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研究所自“七・五”以來共承擔各類研究項目100餘項,國家重大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國家973項目2項,“863”項目5項,跨越計畫2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並有10餘項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等部門獎勵,發表重要學術論文數300餘篇,到2010年為止,共育成和推廣了黑農26、黑農33、黑農35、黑農37、黑農40、黑農41、黑農43、黑農44、黑農45、黑農46、黑農47、黑農48、黑農49 、黑農50、黑農51、黑農53、黑農58、黑農59、黑農60、黑農61、黑農62、黑農63、黑農64、黑農65、黑農66、黑農67、黑農68等68個大豆新品種,“黑農”號大豆品種占適宜生態區大豆面積的85%以上,累計創社會效益9.25億元,並在基礎理論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有較大的創新和突破。大豆所在FAO和農業部育種改良中心的資助下建立了良好科研設施平台。
大豆所取得較多的創新成果,在大豆遺傳育種領域,在大豆高產育種、品質育種、抗病育種、輻射育種和高光效育種做出突出貢獻;共育成49個優良品種,已成為適應區域的主栽品種,有的品種已推廣到吉林省、遼寧省、內蒙、新疆等省市自治區。對大豆葉形、結莢習性、產量構成因子、光周期、抗SMV病毒及病蟲害、大豆生理生化性狀等進行了遺傳研究及分子生物學研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在大豆栽培研究領域,近年有4項重大突破: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揭示了大豆重迎茬機理;大豆少耕節本增效栽培體系的建立;高產優質同步栽培體系的建立。
在植病研究領域:在大豆灰斑病、胞囊線蟲病、疫霉根腐病達到國內同類領先水平;建立大豆灰斑病、胞囊線蟲病、疫霉根腐病、食心蟲等病蟲害的防治體系。
在大豆加工方面,主要通過多年探索在加工原料基礎和加工工藝及其套用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尤其是開發新能源,利用豆油副產物研製生物柴油取得重大突破。
在套用基礎研究領域,在國內率先開展大豆輻射育種和高光效育種,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在大豆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大豆研究所與美、日、俄、意、泰、韓等10餘個國家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平台。全體員工正滿情信心、團結一致,為把黑龍江省建成全國大豆科研生產、出口創匯的強省而努力奮鬥。
大豆研究所以黑龍江省菽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平台。建立了大豆原原種和原種基地,實現了鏈式開發模式,並於加工企業合作,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的產業體系。
相關詞條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始建於1956年8月,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資質資歷 人才培養 -
農業科學院
研究所分布在全國16個省(市、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家級綜合性農業...。 1974年,中國農林科學院新建了農業研究所、養豬研究所和興城果樹試驗站,同... 基本情況農業科學院即中國農業科學院,創立於1957年3月1日...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草業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科院草業研究所由黑龍江省編委批准成立,創建於2006年3月15日,隸屬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草業研究所機構設定為:綜合辦公室、財務室、牧草資...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所是集農業生物技術套用研究和開發於一體的科研單位。 內設農科院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黑龍江省作物與家畜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基因工程研究室...
-
譚國強[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研究員]
譚國強 男,1936年3月生,山東文登人,漢族,中共 黨員,1960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現任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物栽培 委員會...
人物簡介 同欄目條目列表 相似文獻 -
黑龍江省科學院
黑龍江省科學院(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是黑龍江省政府直屬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 科學院主要開展套用基礎、...
機構簡介 主要職責 科研領域 領導班子 科研成果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始建於1947年,是我國東北地區成立最早的農業科研機構之一。分院地處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市。
-
農業科學[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
農業科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因涉及農業環境、作物和畜牧生產、農業工程和農業經濟等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林業科學和水產科學有時也包括...
歷史 內容 分支 發展前景 科研機構 -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農作物開發研究所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農作物開發研究所成立於1984年,是以緊密結合墾區生產實際需要,承擔各種旱糧,經濟作物,及果樹為主的育種、栽培、土肥、植保等農業套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