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漢服社

龍巖漢服社

漢服龍巖(原名龍巖漢服社)創立於2011年3月,最初由五位同袍發起,為文化性公益團體,成員基本都是衣冠南渡漢人後裔---河洛人和客家人,也有熱愛漢文化的少數民族。社團現已經在民政局獨立註冊為--- 龍巖市漢服文化研究會【簡稱漢服龍巖】。

簡介

小霞與月兒(化名)兩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龍巖漢服社。“結社時,總共才5個人。而如今漢服龍巖的QQ群里,已將進1000人,正式會員在冊80多個。龍巖漢服社於2014年11月02日在龍巖民政局正式註冊並成立,正式名稱為“龍巖市漢服文化研究會”。

龍巖漢服社 龍巖漢服社

龍巖市漢服文化研究會是由龍巖市民間力量自願結成的非營業性、開放性的民間組織,以漢服為載體,主要交流、研討華夏文化,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民俗文化,人生嘉禮等推廣活動。

社團秉承“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義之邦”宗旨,團結、吸收熱愛傳統文化的民間力量,身體力行,主要在三大方面傳承發揚漢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一是在傳統節日結社活動,結合本地民俗傳統,對外宣傳節日文化;二是社團內部不定期舉辦文化雅集,以提升社團成員文化素質,體驗華夏民族美好生活方式;三是推廣傳統人生嘉禮,比如開蒙禮、成人禮、昏禮、壽禮等。

社團從2013年開始有選擇性地參與商業活動,努力宣傳漢文化。同時也積極參與對外活動,先後參加了首屆海峽漢服文化節和紀念民間漢服復興十年在浙江橫店舉辦的首屆中華禮樂大會,與福建省內、台灣乃至全國各地、海內外的漢服社團也多有交流。“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希望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加入我們的社團,研習交流傳統文化,努力發揚,重新找回我們漢民族文化的自信與光榮!

發起人

漢服龍巖 的發起人之一 “滄海”(本名小霞)說,依照漢人古禮,同袍身著漢服,賞梅吟詩,揮筆書畫,已是常事“‘龍’是華夏民族的吉祥之物,二月二,龍抬頭,即預示著龍的復甦,好的開始。”小霞說,他們選擇2012年的這一天結社,寓意明確,直指“復興漢服”。

成員

這龍巖漢服社成員可不簡單。如大道是國畫高手,小霞能吟詩作詞。年紀最長的洪師傅,走過江湖,賣過藝,是太極大家。

年紀最小的,則是才剛上三年級的小姑娘。“雖然同袍越來越多,但真正了解漢服的人,還是太少。”小霞說,“很多人是衝著華麗衣裳來的,對漢服根植的博大文化知之甚少。”

目的

龍巖漢服社的“同袍”們,著漢服,賞梅作詩,扶龍鬚,吃“龍耳”,漢服社的創辦者表示,希望通過普及漢服,呼喚傳統禮儀美德的回歸,讓千家萬戶都能著“漢服”慶佳節。龍抬頭 同袍同吃“龍耳”,成員互稱“同袍”,意為“志同道合者”。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此乃華夏。”小霞說,復興漢服並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承,呼喚傳統禮儀美德的回歸。

小霞希望,漢服文化能借著社團的模式,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再讓這些人去影響他們的家庭、周邊人。“希望以後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能穿上漢服,用最傳統的方式,把古人留下的文化精粹留住。”

活動

龍巖漢服愛好者祭拜花神 龍巖漢服愛好者祭拜花神

2012年3月4日,農曆二月十二,即是傳統的花朝節,龍巖城區的數十名漢服愛好者,在市區南公園一隅,按照古禮,祭拜花神。

龍巖漢服社的負責人月兒,作為花朝節祭花儀式的主祭,代表四時花神“梅、蘭、菊、荷”,誦讀祭文。漢服社裡的另外十二名姑娘,則著各朝漢服,持“花神”團扇,各代表十二花神。2012年有閏月,所以特地再加上代表閏月花神的一名小姑娘。

這些姑娘們冠裳環佩,簪彩賞紅,焚香祈福,誦花神賦,行拜花禮。最後將寫下心愿和祝福的信箋掛在枝條上。

相關

花朝節

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花神節”,是紀念百花生日的節日。節期因地而異,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

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這個節日又是寓意“開枝散葉”,有祈求人丁興旺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