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點絳唇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 薄。不成孤酌 ,形影空酬酢 。
蕭寺 憐君,別緒 應蕭索 。西風惡 ,夕陽吹角 ,一陣槐花落。
注釋譯文
原文注釋
①點絳唇:詞牌名。此調因梁,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但亦有作平起調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
②羅衫:絲織衣衫。
③酌(zhuó):飲(酒)。
④酬酢(chóu zuò):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處是說獨自酌飲,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隨,非常孤獨寂寞。
⑤蕭寺:佛寺。李肇《唐國史補》卷:“梁武帝造寺,令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後因稱佛寺為蕭寺。
⑥別緒:分別時的思緒、情感。
⑦蕭索:淒清冷落。
⑧西風惡:是說西風的猛烈寒冷。
⑨角:號角,古代的樂器,多用於軍營。
原文譯文
天色已晚,小院裡忽然添了幾分寒意,便覺得此時衣裳有些單薄了。一個人獨飲悶酒,對著自己的影子對飲長歌。
我懷念在蕭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縷單薄,不抵風寒呢。西風勁吹夕陽,隨著晚風,天氣轉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這寒風,蕭蕭索索,落了一陣。
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成於康熙十七年(1678)秋,是詞人為姜宸英所作的思人詞。當時,姜宸英一人窮困潦倒借住在佛寺中,詞人的意圖可能就是邀請姜宸英前來明珠府居住。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這是一篇思念故友的作品。
詞的上片從自己的感官出發,寫懷友心緒。詞人以“小院清涼”起筆,言及天氣剛剛轉冷,後句有“晚來”自然說到那一天至傍晚時,天氣變得涼了,而由“清朝‘博學鴻詞’考試一般設於秋季”可知,此處說的應該是秋涼。秋涼便覺得有些寒意了。念及此處,便想起了那友人,為下片懷人之言埋下伏筆。而此時詞人只能一個人驅寒,“形影空酬酢”一句便把詞人自己的傷懷念遠、孤獨寂寞的心情刻畫得惟妙惟肖。
下片自然承接到懷念友人處,提及蕭寺。自友人處起筆,想起當初跟友人在蕭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對飲長談之景,對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弔,忽而不覺黯然。蕭寺名雖出自蕭姓,但也覺蕭索之意,遂有下句“別緒應蕭索”。此處詞人匠心獨運,把自己的感情轉而嫁接到隨後而至的秋涼之感上,又用蕭寺做引子,顯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寫出詞人與好友都是孤獨寂寞的處境,心照不宣地邀請好友來府居住。結句以景結尾,滿含悠然不盡之意,從容道來,一點都不帶滯凝之感,令人遐思無限。
詞人此作將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寫己,下片轉至友人,把筆觸瞄準了各種秋景,景語之處,句句懷人,顯得尤為真摯感人。全詞意境優美,景情交融,極含婉深致。
名家評論
現代箋注家張秉戌《納蘭詞箋注》:“此篇是念友之作。從‘蕭寺憐君’句看,可能是寫給姜宸英的,詞極空靈清麗,極含婉深致。上片從自己的身體感受寫去,小院孤酌, 形影相弔,懷人之意可見。下片轉從對方落筆,這便更透過一層,結句含悠然不盡之意,令人遐思,啟人聯想 。”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籍,大學士明珠長子。生性聰敏,少好讀書,博通經史。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得帝恩寵,官一等侍衛。喜結交朝野文士,與徐乾學、姜宸英、嚴繩孫、陳維崧、秦松齡等交遊契厚。能詩文,尤以詞為佳,長於小令。詞多寫護駕出巡之感及夫妻離情別緒,善用白描,不事雕琢,情真意摯,自然超逸。況周頤《惠風詞話》推為“國初第一詞人”。有《通志堂集》、《納蘭詞》(又名《飲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