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開原市政府工作報告

預計到2008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5億元,增長50%。 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形勢喜人。 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投入資金12億元,全面完成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10項重點工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一年來,我們在鐵嶺市委、市政府和開原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與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紮實苦幹,奮力實現“保十、升位”目標,全面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譜寫了開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篇章。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縣(市)排名實現了位次前移,各項重點工作在更高起點上實現了更高水平的跨越;工業區建設、項目招商、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現代商貿物流發展、構建和諧開原等方面進入了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一流行列,成為全省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一面旗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實現了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工業集中向產業集聚、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跨越,駛入了高速度、高質量、高水平運行的軌道。中等城市建設邁上了新台階,榮獲了全國企業創業環境最佳城市殊榮,普九“提高水平”工作高分通過省政府驗收,跨入了省級衛生城市行列,連續奪得省“綠葉杯”,取得了決戰之年的決定性勝利。
預計到2008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5億元,增長50%。地區財政收入實現108328萬元,增長54.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0275萬元,增長6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10億元,增長7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億元,增長25.2%。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80億元,增長90.5%。財政總支出20億元,增長37%。實際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增長42.9%。出口創匯實現3000萬美元,增長3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810元,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25元,增長23.4%。根據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和省統計局的情況反饋,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均能實現在全省“保十、升位”的目標,是開原發展史上最輝煌的一年。
項目招商成效顯著,牽動作用不斷增強。強化項目招商中心地位,突出領導招商,抽調鄉鎮街和部門主要領導專業招商,深入實施市級領導幹部抓大項目“四個一”工程,實現了全市工作向項目招商的重大戰略轉移,項目招商取得顯著成效。引進的大項目多、開工建設項目多、投產達效項目多,項目質量高、牽動作用強。共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165個,全部開工建設,到位資金75.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1個,5億元以上項目12個。太陽能光伏等高科技項目,三洋重工、遠宇壓縮機、奧瑞金制罐等著名企業和知名品牌項目,五金建材產業園、塑膠模具產業園等以工業地產方式建設的產業集群項目,相繼落戶並開工建設。遠大科技、鴻浩食品、起重機有限公司等21個超億元大項目先後投產達效。全市新投產達效項目52個,實現增加值28.5億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35.6%,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3個百分點,項目招商創造了開原歷史的最好水平。
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多渠道投入資金7.25億元,完善了園區路網、給排水、供熱、供電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了工業區功能。加快專業產業園建設,狠抓產業集群發展,全市工業基本形成了以起重機製造為主導的裝備製造與機械加工產業群、以肉製品和蔬菜加工為主導的食品和農產品加工產業群、以精細化工生產為主導的化工產業群等優勢產業群體,初步形成了以五金建材產業園、塑膠模具產業園為基地的新興產業群體,進入了產業集群發展的新階段。園區經濟快速發展,投產企業達到173戶,實現工業增加值50億元,增長33.3%,占全市規模工業的62.5%,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加強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和環境污染治理,建設了城市污水處理廠,關停了7家污染企業,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比去年削減了18.4%和26.7%,有效解決了清遼河污染問題。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投入資金45億元,完成技術改造項目50項,中瑞化工新上甲酸生產線項目、遠大科技新增乾燥機系列項目、起重機有限公司開發新型起重機項目等10大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先後投產。骨幹企業實現做大做強,規模企業發展到321戶,增加54戶,40戶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4戶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2%,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56%,對就業的貢獻率達到65%,新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商貿物流快速發展,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突出商貿物流建設,汽配城、農資綜合市場、萬源物流中心、煤炭市場建成投入使用。搞好新建市場招商運營,五金城、建材城商戶入駐率分別達到95%和90%以上,吸納就業1萬人,實現營業額4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市場承載力、牽動力、輻射力進一步增強,形成了區域性商貿物流服務中心。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發展農家連鎖店30家,全市達到176家;積極構建“新網工程”,新發展農資龍頭企業4戶;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新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16家,全市達到152家,健全了農村商品流通網路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了信息中介、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了連鎖經營、倉儲超市、計時服務等新型服務業態,拓展了服務領域。緊緊抓住《馬大帥》、《鄉村愛情》等電視劇在開原拍攝,並在全國熱播的契機,打造了以松山鄉康屯村為中心的農村題材影視基地,成為旅遊新景點,帶動了全市旅遊業發展。不斷提升服務業的檔次和水平,全力做好各類接待服務工作,共接待國家和省級會議、視察、調研20次,省內外各級考察、學習團組238個,不僅有力促進了全市服務業的發展,而且充分展示了開原的良好形象和巨大變化,受到了領導和來賓的高度讚揚。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形象品位全面提升。投入城市建設資金55億元,全面推進了城市建設提檔升級。古城景觀路建設勝利竣工,330噸七彩玉石王成功運抵古城。啟動了開清之間新區建設,世紀經典等一批高標準建築相繼開工。新建了客運大廈,開發建設高層住宅7處。全市開發建設總面積235萬平方米,完成舊城改造30.7萬平方米。高標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解放東路等35條道路建設,改造小街小巷及人行步道3.7萬平方米,全部實現了硬覆蓋。高品位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和暢通工程,植樹9.7萬株,新增綠地46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0%。粉刷裝飾樓體166棟,美化了市容。新安裝路燈1576盞,亮化樓體164棟,實現了小街小巷、居住小區亮化的全覆蓋。城市全天保潔從三街三路延伸到62條主次支幹路,進一步淨化了城市環境。城市公交增線加車,公交線路達到27條,運營車輛130台。新上6處國際標準信號燈,實行主要街路交通嚴管,打造了暢通開原。堅持依法治理和文明教育並重,推進了城市管理規範化。
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形勢喜人。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糧食總產量達到11.6億斤,在連續8年豐收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最高水平。認真實施糧食存儲安全保障工程,新建農戶標準化糧倉1700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完成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7.5萬畝,標準良田建設4萬畝,農建骨幹工程49項,連續12年奪得省“大禹杯”。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新開發保護地蔬菜3.3萬畝,總面積達到12.6萬畝;完成榛林開發墾復4萬畝,總面積達到19.6萬畝;新建標準化畜牧小區41個,全市畜牧養殖小區達到162個。加大農機推廣力度,全市新增農機總動力1.75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6.1%。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成了3個鐵嶺市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上投資額5千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5個,全市年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發展到5戶。規範農資經營,實現了農業投入品集中管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初步形成了市、鄉、市場三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抓好動物重大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畜禽免疫率達到100%,連續21年實現無重大森林火災目標。嚴格執行國家耕地保護政策,在保障建設用地的同時,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力度,全市新增耕地面積212.8公頃,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慶雲鎮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了西部平原“五鄉兩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東部山區“九鄉四線”新農村建設景觀帶,湧現出了興隆台村、河東村、柳河堡村、沙河堡村、小九社村等一大批高標準典型村。投入扶貧開發資金713萬元,13個村實現了整體脫貧。完成了高速鐵路征地動遷工作。拓寬改造縣級以上公路34.3公里,新修村通油路61公里,提前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加強小城鎮建設,9箇中心鎮全部完成了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加快鎮區改造,集中建設農民住宅樓11棟4.2萬平方米,提高了城鎮建設水平。
財政實力迅速壯大,融資水平明顯提高。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骨幹稅源的培植,突出抓好重點稅種的征管,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加大支持經濟發展力度,全年財政投入工業區建設、技術改造資金3.13億元,投入農業開發和農業專項資金1.7億元,保證了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投入資金6.5億元,確保了全市公教人員、離退休幹部工資和政策補貼、津貼的及時足額發放;投入資金3.8億元,確保了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落實教育、衛生、體育等專項資金7310萬元,確保了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投入安全、維穩、政法專項資金5127萬元,維護了安全穩定,實現了“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目標。全力做好向上爭取資金工作,全年共爭取資金4.2億元。積極開展“銀政一對一合作”,搭建了財政資產經營公司和財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兩大融資平台,增強了政府融資能力,全年共融資5億元,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堅強後盾。
社會事業持續進步,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圍繞構建和諧社區、和諧新村,認真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鄉共建躍上新水平。央視《中華民族》、《走遍中國》等欄目組為我市拍攝了電視專題片,在更高層次上展示了開原風采。加速推進科技進步,通過省級科技立項2項,獲得專利1項。大力實施“教育年”十大工程,新建了職教中心實訓樓和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完成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1.9萬平方米。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新建了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有線電視數位化改造正式啟動,高標準完成了體育場萬米塑膠跑道鋪設和體育館改造工程,成功舉辦了全國武式太極拳高峰論壇暨東北三省太極拳錦標賽。努力提高衛生計生事業發展水平,新建了中心醫院綜合門診樓、中醫院專科病房樓、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00家標準化、規範化村級衛生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全部實現計算機網路化管理。擴建了市計生技術服務中心,新建了5家鄉鎮計生服務站。認真開展普惠制培訓和實施“陽光工程”,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66592人次,新安排實名制就業18647人,實現轉移就業19350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8.5萬人。全面實施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強力開展保險擴面專項行動,“五險”參保人員達到16.7萬人。加強低保動態管理,提高保障標準,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健全社會救助機制,多渠道投入救助救濟資金1146萬元。新建廉租房6000平方米,為農村低保戶和貧困單身母親建房285戶。全力為民辦好21件實事,切實讓廣大民眾從發展中得到了實惠。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堅持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42件,政協提案106件,滿意率達到96%。我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市),新建了56個農村社區;城市社區建設得到加強,順利完成了第七屆城市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了各項應急預案,組織開展了多次應急演練,提高了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公共服務中心功能,部門進廳率達到100%。積極推行全程代辦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服務效率。加快推進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全市有3個鄉鎮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做好政務公開工作,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斷增強。正式啟動了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並成為鐵嶺市先行試點單位。徵兵工作被瀋陽軍區評為先進單位。加強監察審計,推進源頭防範制度化,強化作風效能建設,實現了勤政廉政。加大“五五”普法工作力度,加速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公安機關圓滿完成了奧運安保的重大任務,在鐵嶺市奧運反恐演練比武中勇奪冠軍,三基建設、打擊刑事犯罪績效綜合考評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全市刑事、治安案件明顯減少。狠抓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堅持不懈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大隱患治理力度,確保了安全生產。規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保證了民眾飲食用藥安全。認真受理市民投訴,全年共接辦市長熱線電話和市長信箱投訴162件。通過深入開展信訪“百日攻堅”、“三大戰役”和“市委書記大接訪”活動,集中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信訪案件。新建了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方便了民眾訴求,保持了社會穩定。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老齡委、關工委、殘聯開展工作,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台灣事務等社會事務管理,認真做好人事、編制、物價、地震、檔案、人防、市志編纂等工作,積極為經濟發展服務,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08年我們齊心協力,克難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鐵嶺市委、市政府和開原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監督與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級幹部和廣大民眾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結果,是所有駐開部隊和駐開單位鼎力相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各族人民,向廣大域外客商,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眾團體,向駐開部隊全體指戰員和武警官兵,向駐開中省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開原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受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全市經濟發展也將面臨嚴峻挑戰,但中央出台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實施的突破遼西北戰略,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六屆八次全會提出的奮鬥目標,堅定信心,主動應對,搶抓機遇,迎難而上,以更加務實和有效的措施,確保完成明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2009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確保我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建成40萬城市人口以上較高水平中等城市的關鍵之年、決戰之年。做好2009年的各項工作,對於保持開原強勁的發展勢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重大決策和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的各項部署,緊緊圍繞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省前5強、全國前150名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五大戰略”,突出大項目招商和產業集群招商,加快工業區建設、城市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加速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2010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建成40萬城市人口以上、較高水平的中等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40億元,增長50.3%。地區財政收入實現15.3億元,增長4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0億元,增長4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00億元,增長81.8%。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120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億元,增長2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5630元,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190元,增長20%,提前一年實現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到“十一五”期末翻兩番的奮鬥目標。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平安市。
圍繞200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以招商引資為中心,力促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
突出項目招商重點。深入開展“項目年”活動,瞄準國際、國內和民營500強,突出選擇對經濟成長牽動力大、對財政貢獻率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大項目,重點引進著名企業和知名品牌項目、產業集群項目。全年要引進域外資金12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0個、超5億元大項目15個以上。其中,工業區要引進域外資金9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個、超5億元大項目10個。六個招商局要各引進一個超5億元、兩個超億元大項目,其它專業招商局要各引進並落戶工業區一個超億元項目。
加大項目推進力度。深入實施市級領導幹部抓大項目責任制,強化項目跟蹤服務,確保項目的開工率、投產率、達效率。太陽能光伏、深冷設備等簽約項目要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大宇紙業、遠宇壓縮機等在建項目要全部投產達效;新引進的項目要有50%以上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達效;加快工業地產建設,新建汽車零部件、塑膠模具和塑膠管業、IT產業標準化廠房30萬平方米,在建的42棟、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要全部竣工。
努力擴大對外貿易。積極培育出口創匯企業,培植出口主導產品,努力擴大出口群體。用好用活各項扶持政策,做大做強現有出口創匯企業,增強出口創匯能力。全年要實現利用外資1450萬美元,出口創匯3600萬美元,完成勞務輸出350人。
(二)以工業區建設為先導,力促新型工業化實現新跨越
全面提升工業區功能。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投入資金12億元,全面完成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10項重點工程。加快專業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增強要素集聚和資源配置功能。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項目服務,把工業區打造成為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引領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特區”,確保進入省級工業區的先進行列。工業區全年要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0億元,上繳稅金超過3億元,新增就業2萬人。
不斷推動產業集聚。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高科技產業和塑膠模具、汽車零部件等特色產業,努力擴大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加快項目向專業產業園集聚,壯大優勢產業集群。裝備製造與機械加工產業園要引進起重機製造、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45個;五金建材產業園要引進企業60戶;塑膠模具產業園要完成研發中心、商務中心建設,並擺滿項目;食品工業產業園要引進省級以上著名品牌和馳名商標企業5戶;循環經濟物流產業基地要入駐經營業戶1000戶以上。
進一步提高質量效益。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發展高新技術企業5戶。緊緊抓住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機遇,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全年要投入技改資金55億元,完成技改項目65項,開發新產品40個。積極培育名牌產品,創國家知名品牌1個,創省、市知名品牌10個。抓好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全市規模企業要發展到400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要達到60戶,超5億元企業要達到20戶,超10億元企業要達到6戶以上。抓好經濟運行,著力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積極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狠抓節能減排,降低物耗,促進企業增產增效,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三)以發展商貿物流業為重點,力促現代服務業實現新提升
突出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加強專業市場建設,新建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小商品批發等專業市場,做大做強五金城、建材城、汽配城等現有專業市場,進一步增強其輻射力和帶動力。依託工業區,以102線商貿物流服務區為載體,著力引進較大型商貿物流企業,建設現代物流產業園區。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擴大網路覆蓋面。鞏固完善農資綜合市場,發展連鎖經營,構築城鄉統一、安全有序的農資經營體系。
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發展商務會展服務業,新建城市新區五星級商務酒店、工業區商務酒店等現代服務設施。壯大商業服務業,加快世紀經典購物中心、工業區商貿城、盛豐國際精品商廈等超大型現代商業設施建設。培育大型商業實體。引進品牌型特色商貿企業,新建城市新區品牌店、連鎖店,匯聚精品名牌。加快金融、信息、創意等新興服務業發展,不斷完善服務業體系,提升現代服務業總體水平。
做大做強旅遊業。以打造中國第一古城為目標,以雕塑金玉大佛及崇壽禪寺建設為重點,實施好古城規劃展廳、古城牆、護城河、金線河皇家園林、環城林帶、道路和給排水基礎設施、古城回遷居民樓等8大建設工程,全力打造以遼金歷史文化為背景,承載休閒度假、餐飲娛樂、人居商貿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觀光基地。大力整合旅遊資源,深入挖掘農村影視基地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已形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象牙山、龍潭寺、砬子山等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業的規模、特色和水平,爭取進入全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
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市商貿物流和旅遊服務業要實現銷售收入240億元,上繳稅金3億元,新增就業3萬人。
(四)以建設較高水平中等城市為目標,力促城市建設躍上新台階
全力推進城市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改造升級,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完成140萬平方米的開發建設任務,新建高層建築10座。抓好客運大廈等重點工程建設,確保交付使用。加速推進城市新區開發,建設10座為民服務的公共建築,開發30萬平方米高品位、多功能住宅小區,把開清區間建設成為現代化行政服務中心和高標準、智慧型化、生態化的城市新區。研究制定扶持房地產業開發和銷售的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工業路、化工路等10條道路的新建和拓寬改造,完成婁相屯水源地擴建工程。加快供水、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完善供熱、煤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健全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新建水洗公廁3座、地下垃圾自卸轉運站5處,新建垃圾處理廠,完成污水處理廠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設,爭創省級環保模範城。
注重提升城市品位。突出高層建築形象設計,高質量抓好工程管理,努力建設精品工程,增加城市景觀和標誌性建築,增強城市現代氣息。進一步提高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水平,營造高品位的城市環境。繼續實施暢通工程,嚴格治理違章行為。搞好公交運營,提高服務質量,方便市民出行。以爭創省級文明城市為載體,加大公益設施投入,提升市民的城市意識和文明意識,增強市民的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塑造開原城市新形象。
(五)以現代農業為支撐,力促新農村建設再上新水平
深化農村改革。在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培育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接機制,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探索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鄉一體化。
加強設施農業建設。完成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14萬畝、標準良田建設1.5萬畝、省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5萬畝,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新開發保護地蔬菜3萬畝,開發榛林4萬畝,建設標準化畜牧小區50個。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引進推廣新技術10項、新品種10個。抓好農田基本建設,完成農建骨幹工程50項。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要達到57%以上。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新增綠色農產品種植面積10萬畝,完成綠色食品認證2個。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新創市級以上名牌農產品5個。加強農業投入品安全監管,杜絕違禁農業投入品流入市場。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畜禽免疫率要達到100%,建設省出口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最佳化生產和生態環境。嚴格土地執法,做好耕地保護工作。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完成生態環境建設項目6項。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完成“三北”防護林建設2萬畝。加強護林防火工作,確保實現連續22年無森林火災目標。加強農村新能源建設,新建沼氣項目600個,新建秸稈氣化站3座。做好抗旱防汛準備工作,落實防災減災措施,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深入實施“5131”工程,全面推進“五鄉兩帶”、“九鄉四線”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100個示範村,形成區域連片新農村建設的新格局。加速推進慶雲鎮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鎮建設,做大做強以嬴德肉禽為龍頭的肉雞產業鏈條,加快實現年屠宰能力1億隻目標。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幫扶91個共建村實現共同致富。加快縣鄉公路改造,啟動屯屯通油路工程。完善14個鄉鎮建設總體規劃,加強中心鎮建設,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增強城鎮吸納力。
(六)以強化保障和支持發展為根本,力促財政工作實現新目標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圍繞國家擴大內需確定的十項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重點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業投資項目、民生工程項目的包裝,及時與省市有關部門對接,加大工作力度,爭取20個以上大項目進入國家和省項目計畫,爭取資金5億元以上。
努力壯大政府財力。推進國有資源、資產合理開發和有償使用,變資源為財源。規範稅收政策的執行,堵塞稅收漏洞。堅持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努力擴大稅源,確保稅收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確保全額入庫,增加政府可控財力。
切實突出保障重點。加強公共財政建設,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力“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整合財政性引導扶持資金,積極支持對經濟發展有強勁支撐和拉動作用的重大項目,促進產業集聚,培育新財源。整合使用財政支農資金,加大對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投入。全力實施民生工程,預算支出安排要比上年增加30%。
不斷提高融資能力。做大財政經營性資產總量,提高資產質量,增強財政資產經營公司融資能力。做好與國家開發銀行、省農業銀行和信託機構融資工作。整合民間資本,組建小額貸款公司,引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商業銀行、村鎮銀行,構建金融平台,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區、新農村建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
(七)以協調發展為主線,力促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加快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強化產業技術支撐,完成省級以上科技立項5項。深入開展“教育年”活動,紮實做好普九“提高水平”鞏固工作,加快向“雙高普九”邁進。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新建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八中綜合教學樓。加快品牌學校建設,把實驗國小打造成為省級一流國小,建設1所省級示範幼稚園,職教中心爭取進入國家級標準化職業學校行列。
提高衛生計生服務水平。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全面完成標準化、規範化村級衛生所建設。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監管,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的行為,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新建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計生技術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促進文化體育事業繁榮。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縣(市)建設,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積極打造開原大戲院“二人轉”文化品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有線電視數位化改造。全面實施“百萬農民健身工程”,完善農村文化體育休閒廣場配套體育設施,改善農村健身環境。積極發揮體育場館優勢,爭辦國家或省級體育賽事,推進體育產業發展。
(八)以改善民生為核心,力促構建和諧開原取得新成績
努力實現充分就業。深入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安排實名制就業1.6萬人以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9萬人以上。加大就業再就業援助力度,確保有能力和有就業願望的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認真落實扶持就業政策,鼓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規範勞動用工行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加快社會保險擴面,新增“五險”參保人數1.7萬人。全面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要達到80%以上。加大社保基金征繳力度,增強統籌和保障能力。完善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制度,擴大社會救助途徑和救助範圍。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新建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改造農村低保戶D級危房200戶。新建3所社區辦公用房,全面完成新城街社區建設任務。
全力推進平安開原建設。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推進“五五”普法規劃實施,做好調解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繼續開展專項整治,確保生產安全。認真開展“解難題、促和諧”實踐活動,加大重點信訪問題調處和督辦力度,妥善處理各種信訪案件,確保社會穩定。
(九)以勤政廉政為準則,力促政府自身建設呈現新氣象
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推進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執法與疏導結合。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改進行政複議工作,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和績效考評制,使各項工作做到責任有主體、實施有監督、結果有考核、優劣有獎懲。
堅持高效施政。認真開展“軟環境建設年”活動,抓好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規範運行,對“視窗”工作人員放權到位,確保“一站”辦結。完善各類應急預案,進一步提高政府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公務員隊伍培訓,努力提高公務員素質。狠抓政府系統效能建設,落實崗位責任制等各項制度,構建強有力的效能監督體系,確保政令暢通。大力倡導立說立行、埋頭苦幹、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增強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把民眾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
堅持廉潔從政。健全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完善“一崗雙責”和行政首長問責、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政府投資監督、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加強對財政資金運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重大項目建設等重點環節和部位的有效監督,用有效的制度管權、管錢、管事,規範權力運行。
各位代表!2009年將是開原發展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困難與希望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做好2009年的各項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與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迎難而上,開拓創新,再造輝煌,為把開原建設成為全國百強縣和40萬城市人口以上、較高水平的中等城市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