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在1970年代,隨著以CT為代表的數字成像診斷設備在臨床得到廣泛套用,美國放射學院(ACR)和國家電氣製造協會(NEMA)在1983年成立了一個聯合委員會,以制定相應規範達成以下目的:
--推動不同製造商的設備間數字圖像信息通信標準的建立。
--促進和擴展圖片歸檔及通訊系統(PACS),使它可以與其它醫院信息系統進行互動。
--允許廣泛分布於不同地理位置的診斷設備創建統一的診斷信息資料庫。
ACR-NEMA聯合委員會於1985年發布了最初的1.0版本(ACR-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s No.300-1985,又分別於1986年10月和和1988年1月發布了校訂No.1和校訂No.2。1988年該委員會推出2.0版本(ACR-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s NO.300-1988),到1993年發布的DICOM標準3.0,已發展成為醫學影像信息學領域的國際通用標準。
資料格式
在所有的用途上都是使用相同的格式,包括了網路套用和檔案處理,和其他格式不同的是它統合了所有的資訊在同一個資料內,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張胸腔X光影像在你的病人個人資料內,這個影像決不可能意外地再從你的病人資料中分離。
DICOM的檔案是由標準化且自由型式的開頭再加上一連串的影像數據,單一個DICOM的物件只包含一張影像,但是此影像可能會有多個套圖,這是為了能儲存動態影像以及其他復圖形式的資料,影像資料可以經壓縮用在其他的格式上,包括了JPEG, JPEG Lossless, JPEG 2000, LZW and Run-length encoding (RLE)。
DICOM服務
DICOM是由多種支援服務結合而成,大部分和網路上的資料傳輸有關,下面的這些處理過程和它只是小有關係。
儲存
DICOM的儲存服務是用在傳送影像或是將其他的持續物件(persistent objects)(例如整理過的病歷報告)傳送到PACS的工作站。
儲存確認
DICOM的儲存確認是一種為了確定影像儲存在特定地方(可能是硬碟或是其他的支援媒界,如燒在光碟內)的服務,此等級的用戶端(機器設備或是工作站等)用從服務供應器(儲存站或原始端)發出的資訊來確認,以確保原始端的影像可以放心地刪除了。
影像獲得
此項功能讓工作站可以找到影像列或是其他的PACS物件,如此便可取得影像。
工作列表
此項功能讓一個圖像設備(a modality)可以以電子方式接收到病人的詳細信息和計畫對此病人進行的檢查,以此避免重複輸入信息以及在重複輸入信息中產生錯誤。
原始端執行進程記錄
原始端工作列的附加服務,可以讓原始端送出有關此項檢查的其他資料,如獲得的影像數還有劑量的輸出數等等。
列印
DICOM的列印服務是將影像傳送至DICOM印列機,大部分是輸出x光影像,有一套標準的校正程式,以確保在不同的顯示裝置(包括數位複製)中仍保有一致性。
離線支援
DICOM限制DICOM上的支援設備名稱有8字元的名字(很多人都錯誤地用8.3,但那是不合法的),研發者沒有小心地注意這個限制通常都是問題產生的來源,要和舊的系統久遠保持相容性是相當重要的,DICOM也改修了檔案定位的方式,就是DICOMDIR檔案,它提供了媒體形式的導引和結論等資訊,DICOMDIR資料對每一個檔案可以存放的資訊比其他的檔案類型都大得多,有時就不需要有意義的檔案名稱。
標準概況
DICOM標準中涵蓋了醫學數字圖像的採集、歸檔、通信、顯示及查詢等幾乎所有信息交換的協定;以開放互聯的架構和面向對象的方法定義了一套包含各種類型的醫學診斷圖像及其相關的分析、報告等信息的對象集;定義了用於信息傳遞、交換的服務類與命令集,以及訊息的標準回響;詳述了標識各類信息對象的技術;提供了套用於網路環境(OSI或TCP/IP)的服務支持;結構化地定義了製造廠商的兼容性聲明(Conformance Statement)。
DICOM標準的推出與實現,大大簡化了醫學影像信息交換的實現,推動了遠程放射學系統、圖像管理與通信系統(PACS)的研究與發展,並且由於DICOM的開放性與互聯性,使得與其它醫學套用系統(HIS、RIS等)的集成成為可能。
標準套用範圍
DICOM標準通過規定以下幾方面來促進醫學成像設備的互聯互通:
--對於網路通信,遵從由設備標準兼容性聲明所指定的一組網路協定。
--該組協定用於交換命令的句法和語義以及相關的信息。
--對於媒介通信,遵從由設備標準兼容性聲明所對應的一組介質存儲服務,以及有助於訪問存儲於可交換介質上的圖像以及相關信息的檔案的檔案格式和目錄結構。
--其它為實現符合DICOM標準的必要信息。
DICOM標準對以下方面不做規定:
--聲稱符合DICOM標準的設備的功能實現細節。
--由一系列聲稱符合DICOM標準的設備所組成系統的整體功能特性。
--評估設備是否符合DICOM標準的測試/評估過程。
DICOM屬於醫療信息領域。在該領域範圍內,DICOM標準規範了醫學成像設備和其它系統的信息交換。由於這些設備和其它醫療設備做互動,所以DICOM標準會與其它醫療信息領域的範圍有所重疊。DICOM標準對這些領域的範圍不做規定。
數據結構
DICOM標準的第五部分介紹它的數據結構,它定義了數據集(Data Set)來保存前面所介紹的信息對象定義(IOD),數據集又由多個數據元素(Data Element)組成。每個數據元素描述一條信息(所有的標準數據元素及其對應信息在標準的第六部分列出),它由對應的標記(8位16進制數,如(0008,0016),前4位是組號(Group Number),後4位是元素號(Element Number)確定 DICOM數據元素分為兩種,即:
● 標準(Standard)數據元素,組號為偶數,含義在標準中已定義。
● 私有(Private)數據元素,組號為奇數,其描述信息的內容由用戶定義
標準特點
a)它對於一個網路環境是可用的。前幾個版本只在點對點的環境中可用;對於在網路環境中的操作,需要一個網路接口單元(NIU)。DICOM版本3.0支持在網路環境中使用標準的網路協定的操作,如OSI和TCP/IP。
b)它詳細說明了聲稱與標準兼容的設備如何對命令做出應答和數據如何被交換。前面幾個版本在傳輸數據上受到限制,但DICOM 3.0通過服務類別的概念,指定了命令和相關數據的語義。
c)它詳述了兼容性的等級。前面的版本指定了兼容性等級的最小集合。DICOM3.0清楚地描述了一個實現者必須如何構造一個與所選的特殊選項兼容的聲明。
d)它按照多部分的文檔結構來組織。通過簡化新特性的增加,這種結構使標準在迅速發展的環境中的演變更為容易。ISO指示——定義如何去構造多部分文檔——已經加入到DICOM標準的構造中。
e)它提出了明確的信息對象,並不只是針對圖象和圖形,還有研究、報告等。
f)它為地識別任何信息對象指定了一個確定的技術。這促進了在網路上運作的信息對象之間的關係的明確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