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脫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類,因分子中含有脫氧核糖而得名。
DNA分子極為龐大(分子量一般至少在百萬以上),主要組成成分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苷酸、胞嘧啶脫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DNA存在於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中,也可以以游離狀態存在於某些細胞的細胞質中。大多數已知噬菌體、部分動物病毒和少數植物病毒中也含有DNA。
除了RNA(核糖核酸)生物與病毒外,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基礎。生物體親子之間的相似性和繼承性即所謂遺傳信息,都貯存在DNA分子中。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描述了DNA的結構:由一對多核苷酸鏈相互盤繞組成雙螺鏇。他們因此與倫敦國家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弗雷德里克·威爾金斯共享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自從1953年科學家發現了DNA的結構後,許多偉大的DNA生物技術便隨之而產生,造福人類。
在眾多DNA測試方法中,以多聚酵素鏈式反應法(PCR)最為準確及快速。它被廣泛地套用於包括檢驗遺傳病、基因指紋、檢驗細菌和病毒以及作人類基因庫等的研究中。PCR也是在法庭驗證上的重要工具。
DNA在PCR複製前,會被提取和分解成很多小節。被複製後的數百萬條DNA小節會染上一些螢光的染色料,隨後,可用一部定序器對被標記的DNA進行分析,電腦可利用重疊的基因小節去重組原來的基因排列次序,再與標準的DNA排列作比較。這樣,科學家便能總結DNA的源頭。醫療人員因此便能準確地將病人DNA與遺傳病DNA和傳染病病毒DNA作比較,從而作出診斷。
在法庭驗證方面,也可利用這一技術將嫌疑犯的DNA與案發現場留下的DNA樣本作比較。那些DNA樣本可以是血跡、精液、頭髮、骨和口腔細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