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庚子年(鼠年)
東晉鹹康六年
成漢漢興三年
前涼建興二十八年
後趙建武六年
代國建國三年
年表
事件
成帝鹹康中(約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論》。
公元340年(代建國三年):拓跋什冀犍在盛樂(今和林格爾)建宮殿,代國開始有定居的政治中心。
多馬福音的科普特語(Coptic)版本於1945年在埃及的Nag Hammadi發現,但當其內容被翻譯出來以後,考古學家才意會到早在1898年之時,其希臘文部分原文已在Oxyrhynchus出土,相信是Nag Hammadi版本的古本。根據考古學家推斷,希臘文版本應在約公元200年成書,而科普特語版本則在公元340年左右。
庾翼“與都下書”寫於出鎮荊州之際,他牧守荊州在公元340年至公元343年,當時王羲之年在三十八歲到四十一歲間。
逝世
庾亮(公元289-340年)字元規,東晉穎川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人。史載,時人稱他“美姿容,善談化,性好莊老,風格峻整”。晉元帝聞其名,特地召見他,竟覺“風雅過於所望”。晉時,武昌又為江州的治所,所以,都江州領刺史的陶侃一直住在武昌。鹹和7年(公元332年),長期鎮守武昌的陶侃去世,朝廷命庾亮接替陶侃,都督江、荊、豫三州。《武昌縣誌》記載,庾亮鎮守武昌期間,“崇修學校,高選儒官”,“坦率行已,招集有方,政績丕著”。直至鹹康6年(公元340年)因病去世,在武昌總共呆了8年多時間。他死後,其弟瘐翼接替兄職鎮守武昌,庾翼之弟庾冰亦曾鎮守武昌,史稱兄弟三人在武昌皆有德政。
古蹟
東晉鹹康初,大書法家王羲之任江州刺史,離任後在山南金輪峰下建習字別墅,後於公元340年獻與西域高僧達摩為寺,取名曰“歸宗”,是廬山建立最早的寺廟。
佛教流入廬山,始於三國時期。廬山最早的寺廟是建於公元340年的歸宗寺。公元386年,高僧慧遠創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淨土法門,開闢了佛教中國化的道路。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思潮及美學觀,同時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由此,廬山成為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享有崇高的地位。
大事
(1)春,正月,庚子朔,都亭文康侯庾亮薨。以護軍將軍、錄尚書何充為中書令。庚戌,以南郡太守庾翼為都督江·荊·司·雍·梁·益六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假節,代亮鎮武昌。時人疑翼年少,不能繼其兄。翼悉心為治,戎政嚴明,數年之間,公私充實,人皆稱其才。
(1)春季,正月,庚子朔(初一),都亭文康侯庾亮去世。成帝任用護軍將軍、錄尚書何充為中書令。庾戌(十一日),任命南郡太守庾翼為都督江州、荊州、司州、雍州、梁州、益州諸軍事及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假節,代替庾亮鎮守武昌。當時人懷疑庾翼年輕,不能繼承他兄長庾亮的業績。庾翼盡心治理,軍務和政務都很嚴明,數年之間,官府和私人資用充實,眾人都稱讚他的才能。
(2)辛亥,以左光祿大夫陸玩為侍中、司空。
(2)辛亥(十二日),東晉朝廷任用左光祿大夫陸玩為侍中、司空。
(3)宇文逸豆歸忌慕容翰才名;翰乃陽狂酣飲,或臥自便利,或被發歌呼,拜跪乞食。宇文舉國賤之,不復省錄,以故得行來自遂,山川形便,皆默記之。燕王以翰初非叛亂,以猜嫌出奔,雖在他國,常潛為燕計;乃遣商人王車通市於宇文部以窺翰。翰見車,無言,撫膺頷之而已。曰:“翰欲來也。”復使車迎之。翰彎弓三石余,矢尤長大,為之造可手弓矢,使車埋於道旁而密告之。二月,翰竊逸豆歸名馬,攜其二子過取弓矢,逃歸。逸豆歸使驍騎百餘追之。翰曰:“吾久客思歸,既得上馬,無復還理。吾向日陽愚以誑汝,吾之故藝猶在,無為相逼,自取死也!”追騎輕之,直突而前。翰曰:“吾居汝國久,不欲殺汝;汝去我百步立汝刀,吾射之,一發中者汝可還,不中者可來前。”追騎解刀立之,一發,正中其環;追騎散走。聞翰至,大喜,恩愚甚厚。
(3)宇文逸豆歸妒忌慕容翰的才能、名望,慕容翰便佯裝癲狂,終日酣飲,有時躺著就大、小便,有時又披散頭髮,大聲歌呼,跪拜乞食。宇文部全國都看不起他,對他不再檢視省察。慕容翰因此可以來往自由,把宇文部的山川形勢,都默記在心。前燕王慕容因為慕容翰當初並非叛亂,是因為心有猜忌才出逃,雖然居住別國,但經常悄悄地為前燕國打算,於是派商人王車到宇文部經商,藉此觀測慕容翰的心意。慕容翰見到王車,不說話,只是捶擊胸部頷首而已。慕容說:“慕容翰想回來了。”又讓王車去迎接他歸來。慕容翰拉弓的力量達三石多,箭身尤為長大,慕容為他製造了可手的弓箭,讓王車埋在道路旁邊,悄悄告訴慕容翰。二月,慕容翰偷出宇文逸豆歸的名馬,攜同兩個兒子到路邊取出弓箭,上馬逃歸。宇文逸豆歸派驍勇騎兵一百多人追趕,慕容翰說:“我長久客居他國,現在想回鄉,既然已經上馬,就再沒有回去的道理。我過去每天佯裝痴呆欺矇你們,其實我以往的技藝並未丟失,你們不要逼迫我,那是自尋死路。”追來的騎兵小看慕容翰,徑直賓士而來。慕容翰說:“我長久居住在你們國家,心存依戀之情,不想殺死你們,你們離開我一百步把刀樹立起來,讓我用箭射擊,如果一發便射中,你們便可以返回;如果射不中,你們便可以前來抓我。”追來的騎兵解下佩刀插在地上,慕容翰射出一枝箭,正中刀環,追來的騎兵四散逃走。慕容聽說慕容翰到來,大為喜悅,對他的禮遇很優厚。
(4)庚辰,有星孛於太微。
(4)庚辰(十一日),有異星出現在太微星旁。
(5)三月,丁卯,大赦。
(5)三月,丁卯(二十九日),東晉大赦天下。
(6)漢人攻拔丹川,守將孟彥、劉齊、李秋皆死。
(6)成漢人攻占丹川,丹川守將孟彥、劉齊、李秋全都戰死。
(7)代王什翼犍始都雲中之盛樂宮。
(7)代王拓跋什翼犍開始建都於雲中的盛樂宮。
(8)趙王虎遺漢主壽書,欲與之連兵入寇,約中分江南。壽大喜,遣散騎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廣使於趙。龔壯諫,不聽。壽大修舟艦,繕兵聚糧。秋,九月,以尚書令馬當為六軍都督,徵集士卒七萬餘人為舟師,大閱於成都,鼓譟盈江;壽登城觀之,有吞噬江南之志。解思明諫曰:“我國小兵弱,吳、會險遠,圖之未易。”壽乃命群臣大議利害。龔壯曰:“陛下與胡通,孰若與晉通?胡,豺狼也,既滅晉,不得不北面事之;若與之爭天下,則強弱不敵,危亡之勢也,虞、虢之事,已然之戒,顧陛下熟慮之!”群臣皆以壯言為然,壽乃止。士卒鹹稱萬歲。
(8)後趙王石虎寫信給成漢國主李壽,想和他聯軍南犯,約定平分江南之地。李壽大為高興,派散騎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廣出使趙。龔壯規諫,李壽不聽。李壽多造艦船,整修兵器,積蓄軍糧。秋季,九月,任命尚書令馬當為六軍都督,徵集士卒七萬多人為水軍,在成都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鼓譟之聲充溢江面。李壽登上城樓檢閱,大有吞噬江南的志向。解思明勸諫說:“我們國家小,軍力弱,東吳、會稽相距遙遠,地勢險惡,想圖謀並不容易。”李壽於是命令群臣們廣泛論評其中的利害。龔壯說:“陛下與胡虜結盟,又怎么比得上與晉王室結盟?胡虜是豺狼之輩,滅晉之後,我們非得北面稱臣侍奉他,如果和他們爭奪天下,那么強弱不相稱,處於危亡的境地。春秋時虞國、虢國的往事,就是以往的教訓,希望陛下仔細考慮這件事。”群臣們都認為龔壯的話有理,李壽於是停止攻伐江南的舉動,士卒們都山呼萬歲。
龔壯以為人之行莫大於忠孝;既報父、叔之仇,又欲使壽事晉,壽不從。乃詐稱耳聾,手不制物,辭歸,以文籍自娛,終身不復至成都。
龔壯認為人的品行最重要的是忠孝,已經為父親、叔父報仇之後,又想讓李壽侍奉晉室,李壽不聽。龔壯便詐稱耳聾,手不能拿東西,辭職歸鄉,以讀書寫作自娛,終身不再去成都。
(9)趙尚書令夔安卒。
(9)後趙尚書令夔安去世。
(10)趙王虎命司、冀、青、徐、幽、並、雍七州之民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鄴城舊兵,滿五十萬,具船萬艘,自河通海,運谷千一百萬斛于樂安城。徙遼西、北平、漁陽萬餘戶於兗、豫、雍、洛四州之地。自幽州以東至白狼,大興屯田。悉括取民馬,有敢私匿者腰斬,凡得四萬餘匹。大閱於宛陽,欲以擊燕。
(10)後趙王石虎下令讓司、冀、青、徐、幽、並、雍七州的民眾五個男丁中選取三個,四個中選取兩個,連同鄴城舊有軍隊,足足五十萬人,準備舟船一萬艘,由黃河通往大海,運送穀物一千一百萬斛到樂安城。把遼西、北平、漁陽的一萬多戶民眾遷徙到兗州、豫州、雍州、洛州。從幽州以東到白狼,大舉屯田。把百姓的馬匹全部收繳上來,敢於私自藏匿馬匹不交出的人處以腰斬之刑,共得馬匹四萬多匹。在宛陽舉行盛大閱兵式,準備用來進攻前燕國。
燕王謂諸將曰:“石虎自以樂安城防守重複,薊城南北必不設備,今若詭路出其不意,可盡破也。”冬,十月,帥諸軍入自塞襲趙,戍將當道者皆禽之,直抵薊城。趙幽州刺史石光擁兵數萬,閉城不敢出。燕兵進破武遂津,入高陽,所至焚燒積聚,略三萬餘家而去。石光坐懦弱征還。
前燕王慕容對眾將領說:“石虎自以為樂安城的防守力量強大,在薊城南北必然不加防備,如果現在抄小路出其不意,就可以徹底擊敗他們。”冬季,十月,慕容率領各路軍隊從塞攻入,襲擊後趙軍。後趙軍戍守的將領有敢於當道阻擋的全部被擒獲,前燕軍一直進抵薊城之下。後趙幽州刺史石光雖然擁有數萬兵眾,卻關閉城門不敢出戰,前燕軍進而攻破武遂津,進入高陽,所到之處把後趙軍積蓄的軍資焚毀一空,劫掠民眾三萬多家離去。石光因臨敵懦弱被徵召返回。
(11)趙王虎以秦公韜為太尉,與太子宣迭日省可尚書奏事,專決賞刑,不復啟白。司徒申鍾諫曰:“賞刑者,人君之大柄,不可以假人,所以防微杜漸,消逆亂於未然也。太子職在視膳,不當豫政;庶人邃以豫政致敗,復車未遠也。且二政分權,鮮不階禍。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虎不聽。
(11)後趙王石虎任用秦公石韜為太尉,石韜和太子石宣兩人按日輪換省視、裁決尚書的奏事,可以獨自決定賞賜或刑罰,不再向石虎稟報。司徒申鍾勸諫石虎說:“賞賜或刑罰,是人君掌握的大權,不能交給別人,這是用以防微杜漸,將逆亂消滅於未然的辦法。太子的職責在於侍養父母,不應當參與朝政。庶人石邃因為參與朝政而招致失敗,前車之鑑距今不遠。而且由二人掌握朝政,權力分散,很少有不發生禍患的。愛他們卻不知怎么愛,這正是害了他們的根由。”石虎不聽。
中謁者令申扁以慧悟辯給有寵於虎;宣亦昵之,使典機密。虎既不省事,而宣、韜皆好酣飲、畋獵;由是除拜、生殺皆決於扁,自九卿已下率皆望塵而拜。
中謁者令申扁因為聰明慧悟,能言善辯而被石虎寵愛,石宣也與他關係親昵,讓他典掌機密。石虎既然不過問政事,而石宣,石韜又都喜好酣飲和打獵,因此官員的升免、人員的生殺都由申扁決斷,從九卿以下對他都望風而拜。
太子詹事孫珍病目,求方於侍中崔約,約戲之曰:“溺中則愈。”珍曰:“目何可溺?”約曰:“卿目,正耐溺中。”珍恨之,以白宣。宣於兄弟中最胡狀目深,聞之怒,誅約父子。於是公卿以下畏珍側目。
太子詹事孫珍患眼病,向侍中崔約討求治病的藥方。崔約開玩笑說:“向眼中溺尿便可痊癒。”孫珍說:“眼中怎能溺尿?”崔約說:“你眼窩深陷,正適合溺尿。”孫珍為此懷恨崔約,將此事告知石宣。石宣的面貌在兄弟中最具有胡人的特徵,眼窩深陷,聽說此事勃然大怒,誅殺崔約父子。於是公卿以下畏懼孫珍,人人側目。
燕公斌督邊州,亦好畋獵,常懸管而入。征北將軍張賀度每裁諫之,斌怒,辱賀度。虎聞之,使主書禮儀持節監之。斌殺儀,又欲殺賀度,賀度嚴衛馳白之。虎遣尚書張離帥騎追斌,鞭之三百,免官歸第,誅其親信十餘人。
燕公石斌督察北邊州郡,也喜歡打獵,經常佩掛城門的鑰匙出入。征北將軍張賀度經常規諫他,石斌發怒,羞辱張賀度。石虎聽說後,讓主書禮儀持符節監察石斌。石斌殺死禮儀,又想殺張賀度,張賀度調集護衛人員馳馬稟報石虎。石虎派尚書張離率騎兵追趕石斌,打了他三百鞭,解除官職歸家,並誅殺他的親信十多人。
(12)張駿遣別駕馬詵入貢於趙,表辭蹇傲;虎怒,欲斬詵。侍中石璞諫曰:“今國家所當先除者,遺晉也;河西僻陋,不足為意。今斬馬詵,必征張駿,則兵力分而為二,建康復延數年之命矣。”乃止。璞,苞之曾孫也。
(12)張駿派別駕馬詵到趙呈獻貢物,上表中言辭冷漠孤傲,石虎發怒,要把馬詵斬首。侍中石璞勸諫說:“如今國家應當最先除滅的,是晉。河西地處僻陋,不足介意。現在斬殺馬詵,就必定要征伐張駿,那么兵力一分為二,建康就又能延長若干年的壽命了。”石虎於是不殺馬詵。石璞即石苞的曾孫。
(13)初,漢將李閎為晉所獲,逃奔於趙,漢主壽致書於趙王虎以請之,署曰“趙王石君。”虎不悅,付外議之。中書監王波曰:“令李閎以死自誓曰:‘苟得歸骨於蜀,當糾帥宗族,混同王化。’若其信也,則不煩一旅,坐定梁、益;若有前卻,不過失一亡命之人,於趙何損!李壽既僭大號,今以制詔與之,彼必酬返,不若復為書與之。”會挹婁國獻矢石於趙,波因請以遺漢,曰:“使其知我能服遠方也。”虎從之,遣李閎歸,厚為之禮。閎至成都,壽下詔曰:“羯使來庭,貢其矢。”虎聞之,怒,黜王波,以白衣領職。
(13)當初,成漢國將領李閎被晉軍擒獲,又出逃到後趙國,成漢國主李壽寫信給趙王石虎,請求放他歸來,信中題署稱:“趙王石君”,石虎不高興,交付外廷評議。中書監王波說:“讓李閎用性命發誓說:‘如果能返回蜀地,將統率宗族,接受大王的教化’,將來如果他果真這樣做,那么我們沒用煩勞一支軍隊,便可安坐平定梁州和益州;如果他心存猶豫,不實踐諾言,我們也不過失去一個亡命之人而已,對趙國有什麼損傷!李壽既然僭稱皇帝之號,如果我們現在用皇帝詔書的形式給他回復,他必定以同樣的形式回報我們,不如再以信件的方式答覆他。”適逢挹婁國向後趙國進獻矢石弩,王波乘勢請求轉送成漢國,說:“讓他們知道我們能夠使遠方的國家降服。”石虎聽從他的建議,遣送李閎歸國,並且用隆重的禮儀對待他。李閎到達成都,李壽頒布詔書說:“羯虜的使者來朝拜,進貢矢。”石虎聽說後,發怒,廢黜王波的爵位,讓他以平民身份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