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
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拉丁學名Pycnonotus barbatus inornatus,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分布於茅利塔尼亞南部,塞內加爾東部,尼日北部,查德西北部或西部,奈及利亞北部和喀麥隆北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雀形目
- 科:鵯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
【中文別名】茅利塔尼亞黑眼鵯
【拉丁學名】Pycnonotus barbatus inornatus
【命名者及時間】Fraser, 1843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鵯屬、黑眼鵯外形特徵
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是黑眼鵯的亞種之一,鳴禽。體長大約19厘米,體重23-60克。具較長的尾巴,頭和上身深褐色,黑眼,喙較短及直;翅短圓;尾細長,方尾或圓尾;體羽柔長而鬆軟,後頸見有纖羽。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跗跖短弱,大多被以靴狀鱗;雀齶型頭骨。雄鳥及雌鳥的羽毛顏色相似,上身大部份呈灰褐色,下身呈白褐色,頭部深色,冠尖而呈深色,兩頰黑色。喙及腳都是黑色的,眼睛呈深褐色有深色的眼環。生活習性
黑眼鵯茅利塔尼亞亞種是留鳥,主要棲息於中低山和山腳平壩與丘陵地區的次生闊葉林、櫟林、混交林和林緣地區,尤其喜歡溝谷林、林緣疏林灌叢、稀樹草坡等開闊地區。也出現於竹林、果園、農田地邊與村落附近的小塊叢林和灌木叢中,不喜歡茂密的大森林。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均成群活動,晚上成群、成排地棲息在樹枝或竹枝上過夜。多傾向留在樹冠層。很活躍及嘈吵。主要吃果實、花蜜及昆蟲。是一夫一妻制,並終生保持相同的伴侶。於9月至12月繁殖。其鳥巢較為堅硬,壁厚及呈杯狀。它們會在小樹或灌木的多葉樹枝上築巢。每次產2-5枚卵,孵化期15天,雌雄雙方共同餵養,離巢時間在孵化後10至17天。斑翅鳳頭鵑會將卵寄生在它們的巢中。分布範圍
分布於茅利塔尼亞南部,塞內加爾東部,尼日北部,查德西北部或西部,奈及利亞北部和喀麥隆北部。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