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鎮[黑龍江省巴彥縣黑山鎮]

黑山鎮位於巴彥縣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余脈的老黑山林區,距縣城45公里,2001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時,原東勝鄉併入。

簡介

黑山鎮轄6個行政村,74個自然屯,84個行政屯,土地面積8264公頃。2005年全鎮人均收入3100元。國營黑山林場、黑山石灰礦建於本鎮內,自然景觀有“黑山雲海”、“神龜山”、“老爺嶺”等。土特產品主有山野菜和山藥菜兩類。山野菜有“蘑菇、刺老芽、蕨菜等;山藥材有:刺五加、地龍、山豆根等達百種。

黑山鎮位於巴彥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東與木蘭縣東興鎮接壤,南和窪興鎮毗鄰,西與德祥鄉相連,北隔老黑山與天增鎮、山後鄉隔老黑山相望。幅員面積為227.6平方公里。全鎮總戶數6056戶,總人口229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9人,農業人口22641人,全鎮少數民族人口69人,主要少數民族為滿族、回族,全鎮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7人。

黑山鎮地處小興安嶺余脈的老黑山林區,境內多山,丘陵遍布。主要河流有金河、銀河、富山河三條,最終進入窪興鎮匯入少陵河。全鎮耕地表層土壤多為坡耕地,其餘為分布在山溝、河畔低洼地段的草甸土和沼澤土。

黑山鎮交通便利,分別有兩條鐵路和一條公路從境內穿過。濱北線支線興黑鐵路專用線在黑山境內通過,東興至窪興公路貫穿東西,巴綏公路橫穿南北。

歷史沿革

黑山鎮,以境內老黑山得名。清末,隸屬巴彥州第七區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1月,改隸巴彥縣管轄。東北淪陷後,屬山前保。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劃歸窪興區管轄,1950年改隸第七區,1955年6月復隸窪興區。1956年3月,並村劃鄉,設定復興鄉。1958年9月,改稱復興人民公社,同年11月併入窪興公社。1959年4月,從窪興公社劃出成立復興公社,同年底又並人窪興公社。1961年4月,再次從窪興公社劃出成立復興公社。1984年2月,改為復興鄉。1986年7月,改設黑山鎮。黑山鎮轄境地處山區,境內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及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全鎮總面積1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萬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及白瓜籽、大麻等經濟作物。

旅遊景點

(1)黑山湖:黑山湖位於綏巴公路10公里兩側的山口水庫庫區之內,背靠神龜山,依山傍水,山上花果飄香,仿古建築的山莊,極具民族特色。山莊服務功能齊全,集吃、住、洗浴、垂釣於一體,是休閒、度假、避暑的好去處。

(2)登塔遠眺:黑山林場防火塔建於海拔374米的高峰之上,登上防火塔可遠看百里巴彥城,附近村莊坐落有致,河流如白緞環繞。

(3)黑山雲海:清晨站在防火塔之上,如逢氣溫較為涼爽之時,可看見一團白霧如同大海波濤翻滾。此景為全縣十大風景之一。

(4)石猴:黑山鎮楊立平屯東4公里處,有一形狀怪異的石頭,如同猴狀,此山因此而得名“猴石”,從遠看,如同一個巨大的猴子被壓在山下。

(5)饅頭山:增產村於萬泉屯南,有一山如同饅頭狀。在日偽時期,這裡是日本開拓團的住址,現仍有開拓團時期建築遺址,每隔幾年,當年日本開拓團的後代都到此來觀光拜謁。

(6)神仙摞:傳說遠古之時有一大力神到此歇腳,坐在一塊巨石上,把石頭壓進地里,他覺得不得勁,又搬來一石頭摞在上面坐著,摞在一起的兩塊石頭,人能晃動,但一直沒有落下來,人們此後叫它“神仙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