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膠片上的文化時態——中國早期電影縱橫談

其次是1922年-1931年舊市民電影,袁老師認為1932年之前中國只有舊市民電影一種類型。 再次是1932年-1936年左翼電影,它是革命的、先鋒的和前衛的,主要特徵是思想性、宣傳性、革命性、批判性和暴力性。 接下來是1933年-1936年的新市民電影,它具有相對的政治保守性和改良色彩的調和性,擁有比以往的舊市民電影和同時期的左翼電影更廣泛的市場覆蓋性。

主講人
袁慶豐
講座地點
國家圖書館二期新館學津堂
講座時間
20111101.0
講座時長
123 分鐘
關鍵字
文化時態 早期電影
講座類別
藝術
組織單位
主講人簡介
內容摘要
袁慶豐老師對現存的1922年-1936年中國早期國產電影文本,進行了實證性分析。首先1905年被看作是中國電影歷史的開端,1910年代的文化生態與中國電影有著密切關係,基本上是翻拍傳統戲曲尤其是京劇。其次是1922年-1931年舊市民電影,袁老師認為1932年之前中國只有舊市民電影一種類型。其特徵是民俗性 、世俗性、倫理性、底層性、娛樂性,又都具有顯著的商業性。再次是1932年-1936年左翼電影,它是革命的、先鋒的和前衛的,主要特徵是思想性、宣傳性、革命性、批判性和暴力性。接下來是1933年-1936年的新市民電影,它具有相對的政治保守性和改良色彩的調和性,擁有比以往的舊市民電影和同時期的左翼電影更廣泛的市場覆蓋性。然後是1935年的主旋律電影,它是時代精神、歷史潮流、電影市場走向和新觀眾群體的選擇合力完成的結果。最後是1936年的新浪潮電影和國防電影,日本侵華和反侵略運動從根本上左右中國電影歷史發展,一二?九運動直接催生了國防電影運動,西安事變則是新浪潮電影藝術圖解上強有力的政治現實印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