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6年間中國陶瓷藝術

《1949-1976年間中國陶瓷藝術》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正安、王瑩瑩、史曉翌、丁珊。

書籍信息

作者:李正安、王瑩瑩、史曉翌、丁珊
定價:4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96581
出版日期:2015.09.01
印刷日期:2015.08.27

內容簡介

1949至1976年,伴隨中國社會發生變革,這一時期的陶瓷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真實地反映著社會的變化,是中國陶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以1949至1976年間重要事件、典型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為線索,從產業恢復、教育發展、產區特色、“文革瓷”分析、重要人物及其作品諸方面進行介紹、分析,並進行理論思考與總結,較全面地呈現出這一特殊時期的陶瓷文化。本書有益於完善中國陶瓷史載記,有助於陶瓷藝術理論研究與陶瓷藝術設計實踐,不乏前瞻與開拓意義。

目錄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之初陶瓷產學研的恢復與發展/001

第一節引言/002

第二節新中國陶瓷生產恢復與企業改建/004

一、恢復原企業與作坊/005

二、召回流散技藝人員/006

三、建設新的陶瓷企業/010

四、呈現幾大特色產區/011

(一)南方陶瓷產區/012

(二)北方陶瓷產區/013

第三節 陶瓷科研與恢復名窯/014

一、技術研究與工藝革新/014

(一)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015

(二)研發新材料新工藝/016

二、恢復傳統名窯技藝/019

(一)龍泉窯/020

(二)汝窯/020

(三)鈞窯/021

(四)耀州窯/022

(五)南宋官窯/023

(六)磁州窯/023

(七)定窯/024

(八)德化窯/025

第四節 發展陶瓷教育並形成創作設計隊伍/026

一、開辦正規陶瓷學校及專業/026

二、多種形式培育新人/028

(一)師徒技藝傳承/028

(二)院校專業教育/030

(三)院校辦培訓班/032

三、設計創作隊伍逐漸形成/034

(一)湧現創作設計人才/034

(二)組建設計創作隊伍/036

四、產生新的陶瓷作品/040

第二章 “文革”時期的陶瓷藝術/045

一、“文革”時期特有的局限/046

二、帶有政治色彩的製作/053

三、樣板戲題材為主導/057

四、普適性的動物雕塑/063

目錄III

一、景德鎮/068

二、楓溪/091

三、石灣/112

四、德化/124

五、宜興/144

六、醴陵/180

七、龍泉/197

八、淄博/200

九、邯鄲/222

十、唐山/224

十一、禹州鈞瓷/226

十二、院校/228

第三章 圖說1949—1976年間的中國陶瓷藝術/067

結 語/245

大事記/247

參考文獻/256

一、景德鎮/068

二、楓溪/091

三、石灣/112

四、德化/124

五、宜興/144

六、醴陵/180

七、龍泉/197

八、淄博/200

九、邯鄲/222

十、唐山/224

十一、禹州鈞瓷/226

十二、院校/228

第三章 圖說1949—1976年間的中國陶瓷藝術/067

結 語/245

大事記/247

參考文獻/25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