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郵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高郵市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1月9日在第十二屆高郵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市長徐祥華代表高郵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高郵市追趕式發展的起跳之年,全市上下按照大起跳、高起跳、快起跳的目標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同心協力,務實奮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億元,增長20.6%;協定註冊外資8445萬美元、實際到賬4072萬美元,實際利用民資37.8億元,分別增長62.9%、81.8%和57.6%;列統工業完成產值、銷售86.61億元、79.54億元,分別增長31.2%和3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84億元,增長40.1%;實現財政收入7.23億元,增長30.2%;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4420元,增長11.8%。

(一)積極應對巨觀調控,促進經濟穩健快速發展。

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面對新一輪巨觀調控,我們冷靜分析,遇變而變,創新思路,採取綜合措施,加強經濟運行協調,較好地緩解了用地、用電緊張等矛盾,新上了一批對經濟成長和結構調整有重大促進作用的重點項目,加快市屬企業改制掃尾和資產重組整合工作,貫徹落實農業稅降點、良種補貼、水稻直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保持了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大力實施農業“三五”工程。以綠色五業為主線、五著聯動為抓手、五件實事為載體,農業農村經濟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共飼養揚州鵝460萬隻、高郵鴨380萬隻,優質糧、油分別達50萬畝和20萬畝,特水養殖32萬畝,新增林地6.24萬畝,綠色五業產加銷形成一定規模。羅氏沼蝦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區通過驗收,無公害農產品和無公害水產品整體認定推進縣(市)的申報通過公示。加強對條紋葉枯病等農業病蟲害的防治,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抓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勞務輸出穩定有序,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2.5萬人。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農業開發項目進展順利。加快災後水利重建工程建設,南水北調三陽河一期工程、高郵灌區三期改造工程投入運行。對288條河道、渠道進行全面清障,疏浚整治市鄉河道20條。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達92.6%,組織參保農民免費體檢30萬人次。投入改水資金640多萬元,新增農村自來水受益人口3.3萬人。化解村組債務2000萬元,重組農村集體資產3.5億元。

著力推進工業強市。高郵經濟開發區工業項目群集聚效應、外資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外環產業帶、鴨業園區及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效果明顯。全市在建工業項目429項,工業投入16億元。十大工業實施項目,已竣工投產7項、部分投產和正在實施3項,宏遠三期工程、華信輕工特種鞋服、順大單晶矽等億元以上項目順利實施;十大工業重組項目進展順利,重組規模達2.81億元。申報、實施科技計畫項目94項,獲得科技貸款1.5億元,有28個項目獲得省以上無償撥款資助,電線電纜產業被列入蘇北星火帶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建設。申請專利160項,獲授權140項。“3+1”科技支持工程成效顯著,實施“開發新產品、套用新技術、引進新項目”350項,總投入10億元以上,新增銷售18.3億元。全年為企事業單位引進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489人,為工業強市提供了人才支撐。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54.17億元,同比增長31.3%,工業品產銷率達94.3%,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增長22.1%。通過內強實力、外拓市場,推進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全市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7 .5億元,施工面積51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0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4.5萬人。

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全市新增私營企業537家、個體工商戶3341戶,新增註冊資本金12.2億元,同比增長68%,新增個體私營從業人員2.1萬人,民營經濟稅收入庫大幅度增加。全市有科技型民營企業22家、高新技術民營企業14家。民營企業申報獲準星火計畫6個、火炬計畫11個、省市以上名牌產品9個、省信得過產品5個、國家級新產品7個。強化銀企對接,金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力度增強,全年化解不良資產2.22億元,新增貸款2.35億元。

努力保持三產旅遊業較快發展。加大旅遊項目招商、開發力度,完善配套功能,加強促銷和行業管理,遊客地接量和組團量穩步上升,旅遊綜合收入不斷提高。調整了城區農貿市場布局,新建康華園、高沙園、運東船閘等農貿市場,完成臥龍國際家具展銷中心、郵政物流、華泰物資交易市場等三產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各類市場的規範管理,市場物價穩定,貨源充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26億元,同比增長15.8%。

(二)強勢推進招商引資,不斷加快對外開放。

圍繞運河招商行動計畫,全黨發動、全民動手、全員參與,組織開展了招商引資春季高潮、夏季熱潮、秋收風潮和冬季高潮活動,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雙黃鴨蛋節,切實推行專業招商、駐地招商、網上招商、委託招商等招商引資的新辦法、新舉措,境外招商和企業主體招商取得新突破,先後組織小分隊赴西歐、東南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招商,全市利用外資、引進民資及爭取國資均取得較大進展。外經外貿業務持續發展,全市自營出口9500萬美元,同比增長24.1%;完成外經營業額176.06萬美元。外事工作不斷加強,出境公務和經貿活動遍及19個國家和地區。

(三)深入貫徹《關於加快我市骨幹公路建設議案的決議》,多元化建設交通工程。

全市在手交通工程建設投資總規模達3.4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43億元。淮江公路高郵城區繞行段、車樊公路高郵段、卸八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淮江公路高郵城區繞行段同步實施綠化和亮化工程,建成屏淮路橋,改造了15座危橋。開工建設海潮大橋、馬橫公路,完成投資2200萬元。完成鄉通村灰色公路603公里,總投資1.59億元。千方百計拓寬籌資渠道,努力克服建設資金障礙,全年市級財政直接投入交通工程建設資金3650萬元(不含借款1280萬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5749萬元,通過與外地客商合作建路等多形式融入資金6648萬元。在加快交通工程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路政管理,切實維護路產路權。

(四)加大對鄉鎮財政扶持力度,推動鄉鎮經濟社會發展。

對鄉鎮公教人員國標調資所需資金、農業稅降點省補助不足部分和困難補助共給予財政轉移支付880萬元。調度資金990萬元支持鄉鎮重大項目建設,投入資金316萬元用於鄉鎮新型合作醫療配套、民政優撫自然增長機制、草危房改造、農村低保等民生事業。積極申報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項目,全年爭取上級各類專項資金7343萬元。對財力狀況較好的鄉鎮,按序時撥付往來資金,對財力狀況較差的鄉鎮,盡力幫助調度,保證公教人員工資、民政優撫經費、村級三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確保鄉(鎮)村正常運轉。

(五)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大力改善城鄉面貌。

啟動《高郵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實施第四輪城市“十大工程”建設,投資總額20多億元,在建和已建成項目55個,舊城改造拆遷面積2萬平方米,新區建設40萬平方米,城區面積擴展到39.8平方公里。屏淮路、海潮東路、琵琶東路、府前街相繼建成或改造完畢,城市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弘升大廈、瑞和陽光城、龍祥商業中心、金拇指財富廣場、新加坡花園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設,城市形象進一步改觀。加強城市防洪和活水工程建設,加大城市亮化、綠化、美化力度,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累計投入5.5億元用於小城鎮建設,小城鎮規模擴大,面貌改觀。實施“三城同創”,成功創成省優秀管理城市,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工作。規範計程車市場管理,方便民眾出行。110kV湖西變電所和35kV營南變電所建成投運,完成供電城網改造工程,改善了供用電環境。小靈通覆蓋範圍擴大到70平方公里。

(六)注重統籌兼顧,加速社會事業改革和發展。

社會事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在7所中學進行股份制辦學改革,民辦教育發展加快;完成4家非鄉鎮政府所在地衛生院改制,實施了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理順了鄉鎮廣播電視站管理體制;全面啟動國有場圃和鄉鎮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探索推行“以崗定編、編隨崗走”、“占編不進編”的事業單位新進人員管理辦法。

基礎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優質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全市獲省命名的實驗國小、示範國中、三星級以上高中18所,布局調整通過省驗收,有44所中國小通過揚州市教育信息化達標學校驗收。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依法開展捐資助學,嚴查教育亂收費行為。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通過省和揚州市滅鼠滅蟑先進市驗收,龍虬鎮創建成省級衛生鎮。農村新增衛生戶廁9327座。紮實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加強和規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建設。無償獻血工作取得較大突破。建立了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直報網路。

文化大市建設全面推進。規劃建設世紀文化廣場和東塔文化景區,完成了龍虬莊遺址博物館一期工程;積極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通過了全國文化先進市複查驗收;培育文化產業,利用文物景點優勢發展文化旅遊事業。加快廣播電視技改步伐,新建了廣播電視中心並將投入使用。全面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城鄉新增有線電視用戶8000多戶,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躍居揚州市首位。成功承辦江蘇省青少年武術比賽;認真做好揚州市第十屆運動會組織參賽工作,並取得優異成績。

計畫生育工作不斷強化。建立計畫生育特困家庭救助機制和計生信息化系統,全面開展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順利通過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市的檢查驗收,12個鄉鎮創成揚州市計生紅旗鄉鎮。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負0.24‰,計畫生育率99.38%,民眾對計畫生育工作滿意率達98%。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繼續加強。完成16個限期治理污染項目,取締20家小電鍍廠(點),關停2家污染嚴重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較上年削減420多噸,地表水水質達標率提高13個百分點,全市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大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力度,淨增耕地面積6131畝。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抓好經濟普查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開展“十一五”規劃的調研,國防教育、人民武裝、人防、婦女兒童、老齡、民族、宗教、僑務、對台事務、檔案、地方志、年鑑、防震減災、老區開發、氣象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七)關心民眾生活,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做好三條保障線的有機銜接,全力保障養老金和失業金的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擴保8050人,累計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0312萬元,發放失業金2445.68萬元。城市低保應保盡保,低保線由每月180元調整至200元,農村低保正式實施。完善醫保政策,建立優待對象醫療保險制度,出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保辦法,對困難企業退休職工參加醫保逐步實行財政補貼。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全年採集就業崗位12532個,其中政府購崗300個,城鎮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1847人,安置退役士兵205名。加強勞動監察,追繳欠發民工工資117.9萬元。培訓下崗失業職工3184人,勞務輸出12516人。興建廉租房和發放租房補貼相結合,解決市區50戶“雙困戶”的住房困難;實施草危房改造,幫助農村80戶危房戶改建住房。新建擴建敬老院4個,市、鄉兩級籌集707萬元為4039名五保對象提供五保供養金。大力發展慈善事業,認真做好殘疾人就業、康復和扶貧解困等工作。

(八)加強政府法制建設,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

自覺接受監督。市政府及其部門進一步拓寬與市人大、市政協的溝通渠道,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鼓勵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並認真研究答覆。

堅持依法行政。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對行政許可實施主體及行政許可事項進行清理。強化法制宣傳,推進“四五”普法教育。行政服務中心高效運轉,全年辦結各類審批服務事項30445件,辦結率99.9%。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價格監管力度,打擊懲處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加強對財務收支、基礎設施建設和專項資金的審計,工程審計淨核減1035萬元。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和效能監察,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和經濟110正常運轉。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廉潔自律工作取得新成效。

維護社會穩定。在市、鄉兩級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健全村組、社區、企業調解機構(調解員),初步形成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大力構建治安防控體系,組織開展系列創安和農村治安防範推進年活動,保持嚴打整治的高壓態勢,殺人現案全部偵破,並破獲了4起殺人積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多形式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和交通、火災等責任事故。

各位代表,在2004年的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這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以及老幹部、老同志的支持和幫助,也得益於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參與。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關心、支持高郵,為高郵建設、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2004年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薄弱環節,主要是:全市經濟總量和財政實力還比較弱;利用外資的總量和規模與周邊縣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工業經濟規模企業的數量和單體體量還不夠大,內生力不強;全民創業的氛圍還不夠濃;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城鎮化步伐較慢;弱勢群體保障體系比較脆弱;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高郵市實施追趕式發展的跨越之年,也是完成“十五”奮進目標的決勝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市委八屆十次全體會議精神,以追趕式發展總攬全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務實奮進,堅持開發開放,搶抓機遇乾O五,同心拼搏沖“百十”,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跨越,全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諧的新高郵。

國民經濟主要調控指標,上報揚州市的考核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協定註冊外資和實際到賬分別增長50%;列統工業產值和銷售分別增長3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財政收入增長18%;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8%。我市的工作奮進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7. 6%;協定註冊外資和實際到賬分別增長50%,實際利用民資45億元;列統工業產值和銷售分別增長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財政收入力爭10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023億元,同口徑增長32.7%;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10%。

(一)鞏固提高農業基礎地位,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上求突破。

提升綠色五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著力構建湖西以林業和鵝業為特色的生態農業,三陽河兩岸以米業和特水、鴨業為特色的水生農業,京滬高速公路兩側以蔬菜、花卉園藝為特色的現代設施農業,形成500萬隻鴨、600萬隻鵝、40萬畝水產、75萬畝優質稻米、19萬畝經濟林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加快建設綠色高郵,繼續實施綠色銀行大行動,確保全年新增造林面積5萬畝。拉長產業鏈,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農業含稅比重,帶動農民增收,新增50個年產值在3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揚州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力促2個年產值過5億元、1個過3億元、2個過億元,每個鄉鎮新辦一個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叫響生態品牌,加強高郵鴨蛋國家原產地域保護和無公害農產品、水產品整體認定推進縣的鞏固完善工作,建好高郵鴨、羅氏沼蝦和優質稻米等3個國家級無公害標準化示範區,扶持開發區5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馬棚及橫涇4000畝有機米基地、郭集5萬隻有機鴨基地建設,積極創建“有機食品基地縣”。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貫標生產,積極申報和運作農業“三品”品牌,新增“三品”認證10個以上,新增國家名牌產品、省級名牌產品各1個。加快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全面推行菜肉市場質量安全準入制度。培育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創造條件組建羅氏沼蝦、高郵鴨省級行業協會。

辦好五件實事,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通達工程,建設250公里鄉通村灰色公路。碧水工程,加快市級河道整治,疏浚中溝以上河道21條178萬立方米,河道清障保潔率達95%以上。完成水利土方工程600萬立方米,新建配套建築物40座;完成治淮工程;完成灌區工程改造投資750萬元。改水工程,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3.08萬人,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7%以上。積極推進農村二次改水。農民保健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保持在90%以上,組織參保農民免費體檢30萬人次以上。農村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城域網延伸到各鄉鎮,提高綜合利用率。

實行五著聯動,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勞務培訓,整合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資源,強化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能培訓,全市培訓2萬人次以上。勞動力轉移,全市新增2萬人,使農民勞務收入占增收的貢獻份額達70%以上。規範土地流轉,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創新流轉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權量化入股。農業規模化經營,發揮生態示範區效應,提升農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新增機插秧面積6萬畝,重點推廣優質高產多抗性農作物品種、水稻機械化耕種等適用技術和反轉滅茬機等生態環保型農機具。積極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建設新型小城鎮,構築現代化城鎮體系,重點發展臨澤、界首、菱塘、三垛、卸甲中心鎮,增強中心城鎮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紐帶作用,支持其他鄉鎮提升集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嚴格執行農業農村政策,規範財務管理,化解村組債務。

(二)堅持工業第一方略,在加快產業集聚上求突破。

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企業轉換機制和二次創業,實現工業經濟的“一個跨越、四個倍增”,即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銷售實現40%以上的跨越式增長,規模以上企業達400家、工業投入達32億元、工業利用外資達4000萬美元、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2億元以上,分別比上年翻一番。

以培植10個產業集群為抓手,提高產業集聚水平。按照“一地一品、一區一業”的要求,促進區域內企業集聚、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著力培育特色明顯的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電動工具、電線電纜、服裝、鞋業、紡織、液壓機械、燈具、箱包、旅遊健身用品、鴨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等10個產業基地;擴大醫藥、電極箔、單晶矽的生產規模;推動消防器材、不鏽鋼標準件、木業、塑膠包裝製品等產業儘快形成規模。

以推進20個重點項目為抓手,提升項目建設層次。實施項目領導掛鈎幫扶制,圍繞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重點主攻方向,開展“三重”掛鈎活動,著力抓好單晶矽、電極箔、特種服裝等十大實施項目和電線電纜、電動工具、添加劑等十大推進項目。實施雙月集中開工制,每兩個月舉行一次全市項目集中開工、竣工、開業活動。實施項目建設責任制,圍繞“百十”工程,即力爭實施100個千萬元以上、10個億元以上的大體量工業項目,對十大實施項目、十大推進項目,由市工業領導小組成員分工負責,跟蹤服務,千萬元以上項目由各鄉鎮、各系統副鄉局級以上幹部具體負責,跟蹤服務。

以做強30個重點企業為抓手,放大支撐拉動作用。全面落實“工業18條”,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用地、用水、用電以及基金徵收等多方面傾斜,確保年底規模以上企業達400家。加大對新增長點特別是對產銷達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增長點的跟蹤、協調和服務力度,快速催生重點企業的成長。加快培植一批“小巨人”企業,確保億元企業達30家以上,其中金飛達集團超過10億元,曙光電纜廠力爭達到8億元。

以實施40個技術創新項目為抓手,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實施揚州市級信息化示範項目10項。加快建設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10個揚州市級以上企業開發(工程研究)中心。加強產學研緊密聯合,組織實施10項“產學研示範項目”。實施質量興市和品牌帶動戰略,創建揚州市級以上品牌10個。加快蘇北星火帶高郵電線電纜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建設。

(三)全民招商、全力開發、全面開放,在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上求突破。

舉全市之力招商引資。 全面實施新一輪運河招商行動計畫,以此總攬全市招商引資工作。

健全招商引資組織網路,明確市、鄉(鎮)、村和企業三級招商引資責任,分層次、分梯隊下達招商引資任務,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充實加強專業招商隊伍,整合各園區、鄉鎮、部門、企業招商隊伍和駐外辦事處力量,形成覆蓋廣泛、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的招商網路。進一步拓寬招商視野,主攻廣東、浙江、蘇南及上海等地區,拓展歐美、日韓、新馬泰、港澳台等地和境內其他沿海地區,鼓勵、組織優勢項目和有條件的企業、部門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把企業推向招商引資、資本運作的主戰場,每個列統企業引進1個500萬元以上的項目,重點企業引進1個3000萬元或3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注重產業鏈招商,結合資源、資產、產品、產業等多方面優勢,包裝100個以上有體量、有質量、有科技含量的招商項目。不斷組織大中型招商活動,一季度積極參加煙花三月節,二季度開展過半賽,三季度舉辦第三屆中國郵文化節,四季度組織決戰衝刺。每季度在外資、民資密集區至少舉行一次富有成效的高郵招商日活動。加強網上招商,不斷更新信息內容,實行資源共享,加強信息跟蹤反饋利用。注重中介招商,引入市場機制,發揮中介作用,加強與國外駐華機構、我國駐外機構的聯絡,以及與外埠高郵同鄉會、域外商會、台商協會的聯繫,多方聘任招商顧問和兼職招商員。為本地企業搞好服務,落實相關政策措施,防止資金、項目外流,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已落戶企業增資擴股,擴大生產規模,並通過他們以商引商。在擴大利用外資總量的同時,重視利用外資質量,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服務業和環保產業,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保持外經外貿穩定增長,全市新增自營出口企業10家,培植出口4000萬美元、1000萬美元、800萬美元以上拳頭產品各1個,500萬美元以上拳頭產品2個,全年確保完成自營出口1.14億美元,實現外經營業額180萬美元。

強勢推進項目建設。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繼續加大投入,狠抓投向、投量、投速、投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確保46億元以上。實施重大項目“821”工程,即全年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80個,其中5000萬元至1億元的項目20個,億元以上項目10個。對在手的15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加快實施進度,爭取早日建成。著力建設一批提升城市功能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力促熱電廠、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110kV卸甲和開發區變電所等一批項目年內建成運營,開工建設西氣東輸高郵段、220kV秦郵變電所等項目。強化重大儲備項目的調研、收集和採購工作,包裝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大體量一產、二產、三產項目。

全方位推動沿河開發。緊緊抓住沿河大開發這一我市下一輪發展的主要切入點,使沿河大開發進入實質性啟動。加快建設京杭運河高郵港口碼頭工程,完成港口作業區以及桿線遷移、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堆場、倉儲、物流等列入招商計畫,力爭儘快實施。同時,大力發展航運經濟和大物流量、大吞吐量的產業。全力打造開發區工業新城,以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產品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以醫藥、塑業、機械、輕紡等產業集群為抓手,投入4000萬元重點完成第四期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與城區的融合,新建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新進區企業30家以上。高標準建設外環產業帶,興建市直工業園,市直部門、駐郵單位各為外環產業帶引進一個具有一定體量的工業項目,外環產業帶新開發面積達3平方公里,新增企業50家以上,逐步形成以醫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新材料、物流等產業為主導的工業經濟長廊和特色工業板塊。加速開發鴨業園區,以鴨業製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要發展方向,投入2000萬元新增開發面積800畝以上,並完善區內設施,新建標準化廠房5萬平方米以上,新進區企業15家以上。不斷壯大鄉鎮工業集中區,實施縱深式開發,並努力形成各自特色,每個集中區投入300萬元以上用於“五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標準化廠房2萬平方米以上,新進區企業10家以上。

(四)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在提高人民民眾富裕水平上求突破。

做大做強民營企業。進一步突出民營經濟主導地位,深入開展“全市總動員、全民共創業”活動,大力發展創稅型、勞動密集型、科技型民營企業。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1050家以上、個體工商戶5600戶以上,新增註冊資本金18億元以上,新發展註冊資本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個。

提升擴展建築業。加快建築業的產業結構、專業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啟動弘盛集團申報特級資質、興廈集團申報一級資質,不斷擴大建築業市場規模,拓展建築經營領域。加大創優力度,衝刺“魯班獎”,爭創9個省優工程、29個市優工程、40個縣優工程。全年建築企業總產值實現50億元,施工面積達53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達42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達4.5萬人。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城市商業街區建設步伐,繁榮城市商貿流通業,推進蘇果超市、紅太陽物流中心、寶林建材市場、通信基站、中石油油庫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信息、保險、中介、電子商務等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規劃和引進建設大型綜合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著力打造高郵國際服裝商貿城。

整合放大旅遊產業。整合高郵湖、京杭大運河、新民灘、蘆葦盪、盂城驛、文游台、鎮國寺塔景區等沿湖沿河旅遊資源,加快培植支柱產業,積極創建優秀旅遊城市。突出旅遊景點八大建設:加快建設高郵湖西堤會展中心和旅遊風光帶;提升以盂城驛為中心的南門大街的管理水平,爭創A級景區;開發改造以清代高郵當鋪為中心的北門大街;提升蝶園市民廣場和海潮市民廣場品位;完成龍虬莊遺址博物館的擴容;實施東湖度假村、鎮國寺景區、蘆葦場生態度假村的擴容增量;推動高郵國貿大廈、加州大酒店、華彬大酒店等加快建設和弘升大酒店、北海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夏威夷休閒俱樂部、魁星閣大酒樓的管理升級,爭創星級;啟動建設司徒生態農業游、鴨業園工業游項目。

服務全民創業活動。全面推進民營經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創業輔導計畫,開展創業培訓,構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信息,推動民營企業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實施“星火”、“火炬”等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20項,開發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5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家,繼續實施“3+1”科技支持工程,全年開發新產品、套用新技術、引進新項目380項。引導民營企業加強信用建設,鼓勵金融部門擴大信貸規模,積極穩妥地投放信貸資金,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五)堅持“三城同創”,在加快城市化步伐、改善創業投資環境上求突破。

鞏固省優秀管理城市成果,創成國家衛生城市,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使高郵以更新更美更靚的形象出現在蘇中大地上。

切實加強城鎮規劃。修編完善《高郵市城市總體規劃》,建立沿文游大道兩翼展開、南北兩區呼應的城市大格局,以屏淮路為中軸線,將高郵鎮原武安段、開發區、鴨業園區納入新區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修編完善分區規劃、專項規劃和重點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強城鄉統一規劃,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加大監督力度,強化規劃實施的跟蹤管理。

著力推進基礎建設。組織實施第五輪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全面綠化、亮化、美化文游中路、屏淮中路、海潮東路;城區主要道路、河道兩側搞好拆違、樓宇出新、河道出清;加快建設供電、工商、農機、公安、市委黨校等一批辦公樓宇、清華園、康華園·現代城、江南明珠苑等一批住宅小區以及長途客運中心;啟動建設歐洲城、汽車銷售廣場、金橋小區等工程;完成通湖西路改造、鄧橋二三期改造、文游路西側改造、東方廣場二期工程。新建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以上。建設停車場等設施,推進城市綠化,重點搞好大外環、秦郵大道、運河兩岸的綠化建設。重要基礎設施逐步向鄉鎮、農村延伸,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健全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大土地開發儲備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力度,多渠道、多元化籌措建設資金,提高經營城市水平。

不斷強化市容管理。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城市管理“三級網路”,實施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加大撤村建居力度,推進社區軟硬體建設,強化社區物業管理。開展重點部位、重點地段的經常性市容市貌整治,大力治理城市“八亂”,落實“門前四包”,繼續實施穿心河及護城河、長生河、新河、玉帶河、澄子河、東門大溝等6條支河的“1+6”活水工程。

(六)加快交通工程建設,在進一步改善交通面貌上求突破。

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關於加快我市骨幹公路建設議案的決議》,全社會廣泛動員,多渠道籌集資金,實施總投資2億元的交通工程建設。全面建成海潮大橋;完成市通鄉二級公路40.5公里,其中馬橫公路28.5公里,新開工建設揚菱公路天山至菱塘段9公里和周八公路周巷北段3公里;全面完成省下達的鄉通村灰色公路建設任務,確保全市283個行政村灰色公路通達率達100%;改造危橋10座以上。堅持建一條路、成一條路、放心一條路的原則,嚴格工程建設質量。搶抓上級政府扶持農村公路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充分挖掘潛力,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交通建設;拓寬籌資渠道,大力引進域外民資注入交通工程。按照“暢、潔、綠、美、安”的要求,強化路政管理,全力構築設施齊全、路況良好、環境優美、快捷通暢的公路交通網路。

(七)以人為本,統籌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上求突破。

切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公民道德規範。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加大對“黃賭毒”的打擊力度,推進現代農民和現代市民教育工程,開展“三下鄉”和“四進社區”活動,重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高考本科上線率人口萬人比在11.4以上,職教對口高考進線率在90%以上。加快實施學校“六有”工程,完善城區教育布局規劃,爭創揚州市基礎教育先進市。深化教育人事制度等配套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依法開展捐資助學,進一步治理教育亂收費。舉辦高郵中學百年校慶活動。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大人才培養、開發、引進力度,制定可靠有效的留住人才政策,健全選拔任用機制,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各類人才綜合素質,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訓工程,強化技工隊伍建設,全年組織各類專業培訓1700人次以上。

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加快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治的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信息網路四大體系。預防控制愛滋病、血吸蟲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創建成省級衛生鎮1個、揚州市級衛生鎮1個。新增衛生戶廁1.2萬座,其中無害化衛生戶廁0.7萬座。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執法。啟動市人民醫院病房樓建設,實施市疾控中心改建工程。

推進文化大市建設。完成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編制。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景點,抓好世紀文化廣場和東塔文化景區建設,修繕淨土寺塔。加強農村文化工作,豐富基層文化活動,舉辦第三屆社區藝術節和第三屆農民藝術節。依法管理文化市場,繁榮和發展文化產業。創建省有線電視先進縣,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萬戶,廣播電視光纖通村率達75%以上。推動全民健身“八個一工程”建設,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積極備戰省第十六屆運動會,不斷提高體育水平。

紮實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鞏固擴大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市成果,爭創省級人口與計畫生育示範市。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計畫生育率達98%以上,人口與計生知識普及率、民眾滿意率達90%以上。建立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政策和優惠待遇。做好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工作,注重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重視社會保障和民政工作。養老保險擴面6000人,個私企業參保覆蓋面達60%以上;確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率達98%;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擴面分別達3500人、5000人和6000人。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城市低保應保盡保;改造農村危房40戶120間,解決城鎮100戶中低收入和30戶“831”低保對象的住房困難;改擴建鄉鎮敬老院3個。籌集再就業資金800萬元;採集就業崗位7400個,推薦就業37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切實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鼓勵各類企業吸納本地勞動力,繼續開展再就業援助行動,盡力解決“4050”人員、“雙失雙下”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問題。啟動新一輪幫扶工程、扶貧助學工程,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大力發展慈善事業。認真做好擁軍優屬、優撫安置工作,再創雙擁模範城。紮實抓好救災救濟、社團管理、村(居)民自治、殘疾人保障等工作,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好基本生活問題。

強化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以落實市政府第四輪環保目標責任狀為龍頭,加快實施北澄子河水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強環境規劃和污染集中控制,加大對化工、電鍍、造紙、蓄電池生產及冶煉、醫療等污染行業的全面達標整治力度,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強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依法保護和管理土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土地復墾力度,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提高國防動員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水平,組織實施好經濟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認真抓好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審計、物價、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志、氣象、防震減災、人防、老區開發等工作。

(八)深化改革,依法行政,在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服務型政府上求突破。

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基本完成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完善非義務教育段學校股份制辦學改革,對醫療單位實行租賃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改革。加快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轉化。鼓勵非公有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新組建股份有限公司3—5家,推動組建自律性行業協會1—2家。大力發展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規範產權交易。

最佳化投資環境。強化行政服務中心對投資項目的集中審批職能,進一步削減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行為,逐步實行網上審批,完善企業註冊前置審批告知承諾制。堅持“四通四辦”,廣泛開展服務廠商行活動,強化銀企對接。加快區域資本市場引導,促進民間資本轉化為投資,增強持續融資能力;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和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構建金融安全城市。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推進誠信高郵建設。

科學編制“十一五”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新規劃理念,用改革創新的辦法進行規劃工作,充分發揚民主,重點研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和戰略舉措,提高規劃的預見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上半年完成專項規劃和鄉鎮規劃編制,年內完成全市規劃的編制工作。

完善公共財政管理。強化全社會納稅意識,加大稅收征管力度,規範非稅收收入管理,確保各項收入序時入庫。構建公共財政管理框架,強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等工作。做好新一輪鄉鎮財政體制的調整改革,進一步理順市、鄉(鎮)兩級事權與財權關係。加強資源的統籌,逐步將各項收益納入財政管理。建立財政抗風險應急預警機制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提高防範財政風險能力。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自覺接受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推進依法治市。全面完成“四五”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加強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建設和行政效能監察,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完善法律服務與法律援助。按要求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和政務水平,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堅持和深化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政務公開,推進全市電子政務工程建設,力爭實現政府公文網上傳輸,實行政府網站綜合管理。進一步規範從政行為,繼續開展機關作風評議和執法隊伍作風評議。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制約,重點對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標等加以規範,查處違紀案件,糾正不正之風。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力度創建平安高郵、法制高郵。落實“大維穩”的領導和部門責任制,使越訪、集訪數明顯下降;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升“大防控”水平,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低於前兩年平均數;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紮實做好經常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發揮“大調解”作用,糾紛調解率、調解成功率達100%和85%;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大教育”效能,全力防控青少年犯罪。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落實防範措施,加強檢查監督,認真整改和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

各位代表,三年追趕,決勝今年,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共同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中共高郵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執著追求,鼓足幹勁,乘勢而上,不斷奪取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為實現跨越發展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