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澄

黃蜀澄

黃蜀澄(1906-1948),重慶市璧山區定林(今丁家街道)人,是我們黨早期的革命活動者,於1947年在川西領導學生運動中被捕,1948年3月遇難,時年僅42歲。

人物簡介

黃蜀澄(1906-1948),原名遵樂,字淑成,重慶市璧山區定林(今丁家街道)人,生於1906年,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黨早期的革命活動者,他為謀求中國人民的解放轉戰南北、出生入死,先後在北平、萬縣、重慶和川西地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不幸於1947年在川西領導學生運動中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於1948年3月遇難,時年僅42歲。

人物事跡

1926年3月中旬,正當北平人民痛吊孫中山逝世一周年之際,發生了三一八慘案,即3月18日北平人民聲討段祺瑞政府的愛國大遊行中,黃蜀澄的同鄉同學陳調元被槍殺,他幸免於難。黃蜀澄從慘案中覺醒,認定只有馬列主義,只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革命主張,才能拯救中國,才能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因而他更加努力學習《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及《嚮導》等革命彙編和書刊,提高自己的革命覺悟。

同年7月,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北平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支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黃蜀澄由於多次積極參加黨領導的政治活動,鬥爭意志堅強,英勇果敢,經黨組織考驗審查,於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不久,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北平共產黨人李大釗、陳延年等先後被殺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大革命形勢逆轉。黨組織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黃蜀澄已經暴露的情況,決定他向南疏散。他於當年秋返川,暫避一時。同時了卻了父母要他返鄉完婚的心愿。

1928年秋,黃蜀澄不畏艱險,重返北平復學,恢復了黨的組織關係。在白色恐怖之下,又積極投入革命鬥爭。黃蜀澄領導了“北工院”為反對國民黨陸軍測量學校強占校舍的鬥爭,並取得了勝利。還在市郊門頭溝礦工中和鐵路工人中發動工農運動。他還同徐崇林、甘再人、趙秀龍、何宗元、冉琴舫、曾似竹等同志領導過北平東、西城區各院校的學生運動。革命實踐豐富了黃蜀澄的鬥爭經驗,鍛鍊了他的才能。1932年,黃蜀澄曾任中共北平西城區委書記。這時,敵人更加破壞革命,派憲兵第三團進入北平,鎮壓學運、工運,北平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革命形勢更加嚴峻。同年黃蜀澄在“北工院”畢業後,其父母為逼黃蜀澄返鄉,不給錢物,黃蜀澄又身患肺病,已是肺病三期,真是貧病交加,度日艱難。但他仍堅持鬥爭。1933年,黨組織根據“轉移精幹”方針,批准黃蜀澄返鄉。同年3月,由於中共重慶市委書記李烈光被捕犧牲,黃蜀澄組織關係暫時中斷。

雖然如此,但他憑著自己的堅強黨性,依然如故的做黨的工作。自1933年8月至1939年春,先後在雲陽、長壽、江北等縣中和重慶四川省高級工業學校任教。

1933年8月,黃蜀澄在家,經同志傅一凡介紹去雲陽縣中任訓育主任,他盡心盡職做好本職工作,教好學生,求得領導信任,以便立足做黨的工作。他利用學生集體升降國旗時,對學生講愛國,講民主,從中透露川陝鄂根據地紅軍的活動,對師生進行革命啟蒙教育,對思想進步的進行重點培養。為此,黃蜀澄在該校時間雖短,但對師生們進步思想影響較大。

1935年初,雲陽革命暴動失敗,黃蜀澄轉移到長壽縣中,後到江北縣中。在江北縣中,他和教師覃正中二人常在夜間教師辦公室收聽延安新聞。將收聽的雙十二西安事變的經過,中共對此的主張,張學良、楊虎城的義舉及時向師生們傳播,擴大我黨的政治影響。

1937年春,他任省高工校訓育主任時,全國正處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他在校組織了“八一三劇團”,“暴風驟雨歌詠隊”、“自強讀書會”等民眾組織,團結教育了大批進步師生,為此,時任中共重慶市工委書記的漆魯魚為黃蜀澄恢復了黨的組織關係,並任黃蜀澄為市工委委員。接著,黃蜀澄從革命鬥爭中培養發展了40多人入黨,還向延安輸送大批革命青年。

1938年暑假黃蜀澄與傅世、何宗元等同志自籌資金創辦了重慶惟一的革命刊物《生力軍》,在市區《大江日報》印刷發行。此刊深受廣大青年歡迎,給戰時陪都沉悶的氣氛點了一把火,傳播著革命的火種,從而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怖。反動派為壓制進步力量,1938年5月5日逮捕了省高工交的黃蜀澄、徐伯圖及學生劉聖化(解放後任北方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等三人。在校長出面營救下,當晚三人雖被釋放,但反動當局威逼校方解聘了黃蜀澄。《生力軍》也於1939年1月中旬被勒令停刊。其刊雖然僅發行了20期2000餘份,但它對重慶青年走向革命起到了一定作用。

黃蜀澄被解聘後處境困難,中共川東特委調他去萬縣組建黨的萬縣中心縣委。1939年2月黃蜀澄到了萬縣,他以我地下黨辦的私立國華中學精學教員為職業掩護,主要負責萬縣中心縣委書記工作,領導萬縣、達縣、雲陽等11個縣的黨組織活動。國華中學是為培養訓練川東各縣黨的積極分子的學校。學校設在距萬縣25公里楊河溪的一個地主大院裡。黃蜀澄主辦黨的知識訓練班,上半期即發展黨員40多名,增添了革命力量。敵人對這所紅色學校早有注視,先派了幾個三青團員考進校,武裝憲兵已開到學校附近聯保主任家,點名要逮捕何劍熏(解放後任四川大學教授)和教導主任胡昌治。黃蜀澄沉著冷靜,及時將何、胡二人轉走,敵人撲了空。而反動當局並未罷休,國民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親自下令查封了這所學校。這即是當年萬縣的“國華中學事件”。學校雖然被查封了,但黃蜀澄培育的積極分子遍及川東各縣,後來在革命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9年8月,黃蜀澄回到重慶,中共川東特委林蒙代表黨組織派他到重慶沙磁區籌建中共沙磁區中心區委。9月,開學不久,由小龍坎樹人國小董事長楊若愚的愛人王煥志(中共地下黨員)推薦,黃蜀澄擔任學校教務主任。黃蜀澄到校後,校長傅世為黨支部書記,黃蜀澄任副書記。中心區委很快由黃蜀澄、李成英(女,曾任宜賓中心縣委婦委委員,解放後,任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和中央大學一名中共黨員組成,及時開展工作,發展黨員。

當時,重慶雖然處在抗日救亡高潮,但反動當局並未放鬆對我黨的破壞,小龍坎樹人國小已在敵人監視之中。1940年夏,敵特對楊若愚不斷施加壓力:商借校舍做三青團辦公室;推薦楊若愚的老同學黃祿丹(曾任國民黨南川縣黨部書記長)進校任教,楊聽了黃蜀澄的勸說,以黨派不宜入校為由而拒之校外。敵人一計不成,又施一計。由偽中央大學教授、沙坪壩頭面人物吳乾出面,一再向楊推薦教職員進校任教,亦被楊拒絕。吳乾又借房居住,楊礙於情面,只好將其校內兩間房屋借給吳居住。吳即藉此住房監視黃蜀澄等人的行動。接著,小龍坎稽查所突然傳訊地下黨員李家瓊(女),讓李點認黑名單上的共產黨分子,李推說,我年輕,只管教學不管政治,敵人無奈,只好將她放回。敵特傳言:“樹人學校共產黨分子活躍”。國小部教務主任劉秉欽(地下黨員)被特務跟蹤,黃蜀澄果斷讓劉轉移走。組織上委託黨員王炳南(解放後任重慶建工學校黨委副書記)接任教務主任之職。不久,又被敵特跟蹤,只得轉移,換長壽縣師範教師文克勤(解放後任長壽縣副縣長)來接任其職。學校放暑假前夕,小龍坎稽查所派特務查問了文克勤。這樣,1940年上半年一個學期中,黃蜀澄和同志們臨危不懼,機謹果敢適時轉移了隱蔽進出樹人國小的20多名黨員、幹部,使黨組織沒受損失,而區委機關仍在該校,堅守工作陣地。

1941年1月,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重慶形勢日趨緊張。3月1日下午,上級來人通知,有人向小龍坎稽查所告密,要黃蜀澄立即轉移。黃蜀澄立即布置:未暴露的王煥志、胡志松兩名女黨員留校堅持工作,其餘黨員和有關同志立即轉移。3月2日下午為迷惑敵人,黃蜀澄和另兩名支部成員,請三青團分子,中學部總務主任向宇輝以到新橋一老師家赴宴為名,並打一夜麻將。第二天拂曉,黃蜀澄他們從容地到達江津雙河場聯絡站,自行隱蔽。

黃蜀澄先在銅梁縣紳士顧鶴皋家中作了一年家庭教師。

1942年11月,因當地特務對黃蜀澄有所注視,文克勤前往向黃蜀澄傳達黨組織的通知:“你和傅一凡二人,遠離重慶隱蔽,以避不測。1943年春,經覃正中推薦,黃蜀澄應聘邛崍縣民盟創辦的私立“敬亭中學”任校長,該縣紳士張開拐任校董事長。黃蜀澄在此雖無黨的組織關係,但以自己多年工作經驗,嘔心瀝血組織進步師生閱讀《彷徨》等進步小說。結合形勢,對師生進行革命啟蒙思想的教育,講解“讀書不忘救國”的道理。以後不少學生回憶:黃老師待我們恩重如山,教書教人,指引我們走上革命道路,我們終身難忘!

1947年國民黨全國統一“六一”大逮捕。6月6日,邛崍縣特委會密定:由縣教育科長通知黃蜀澄校長到縣府開會為名,將黃蜀澄誘捕,關在縣監獄。黃蜀澄在獄中受重刑月余,敵特一無所獲;後被武裝憲兵押送成都四川省特委會監獄,視為“要犯”,特務頭子徐中奇親自審問,黃蜀澄雖受敵嚴刑拷打,多次昏死過去,但他堅貞不屈,守口如瓶,表現了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崇高氣節。黃蜀澄在長期的監獄鬥爭中,意志堅強,精神很好,組織難友們學習,發動了因反動當局剋扣“囚糧”和不給患者治病的絕食鬥爭,並取得了勝利。還憑他的敏銳洞察力,爭取教育過來一名看守憲兵郭崇伯(解放後在重慶歌樂山五一水泥廠工作),成為黃蜀澄與監獄外有關同志間的秘密交通員,為獄中難友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由於黃蜀澄在獄中備受殘酷折磨,加之嚴重肺病和腸炎,已是奄奄一息。經同志們半年之久的多方疏通,1948年1月終於獲准保釋就醫。但他已是重病纏身,難以治癒。黃蜀澄女友高永潔看望他時,黃蜀澄已不能說話,用顫抖的筆寫下了:“我不行了,不能去延安,你去重慶相輝學院找葉雲蘭接頭,解放後好好工作”。3月12日在成都青龍街醫院去世,墓葬其老家屋側,死而後已!時年42歲。

烈士墓

黃蜀澄烈士墓位於丁家街道銅瓦村二社排龍灣小丘山上,占地0.5畝。墓前正中塑置一墓碑,刻“黃蜀澄烈士之墓”,墓側有傅世嶼、徐伯圖等1948年撰寫的碑文,碑文較長,歷述蜀澄烈士生平從事教育工作的業績和處事待人的德行,未敘及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救國救民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功勳(因當時是蔣統區)。墓石塑有1988年悼念烈士殉難40周年而樹立的新墓碑,1988年11月,璧山區委區政府出資修建了烈士墓,並命名為璧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