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地產十大新聞

房企海外擴張加速

機遇和挑戰並存
事件: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房企加入了海外擴張的大軍中。萬科、碧桂園、綠地、富力等知名房企,紛紛將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2月18日,萬科與美國鐵獅門簽署協定,將合作開發美國舊金山富升街201地塊;萬達繼2012年斥巨資收購美國AMC後,接連投資俄羅斯北高加索度假項目及與印度信實集團合作開發項目。同時,不少房企將馬來西亞作為海外擴張的第一站,包括碧桂園和富力等房企,甚至非洲市場也成為房企新的目的地。
上榜理由:海外擴張,目前仍以一些知名房企為主,這與其資金實力、國際化視野、專業化團隊等要素齊備有很大的關係。海外擴張有幾大驅動力:首先,國內的房地產調控收緊帶來了經營的高成本與高風險;其次,在限購、限貸、房產稅等調控政策下,房企拿地與銷售存在不確定性;再次,國內融資環境收緊,也逼迫房企主動去海外尋金。

房企掐架搶地

地王強勢歸來
事件:5月,土地市場率先拉開了反彈的序幕,尤其是第三季度,有關“地王”報導開始密集出現,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經營性用地高溢價成交現象頻頻出現,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也快速增長。進入9月,全國土地市場“地王”現象愈演愈烈:9月2日天津宅地單價“地王”出現,兩天之後北京農展館“地王”即以創紀錄的7.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出現,緊接著,9月5日上海就誕生了總價高達217.7億元的新“地王”……
上榜理由:全國多地“地王”的產生,放大了對市場預期的負面影響,也進一步推高了房價的上漲預期。9月末國土部要求,供需緊張的一線城市要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平抑地價,務必做到年內不再出“地王”。雖然此後北京等地的部分“地王”被叫停,政策效應有所顯現,但由於一二線城市仍有優質地塊推出,土地市場競爭激烈化程度不減。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立

??將有時間表
事件:11月2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重要內容。會議強調,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減少辦證環節,減輕民眾負擔。“不動產登記”又稱為不動產物權登記,是權利人申請國家職能部門將有關申請人的不動產物權的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
日前,國土資源部還透露將研究起草《不動產登記條例》《不動產登記辦法》等規章制度,整合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做好國家層面有關不動產登記銜接工作。
上榜理由:雖然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代表了“改革派”的態度,但是,在既得利益群體面前,“博弈”的阻力不小。由此可見,改革家們需要儒家“大智慧”,來平衡各方利益,既要防止社會不公,又要杜絕惡意炒作和侵占社會資源等負面現象發生。

以房養老

夢想怎樣照進現實?
事件:以房養老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被視為完善養老保障機制的一項重要補充。
12月5日,國務院對外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和情況。會上透露,作為金融養老、以房養老的方式之一,我國將逐步試點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具體政策會在2014年第一季度由保監會牽頭出台。
上榜理由:“以房養老”在國外很時髦、很流行,在中國卻難以執行。中國式祖傳下來的衣缽觀念認為,父輩辛辛苦苦積攢錢買下來的房產理所當然是要留給子孫後代的。相關專家認為,這種養老方式作為中國養老福利事業的一種輔助和補充,那是可以嘗試的,但絕不是唯一的養老選擇,操作空間比較狹小。

國五條黯然落地

房價依然難抑
事件:2月20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並確定了五項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措施(稱為“國五條”)。3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作為“國五條”的細則正式發布。該細則部分條款之嚴厲超出市場此前預期,特別是對二手房交易徵收20%的個稅的規定引發市場強烈反響和爭議。然而“新國五條”頒布整整一個月後,才有近20個省市出台了地方版細則。除了北京和上海,“20%個稅”政策,在地方“國五條”細則上並沒有明顯體現。
上榜理由:“國五條”出台之後,確實暫時使房價平靜下來。此政策中央是調控主體,地方是調控環節的執行主體,但由於兩級政府在調控中的不同政策訴求,出現了地方城市弱化調控力度,20%差額徵稅政策、信貸政策等多項重點政策多地並未真正落實。由於細則打折縮水,2013年房價依舊高漲,國五條大棒高舉輕落,值得反思。

住房信息聯網

革命尚未成功
事件:3月5日,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公開表示,重點城市的聯網已經實現,今年還將繼續擴大聯網城市,要在6月底完成50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工作。個人房產信息全國聯網建設一直在呼籲,然而國內的個人房產信息聯網建設一直比較緩慢。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上來說,全國聯網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問題,至少可以說,技術不是障礙。但是現在承諾的時間大限已過,住建部的網站還是靜悄悄,沒有絲毫動靜。
上榜理由:雖然革命尚未成功,但這個訊息還是讓樓市的同志們激動了一番。房地產登記信息全國聯網意味著樓市調控向精準化方向轉變,或將取代“限購令”成為樓市調控主打政策,並會為徵收房產稅奠定基礎,甚至有利於反腐倡廉工作。然而6月底全國僅有18個城市宣布其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與住建部聯網。是誰在阻撓這項政策的出台?

自住型商品房

面向“夾心層”加大供給
事件:10月23日,北京市公布《關於加快中低價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設的意見》,明確將加快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設,今明兩年將推出7萬套自住型商品房,銷售均價比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低30%左右。從購買“自住型商品房”的準入條件來看,兩類人可以成為購買對象:一類是名下無房或僅有一套住房的北京戶籍家庭;另一類是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保或個稅,持有有效暫住證、且無房的非北京戶籍家庭。
上榜理由:“自住型商品房”則與商品房一樣,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其利潤高低,政府沒有設限。只是多了一條5年上市轉賣30%收益上繳國庫的約定。儘管非議頗多,北京此舉仍是治理“高房價”的一把殺手鐧,對剛畢業進入北京的工作5年以上的年輕人來說是好事。這項舉措本質是在供應市場,面向“夾心層”加大“平價房”供應量。

出狠招治理小產權房

“轉正”夢斷
事件:11月22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關於堅決遏制違法建設、銷售小產權房的緊急通知》,要求全面、正確地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措施,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在建、在售小產權房行為。11月24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召開視頻會議,就堅決遏制違法建設、銷售小產權房問題作出部署。
上榜理由:近年來,關部門多次重申不得違法開發小產權房、不得購買小產權房,但全國各地小產權房在建在售勢頭依然不減。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該政策表述曾被視作小產權房的救命稻草。然而兩部委此次針對小產權房的表態,使小產權房未來轉正的希望破滅。

房企土地增值稅惹爭議

事件:11月24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萬科、富力、SOHO中國等45家房企8年欠交土地增值稅超3.8萬億元。該報導涉及房企數量多、金額大,在業內激起議論,諸多房企紛紛否認“拖逃漏”等行為。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其實是對稅收政策和征管方式存在誤解和誤讀。央視報導提及的爆料人北京執業律師李勁松此前曾對房企欠繳土地增值稅進行過披露,此次更是對任志強的回應進行逐條反駁,並希望房企提出確切證據。
上榜理由:“3.8萬億元房企應繳未繳”的推測與判斷,嚴重誤導社會輿論,但不容迴避的事實是,在實務操作中,各地稅務部門並沒嚴格按稅法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進行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房企謀求暴利的公眾形象下,社會自然希望包括土地增值稅在內的納稅情況能公開透明化。雖然央視擺烏龍,但是其報導的價值在於,能進一步觸發社會對房企及稅費制度中的各類問題進行重新審視。

中央城鎮化會議召開

房地產市場供應規模將增加
事件:12月12—13日,引人矚目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此次會議分析城鎮化發展形勢,明確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會議提出推進城鎮化的六大主要任務:一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三是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四是最佳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五是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六是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會議中提出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重點發展城市群,以盤活存量為主,適當提高城市的住宅用地比例和容積率水平。
上榜理由: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住房作為基礎性、配套性的作用,是重要的民生定位不會改變,促進外來務工人員的市民化和解決其住房問題成為關鍵。從此次中央城鎮化會議來看,對建制鎮、小城市以及中等城市落戶限制的放開,意味著未來中小城市的人口將會有顯著增長,相伴隨的會引致房地產市場有較大的發展。會議提出的重點發展城市群,適當提高城市住宅用地比例,意味著各城市,特別是特大和大城市,將會出現中心城區“退二進三”的城市更新,未來房地產市場供應規模將會增加,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也將大幅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