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門票:80元/人(含歌舞、一正餐)
龍勝自古就有“桂林北望八萬米,古貌風情驚世奇”的說法,是桂林的香格里拉,無處不沉澱著深厚而又神奇的民族文化。這裡集中地反映了侗、瑤、苗、壯等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習俗民風和民間文化藝術,整個演繹過程幽默、和諧、歡快、流暢;民俗風物展示了各個少數民族最為原始,甚至有的已瀕臨消亡了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農副產品,使遊人在這裡大開眼界,從中得到啟發;民族飲食文化亦是山寨里的一絕,特別是侗家長龍宴,以其氣氛熱烈,菜品風味獨特,充分體現了當地民族飲食文化的特色。
山寨前有清流,碧波映其廊,後有林蔭,蔥籠蔭其寨,悠然而慮,淵然而靜……一幅天生麗質的風水寶地,有一種城市生活沒有的安適和恬靜,金鵬展翅守護著山寨,樹影橫斜掩映著樓房、青瓦留下的痕跡,把這裡的起源、人文、博大、風情……在樹影婆娑中、於青山綠水裡一道解說。
一座座桿欄家居式建築,長廊層次分明、檐柱遞進、飛檐翹角,與青山綠水相映、與藍天白雲交輝,構成一幅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美景,喚醒民族傳統的地域文化。
立身光華平整的石板坪上,晨披朝陽沐浴,夜看北斗星轉,邂逅一種魂牽夢縈的瀰漫柔情。
仰望奇檐秀瓦的廊亭,觸摸一段歷史悠久的民俗風情;凝視這具有鬼斧神工般的侗家長廊,無不傳誦著一個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
欣賞閣摟戲台中的民族歌舞,賞盡侗、瑤、苗、壯原汁原味的文化藝術,無不陶醉在一片歡快的氛圍之中。
沿坎邊而立的是侗家的特有建築——“禾廊”,使整個寨子增添了無限的景致,與戲台、石板路、井水亭等建築齊鳴,共同形成了一個協調而契合的整體。
景點特產
農副土特產品,更是景苑裡的一大特色,乾辣椒、香菇、木耳、蕨菜、乾筍應有盡有,其中的蕨粉、百柴燻肉、水酒、龍脊辣椒醬、酸薑、千年寒菜等均為山寨內自產的拿手產品。
百柴燻肉,亦臘肉,其製作方法是:用殺過年豬的肉來製作,先把理好的肉用一定比例的鹽、酒醃起來,半個月後再來風乾兩天,然後置於熏房內任其柴火煙燻,直到乾透即成,而且隨放多久不會變質。因燻肉的柴火樹種很多,故稱“百柴燻肉”。
水酒是龍勝各民族的傳統佳釀,清甜可口、味美甘醇,客人到來時開壇暢飲。其醇香度和可口程度那就是無法形容的了,故而人們稱之為“土茅台”。
龍勝自古就有“靠山吃山、刀耕火種、挖撅野食”的生活,其中挖蕨根制蕨粉習俗沿襲至今。
這裡還保留著完好的土紙工藝。土紙的生產加工工藝十分繁雜,且季節性強。從備料到成紙需要半年多的時間,整個流程共12道工序,其間不知要耗費多少心血。砍竹取料、石灰浸泡、排水取麻、踩麻成漿、竹篩過濾、摻入紙膠、製成紙漿、撈漿製紙、絞盤壓紙、細撕取紙、烘乾曬紙、分扎備用。
人工造土紙儘管生產工藝原始古樸,但在邊遠高寒的山村,各民族自古以來都以這原始古樸的方式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保留我國古老傳統的造紙技術做出了貢獻。
流過山寨旁的河流是亞熱帶溝谷原始雨林漂流的最理想河段,此河段峽谷幽深,灘險落差有致,漂流有驚無險,讓人親身感受到征服自然、融於自然的豪情壯志。由此登上橡皮舟,沿下游漂去,在清澈純淨,灘多、流急的桑江河上漂去,在兩岸幽森的原始青翠林木伴隨下,在滾滾的波峰浪谷間騰越馳騁,既精彩浪漫,又驚險刺激,劈關斬隘征服驚濤駭浪的豪放,無疑是增添了無限的愜意 。
民俗風情
借鑑當地侗族同胞有打平伙的飲食習慣,在大唐灣景苑內的風雨長廊擺設宴席,通過這一飲食文化形式展示並讓遊客品嘗到當地侗、苗、瑤、壯等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特色,同時,感受當地民族同胞熱情好客的敬酒儀式和接待貴客的最高禮節。以其熱烈的氣氛、特色風味深受廣大遊客的歡迎。
集中展示了龍勝侗、苗、瑤、壯等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習俗民風和民間文化藝術。主要節目有:侗族蘆笙踩塘、侗族大歌、瑤族打糍粑、苗族蓑衣傳情、壯族“師公舞”等等。
大唐灣特色美食
“土雞土鴨土酒土白菜、桑江河魚更可愛;野菜名菜燻肉風味菜、道道都是農家菜”。是大唐美食的生動描述,也是大唐飲食文化特色的描述 。侗不離酸,三天不吃酸,走路腳打圈,是對侗酸三寶的讚譽;一天不吃茶,走路腳打滑是對苗家珍珠油茶的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