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2008年納茲科群震(2007–2008Nazkoearthquakes)是於2007年10月9日至2008年6月12日發生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中部內陸地廣人稀納茲科地區的一系列火山地震,其芮氏地震規模地震震級均小於4,屬於小型火山地震。這些地震都發生在一個小型的火山渣錐以西,其上一次噴發是在7200年前。
納茲科群震沒有贊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由於震級很小,人類通常也感覺不到,只有當地的地震儀有將之記錄下來。群震發生在已知厄納希姆火山帶的東部盡頭。這是一個從不列顛哥倫比亞中段海岸延伸至中部內陸的東西走向火山帶。
地質
2007至2008年納茲科群震被認為源自地表以下25公里。地震波的性質顯示群震源於岩漿活動。它可能是一個岩脈頂端岩石破裂的結果,還可能是由於岩漿的流動和擴散引起當地應力場的變化,進而導致斷層位面出現移動所造成[1]。這種岩漿活動可能與厄納希姆熱點有關,這個地函熱柱又可能與厄納希姆火山帶以前的火山活動有聯繫[2]。這一火山帶包括了一系列位於納茲科群震地區以西的盾狀火山[3]。這些火山中通常越往西的就越為古老,這意味著北美洲板塊正在向西面的熱點方向移動,與這些火山一起平均每年移動了20至33毫米[4]。由於2007至2008年納茲科群震的源頭位於火山帶的東部盡頭,這有可能代表了最近期的一部分熱點軌跡。並意味著未來的火山地震將發生在納茲科地區,或更久遠的將來會發生在以東地區[3]。厄納希姆火山帶包括了多個山脈,2007至2008年納茲科地震就發生在納茲科火山渣錐和Itcha山脈之間
在此次納茲科群震發生前,人們並不知道厄納希姆熱點是一個地震區。10月10日發生了群震,這些地震中大部分的芮氏地震規模地震震級都沒有超過1.0,但至少有一次達到了3.9。自納茲科群震開始出現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對其鄰近已有7200年歷史的納茲科火山渣錐進行了關注和研究[5]。
儘管群震有一定的危險性,科學家們還是得以對這類事件加以模擬來對其結構進行分析[5]。2007年群震期間,一組科學對火山爆發的可能性進行了調查。震區內另外增加了5個地震儀,科學家對地震活動進行密切監控。收集了額外的數據後,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華盛頓大學及其他組織的科學家達成共識,納茲科群震可能源於納茲科火山渣錐附近地表以下的岩漿活動[6]。不過考慮到地震的次數和級別,不大可能會有火山爆發。北美洲近期發生的其它由岩漿活動引致的地震都沒有導致火山爆發,其中包括200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浩湖下發生的地震,以及2004年在美國俄勒岡州東部發生的群震[7]。
地震次數
從2007年10月20日開始的三個星期內,地區地震儀網路一共記錄到了超過1000次地震。由於記錄納茲科群震的地震儀距地震發生地點有超過25公里遠,因此震源的具體位置數據並不精確。地震發生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從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分別放置了5個距震中更近的地震儀[1]。對之後放置的這些地震儀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地震的次數還要多得多。比如在短短的6個小時裡就發生了至少597次地震[7]。納茲科群震中至少包括有兩系列的群震。其中第一波發生在2007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總計發生了153次地震。第二波發生在2007年9月25日和2008年6月12日之間,總計發生了4428次地震。科學家將這兩波群震的數據進行交叉對比來了解群震發展的變化。地震活動開始時的皮爾遜積矩相關係數為1.0左右,這表明兩波群震的情況幾乎相同,然後降低至0.5左右,顯示出兩波群震後期階段都有著類似的衰減[1]。
科學應對
地震開始3天后,《喬城王子公民報》於2007年10月12日進行了報導,文中提到的科學家是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的約翰·卡塞迪(JohnCassidy)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火山學家凱薩琳·希克森(CatherineHickson)。報導發表時,科學家還不知道群震的源頭。地震學家約翰·卡塞迪表示,“(震源的)深度足以排除熱液的因素,但其成因究竟是火山活動還是構造變化仍無法確定。如果是火山活動,那可以預料到會有一定的特性出現,其中有一個震顫的特性。所以我們會繼續對事件類型進行關注,留意是否有接近地表的火山活動,或者是否存在地層移動”[8]。即使納茲科群震是一次火山爆發的預警,希克森也認為這一爆發不大可能會像發生在隱沒帶火山的爆發那樣重大。“我們面對的不是像1980年聖海倫火山爆發那樣把數噸火山灰噴發到數千米空中那樣的事件,也不是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那樣的情況。這是一次非常輕微的,相對本地化的有限衝擊……但還是會非常刺激。”她還表示,如果發生一次爆發,將有可能出現一個岩漿噴泉,把岩漿噴到100米高的空中。這種情況與夏威夷比較類似。希克森認為一次納茲科噴發將可能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但也警告在噴發過程中將會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之類的有毒氣體釋放出來[8]。
防備和危害
由於地震開始時沒有任何地震儀足夠接近納茲科群震帶,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因此將地震儀放置到這一區域,以便將來可以對附近地區發生的地震進行更清晰的監控。這裡也建立了一個次聲站,來對人類通常不能聽到的聲音如次聲波進行測量[7]。這些監測站可以探測到火山爆發及火山口釋放的氣體,並與其它地理數據結合來對火山內的物質流動加以監控[9]。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的工作人員還造訪了兩個臨近的居民區,更新有關此次群震的信息,收集樣本,並對一些更缺乏研究的納茲卡地區火山沉積物加以考察。他們還在群震期間測試了二氧化碳水平。二氧化碳通常會從火山活動地區的斷層予以釋放,可以在土壤和雪下收集到。因此可以通過二氧化碳的濃度來提供地下火山活動的信息。納茲卡群震沒有造成任何明顯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一般都意味著不會出現火山爆發[7]。2007至2008年納茲科群震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境內火山附近發生的多次地震活動之一。這些經歷過火山地震的火山包括米格峰(17次)、凱利峰(4次)、加里波第峰(3次)、西爾弗索恩火山口(2次)、城堡石火山(CastleRock(兩次)、胡多山(8次)等[10]。地震數據顯示這些火山中仍然含有活動狀態的岩漿房,將來仍然有爆發的可能[11]。雖然已有的數據還不足以得出明確結論,但這些觀測結果表明加拿大境內的一些火山可能處於活動狀態,有著顯著的潛在危險。這些地震活動既與加拿大一些最年輕的火山有關,也與曾有過重大爆發活動的長壽火山有關,胡多山就是後者中的一個代表[10]。
如果岩漿朝納茲科地表上升,這裡將發生新的群震,並且震級和次數都將大幅增加。在納茲科地區的一次噴發可能會形成一個小型的火山渣錐,與7200年前納茲科火山渣錐的形成過程類似。這類火山渣錐一旦爆發,其最直接的損害可能會是森林大火,同時如果形成了噴發柱,則附近的空中交通將需要轉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