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鎮洲

龔鎮洲

龔鎮洲(1882—1942) 原名振鵬,今合肥市廬陽區大楊鎮謝崗行政村人。父親龔宗瑜,母李氏,胞兄振渤,胞弟振清。合肥龔姓自明代由江西遷入,至龔鎮洲輩已涉14世,為“合肥四大姓”(龔、張、李、段)之首。不過,龔鎮洲這一房卻比較清貧,父親雖為“廩生”,對史學頗有造詣,但一輩子不得志,歲耕之餘,以執教鞭度日。

基本信息

家族歷史

合肥龔姓自明代由江西遷入,至龔鎮洲輩已涉14世,為“合肥四大姓”(龔、張、李、段)之首。不過,龔鎮洲這一房卻比較清貧,父親雖為“廩生”,對史學頗有造詣,但一輩子不得志,歲耕之餘,以執教鞭度日。

人物經歷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24歲的龔鎮洲被告為“革命黨”,被捕下獄數月。出獄後加入合肥的同盟會組織,鏇去省城安慶,運動新軍,謀求革命。次年七月六日,安慶巡警學堂會辦徐錫麟舉義,槍殺安徽巡撫恩銘,龔為偵騎所注意,被迫離皖,頂著別人的名字進了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學炮兵。畢業後回到安徽,擔任講武堂教官。此時的安慶,歷任馬營、炮營管帶的熊成基繼徐錫麟之後被推為岳王會的實際主持人,龔鎮洲積極參與組織工作,在新軍中秘密發展革命力量。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十九日,熊成基在安慶城郊率部起義,失敗後潛往日本,龔因未暴露身份,仍留皖從事革命活動,不久又往江蘇靖江,任清軍第十三協二十五標掌旗官。

宣統三年(1911)農曆九月十四,龔鎮洲在靖江舉義,為蘇皖一帶回響武昌起義之先聲。後因眾寡懸殊,他在游水突圍時,被捕入獄。正待處以極刑,又被幾位士兵冒死劫出,帶傷潛回安慶。因創傷日劇,龔赴滬就醫,在上海見到剛從海外回國的孫中山。民國元年(1912)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龔鎮洲被任命為陸軍第三十五旅旅長。民國2年(1913),龔鎮洲率軍打回安徽,並在蕪湖發布《討袁檄文》。經過合肥時,差人四出剿匪。在捕到的盜匪中,有一人是他的房叔,其人多方求情,龔鎮洲嚴詞拒絕:“他是血債之人,要是因我叔子就可以不償命,豈不是要我自己抵命?”遂推出斬首。“二次革命”失敗後,龔鎮洲被迫亡命日本。經過一年多的流亡生活回國後,被孫中山委任為虎門總指揮。民國11年(1922)6月後,他在廣州、上海、北平(今北京市)過了幾十年的寓公生活。淞滬之戰後,龔鎮洲聯同章太炎,去北平面見張學良,揮淚敦請他出兵抗日。40年代初,龔鎮洲奔走於川、滇、桂之間,鼓動抗日。民國31年(1942)日機大轟炸時,龔鎮洲不幸染疾逝世。當時,中共領導人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等曾致電弔唁,稱讚他“有德有年,功在民國”。

龔鎮洲早年在合肥,曾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家鄉一何姓女子為妻,未生育,後病逝。民國元年,與廣東香山人徐文(黃興夫人徐宗漢的堂妹)結婚,翌年生女普生,舉家避居日本時生次女維航(即龔澎),以後生女琬球、子維禹、女惠生。徐文女士1971年病故於上海,終年8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