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月10日,在淮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市長戴啟遠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6年:知難而進,“十三五”實現平穩開局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探索轉型發展新路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發展穩中有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預計全年生產總值780億元,比上年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963億元,增長4%。財政收入93.3億元,較上年略有增長;財政支出142.5億元,較上年增加11.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5.1億元,增長11.2%。外貿進出口總額6億美元,增長5%。城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7230元、10570元,分別增長6%、7%。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全年目標。節能減排完成省定任務。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紮實推進“去降補”,經濟實現平穩增長。制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推動改革任務落地生根。六大行業全面回升,省屬企業扭虧增盈,縣區工業提質增效。 去產能方面,壓減煤炭過剩產能489萬噸,妥善分流安置職工9789人,順利通過省和國家級勘察驗收。全力支持企業脫困轉型發展,累計為省屬煤炭企業協調融資189億元。 去庫存方面 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重點,出台鼓勵農民進城購房落戶優惠政策。全市房地產庫存面積同比下降21%,其中商品住宅去化周期8個月,處於合理區間。 降成本方面 全面落實降成本“21條”措施,打出“組合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同比下降1.6%。預計減免抵退各項稅費10億元,企業緩繳社保費11.2億元。新增電力直接交易用戶9家,年節約企業購電成本1.6億元。工商業電價實現“三連降”。開展“幹部幫聯企業”“百名金融顧問服務百家企業”等系列活動,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239個,發放續貸過橋資金18.1億元。 補短板方面 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4.4億元,增長80.6%。淮蕭客車聯絡線工程主體完成,符夾線擴能改造工程穩步推進,淮北—合肥、淮北—阜陽城際鐵路項目納入皖北城際鐵路網規劃,徐州—淮北—阜陽高速公路項目列入省級規劃。組織實施PPP項目6個、總投資57億元,其中淮水北調市級配水工程、中湖地質環境治理、梧桐中路改造入選全國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南坪船閘和澮河航道疏浚工程開工建設。S101合相路一期建成通車,S203煤化工快速通道全線貫通,主城區與南部次中心的交通聯繫更加緊密。

二是全面實施“調轉促”,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8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15.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838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0億元,增長3.5%。加強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192億元,新增“安徽工業精品”4個,安徽礦機電液控液壓支架入選省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名單,陶鋁新材料推廣套用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召開企業家創新創業大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57%。傳化公路港物流、鳳凰山郵政快遞物流園投入運營。濉溪縣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隋唐運河古鎮“五鳳三閣”建成開放,並獲批省影視製作園區。四季榴園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南湖景區通過專家評審。相山區、烈山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全年糧食總產126.9萬噸,實現“十三連豐”,專用品牌糧食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發展到2145個、1294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13家。“四新”經濟加快成長,“雙創”活力加速釋放,“源創客”“梧桐樹”“方正智谷”等眾創空間建成運營。果力科技“柔性智慧型機械手”獲首屆中國“雙創”機器人創客大賽第一名。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4.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23件。培育中國馳名商標5件,“淮北石榴”成為我市首箇中國地理標誌商標。安徽省鋁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使用,中國芳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落戶相山,杜集高端裝備製造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濉溪縣位列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49位。

三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開放合作持續深化。建立“4664”招商工作機制,堅持市級領導帶頭招商、招商團重點招商,招商項目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全年新簽約項目322個,新開工項目271個,其中新開工5億元以上項目20個。12個重大招商項目順利推進,相山海螺水泥、企成電氣、瑞柯瑪鋰離子動力電池、台灣文創園等一批項目簽約或開工建設,完美食品、南翔雲集文化特色街區等一批項目成功引進。產業招商取得新突破,煤化工基地焦化二期、卓泰一期建成投產,填補我市“有焦無化”的空白;金龍機電二期、京信電子等企業落戶,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萬達城市綜合體、中農批物流園開工建設,有力帶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節會招商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2016淮北食品工業博覽會、淮北煤基新材料及化學品發展論壇、石榴文化旅遊節等盛會,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園區轉型升級,開展國家新一輪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修訂工作,清理盤活閒置廠房70餘萬平方米,以“二次招商”推動“騰籠換鳥”。積極培育外貿主體,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8家。青龍山鐵路無水港基本建成,海聚科技公用型保稅倉庫建成運營,貿易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促進我市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四是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組織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編制完成城市特色風貌規劃、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城市管廊規劃、省級開發區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規劃。獲批國家低碳城市、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結合採煤塌陷實際,爭取國土部核減耕地保有量面積20.9萬畝、基本農田面積12.9萬畝,為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城鄉建設相結合,鷹山南路、長山南路鐵路立交橋等10個項目建成通車,東部新城、高鐵新區11條路網加快推進,惠苑路步行街、環山東路西段等5條“斷頭路”順利貫通。新建雨水管涵14公里,改造雨水泵站8座,有效應對夏季兩輪特大暴雨襲擊。完成黑臭水體調查摸底,建成污水管網三期工程15.3公里,實施長山南路綠帶等10條道路綠化、黎苑公園等14個遊園節點提升工程,新建綠道36公里,造林綠化面積2.9萬畝,東湖宜園建成並向市民開放,生態城市展露迷人新姿。新鋪設供水主幹管網60.5公里,新建、改造燃氣管網85公里,增開107路、109路等公交線路6條,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推進。開展相山路等城市管理示範路創建活動,餐廚垃圾處理廠建成試運行。推動棚戶區改造與老舊小區整治、公共設施完善相結合,實施棚改項目90個、改造4.8萬套,貨幣化安置率達87.4%。相山公園二號門停車場等一批便民設施建成使用,拓展了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11公里、改造農村危房900戶,解決了2.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316個自然村同步啟動村莊環境整治。烈山區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朔里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引進華為科技、北大方正、科大訊飛等行業領軍企業,在全國首創以PPP模式建設智慧城市。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台覆蓋全部城區和276個農村居委會,下沉服務事項居全省首位,“愛 ·淮北”入口網站和APP上線運行,變民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共享指尖上的智慧生活。

五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精簡到151項,精簡率達61%。在全省率先全面啟用政府權力清單網上運行平台,市縣兩級13013項涉權事項全部上網運行,行政權力網上運行監管與編制實名制管理實現互聯。建立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形成“3+2”新型清單制度體系。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較早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新增私營企業4141戶、個體工商戶1.2萬戶,分別增長26.6%、14.6%。開展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摸清“家底”,盤活市工業學校原校區等5處閒置資產。市建投集團持續做大做強,縣區融資平台改革全面啟動。設立徽銀城鎮化、安元、天使等一批基金,首次發行15億元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全省唯一的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皖北融資中心建成運營,38家企業在省區域四板、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創新開展稅融通、“4321”新型政銀擔等業務,全市新增貸款、直接融資雙雙突破百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成立市城市管理工作委員會,調整完善市、區規劃建設管理體制,事權財權和人員編制劃轉實現平穩過渡。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頒發土地確權證書31.3萬張。杜集區雙樓村成為我市首個集體經濟“股份村”。我市獲批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六是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34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民生工作連續9年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紮實推進脫貧攻堅,22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實現全覆蓋,全年4個貧困村出列、18790人脫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二連漲”,城鄉低保標準實現“六連增”,提前實現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超額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第二期任務。淮北技師學院正式掛牌,“相城金藍領”萬人計畫啟動實施。市博物館入選首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綜合醫改深入推進,市縣區計畫生育年度考核全面實現爭先進位,相山區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稱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跑全省。上榜“中國好人”127位,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列,連續五屆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平安淮北建設成效明顯,綜治維穩信訪信息系統和基層工作中心(站)全面建成,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指數保持皖北首位。探索司法破產和解新路徑,成功化解房地產領域若干歷史遺留問題。深入開展“查盡責、查隱患、查投入,保全全”專項行動,舉行省市聯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加大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力度,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淘汰黃標車老舊車9971輛,秸稈禁燒實現“零火點”。我市運動員王鍵勇奪里約殘奧會舉重銀牌。防震減災工作獲全省綜合考評一等獎。檔案、地方志等工作繼續加強,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等事業取得新成績,氣象、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七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深入踐行“三嚴三實”,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和“淮北轉型靠什麼、我為崛起做什麼”大討論活動。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規《淮北市城鄉規劃條例》正式施行。在全省率先建立“1+8+17+10”政府重大事項決策機制,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七五” 普法規劃全面啟動。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2件、建議100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75件。市長熱線、市長信箱辦結率100%,獲評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強化行政監察,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倍感欣慰的是,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全市上下始終堅持發展為上,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十大亮點:一是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文明城市創建再添重要砝碼;二是在合肥成功舉辦《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國家創新驅動試驗區發展報告》徵求意見會和陶鋁新材料產業發展座談會;三是平山電廠二期、相邦陶鋁新材料、萬達城市綜合體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結束了我市產業“有山無峰”“缺大少強”的歷史;四是民生領域投入財政資金累計達117.5億元,為歷年最多,民眾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五是全市工業企業利稅、利潤增速雙升至全省第2位;六是濉溪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獲批第二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七是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1.4%;八是棚改獲批資金額度、開工建設率、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第一,投資力度、推進速度、工作透明度前所未有;九是建成五大利企便民服務中心,“房產超市”經驗在全省複製、全國推廣;十是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網際網路+”單項賽全國總決賽。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倍受鼓舞的是,市第八次黨代會描繪了淮北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確立了闖出轉型崛起的“七條新路”。在歷屆市委、市政府艱辛探索的基礎上,我們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藉助國家智庫力量,高起點謀劃並推動爭創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國家創新驅動試驗區戰略,尋求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思考醫治“礦竭城衰”的“良藥方”,集聚轉型升級的“全要素”,建設政治生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三位一體”的綠金樣板城市,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全市形成廣泛共識,為我們在新形勢謀求新發展、新起點創造新業績增添了強大動力。

回顧過去的一年 我們倍加珍惜的是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是歷屆歷任班子堅持不懈、奮發進取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駐淮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中央及省駐淮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淮北發展的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誠摯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轉型崛起的征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經濟總量較小,實體經濟困難較多,穩定經濟發展和財政增長的壓力大、任務重、挑戰多;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較低,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民營經濟發展不足;城鄉發展不夠均衡,基礎設施、社會建設和民生領域還有大量短板亟待補齊;少數幹部觀念落後,擔當不足,創新不夠,效能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深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7年:奮發有為,全面加快轉型崛起步伐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皖北振興發展,我市作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和智慧城市試點,各種政策機遇疊加,工業經濟止跌企穩,企業效益持續提高,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動能逐步釋放,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總體判斷,機遇大於挑戰,擔當必有作為。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進取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奔著問題去,迎著困難上,敢於擔當,善做善成,奮力把淮北轉型發展推向新的水平。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為引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為實現淮北轉型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財政收入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外貿進出口保持穩定;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主要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上求突破

把穩定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統籌推進“去降補”,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穩步推進煤炭去產能。按照中央和省部署,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協助煤炭企業去產能。指導企業細化職工分流安置方案,拓寬職工分流安置渠道,維護企業與職工合法權益。加強市企合作,合力推進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進一步改善礦區職工居住環境。

幫扶實體經濟降成本。全面抓好降成本政策落實,在減稅降費和降低人工、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上加力增效,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抓住市經濟開發區新區列為國家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機遇,支持更多電力企業與園區及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組織開展“送政策進企業”“幹部幫聯企業”等系列活動,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強化項目帶動補短板。發揮重大項目對擴大有效投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作用,全年續建、新開工和儲備項目543個,總投資2859.7億元,年計畫完成投資514.3億元。開工建設淮北至阜陽、蚌埠快速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淮蕭客車聯絡線、符夾線擴能改造工程建成通車,淮水北調市級配水工程、南坪船閘及澮河航道工程竣工,補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突出短板。

持續擴大需求促消費。組織擴消費系列活動,穩定傳統消費,培育網路消費、信用消費、服務消費等增長熱點。完善商業網點規劃,推動傳統商圈提檔升級,打造特色街區和社區商業街區。加快電子商務專業園區建設,實施濉溪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程,爭創一批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園區。推動跨境電商突破發展。結合房地產去庫存,最佳化供給結構,完善優惠政策,鼓勵新市民和農民進城購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在加快產業升級上求突破

進一步突出工業經濟主導地位,加快“調轉促”步伐。以相邦陶鋁新材料為龍頭,強力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著力打造濉溪鋁基高端金屬材料、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兩大基地,重點實施135萬千瓦新型高效潔淨低碳發電機組、華潤金蟾藥業中藥配方顆粒製劑、華孚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園、易房新型牆體材料、完美食品、今麥郎食品、金龍AG玻璃、10萬噸/年己內酯、弘邦天力、新能源車體等“十大工業項目”,為振興實體經濟提供強勁支撐。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鍊,打造人才鏈,配套政策鏈。推動創新平台建設。實施開發園區科技提升計畫,加快高新區、高新基地等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打造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等產業研發平台,爭創國家級鋁製品檢驗檢測中心,加快碳、陶鋁新材料產業化進程。放大“源創客”“梧桐樹”“方正智谷”集聚效應,發揮“江淮雙創匯·走進淮北”帶動作用,孵化創新型小微企業。加快創新主體培育。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畫,推動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實施“網際網路+製造業”行動,培育“網際網路+”製造業企業30家、智慧工廠20家。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實施“招才引智計畫”,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遴選3—5個創新團隊進行重點支持。加強優秀企業家隊伍建設,制定並實施“領軍型企業家”“成長型知名企業家”“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畫。紮實推進“相城金藍領”萬人計畫,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快建設技工大市。

最佳化工業產業結構。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家,工業投資增長8%。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實施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項目140個,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爭創安徽名牌產品5件。加快成長產業做大做強。深入推進“百億口子”行動計畫,爭取口子東山產業園年內主體工程完工,基本具備投產條件。依託安徽礦機、龍波電氣等骨幹企業,推進機械製造向環保設備、數控化裝備等高端方向拓展。圍繞煤焦化副產品、卓泰芳烴類產品及己內酯,推動下游項目建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新興產業創新發展。聚焦陶鋁新材料推廣套用、市場培育和產業塑造,打造以陶鋁新材料為產業鏈核心的中國陶鋁峰。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實施兩淮採煤沉陷區國家光伏領跑者項目。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城市商圈、大型專業市場,加快萬達城市綜合體建設,確保溫哥華酒店投入運營,進一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多方物流,確保中農批物流園年內建成,努力把傳化公路港物流打造成為全國公路物流網路的重要節點。實施“快遞下鄉”工程,規劃建設1—2個快遞物流園。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重點推進隋唐運河古鎮、台灣文創園、口子文化博覽園建設,打造一批精品景點、品牌景區。新增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企業15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個以上。支持相山區、烈山區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監管,確保糧食安全。建設100萬畝專用品牌糧食、20萬畝設施蔬菜、30萬畝良種繁育基地,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60個、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20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拓展農業產業鏈條,推進“網際網路+農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萬畝,培育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00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00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0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570億元。

三、全面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在促進城鄉統籌上求突破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突出主城區、東部新城區、南部次中心、高鐵新區、產業新城五大板塊,強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智慧城市、中湖景區、東湖景區、規劃展示館及檔案館、會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骨幹路網、城市出入口景觀提升、黑臭水體治理等“十大城建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質。

健全城鄉規劃體系。認真落實《淮北市城鄉規劃條例》,強化“多規合一”理念,紮實做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報批工作。突出城市功能定位,積極參與皖北城鎮群規劃建設,推進徐州都市圈協調發展規劃。完善城鄉控規體系,做好老城區控規維護,編制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提高城市綜合服務水平。

最佳化城市發展空間。圍繞“一主一次、組團發展”城市布局,促進各組團與主城區融合發展。組織實施一批利在當前、事關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年計畫完成投資80億元,完善東部新城區功能,開工建設市人民醫院東院區、市一中東校區,加快推進市職教園區二期。全面拉開城市框架,完成東部新城區路網、高鐵新區配套設施、烈山和杜集污水管網等40個續建項目,開工建設人民西路、龍山北路、S101合相路二期、S254古毛路二期、S203煤化工快速通道二期和S337西臨路,打開城市外向發展通道。最佳化骨幹路網布局,加快推進古城東路、泉山北路立交橋、桓譚東路等項目,構建城市交通“微循環”。實施民生路東段、梅苑路、桂苑路等道路貫通工程,著力打通“斷頭路”“瓶頸路”,解決民眾“出行難”。搶抓政策機遇,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步伐,提高貨幣化安置比重,完成棚改項目81個、40526套,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1.5萬套,讓民眾成為棚改的最大受益者。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落細落實各項任務,力爭2017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深入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建成智慧城管、平安城市二期、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無線城市等一批項目,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等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提標擴面。實施公共腳踏車三期工程。完善物業管理辦法,進一步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利用電廠餘熱資源,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啟動實施城市供熱工程。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紮實推進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和中心村規劃建設,加強自然村環境整治,構築農村基礎設施體系。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重點解決5.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高水平規劃建設榴園石榴小鎮、段園葡萄小鎮、渠溝芳香小鎮等一批產業基礎好、文化積澱深、生態環境美的特色小鎮。爭取臨渙鎮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四、突出抓好招商帶動,在提升開放水平上求突破

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轉型崛起的“生命線”,持之以恆推動大招商、招大商,以增量帶動存量最佳化、總量擴張、質量提升,全年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25個。

深入推進精準招商。聚焦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堅持把招大引強作為重點,緊盯全球500強、全國500強、行業百強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與央企和知名民企的對口招商,積極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在深圳、東莞等地組織專題招商活動,深化與台商交流合作。堅持把產業招商作為關鍵,圍繞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規劃產業路徑和招商路線,引進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貼近轉型實際的新業態、新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招園引制相結合,加快建設中德專利產業園。

提升外貿發展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深化對外交流合作,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加強外貿平台建設,建設青龍山鐵路無水港二期,提升海聚科技公用型保稅倉庫運營能力,推動“進口直通、出口直放”。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國內外知名會展,加強出口品牌建設,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加大新備案登記企業幫扶力度,引導幫助中小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

最佳化投資發展環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性服務設施,加快市經濟開發區新區標準化廠房、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燃氣設施等工程建設,提升配套能力。創新租賃、兼併、改建、嫁接等形式,盤活園區閒置低效土地和工業閒置資產,為園區和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最佳化招商服務,實行招商項目行政審批全程代辦、涉企服務全力幫辦,打造服務企業“升級版”。紮實做好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工作,開展特色誠信創建活動,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五、持續深化重點改革,在激發動力活力上求突破

用足用好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等政策機遇,在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持續發力、務求實效。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動態完善權責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實施全方位公共服務清單和全口逕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建成市縣鎮三級公共服務清單和市縣兩級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措施,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多證合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廣“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全國政務“雲平台”套用試點,讓基層民眾辦事更方便、更高效、更舒心。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財政體制機制,科學劃分事權財權,理順市縣(區)財政分配關係。推行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政府債務管控,全面提升PPP模式運營管理水平。成立市金融控股集團,探索成立市工業發展投資公司,發揮市扶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發揮皖北融資中心平台優勢,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企業掛牌上市。

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堅持把園區作為轉型發展的主陣地,支持各開發園區發揮政策優勢,突出主導產業,實現錯位發展。以產城融合的新理念,積極探索“區政合一”,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借鑑外地先進經驗,按照產業新城建設模式,引進有成功經驗的知名企業,參與園區投資、建設、招商和運營,規劃建設碳谷產業園、陶鋁產業園,激發園區發展活力。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鞏固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深化供銷社改革,推進國有農場改革。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讓農民民眾吃上“定心丸”。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發揮民營經濟主力軍作用,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民營經濟,開展“溫商暖企”行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為企業家創新創業“清障搭台”“保駕護航”。實施市場主體增量工程,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熱情,新增私營企業5000戶、個體工商戶1.2萬戶。積極推動濉溪國家級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建設,支持更多的“草根”脫穎而出,成功實現“小目標”。

六、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在厚植綠色優勢上求突破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貫徹海綿城市、低碳城市發展理念,進一步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

注重生態保護修復。繼續實施石質山場綠化提升、森林長廊、生態廊道、農田林網建設工程,推進花山公園、兒童公園、龍岱河景觀帶、鳳凰山隧道遊園等項目建設,申報中湖國家濕地公園、相山國家森林公園。加強耕地資源保護,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推進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積極開展重點用水企業地下水置換工作。加強城市生態修復,實施三五山及烈山、臥牛山山體修復等工程,扮靚城市門戶。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強“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治理,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強水泥、電力企業粉塵排放提標改造,淘汰黃標車和各類燃煤小鍋爐,確保PM10年均濃度保持在73微克/立方米以內。加強河道整治,建立“河長制”,實施老濉河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儘快改變髒亂差,改善水環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固體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處置。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嚴格環境準入,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四大專項行動”,推進重點行業綠色節能改造。實施綠色交通工程,推廣套用新能源公車,提高城市公共運輸分擔率。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加快浦發生物質發電、上海電氣生物質能熱電項目建設,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

七、堅持共建共享發展,在增進民生福祉上求突破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落實共享發展理念,繼續組織實施好省市各項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嚴格按照脫貧目標,建立全覆蓋的精準扶貧、監測評估、防範返貧、責任落實四項機制,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提高貧困民眾脫貧致富能力,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穩定脫貧政策措施,細化壓實工作責任,確保15個貧困村出列、8981人脫貧。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下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管理許可權。認真落實新建小區配套建設教育設施政策。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深化職業教育市級統籌和辦學模式改革,依託淮北職業技術學院、淮北技師學院組建職業教育聯盟,搭建職教人才成長“立交橋”。實施教師陪伴成長、全員全程育人工程。加大教師培訓和校乾培養力度,最佳化教師資源結構和配置,全面推行中國小教師“無校籍管理”“縣管校聘”制度。

推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妥善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的職工分流安置工作。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加快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本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加快健康淮北建設。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完善衛生計生融合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開展醫養結合示範項目建設,推進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實現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和應急救護知識普及教育。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謀劃打造“中國古樂之鄉”,促進文化事業與旅遊、科技、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舉辦市第十屆運動會暨第四屆職工運動會。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公益事業。完善殘疾人民生和權益保障機制。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好各項活動,統籌抓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編制、檔案、保密、防空防震、科協、老幹部、地方志、紅十字會等工作。

八、著力創新社會治理,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求突破

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深化平安淮北建設。構建立體化、數位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落實依法分類信訪處理機制,發揮網上信訪主渠道作用,提升基層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站)效能,著力解決民眾合理合法訴求。加強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提高依法管網和網路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防範和打擊新型網路詐欺。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和隱患排查機制。

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深化“鑄安”行動,推動隱患整改全覆蓋,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爭創省級食品藥品安全城市。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鞏固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成果,持續開展“雙擁在基層”和“四方共建”活動,進一步密切軍地軍民關係,促進軍政軍民大團結。

九、堅持從嚴從實要求,在強化責任擔當上求突破

為淮北人民謀利益、謀幸福是政府的首要職責。新形勢下必須以新理念統領政府工作,以新要求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高為民服務本領。

始終做到忠誠履職。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認真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樹牢“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武裝,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讓信仰永駐於心,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轉化為推動淮北發展、造福全市人民的強大動力。

始終做到依法行政。深入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實現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全覆蓋。紮實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執法。強化政務公開,推進網路問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讓行政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讓人民民眾更有效地監督政府。

始終做到清正廉潔。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和接受黨內監督,強化權力制約監督和風險防控,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套上“緊箍咒”、築牢“防火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控“三公”經費支出,推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相關規定常態化、長效化。加強行政監察,用好審計利器,堅決整治和查處侵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全面落實“兩個責任”,打造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

始終做到勇於擔當。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直面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矛盾,以改革破解難題,以創新推動發展,以擔當成就事業,用“辛苦指數”換民眾“幸福指數”、添城市“美麗指數”。持續加強效能建設,堅決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突出問題。把抓落實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盯住重點任務,打通政策落實“中梗阻”“最先一公里”“最後一公里”,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各位代表!寒凝大地發春華,不忘初心譜新篇。新的一年,讓我們在中共淮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狠抓落實,行穩致遠,為我市闖出一條轉型崛起新路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