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費爾普斯](/img/9/4ce/nBnauM3XwETOyADO5EDOxIDN5MTM2kTO1AjN4MTNwAzMxAzLxg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費爾普斯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對當時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提出了挑戰。根據當時的這一理論,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存在穩定的負相關關係,即此消彼長的關係。費爾普斯指出,通貨膨脹不僅與失業有關,也與企業和雇員對價格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有關。
埃德蒙·費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總量經濟學的各個領域,被譽為現代總量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成長理論,他指出通貨膨脹不僅和失業率有關,也跟企業及雇員對價格的預期有關,並將基於理性預期的個體經濟學分析引入到就業決定理論與工資-價格動態均衡和提出經濟成長的資本累積黃金定律等。2006年,埃德蒙·費爾普斯因其“在巨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