效果,因而成為管弦樂、室內樂、爵士樂等所有合奏種類的基礎。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 根弦分別是E、A、D、G,為了避免在低音譜表上過多地加線,其音響比實際記譜低 1 個八度 。有時加入第5根弦,定音為C,或在樂器的頸部加入一個機械裝置,加長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熟練的演奏家可以通過使用泛音來大大地超越樂器的上方的自然音域。低音提琴使用兩種弓子,一種是法國弓,稱為博泰西尼弓。另一種稱為德式或西曼德爾弓,它有一個較長、較細的桿,很寬的扣手,用手握住棍桿的下面(手掌向上)。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樂器更多地用撥奏,這一特點使得它除了在管弦樂隊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樂隊和爵士樂隊中成為重要的節奏樂器。

樂器構造

• 套用譜號

倍低音譜號。

• 結構組成

類似於大提琴,但琴弦更粗(且通常使用腸衣弦)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琴體更大,琴弓更粗更短,定音比大提琴低八度左右。

琴弦:金屬弦,也有以腸衣為原料;

琴弓:馬尾。

• 使用材質

琴身: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

樂器特色

是弦樂器中形體最大的,音色極其低沉柔和,並且能奏出極美妙的泛音,撥弦奏法可發出隆隆聲,用於 描述雷聲或波濤聲往往恰到好處;慢奏時效果最佳, 不宜快奏;高音部分音質纖弱動人。倍低音提琴體積龐大,需站立演奏。它有兩種基本形制:一種屬於六弦提琴一族,肩斜背平);另一種屬於小提琴一族,肩較方,背微圓。 倍低音提琴是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中的最低音聲部,多充當伴奏角色,極少用於獨奏,但其雄厚的 低音無疑是多聲部音樂中強大力量的體現。貝多芬就常用它在交響樂隊中演奏重要的旋律。如他在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開始時,用倍低音提琴演奏的宣敘調,有力地回絕了前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 還有聖·桑在他的《動物狂歡節》中,用倍低音提琴生動地塑造出笨重、莊嚴的大象形象 。

樂器數據

低音提琴(mm).

琴身長度 1130

琴身寬度

上部(約) 530

中部(約) 380

下部(約) 650

琴頭長度側板平均高 220-160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側板厚度 2.5襯裡厚度 4.5

襯裡寬度 25

木塊

上端木塊 150

下端木塊 120

上角木寬度 60

下角木寬度 60

拱狀結構高度

背板 44

面板 48

背板厚度

音柱中央 12

側面 6

刻凹槽處 5.5

段中心 8

邊緣厚度 7.5

面板厚度

中央(音柱處) 9

側面 5

刻凹槽處 4.5

段中心 7

邊緣厚度 7.5

懸掛 3.5

鑲邊至邊緣距離 7.5

鑲邊厚度 2.5

音孔

長度 230

頂孔之間距離 170

底孔至邊緣距離 50

比例 2:3

音栓長度 6250

琴頸長度 4360

低音梁

長度(約) 850

厚度(約) 20

中間高度(約) 450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指板指板半徑 72

長度 90

弦枕處寬度 42-45

琴馬端寬度 95-110

邊緣厚度 11

端部至共鳴板距離

弦枕厚度 15

弦軸箱

弦枕處寬度 65

狹口處寬度 50

長度 210

高度 158

琴弦與琴馬交角

琴頸根部高度 30

琴頸根部角度 80

寬度 42

高度 30

琴頸

琴身處厚度 50

琴頭處厚度 40

尾枕

長度 95

琴弦間距

弦枕5弦處 40

弦枕4弦處 37

琴馬5弦處 109

琴馬4弦處 85

音柱厚度 18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琴弦長度(約) 1070琴馬

腳部寬度 155

厚度 20

高度(約) 157

指板端琴弦高度

b(c)- 弦(羊腸弦) 13

e-弦(羊腸弦) 12

g-s弦(羊腸弦) 9

背板上的音柱板

寬度 150

厚度 10

定弦

低音提琴定弦方法複雜。目前通用的是四弦四度定弦:從高到低 G, D, A, E。這樣的定弦中,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為Kontra E。為了求得最低音與大提琴的八度關係,歐美的交響樂隊都力爭至少將低音提琴的最低音擴展至Kontra C。

具體而言,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

流行於德奧等地的方法為增加第五弦。第五弦早期為C弦,這樣第五弦與第四弦構成大三度,在指法上頗有不便,但C弦發音較易,張力上的要求在早期技術水準上容易達到。隨著技術發展,德奧等地使用的第五弦一般為B弦,與第四弦構成純四度,指法便利。弦的張力問題通過制琴技術發展也已解決。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流行於其他國家的方法是,為第四弦增加變調器,使在常規上發空弦E音的第四弦,經過變調後發C音。

除此以外,早期的低音提琴尚有3弦五度定弦法(一度流行與義大利等地的獨奏低音提琴家)、3弦4度定弦法等等,今已淘汰。今日有少數低音提琴家主張4弦5度定弦(ADGC)。由於這種定弦要求演奏者的手足夠大,且對傳統的低音提琴指法、把位體系有徹底改動,因此尚未流行開。

音域

低音提琴的最低音為其最粗一根弦的(在有變調器的情況下,全部展開其變調裝置後的)空弦音。因此,應該是Subkontra H(德奧五弦琴),或者是Kontra C(英美樂隊琴),或者是Kontra E(普通四弦樂隊琴)。其最高音的音域難於估量,因為在獨奏作品中,適當使用泛音可以大幅擴展低音提琴的高音音域。在樂隊中,其最高音一般為小字組g(主要見於古典至浪漫派交響作品),但也可用至小字一組的g1(多見於現代風格交響作品)。

獨奏琴

獨奏低音提琴使用不同於樂隊低音提琴的定弦。使其音色更為突出而明亮在原本的定弦上,每個弦向上調一個全音(大二度)。從高到低分別為 A-E-B-F#。獨奏低音提琴是個需要改變譜號的移調樂器。記譜往往是相對作曲家所譜寫的原調低一個全音(大二度)的調式。例如原本為E大調,實際記譜則為D大調。以便演奏者演奏時,按照原本定弦的指法正常演奏。

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

低音提琴負責的是交響樂隊最低音的聲部(但不是最低音的樂器。低音巴松管和大號的音域可以比低音提琴的最低音弦,不管是E弦還是C弦更低,甚至一個有意往低音吹的次中音長號也能超出常用音域而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低音提琴齊奏的低音是整個樂隊里最好的低音,渾厚而有彈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或銅管樂器都要顯得潤澤有活力一些。另一個原因是低音提琴的演奏技術是靈活的(和近似音域的樂器比),讓優秀的樂隊低音提琴演奏很快的段落,並不是特別吃虧,但讓低音巴松管吹奏很快的段落,就比較吃虧了。

在交響樂里,低音提琴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演奏同一段樂譜。當他和大提琴演奏同樣的樂譜的時候,實際上二者是在隔八度演奏。這樣的低音,是效果非常好的。如果沒有低音提琴,光大提琴,則聲音不夠深沉有力;如果沒有大提琴,光低音提琴,則聲音不夠清晰靈活,二者結合是最好的。這種方式的演奏,在低音區,是低音提琴的聲音主導的,在中高音區,則是大提琴聲音為主導。有不太常見的例子,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先後演奏同一段旋律,造成特殊的對比效果,例如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19世紀後,大提琴逐漸從純低音樂器中解脫出來,在交響樂中經常脫離低音提琴而演奏旋律。這時,低音就全留給低音提琴了,但為了讓其低音線條清楚,往往在其上面附加管樂,來重複低音提琴的音符,這樣,低音提琴雖然是弦樂中的一員,卻經常有機會和長號、大號、巴松管等樂器演奏同一段旋律。

低音提琴在現代交響樂隊里是相對比較不起眼,卻十分重要的角色。

樂器區別

低音提琴與弦樂組中其他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有明顯的區別:

低音提琴的外形更多地來源於維奧爾琴,與其他三種提琴的外形不同。比如琴肩部分,低音提琴呈斜型,其他的三種提琴成圓形;

低音提琴演奏教程 低音提琴演奏教程

低音提琴的弓子可以用維奧爾琴弓的演進型(叫做德國弓,需要反手持弓,類似我國胡琴),也可大提琴的弓子(叫法國弓)以使用類似。其他三種提琴只能使用後一種弓子。

低音提琴是四度調音的。其他三種提琴是五度調音的。所以其他提琴上天然可以使用的畢達哥拉斯律在低音提琴上只能有條件的使用,低音提琴更多地使用純律。

低音提琴是交響樂隊中唯一的一種首席演奏員不坐在指揮面前的弦樂器。

低音提琴是唯一在低把位只用3個指頭按弦的交響弦樂器,其把位距離過大導致無法均勻使用四個手指。

低音提琴是唯一在爵士樂中占據標準地位的交響弦樂器。

世界大師

• Giovanni Bottesini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1821-1871) 為十九世紀義大利的低音提琴名家、作曲家、指揮家。因他對於低音提琴演奏中,精湛技巧的貢獻,而被譽為"低音提琴的帕格尼尼"。他出生於1821年12月22日義大利北方的克利馬(Crema),五歲起開始接觸音樂,與舅舅學習小提琴。在他13歲要進入米蘭音樂院就讀時,正好有兩項樂器提供獎學金的空缺,單簧管家及作曲家的父親便詢問他,是要選擇低音管(Bassoon)或是低音提琴(Double Bass)的樂器呢?年輕的波特西尼選擇了低音提琴,但並不是這項樂器的特殊性質吸引了他,而是因為他從小就對弦樂器比較認識。

波特西尼曾與威爾第(G. Verdi)學習作曲,譜出的12出歌劇,使他成為出色的歌劇作曲家,而最受人矚目的便是:1871年指揮威爾第的阿伊達《Aida》作品首演,並於其後在威爾第的推薦下,當選Parma音樂院院長!生平除寫下多數的低音提琴作品外,還有安魂曲、神劇與弦樂四重奏。而寫給低音提琴的歌劇式風格幻想曲,大部分是源自於貝里尼(Bellini)的歌劇主題,例如:夢遊女幻想曲、Puritani幻想曲。

• Gary Karr專輯

《Super Double Bass》

蓋瑞卡爾和他的低音提琴

蓋瑞卡爾和他的低音提琴 蓋瑞卡爾和他的低音提琴

美國的時代雜誌曾經讚揚蓋瑞.卡爾為居世界領導地位之低音提琴獨奏家(the world’s leading solo bassist),不僅如此,蓋瑞.卡爾也是史上第一位將低音提琴獨奏作為全職的低音提琴獨奏家,而蓋瑞.卡爾所擁有由庫賽夫斯基遺孀所致贈的1611年的低音提琴Amati使得蓋瑞.卡爾的音樂成就更蔚為傳奇。 1962年,蓋瑞.卡爾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由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下首演,他精湛的演奏由電視現場轉播,從此一炮而紅,展開獨奏家的演奏生涯,在他的一生中,紐約的首演是他的重大轉折點。從此他以獨奏家身分走遍六大洲,與許多著名樂團合作演出,如紐約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巴黎愛樂樂團、蒙特婁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委內瑞拉卡拉卡斯的西蒙玻利瓦樂團、耶路撒冷交響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蘇黎世室內樂團、香港愛樂樂團、台灣的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以及澳洲的各大交響樂團等。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蓋瑞.卡爾於低音提琴的成就是一項傳奇中的傳奇。義大利的有線電視曾轉播三場卡爾的低音提琴獨奏會給兩千萬古典音樂愛好者欣賞,而蓋瑞.卡爾在日本由King唱片所發行的許多錄音,在亞洲地區長久以來一直是排行榜上的常客。美國的CBS曾為蓋瑞.卡爾錄製Camara Three專輯於Bell Telephone Hour節目中播出;在加拿大,CBC電視台製作了Gary Karr and his friend系列節目;在英國的Channel 4電視台也曾錄製一系列的兒童節目Bass is Beautiful;在1985年英國BBC製作了兩集影片,一個是介紹卡爾的音樂及生活"Amazing Bass",另一個是為兒童所作的專輯;在蓋瑞.卡爾與倫敦交響樂團的第三張錄音中,錄製了英國作曲家約翰道尼的低音提琴協奏曲;美國CBS的Sunday Morning節目曾專題介紹卡爾的成就;威斯康辛大學亦發行了一卷介紹蓋瑞.卡爾於低音提琴的獨到見解BASSically Karr和一卷特別的兒童音樂會Karrtunes。這些是蓋瑞.卡爾眾多成就的一小部份。蓋瑞.卡爾最自豪的一項成就是由名女高音羅莎朋賽兒基金會(Rosa Poselle Foundation)所頒發的金牌獎,這證明蓋瑞.卡爾不僅是一位低音提琴家,他的音樂的歌唱性令他獲得這個專屬於聲樂家的成就。 ;蓋瑞.卡爾為了回報當年庫賽夫斯基遺孀贈與他1611年的Amati名琴,蓋瑞.卡爾於1984年成立了卡爾低音提琴基金會,這個非營利的機構提供樂器給贏得比賽的優秀的低音提琴家們,並且委託許多作曲家創作低音提琴獨奏曲目,這並包括蓋瑞.卡爾私人的樂譜收集以及名琴中的名琴─1611年的Amati。 張《Super Double Bass》,由Gary Karr演奏,所選曲相當全面,有古典音樂、黑人靈歌、民歌、歌劇選曲甚至爵士樂曲,而且都是非常好聽的樂曲,將低音提琴的多面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張唱片的錄音非常出色,而且配合埋XRCD24製版,使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非常傳真地在音響系統中重現,最欣賞唱片中的低音提琴沒有刻意誇大地炫耀,而是完全是配合每一首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從容地演繹“全面的低音提琴”。 用的是一把由義大利制琴大師Amati在1611年所造的名琴。它的音色渾厚溫淳,高音域明亮且富有光澤。有的樂曲感人肺腑、賺人熱淚!而有的又是充滿激情、熱力四射。低音提琴的低頻量感十足、低頻磅礴,空間感好、音場開揚,琴弓與琴弦的磨擦質感十足。

• 演奏家博泰西尼

博泰西尼(Giovanni Bottesini,1821~1889)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指揮家、低音提琴演奏家和單簧管演奏家.他幼年就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低音提琴演奏從師於路基·羅西(Luigi Rossi).他一生為低音提琴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並且很多低音提琴獨奏曲都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藝術性,為低音提琴作品的創作和演奏技巧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如《b小調第二協奏曲》、《旋律》、《愛的熱情》三首作品,在世界性的重要低音提琴比賽中都會作為重要的演奏曲目.

• 台灣低音提琴之父

已故計大偉教授獻身台灣音樂教育工作逾四十年,其從事樂教範圍涵括: 交響樂團、基礎教學、空中廣播、作曲、合唱指導、教科書編輯、口琴 演奏、期刊編輯等領域,任職中央部會期間,更肩負統籌全國音樂教育 計畫執行、推廣,堪稱是全方位音樂教育前輩。素有「低音提琴之父」、 「合唱指揮先驅」、「音樂留學生保姆」等敬稱。

• 陳子平--中央音樂學院低音提琴教授

陳子平是當今國際享有聲譽的華人低音提琴演奏家,其演奏足跡遍及亞洲及歐洲各國。他曾在奧地利、德國、匈牙利、捷克、英國、台灣、中國等地舉行多場獨奏音樂會,2000年發行了首張中國低音提琴獨奏CD專輯,在英國權威音樂雜誌Orpheus-Double Bass的CD介紹中獲得好評。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及大學,師事符達及葉正凱教授; 以特優成績畢業於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曾師從低音提琴泰斗史特萊謝(Ludwig Streicher)教授;1995年獲捷克第十屆國際低音提琴大賽第三名,為華人首次獲國際低音提琴比賽大獎者。此外並曾獲頒多項給予年輕音樂家的獎學金,包括了世界著名的Alban Berg 基金會獎學金;Dr. Martha Sobotka基金會獎學金;Charlotte Janaczek基金會獎學金;Ziehrer基金會獎學金;以及奧地利國家科學研究部頒給優秀青年藝術家之獎學金。

曾任職於有兩百年歷史的德國德薩歌劇院低音提琴領奏;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長榮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演奏之餘,陳子平還忙於擔任國際與國內音樂比賽評審工作,包括擔任捷克第十二屆國際低音提琴比賽評審;匈牙利第二十屆國際低音提琴節評審;參加英國2000年音樂節評審;台灣省音樂比賽評審;台灣行天宮音樂比賽評審等。

熱情專注於教育,分別在匈牙利第二十屆國際低音提琴節舉行講座;英國2000年音樂節開設大師班授課;西安音樂學院開辦低音提琴大師班;任教於中山大學及高雄師範大學。學生曾獲美國IBS國際低音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三名(2003);台灣音樂比賽低音提琴第一名、第二名。2004年獲聘為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低音提琴教授。回國後致力低音提琴事業發展,於2005年11月創辦首箇中國低音提琴網站「中國低音提琴網」,使中國低音提琴界有了交流的平台。為提升本專業,推動成立低音提琴教研室。2006年4月中央音樂學院低音提琴教研室成立後,受聘為首屆主任。  

文學作品

作品簡介

《低音提琴》

我有一位當官的父親和一位是音樂家母,從小得不到父母的寵愛。父親希望我子承父業個官員,母親希望我當個藝術家。我反其道而行之,違背父命當了個樂手,又為了報復親選擇了樂器中最醜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低音琴表現出一種愛恨交加的複雜情感,同時對樂隊里的女歌手薩拉也傾注了想愛又不敢愛的痛苦矛盾的暗戀之情……

作品奇特詮釋低調人生,是一部描寫悲劇性小人物的佳作。

作者簡介

派屈克·聚斯金德(Patrick Sǖskind)1949年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施塔恩貝格湖畔的阿姆巴赫,早年在慕尼黑和法國的埃克斯昂普羅旺斯攻讀與研究中世紀史和近代史,後一度靠寫電影分鏡頭劇本維持生活。他發表的處女作是劇本《低音提琴》。該劇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次演出,後來許多劇院紛紛上演,其間被譯成多種語言,為聚斯金德在文壇上贏得了聲譽。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香水》,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繼《香水》之後,聚斯金德用古典主義的筆調創作了中篇小說《鴿子》。小說描寫巴黎某家銀行一個看門人單調枯燥的生活,1987年初第一版銷量即高達十萬冊。據《明鏡》周刊統計,《鴿子》與《香水》一道,自1987年4月起同屬德國嚴肅文學十本最佳暢銷書之列,聚斯金德以此轟動了德語文壇。

話劇

演出信息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演出時間:2011-06-24 至 2011-06-26演出場館:蓬蒿劇場  

演出簡介

導演:劉立濱

原著:派屈克·聚斯金德(德國)  

作品介紹

• 作品簡介

這是一出描寫一個人在他窄小的房間裡生存的戲。《低音提琴》劇本中的主人公——低音提琴手生活空間、物理生活環境,這裡面所說的是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空間,一個人得以立足的存在感,主要強調的是精神生存空間。劇本中所描寫的是一位不得志的國立樂團的低音提琴手的內心生活,他不被父母疼愛,平時只是在家裡練練琴,幾乎沒有朋友,35歲未婚,已經兩年沒有女朋友,甚至現在暗戀的對象薩拉從來都沒有正眼注意過他。他把這樣的命運歸罪於他的低音提琴上,可是當他酒過三巡之後,把內心話慢慢傾吐出來的時候,可以看到:如果我辭職了,我還能做什麼,我只有流落街頭。這也就是作者所強調的,哪怕是狹窄的空間也要帶上它的意思。劇本中主人公憤世嫉俗而又無可奈何的大段自我嘲諷,是極其符合和貼近這樣一個失意者的矛盾心態。  

• 導演闡述

觀眾可以看到社會中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人物的坎坷經歷和悲慘命運,舞台上生活的人會引起觀眾們的同情。觀眾會在演出中體會到自己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態度,對這樣一個充滿小市民氣的古怪樂手總是把自己的不得志歸罪於別人,而全然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給予批判和諷刺。這種人不僅在德國,在我們身邊也是比比皆是。  

導演介紹

劉立濱,博士、教授、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導演作品,話劇:《一仆二主》、《都市牛仔》、《小野豬》、《第十二夜》、《文那,從樹上下來吧》、《雷雨》、《皆大歡喜》、《足球俱樂部》、《走進莎士比亞》,音樂劇:《偽君子》、《想變成人的貓》、《餅乾人》。曾獲“話劇導演金獅獎”等。

編劇介紹

派屈克·聚斯金德(Patrick Sǖskind),1949年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施塔恩貝格湖畔的阿姆巴赫,是長居法國的德裔作家。1980年,發表他的處女作獨角戲戲劇劇本——《低音提琴》,被譯成多種語言,成為歐洲話劇舞台上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香水》,該書一經推出便迷倒了眾多讀者,先後被譯成近四十種語言,各種版本在全世界的總發行量高達1200萬冊。在隨後的幾年裡,聚斯金德又陸續出版了《鴿子》和《夏先生的故事》兩部小說,均得到了讀者和評論界的交口稱讚,從而也奠定了他在當代德語文壇引人注目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