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危機

5月16日危機--發生於1879年,最終得不到議會支持的麥克馬洪於1879年1月28日辭職,共和派儒勒·格雷維當選總統。共和派在國家各權力部門都取得了主導地位。

前因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拿破崙三世倒台。此時大部分法國人和國民議會仍傾向君主制,於是正統派和奧爾良派都聲稱擁有王位繼承權:前者支持查理十世的孫子,尚博爾伯爵亨利(1830年革命中,在查理十世退位後曾當了7天的法國國王,稱亨利五世);後者支持路易·菲利浦的後人巴黎伯爵。兩派都力圖通過和平手段恢復君主制。

過程

廢除流放令

在1871年2月8日的法國議會選舉中,正統派、奧爾良派和波拿巴派這三個王政派在645個議席中占據了420席,共和派僅占145席。為獲得絕對控制權,波旁王室長幼兩支圖謀融合。6月,奧爾良派王位覬覦者巴黎伯爵致函正統派王位覬覦者尚博爾伯爵,表示願意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尊尚博爾伯爵為整個波旁王室的首領,復辟成功後,由亨利就任國王,巴黎伯爵為其繼承人。6月8日,兩派聯手使議會通過法令,廢除了1832年和1848年對波旁王室成員的流放法,這樣在2月當選議員的茹安維爾親王和奧馬爾公爵就可以進入議會。

禁止梯也爾演講

在奧爾良派頭面人物阿爾伯特·布羅伊公爵操縱下,第三共和國議會於1873年2月通過法令,禁止梯也爾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登台演說,4月2日又迫使溫和共和派格列維議長辭職。5月24日,議會以362票對348票的多數對梯也爾政府投了不信任票,梯也爾被迫辭職。此後共和派努力奪回政治發言權。

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1月,共和聯盟在議會以一票多數勉強通過了第三共和國憲法,確定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為總統,議會實行兩院制,內閣向總統和議會負責。1876年初眾議院選舉中,共和派一舉獲得360個席位,保守派只獲155席(正統派25席,奧爾良派55席,波拿巴派75席)。

5月16日危機

1877年5月16日,支持君主制的法國總統帕特里斯·麥克馬洪迫使親共和的朱爾·西蒙內閣辭職,任命布羅伊組閣,此舉被共和派視為無視議會多數意願。眾議院363名共和派議員提出議案拒絕信任新政府,麥克馬洪採取極端措施,在參議院同意下將眾議院解散(這也是第三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並確定在當年10月進行重選。這就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5月16日危機”。總統企圖發起政變,恢復君主制,共和國的前途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共和派反擊

在共和派奔走號召下,競選新眾議院的活動進行的異常激烈,參加投票的選民高達80%以上,結果共和派取得420萬張選票,以323席對208席的優勢戰勝保守派,勝利返回議會。麥克馬洪曾指望利用軍隊進行政變,但他發現大部分官兵傾向共和,只得屈服。

結果

1879年1月參議院三分之一改選中,共和派取得了82席中的66席,參議院從保守派占多數轉為溫和共和派占多數。得不到議會支持的麥克馬洪於1879年1月28日辭職,共和派儒勒·格雷維當選總統。共和派在國家各權力部門都取得了主導地位。

後續

1883年,“亨利五世”尚博爾伯爵去世,無後,波旁王朝直系絕嗣,正統派的復辟之夢破滅。第二帝國廢帝拿破崙三世1873年在英國去世,其在英軍中服役的皇太子在1879年6月被南非祖魯人殺死,波拿巴派恢復拿破崙帝國之夢想也告破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