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條目:趙小蘭
訪談全紀錄(CCTV央視國際)
訪談:
記者:部長夫人,感謝您在中國接受我們的採訪,中國也是您的故鄉,在中國的一家廣播電台里,他們對聽眾有這樣一句很有意思的問候語,這是將中英文的你好融合在一起的問候語,所以在這裡我覺得以這種方式向您問好非常合適。
趙小蘭:謝謝。
這個嚴謹甚至有些苛刻的女人就是趙小蘭,她出生於1953年,祖籍上海嘉定。
在美國,華裔美國人這個概念,似乎總是意味著忙忙碌碌的生活、無法避免的歧視和與美國主流社會無緣的地位,然而趙小蘭並不是那些故事的主角,2001年1月1號,美國總統布希提名她出任美國勞工部長,從而使她成為了進入美國內閣的華裔第一人。這個訊息轟動了美國各地的華人社區,也使趙小蘭這個名字和她的故事進入世界華人的視野。
訪談:
記者: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您被任命為美國勞工部長一事,這件事對所有的海外華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喜訊,您的任命被議會通過後,您收到來自各界的祝賀,也有許多關於這次喜訊的報導,您如何理解海外華人對您的任命所表現出來的喜悅,歡慶?
趙小蘭:面對美國亞裔社會向我報以如此熱烈的支持和擁護,我不得不說我實在有些受寵若驚,這中間也包括了世界各界人士,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信件,電子郵件,傳真,他們祝福我好運,並且表達了他們的無儘自豪之情,所以亞裔社會對我的支持和擁戴真是讓我受寵若驚,大喜過望。
記者:如今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潮水般的祝賀和喜悅,您認為他們把您當成是民族的驕傲,還是美國夢或者說是亞洲人的美國夢實現的成功典範?
趙小蘭:我認為這些向我襲來的喜悅,興奮和擁戴之情主要是由於我是第一個具有亞洲血統的人被任命為美國總統內閣成員,這在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所以我想這就是他們為什麼這么高興的原因,同時,我的任命也表明任何膚色和種族的人在美國都有成功的可能,也許對一些小女孩,在看著我成功的同時,她們的父母會對她們說,如果你足夠努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如果幸運也能向你展開微笑,那么在這個被稱為美國的偉大國家裡,你會成就任何你想成就的事業。
趙小蘭當選時的發言(同期)
那天,總統在為她鼓掌,美國都在為她鼓掌,在這個場面中,很少有人能夠想到40年前的那一幕。1961年,趙小蘭和母親、妹妹一起登上了一條陳舊的貨輪,在海上顛簸了數十天終於到達了美國本土。她們注視著自由女神像,進入紐約港,美好生活似乎就在眼前;然而,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帶給了趙小蘭的成長回憶是,面對陌生的土地,陌生的人們,陌生的文化,新移民必須戰勝的艱難。
訪談:
記者:部長夫人,讓我們說說您的故事,有人說您的經歷對看您節目的少男少女可謂是一種神話,據我所知您去美國的時候才八歲,
趙小蘭:如果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那就不應該是什麼神話,
記者:但是我確實讀到了一些資料,它們確實將您的經歷描畫成了神話,這神話講的是一個根本不會說英語甚至連英語字母都不認識的小女孩去紐約和她父親團聚的故事,您第一次去紐約並與父親團聚是什麼時候?
趙小蘭:我們當時的生活很困難,我們到了美國,語言不通,根本聽不懂英語,不熟悉那裡的文化,傳統,起初確實很艱難,但是我還是要感謝我的父母親,無論生活多艱難,還能有這樣的勇氣去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我們從未覺得這些困難是不可戰勝的,因為我的父母對初到的這個國家非常有信心,也堅信這裡會有機會,他們為整個家庭營造了一個充滿愛心和安全感的環境,所以儘管生活很艱難,我們也從未喪失我們的樂觀態度,我們從沒有想過會永遠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我們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而且最終我們會戰勝困境。
記者: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據我所知,當時您母親沒有工作,而您曾經說過當時您的父親為了養家同時打著三份工,我很難想像,在那樣的環境下,你們還會這樣樂觀,認為明天會更好。
趙小蘭:我認為我們一家去往美國移民的故事就是成千上萬移民美國的華人的縮影,我們的故事並不特殊,我們的故事就是我們整個華人移民社會的代表和反映。我們中間有許多人初到美國都經歷過非常艱難的時期,尤其是第一代移民,他們非常努力地工作,為他們的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所以我對第一代華人移民非常感激,而且我想如果他們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都有勇氣來到美國,我作為他們的女兒,當然也會遺傳他們的血統,具有他們的勇氣,在這裡生存下來。
我們家全是女孩,這種現象並不普遍,(記者:這在中國很普遍)我們長大以後,周圍的人老是給我父母潑涼水,他們說我和我的妹妹們會讓我的父母花掉一大筆嫁妝錢,所以我和我的妹妹們長大後,總將自己當女勇士看待,就像花木蘭,我們就是這樣的人,我們要讓我們的家庭以我們為榮,讓我們的父母以我們為榮,並且為社會做出切實?的電視觀眾講過很多次您小時候第一次過萬聖節的經歷,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機會讓您在這裡把這個故事給中國的觀眾講一講。行嗎?
趙小蘭:在美國,每年的10月31都有一個傳統,那一天小孩子們穿上服裝打扮成小精靈,小魔鬼,挨家挨戶地要糖果,我們剛到美國的時候是7月份,三個月後的一天,我們正在家裡的餐桌上學習,突然門鈴響了,但是我們根本就不認識什麼人,我們沒有朋友,沒有鄰居,所以我們很奇怪誰會摁響我們家的門鈴呢?(記者:你們一定以為是入侵者)我們打開了門,一群小魔鬼小精靈嘴裡用英語念念有詞,說著"不給糖就搗蛋"。我們不懂他們說的是什麼,我們以為他們是入侵者,強盜打劫,我們很害怕,所以我們把所有東西都給了他們,糖果,麵包,一切,那很有意思。但是這個故事有個喜劇的結局,那就是第二年當我們了解了這個傳統以後,我們成了我們那一片最成功的小搗蛋,我們要到的免費糖果最多。
記者:你們怎么做到的呢?
趙小蘭:如果你挨家挨戶的要,人們都會給你的。
記者:這樣的經歷告訴您什麼?
趙小蘭:美國是一個寬容的社會,所以我們了解到了許多勞動人民的友好意願,以及陌生人之間的相互幫助。
記者:也許是學會了如何與這個社會以及其他人相融合。
趙小蘭:我認為美國人是非常慷慨和熱心的人,所以我們從新交的朋友那裡學到了慷慨,也從別的人那裡了解了美國,比如說萬聖節,燒烤聚會,野餐,燒烤很有意思(記者:汽車燒烤,這是您最喜歡的活動)這項活動在我結婚後成為我的最愛,因為我丈夫喜歡。
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趙小蘭一躍成長為一名銀行金融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1979年她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財政管理專業的碩士學位之後,便進軍銀行業,並在隨後的幾年中脫穎而出擔任了舊金山美國商業銀行國際金融副總裁。父親原本希望小蘭能繼承家業,從事海運商務,沒想到就在1983年,趙小蘭向白宮遞交了一份"實習生"申請表。那是一個培養領袖人物的計畫,始於1964年,美國總統每年從大量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自願申請者中遴選出1-19位青年男女進入白宮工作一年,擔任內閣成員的助手或總統高級顧問,並接受各種領導素質的培訓。趙小蘭是1983年度13名"白宮實習生"中惟一的華裔。從那年開始,她辭去了銀行的職務,放棄了10多萬美元的年薪,開始晉身美國政壇。那個時候,對許多亞裔來說,謀得一份穩定、高收入的工作已屬不易,將一生的事業投入美國政壇主流顯然是一種冒險,然而,趙小蘭選擇了冒險。
訪談:
記者:我們知道,您在進入政壇之前,您在金融領域幹得非常成功,可突然之間,在八十年代初期,您步入了政壇,是什麼使您做這樣的轉變?
趙小蘭:你知道,在美國並不是許多亞裔都能有機會步入政界,我們長大以後,父母們都希望我們能在工程科學領域發展,因為這些領域向我們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些領域裡語言並不是很大的障礙,所以這些是亞裔美國人經常涉足的領域。隨著我在美國主流社會裡的逐漸打磨,我很幸運有一對開通的父母,他們鼓勵我做任何我想做的嘗試,他們也是非常堅定的人,他們鼓勵我去探索世界,開拓視野,從而真正找到世界的真相,所以在我還是紐約一家知名銀行里的一個年輕職員的時候,我對美國聯邦政府就非常好奇,因為並不是很多亞裔美國人都有機會在聯邦政府里工作,我看到了白宮實習生計畫後,感到這是加入聯邦政府的一個契機。(記者:這對您是一個轉折點,是嗎?),那段經歷非常有意思,它向我提供了一個與內閣成員和其他政府高級官員共事的機會,我在白宮的政策發展部門工作,在里根總統的內閣里充當一名職位很低的職員,這讓我初步體驗到這個世界有多大,體驗到我從沒見過的政府有多大,它每天都在向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我每天也都在學習新的東西,當時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亞裔美國人和我一起,讓他們也看一看我見到的這個寬廣的世界。
記者:您第一次去華盛頓的時候,去找過非常出名的亞裔社會活動家,陳香梅女士,是嗎?
趙小蘭:我去了華盛頓,有機會見到了陳女士,她向我提供了許多幫助,(記者:就是那個時候,您決定從事政治)我傾向於說是加入政府。當時我對很多事情都不熟悉,所以那個時期非常美好,因為我從許多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一點也是我希望年輕人應該記住的,那就是世界很大,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著極其豐富的閱歷,所以堅持不懈,並且毫不懼怕地向人們求助是很重要的,我的父母之前對美國的了解也不多,但是他們很有智慧,知道這個地方之外還有一個廣大的世界,而且很有勇氣,能鼓勵他們的孩子不斷地探索這個新的世界,所以他們的思想非常進步。
記者:我認為他們也非常有眼光,預見到自己的女兒會成為非常成功的人士。
趙小蘭:我並不這么認為,成功並不是你想就會有的,成功是一個逐漸實現的過程,你說我很成功,很謙虛地說,我不這么認為,還有很多新的事物我想嘗試,我要走的路還很遠,所以我所做的每件事,我都希望做到最好,因為我希望能為我的父母增光,讓我的妹妹們以我為榮,我是家裡的大女兒,所以我有特別的責任,要為我的妹妹們樹立好的榜樣,我一直非常注意這一點。
記者:我想您剛剛加入政府的時候,肯定也遇到過一些困難,您都遇到過什麼樣的困難?
趙小蘭:我遇到過無數困難,當時我才剛剛起步,是少數派,是個女性,而且很年輕,人們就會有疑問,你怎么才能克服這三大障礙呢,我對自己說,如果連我自己都認為由於自己是少數派,是個女性,很年輕就處於劣勢,那我還怎么生存下去,太難了,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內心必須不斷鼓勵自己,因為外部世界實在太紛亂了,好壞對錯良莠不齊,如果依賴外界給你的讚美,給你的反饋,那你就會很混亂,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主心骨,自己清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是一個人信仰的最核心價值,很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
記者:我想在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加入政府的時候,當時的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還比較嚴重,您對此做何評論?
趙小蘭:在我努力向上奮鬥的時候,我經受了許多磨難,我必須在個人生活上做出一些非常艱難的抉擇,這非常不容易,但是我還要說美國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家,我希望人們記住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除了自己,沒人能夠打敗我們。比如說賴斯,她是第一個作為女性,作為非洲裔充當布希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的人,如果有人質疑她的種族和血統,那是他的問題,不是賴斯的問題,她很自信,很堅定,我認為她是最好的典範,我覺得我和賴斯的最大特點就是我們很積極樂觀,我們克服困難繼續前進,而且我們沒有遺忘過去,這就是為什麼我花費大量的時間幫助弱勢人群,幫助那些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的人們和移民,幫助那些有色人種,因為我清楚地知道他們所遭受的一切,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種感受,所以我會一直幫助他們,比如說我領導的部門,創造了一個歷史,那就是美國勞工部百分之五十的高級官員都是女性,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記者:這是在您的領導下實現的嗎?)在我的領導下,當然也在布希總統的領導下,是在這樣的高層領導下,這些女性所處的都不是普通職員的職位,她們都在負責勞工部的主要執行部門,控制著勞工部的大部分財政資源,我非常以她們為榮。我去參觀移民委員會的時候,那裡制定了美籍西班牙人就業計畫,我們還倡導了亞裔美國人入主美國主流社會的計畫,因為我希望這些還處在美國主流社會之外的人群知道他們面臨著機遇,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所以我希望為他們取得成功鋪平道路。
對於外國人來說,提到中國,首先進入他們腦海的可能是絲綢、陶瓷,可能是長城、紫禁城,也可能是充滿商機的大市場,但是提到華人,人們最一致的評價恐怕就是聰明智慧、吃苦耐勞了。憑藉這一點,華人可以走出國門,可以闖進各個尖端領域,可以在任何由數字作為標準的工作環境中遊刃有餘,然而,進入主流社會卻成為了華人幾百年來無法實現的夢。華人初到海外,會有人指點你教習中文和太極拳是很好的謀生路,還會有人告訴你在唐人街生活是多么的方便和自在,然而,早已有人總結出來,美國政界對華裔隔著一層玻璃天花板,抬頭可見,卻難以進入。然而除了膚色歧視以外,卻沒有人能說清這是為什麼。
訪談:
記者:許多中國人在談到移民,尤其是向美國這樣的國家移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大部分的故事都是,華人或者美籍華人,他們非常不容易與美國的主流社會相融合,他們稱之為"玻璃天花板"。
趙小蘭: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如今有一種哲學叫做犧牲主義,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犧牲品,但是我認為我們是能為自己的命運做主的,在美國充滿了機遇,它向人們提供的許多就業機會,生活的機會,美國與其他國家不同,這一點我和亞裔華人以及美籍的西班牙人都有過交流,美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一旦你有了活力,你就會有欲望,有動力,有對事物的渴望,並且能夠實現它。美國又是一個不十分看重權威,傳統和習俗的國家,所以當我的一些華人朋友跟我說:"我沒法融入這項活動,這個聚會,或者融入某個計畫和組織,因為沒人邀請我。"在美國沒人會主動邀請你加入,如果你感興趣,想要加入,那就直接加入他們好了,(記者:就像萬聖節的時候,直接敲開鄰居的們,向他們要糖果)當然只限於在萬聖節那天。確實存在著文化差異,這就是為什麼與主流社會彼此理解,相互交往會變得十分重要,我會給你舉另外一個例子,你知道中國人都很有禮貌,所以他們在交談的時候,總是很認真地聽別人的意見,他們首先讓最年長的人先發表意見,再按年齡順序依次講話,這中間是有順序的,但是美國人想什麼時候發言就什麼時候發言,沒有一定的順序,這個人說了,那個人說,有時候都把你搞糊塗了,比如我剛學著融入主流社會的時候,有一個美國人不停地說話,我都不知道怎么插進去,所以我耐心地坐在一邊等他說完,但是美國人看到你不打斷他,他就會不停說下去,從而就形成了一個循環,那個美國人不停地說因為你不去打斷他,而你不打斷他是因為他不停地在說,在美國式的討論中,人們自由發表看法,隨時打斷別人,這是討論的自然流程,所以對美籍華人來說,就像我剛開始那樣,我們都必須學習這些習慣,打斷別人是可以的,我沒必要等著比我年長的人先說,不按順序發表意見是允許的。所以這些文化差異上的問題確實需要時間去磨合,但一個人被拒之門外的惟一原因就是他們自己覺得自己做不到,這對每個人將會是多大的傷害啊。所以我鼓勵人們保持樂觀的態度,眼光長遠些,並且充滿自信。
記者:作為勞工部部長,您肯定有自己的辦公室和辦公桌,能告訴我您的辦公桌上擺著什麼嗎?
趙小蘭:我有我兩個侄女和侄子的照片,當然還有我丈夫以及我家人的照片,還有我父親村莊的照片,我還記得我的祖父母過著多么艱難的生活,這張照片是我在25年前回中國的時候拍的,當時中國還比較落後,這張照片是我們一家在我父親家鄉的村莊裡照的,每當我遇到困難,我看著這張照片,就讓我想到了我的祖先所做出過的犧牲,以及他們所面臨過的挑戰和困難,我就想如果他們都能克服這些,那我也一定能。
記者:謝謝您,部長夫人,讓我們聽到了來自一個亞裔美國人的感人故事,她還是一位女性,她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我覺得這是一段難得的經歷,我希望我的觀眾會對您的經歷感興趣,也會為您的經歷所感動。
採訪結束後,趙小蘭與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握了手,她的握手,能夠讓你感到東方文化的禮貌與真誠以及西方精神的堅定與平等。趙小蘭的父親曾經說,她身上保留了中國人的一些優良品質,不事張揚,把自己看得很輕,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但趙小蘭自己似乎並不覺得。8歲便移民美國的趙小蘭如今已經說不了幾句中文了,她更覺得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也許,當更多的華人願意像趙小蘭一樣走出唐人街,嘗試撞破玻璃天花板的時候,這種冒險會帶來從未有過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