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口的右上方有一小型石刻,字跡工整,筆法規範,內容是“宋嘉祐三年九月初六日,王照、張仲容、弟仲賓、仲安同遊仙堂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遊人記載。宋嘉祐三年為公元1058年,據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這與開發黑龍洞時出土的文物,即一金八銅九條鑄造小龍屬同一時代,也充分顯示了仙堂山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洞內,一抬頭就能看到岩頂的鐘乳小孔中滲下的晶瑩的小水珠。這不是一般的水,由於山上有上百種名貴藥材,所以這些水滲下來的時候,必然要經過藥材根的浸泡,然後經過高山岩層過濾,一滴一滴滲下來。大家用舌尖一舔,倍覺甘甜可口。長期飲用,可治紅眼病等上火一類的病。
黑龍洞也叫九龍洞。民間傳說,東海龍王的九位龍子,不甘龍宮寂寞來到人間遨遊。當時正遇上黨地區連年大旱,田園龜裂,莊稼顆粒未收,到處一片荒涼景象。它們為了解救生靈於塗炭,就在古韓城西,漳河岸邊的一個大山里棲息下來,耕耘播雨。逃荒在外的百姓紛紛趕回家園,又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有一年,南蠻北侵,來到了九龍隱居的大山附近。覺得這裡的風水太厲害了,就在山上鑿了七十二個小洞,點了七十二盞狗油燈,想把這個風水給破了。一時間,漳河岸上狼煙滾滾,九位龍子經不住油燈的燻烤,騰空而起,一路北行來到仙堂山上,一位小龍迷失了方向,往南走了。多虧黑龍把他找了回來。
九龍轉憂為喜,就在仙堂山的這個洞內隱居下來。發現這裡美中不足就是缺水。當天晚上,仙堂山陰雲密布,雷鳴電閃,仙堂寺周圍不時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老方丈翻身下床,霎時間,奇蹟出現了,只見寺內五泉涌流。老方丈驚呆了,雙手合十,朝著洞口方向默念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第二天,九龍治水造福鄉民的喜訊傳遍了千家萬戶,人們來到仙堂山上焚香還願,來到洞口觀瞻勝景,感謝九位龍子的大恩大德。打那以後,每遇旱年,人們就齋戒三天到洞口向九龍祈雨,無不靈險。
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九位龍子頻降甘露,普救眾生的恩澤,把漳河岸邊的村子叫九龍(今夏店九龍),把小龍迷失方向避難的地方叫藏龍(今候堡一的常隆),把九龍定居的仙堂山岩洞叫九龍洞,也叫黑龍洞。以上講的這個故事,雖然純屬神話,但洞內新近出土的九條造型奇特、神態各異的銅質小龍令人矚目。佐證了黑龍洞也叫九龍洞之說,標明該洞的悠久歷史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