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鼓樓辦事處是麻城市東大門,她東依龜峰山,延伸至大別山腹地,環境清幽,天賦靈犀;北接閻河鎮,與柏子古塔、萬松書院一衣帶水,文風昌盛,源遠流長;南眺良田千頃,與南湖、白果相連,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西臨麻城市區,舉水一橋、二橋橫貫東西,交通便利,繁華富庶,是麻城市最具發展潛力的明星鄉鎮之一,多次被麻城市委、市政府評為“教育先進鄉鎮”。鼓樓辦事處的行政前身依次是關廂區、城關人民公社。1987年9月撤銷城關鎮,將原轄楊基唐、朝聖門、桃園等城區三村與河東涼亭等12村合併,成立鼓樓辦事處。隨著行政設定的變遷,學校行政管理機構亦發生如下變化:城鄉國小→城關高中→關廂區教育組(1984年——1987年)→鼓樓教育組(1987年——2002年)→鼓樓中心學校(2002年——現在)。
辦學歷史
椐史料記載,鼓樓辦事處最早的學堂當推七里崗村石家溝祠堂所辦的萬松書院,石家溝祠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由金波、秋波、李念扶、石利、石紹奮等人在此任教,學生自帶桌椅,不住宿,學生60——80人,所授的內容是《三字經》、《百家姓》、《左傳》、《大學》等書。1938年,國民黨麻城縣黨支部書記唐采華在唐氏祠堂開辦私塾,當時有唐晉芳、鄒祥華(女)、唐子俊三位教師,學生38人。1940年,秀才出身的王師傅在王家崗自家廳屋辦私塾,學生50餘人。1948年,以分散辦學的方式成立了有校長負責的小河頭國小。
1951年春,唐家鋪(唐家塆下塆)開辦學校,叫做許家國小。1958年,熊守仁、梅治平在李家祠堂創辦楓 樹村國小。1958年9月,高山咀民辦國小成立。1966年許家耕讀中學由許家公社籌建並正式成立(1965年——1969年),校址設在現王家崗鍾家山。學校由原許家公社畜牧場兩排八間瓦房改建而成,旨在培養有知識、懂技術的農村實用人才,學校廢除了升學考試,實行推薦選拔的招生制度。學校設有國中、高中兩個學段,學制各為兩年,開設有語文、數學、珠算、會計、農機等課程,學生大部分時間是上半天課,參加半天生產勞動,即為半耕半讀。許家耕讀中學屬於公社集體制學校,教師由公社推薦,教師工資、學校辦公經費均由公社統籌解決。1968年9月,桃園國小搬遷至萬頭豬廠(現麻城市毛巾廠)。1969年,朝聖門國小創立,校址考棚,教職工6人,設一至五年級五個教學班。1969年秋,“許家耕讀中學”正式更名為“許家中學”,學校仍實行國中、高中聯辦,學校共有4個教學班。1970年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國中帶帽的基礎上,開辦兩年制高中,全校初一、初二、高一各兩個班,在校學生280人,教職工20人。由於學校師資、場地限制,高中實行隔年招生,每屆兩個班。1970年,小河頭國小開辦了國中教育,小河頭國小更名為“文革中國小”。 1975年,楓樹國小開設國中班。1976年,小河頭國小開辦高中教育。1977年,拆荊芥室,建許家上片學校,整體拆除唐家祠堂建下片學校教室和宿舍、廁所,許家國小上片、下片學校竣工。
辦學理念
時至今天,鼓樓中心學校已發展成一所辦學理念先進、管理模式科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成績卓著、蜚聲鄂東教育的麻城市視窗學校。鼓樓中心學校現轄1所中學,12所國小(點)。學校以“以人為本,厚德篤學,與時俱進,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以“求內涵發展,創優質教育”為辦學目標, 以“創鄂東示範 爭楚天明星”為發展目標;學校管理模式科學,安全管理流程和“931”安全管理模式先後被麻城電視台和《黃岡日報》等媒體報導,並在全黃岡市推廣套用;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8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2人,中學一級教師175人;教學成績卓著 ,僅2006年春季學期,城東中學就有82人次在全國數學、物理、生物奧林匹克知識競賽中獲得國家、省、市獎勵,2人被黃岡中學理科實驗班提前錄取,7人被優先錄取,創辦學以來歷史新高。
學校榮譽
鼓樓中心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勵精圖治揚改革創新之舉,發憤圖強走和諧發展之路,開創了鼓樓教育工作的嶄新局面,確保了鼓樓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先後榮獲黃岡市政府“示範學校”、黃岡市教育局“普通國中辦學先進單位”、黃岡市綜治委“安全文明單位”、黃岡市“示範家長學校”、黃岡市中初等學校後勤管理工作“示範單位”、湖北省“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