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2年,我市以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為動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富民強市、晉位爭先”的總體要求,著力擴需求、創優勢、破瓶頸、惠民生,同心協力,迎難而上,奮發進取,紮實工作,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全市生產總值1593億元,同比增長7.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6億元、支出20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和1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0億元,同比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0億元,同比增長2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億元,同比增長1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2元,同比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8618元,同比增長13.6%。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抓幫扶,促增長,科學有效應對危機。針對不同階段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和特點,圍繞保企業、擴內需、拓市場等關鍵環節,及時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有效扭轉了經濟下行態勢。積極幫扶企業。先後出台促進困難行業轉型解困等8個專題工作方案,建立百名縣級幹部分包聯繫百戶重點企業制度,成立鋼鐵、焦化、裝備製造等8個幫扶重點行業、88個幫扶重點企業工作組,積極開展產銷對接、銀企對接活動,幫扶困難企業開拓市場、籌措資金、減壓降負、共渡難關。著力擴大投資。成立24個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謀劃實施“八個方面十大工程”和“8415”推進工程。安化PET、國藥集團安陽醫藥物流中心、河南東泰醫藥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林州重機煤機、凱瑞數碼雙面單層可錄光碟、滙豐管業無縫鋼管等項目全面竣工。大通微電子新產品下線。滑縣盈德氣體、內黃高檔陶瓷、湯陰陽光油脂植物蛋白及食用油等項目加快建設。167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8.7億元,為年度目標的124%。努力促進消費。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改建農家店3155家。“放心早餐”工程繼續鞏固。強化價格監測調控,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保障要素供應。著力破解融資難題,激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全年實際新增貸款82.96億元,同比增長14%。加強煤電油氣運調節,強化土地、人才、勞動力保障供應,較好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和正常生產生活需要。
(二)抓調整,促轉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一手抓增長,一手促轉型,經濟發展質量和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全市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92.4億元。裝備製造、食品醫藥等行業集群化發展態勢加快。安陽縣、湯陰縣等產業集聚區規劃調整獲批。內黃縣被授予中原陶瓷產業基地稱號。安陽新區、中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成立。林州紅旗渠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最佳化產業產品結構。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升級行動計畫”和“新興產業倍增行動計畫”,109個工業振興工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251億元。安鋼4800立方米高爐、安化乙二醇、新普鋼鐵棒材升級等56個高新項目竣工。豫北金鉛、岷山有色等技改工程完成。遠大集團可建項目落戶安陽。與中建材、日本松下能源社簽訂合作協定。我市被列入國家中部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市。積極推進光伏套用示範工程,建設光伏發電項目11個。全市13家企業入圍省“百強”、“百高”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安陽國際航空運動旅遊節、2012中國·安陽殷商文化旅遊節。積極實施十大文化旅遊工程,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等項目加快推進。我市被批准為國家通用航空產業園區試點。市會展中心、安陽迎賓館建成投用。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市商務中心區獲批,3個特色商業區規劃通過省專家評審。安陽路港國際物流園、海爾虛實網服務園等成功簽約。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新增2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企業入選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骨幹企業,2家企業成為省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0.77億元,同比增長19%。創建中國馳名商標3個,實現零突破。鑫盛工具機精密數控車床、安陽鍛壓數控錘等13個項目入選國家火炬計畫。節能減排成效顯著,預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圓滿完成,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三)抓引領,促協調,構建現代城鎮體系。突出新型城鎮化引領,努力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堅持中心城市帶動,加快組團發展,水冶鎮、湯陰縣城、內黃縣城被列入省第一批城市組團名單。安陽新區路網、學校、醫院、水系景觀等配套工程加快推進。安湯新城總體規劃和路網規劃已經完成。中華路北段建成投用,解放大道全線拓寬和一中路口、三角湖路口等改造完成。文峰中路商業街、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出入口等道路亮化到位。舊城和“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我市被評為全省精細化管理優秀城市。著力構建現代交通體系。林長高速公路、石武高鐵等建成通車。107國道升級改造、晉豫魯鐵路通道進展順利。豫東北機場選址確定。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檔案,投入資金133.5億元,基本建成新型農村社區16個。17個鄉鎮入圍全省百強鄉鎮,水冶鎮連續8年保持綜合實力第一名。
(四)抓基礎,促增收,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糧食總產349.6萬噸,同比增長3.4%,連續10年增產。滑縣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十連冠”稱號。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新增溫棚設施高效農業4.1萬畝、立體高效農業5.3萬畝。新建擴建高效農業園區47個、規模以上龍頭企業30家、大中型規模養殖場210個。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92家。全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34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5條河流治理工程完成。內黃縣、滑縣引黃灌區平原水庫開工建設。南水北調安陽配套工程全面啟動。安陽河於曹閘主體完工。連續19年奪得省“紅旗渠精神杯”。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建大中型沼氣池64座,新增沼氣用戶1.5萬戶。解決了44.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改建農村公路246公里。完成5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實現5.45萬農村人口脫貧。紮實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全年營造林14.4萬畝,“兩嶺”和五大森林公園造林開發1.5萬畝。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建工作紮實推進。湯河濕地公園批准為國家濕地公園。
(五)抓開放,促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活力。把開放改革作為應對危機、促進轉型、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持續集聚發展正能量。強力推進開放招商。組織開展了百名粵商話安陽、天津濱海新區洽談會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動。組織44支小分隊,分赴上海、天津、崑山等地開展駐地招商。鳳竹高端紡織基地、深圳華強產業園、北京貫辰通用航空基地等落地開工。中國五礦安陽產業園、柏莊義烏中原紡織服裝城、國際汽博產業園、精密鑄造產業園、豫科龍盛空冷設備工業園等成功簽約。全年引進省外資金374.6億元,同比增長23.9%;實際利用外資3.1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壯大,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60%。水泥、煤焦化等企業戰略重組取得積極進展。6家企業被確定為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我市被評為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科技、教育、醫藥衛生、事業單位等改革順利推進。
(六)抓民生,促和諧,營造良好社會發展環境。在經濟困難的形勢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財政用於“十項民生工程”支出63.2億元,46件實事基本完成。全力做好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8.3萬人,再就業3.2萬人,其中,困難群體再就業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8萬人。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和優撫對象補助水平逐步提高。新農合參合率連續三年穩定在99%以上。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28萬套,竣工1.12萬套。全面發展社會事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城鄉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74所,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實現新突破。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免費開放。新建1117個農家書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層全覆蓋。成功舉辦第二屆全民健身大會。人事人才工作進一步加強。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食品藥品監管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穩妥推進非法集資案件處置,信訪態勢保持平穩。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老區建設不斷加強。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和老齡、紅十字、殘疾人、關心下一代工作健康發展。統計、審計、史志、檔案、氣象、地震、郵政、發展研究、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
剛剛過去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一年來,我們在困難中經受了考驗,在實幹中凝聚了力量,在發展中積累了經驗,對加快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一是必須堅持產業轉型發展方向。更加注重經濟轉型,引導產業向優勢集聚,產品向高端發展。二是必須堅持新型城鎮化引領。通過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城市新區、城市組團的規劃建設,增強擴大內需的持久動力,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引擎。三是必須堅持開放招商根本途徑。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我市集聚,實現借力發展。四是必須堅持執政為民根本目的。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五是必須堅持務實重乾作風保障。統一思想認識,突出實幹實效,強化務實發展,努力營造團結協作、克難攻堅、競相發展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
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取得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和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幹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由於我市鋼鐵、化工等支柱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加之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疊加凸顯,去年年初確定的全市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三項指標,經市人大第28次常委會調整後才基本完成。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終端產品少、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偏低、綜合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在危機中愈加凸顯,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二是城鎮化水平較低,老城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夠完善,城鄉統籌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三是市本級財源建設不足,部分領域改革改制不到位,一些項目推進力度不夠。四是公共服務水平仍然較低,一些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等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特別是非法集資對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影響仍然較大。五是一些幹部的知識結構、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個別部門和單位,辦事拖拉,效率不高,為企業、為基層服務的意識不強,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2013年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我市面臨的外部環境更為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我國經濟已進入實質轉型期和個位數增長階段,需求不足短期內難以改觀,國內產能過剩矛盾短期內難以明顯緩解,特別是受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鋼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嚴重不足。區域競爭更加激烈,在爭取資金、政策、項目、人才等方面,各地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稍有懈怠就會陷於被動。同時也要看到,我市發展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外產業加速向我國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態勢沒有改變,我市仍處於開放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的“黃金期”。中央“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沒有改變,《中原經濟區規劃》正式頒布,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和政策環境。我市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趨勢沒有改變,競爭優勢不斷增強,發展後勁持續積蓄,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氣勢更加高漲,為我市經濟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綜合來看,儘管形勢嚴峻,但有利條件多於不利因素,機遇大於挑戰。我市已進入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期,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和問題,始終保持清醒憂患,做好應對更大困難和挑戰的準備,更要看到機遇和優勢,在應對挑戰、化解風險、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中堅定信心,因勢利導,科學決策,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機遇,按照“富民強市、晉位爭先”的總體要求,圍繞“經濟轉型、方式轉變”這一主線,實施“四大戰略”,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重點,穩中求進,持續提升,開拓創新,紮實開局,保持“三勢”,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原經濟區區域性中心強市建設的新步伐。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進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9%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必須堅持“總要求”,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富民強市、晉位爭先。必須轉變“立足點”,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切實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必須突出“四著力”,著力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培育發展新活力,以創新驅動和新型城鎮化引領培育發展新動力,以載體完善提升和最佳化結構升級培育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以強化基礎支撐和最佳化發展環境培育發展新優勢。必須抓好“三重點”,擴大對外開放、承接產業轉移,“一舉求多效”,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一發動全身”,最佳化軟硬環境、壯大發展基礎,“一優帶百通”,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必須推進“四轉型”,由老工業基地向新型工業城市、由文化旅遊資源大市向文化旅遊名城、由區域性交通樞紐向區域性交通物流商貿中心、由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向新型農業現代示範區轉型。必須加快“五轉變”,在經濟結構、發展動力、工業結構、企業戰略、產品結構上實現轉變。
三、2013年工作安排
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快轉型、完善提升,不斷研究制定應對困難更直接、更有力、更見效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年,要著重抓好九項工作:
(一)著力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不斷推進老工業基地向新型工業城市轉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集聚集群發展,不斷提高終端、高端和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加快轉型升級,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快傳統產業結構轉型。對傳統產業進行調整和改造,延伸產業鏈條,引進高新技術,提高競爭力。鋼鐵業方面,支持以安鋼集團和沙鋼永興為龍頭,加快發展鋼材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全省精品鋼生產基地。煤化工業方面,以河南煤化集團安化公司和銅冶四大焦化企業為依託,拉長煤化工產業鏈條。裝備製造業方面,打造煤礦大型成套裝備、數控工具機、數控鍛壓設備、動力與輕化工裝備等4條優勢產業鏈,引導產品向高端裝備製造和精密加工方向轉移。食品醫藥業方面,大力推動健豐、旺旺、永達、益海嘉里、科倫、東泰、九州等優勢企業快速擴張,培育國家知名品牌。紡織業方面,發揮安陽針織內衣產業優勢,建設紡織製造、加工、商貿集聚區,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培育。重點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高成長性、戰略性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大力發展手機、電腦、軟體、光碟、動力電池和物聯網服務等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配套能力。新能源產業方面,推動光伏示範套用,向光伏裝備製造、光伏建築、光伏併網電站等產業延伸。加快產品結構轉型。推進產品結構最佳化,著力解決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使中間產品向終端產品、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擴展延伸。推動冶金、煤焦化、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向精深加工轉變,不斷提高工業產品技術含量。開工建設永通球墨鑄鐵管鑄造工業園、豫科龍盛空冷設備工業園等項目。完成利源集團年產30萬噸煤焦油加氫項目主要設備安裝,確保盈德氣體合成氣、飛翔電梯等項目竣工。加快企業結構轉型。加強銀企對接,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繼續組織開展產銷對接、產用對接活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支持企業抱團取暖,建立產用聯盟,通過實施戰略重組做到“大而強”或者“小而精”、“小而專”,提升企業競爭力。加快產業發展載體建設。繼續深化推進“四集一轉”,統籌主導產業布局,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區綜合帶動效應,力爭全年完成投資6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280億元。新增標準化廠房90萬平方米。
(二)著力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不斷拓展發展空間。按照“1+4+2”城市組團式發展的總體布局,推進老城區、城市新區、新型農村社區聯動協調,探索走好具有安陽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增強新區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南擴東進”,加快安湯新城“兩縱五橫”路網、羑河綜合治理及生態廊道建設,大力發展金融、商貿、高科技產業,促進產城融合。加快安東新城精密鑄造、電子信息、物流等產業發展,形成沿京廣高鐵線布局的產業帶。加強綠化水系等生態景觀及人文景觀建設,儘快促使安陽新區成規模、出形象、聚人氣。積極推進洹北新區、新西區的規劃建設。提升老城區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推進舊城和“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加強城市管理,繼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老城區服務功能和形象。完善城鎮公共運輸、生態環保、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和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文明、健康、和諧、有序、宜居”環境。推進城市組團發展。強化組團間內在聯繫和功能互補,促進交通銜接、產業連結、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增強整體效應。加快中心城區與組團間快速通道建設,引導產業在中心城區與組團之間合理布局,實現分工協作、相互促進。增強城鎮產業支撐能力,推動以產興城,更好地解決進城農民就業問題,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支持內黃縣新型陶瓷、湯陰縣食品醫藥、水冶鋼鐵、柏莊針織服裝等產業快速發展。支持林州市、滑縣發展成為功能配套的中等城市。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完成省道219線改造。開工建設西北繞城高速公路、省道301線升國道一級路改建工程、新鄭機場安陽空港新城等項目。積極推進林桐高速公路、鶴輝高速公路林州段、安邯安鶴快速通道、晉豫魯鐵路和豫東北機場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加快中心城區、縣城、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按照“政策引領、規劃先行、突出主體、保障權益、規範有序、拓展創新、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原則,完善規劃、最佳化布局、積極穩妥、盡力而為,促進新型農村社區持續健康發展。
(三)著力做好“三農”工作,不斷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投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集合政策,整合資金,集中投入,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新建高標準糧田60萬畝,力爭糧食總產達到70億斤。抓好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大中型灌區技改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現代水利示範方建設。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培育面品、瓜菜菌、油脂等十大農業產業化集群,新建擴建農業龍頭企業20家,規範提升40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提升六大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水平,規劃建設集成區10個。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萬畝,溫棚設施和立體高效農業9萬畝。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200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解決2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1.3萬人,貧困人口脫貧5.58萬人。新增沼氣用戶1.5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50座,努力創建全國沼氣示範市。
(四)著力深化開放招商和改革創新,不斷培育競爭新優勢。繼續把對外開放作為應對複雜局面和破解各種制約的綜合性戰略舉措,注重龍頭基地型、技術創新型、服務中心型項目引進和簽約項目落實。強化專業化集群式招商。制訂專項行動方案,市縣聯動,重點在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汽車及零配件、裝備製造、新型建材、紡織等產業開展集群招商。辦好第八屆豫商大會,積極參加第八屆中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央企深度戰略合作,引進一批航空航材、高端製造、新興服務業龍頭企業,吸引中小企業配套跟進,形成雁陣效應。重點抓好與中航工業、國藥集團、中建材、友嘉、海爾、萬達、美的等企業合作項目的推進,積極引進直升機4S店、航空創意文化產業園區、航空港等項目。拓寬開放領域。推進工業領域開放的同時,加快服務業和社會事業領域的開放。引導外來資本和央企更多投向高成長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精深加工和現代農業,力爭在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領域實現新突破。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紮實做好國企改革掃尾攻堅工作。加強文化體制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深化醫藥衛生、農村、財稅、事業單位等改革。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鼓勵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新人才政策機制,引進發展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完善土地保障機制,優先支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產業集聚區、城市新區建設。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積極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新增省市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台20個以上。充分發揮信息化的綜合提升帶動作用,加強信息化與“三化”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無線城市、智慧安陽、數字安陽。
(五)著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夯實發展後勁。堅持項目建設不動搖,進一步整合資源,聚力推進,努力在項目規模和質量上實現新突破。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重點推進40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完成投資500億元。抓好安鋼高強度機械用鋼、龍騰特鋼高強度高性能棒線材、安化集團聚酯新材料等100個工業升級項目。加快實施安彩高科高端玻璃產業基地、大通無線通信產業園、三豐銅業高強高導電子引線框架材料等47個產業創新發展項目。抓好悠樂生活廣場、五洲廣場、歐凱龍家居廣場等5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加快實施宇天化工煤焦油加氫、金鐘新能源動力電池等80個工期短、水平高、投產快的項目。積極擴大投資。圍繞國家資金投向和《中原經濟區規劃》支持重點,實施一批符合產業政策、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爭取省、市重點項目達到200個。積極引導和啟動民間資本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最佳化項目建設環境。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周例會、市級領導分包、聯審聯批聯辦等制度,健全項目考核獎懲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全市重點項目觀摩點評活動。力爭新開工項目、竣工項目和年度投資目標100%完成。
(六)著力繁榮第三產業,不斷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大力實施文化旅遊發展戰略,積極承接轉移、促進集聚、打造品牌,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培育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文化創意、影視製作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華強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周易文化產業園、紅旗渠紀念館、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曹操高陵保護開發利用和大運河安陽段申遺工作。積極推動三楊莊漢代遺址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國際旅遊城。重點打造中華第一都、太行大峽谷、漢字發源地、天河紅旗渠等旅遊品牌。積極推進十大文化旅遊工程和“八個園”、“八個一”建設。組織好第五屆中國·安陽國際航空運動旅遊節、2013中國·安陽殷商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加快發展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產業。力爭全年接待遊客增長9%以上,旅遊收入增長9%以上。發展壯大服務業。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規劃建設。開工建設中原(安陽)文化產業園、五洲工業博覽城,紮實推進安陽物流港、眾品冷鏈物流加工配送基地等規劃建設。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推動商貿、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擴展規模。繼續加大建築業扶持力度,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七)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推進“美麗安陽”建設。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讓安陽天藍、水淨、地綠,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生態體系建設。推進林業“266”工程,營造林15.7萬畝,新建提升都市林業觀光園20個。加快生態廊道網路、農田防護林、城鎮綠化建設,抓好京港澳高速安陽段綠化改造提升。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嚴格環保準入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加快燃煤電廠和水泥、鋼鐵企業脫硫脫硝等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安陽河、洪河、茶店河、羑河等綜合治理,加強污水處理廠配套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深化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加大市區揚塵、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力度。積極開展連片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資源能源節約。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實施一批節能重點工程,推廣節水灌溉和節水工藝技術、設備,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進安西循環經濟區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和諧安陽建設水平。認真辦好“十項民生工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下更大功夫,讓安陽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實現再就業3萬人,其中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8萬人。穩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強化物價管理,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積極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繼續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優撫對象和困難民眾補助水平。規範完善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完善減災救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大力發展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5101套。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最佳化農村中國小布局,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大教育投入,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學。紮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著力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標準化水平,加快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繼續實施老年體育“長青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做好處置非法集資和信訪工作。加強應急管理,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推進平安安陽建設,持續開展“掃黃打非”,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九)著力轉變職能,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工作方法、“四個明白”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兩轉兩提”,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水平。提高行政效能。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深化政務公開,為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堅持關鍵在做,最佳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機制,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獎懲,確保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強政府績效管理,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修訂完善政府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引導轉型升級。改進工作作風。完善幹部直接聯繫民眾制度,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堅持求真務實,勇於擔當,重諾守信。改進調研方式,輕車簡從、簡化接待,多到情況複雜、意見較多、矛盾困難集中的地方,幫助解決問題。改進文風會風,減少檢查評比,強化行政問責,真正把精力用到謀發展、抓落實上。嚴格依法行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行為。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強化行政複議能力建設,暢通行政複議渠道。加強公務員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堅持從嚴治政。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懲防體系,加強監察、審計監督,規範權力運行,堅決懲處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控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深入創建學習型機關,開展公務員培訓輪訓,加強對城鎮化、信息化、現代金融、現代物流、航空經濟、社會管理等領域知識的學習,推進觀念創新、工作創新、管理創新。加強和改進公務員管理,完善錄用聘用、交流輪崗、競爭上崗等制度,健全創先爭優長效機制,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
時代賦予重任,奮鬥鑄就輝煌。再大的困難和挑戰也阻擋不了我們共創美好明天的堅定步伐。我們堅信,2013年必定是安陽人民滿懷豪情、奮發圖強、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一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萬眾一心、振奮精神、紮實工作,為安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為建設中原經濟區區域性中心強市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